作为天启皇帝的代言人,魏忠贤当时确实权倾一时,这个有着“九千岁”之称的权臣当年可谓是意气风发,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但是就算再厉害的狐狸,离开了身背后的老虎,也得歇菜。他的威风来全部来自于背后的皇帝,一旦没有了皇帝这个靠山,也就等于没有了一切。
没文化并不是问题,会溜须拍马这也是一种本事,就这样进宫做太监的魏忠贤一步一步的取得了皇帝的信任,天启上台之时也就是他的飞黄腾达之日,那时候的魏忠贤深得天启皇帝的赏识,虽然他的官位只做到了内官的二把手—提督东厂太监,但是这并不妨碍他权力通天,毕竟是皇帝的代言人嘛。
其实,魏忠贤自始至终都非常清楚自己的地位,所以从天启皇帝一死之后,他也就不再敢去碰那枝象征权力的御笔了,也不敢去批答任何的奏章。等到崇祯皇帝上位之后,他又马上乖乖的把帝国权力的象征批答奏章的权力,交到了新皇帝的手中。
接下来魏忠贤的命运,实际上就是在崇祯皇帝的一念之间罢了,如果崇祯皇帝愿意继续用他的话,他就可以接着当崇祯皇帝的狗。但问题是,崇祯皇帝在刚上位时,由于比较缺乏实际的政治经验,并没有看清楚魏忠贤真正的实力和地位,所以他才会觉得魏忠贤权势滔天,是对自己是很大的一个威胁。
然而任何事都会有一个过渡期,崇祯皇帝即位后并没有去处置魏忠贤,反倒仍像他的哥哥朱由校一样去十分的器重魏忠贤,该赏的接着赏,该庇护的继续庇护,就连原来的匾额也照赐不误。这举动让当时的人们十分的不解,也包括魏忠贤自己。终于有一天魏忠贤沉不住气了,便来了一个以退为进,假意提出辞去“东厂提督”一职,以来试探崇祯的态度。没想到崇祯非但没有批准,竟然还对他好言相劝,极力要他留下帮助自己。
然而,魏忠贤自诩为大忠之人,从未想过如此不忠之事。等到被崇祯拿下之后,魏忠贤后悔也为时已晚。秋媚说:谈笑之间,魏忠贤就被崇祯灰飞烟灭,一来是新天子树立皇威的需要;二来是魏忠贤的行为树敌太多了,已经天理难容。天子的昏庸不作为,皇权旁落,才有了魏忠贤宦官专权的机会。魏忠贤只是皇帝放飞的风筝而已,收与放都是由皇帝说了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