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后蜀灭亡后花蕊夫人进入赵匡胤后宫但死因成谜,传说为赵光义射杀

后蜀灭亡后花蕊夫人进入赵匡胤后宫但死因成谜,传说为赵光义射杀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4302 更新时间:2024/1/19 11:34:22

而世人大多认可的观点就是花蕊夫人死于赵光义之手,这就比较有意思了,赵匡胤生前,赵光义为什么敢射死花蕊夫人呢?下面就来好好说说这件事。

花蕊夫人是青城人,及笄之后入宫成为孟昶的妃子,孟昶实在算不上一个好皇帝,但他有一个好父亲,为他打下了一个好江山,再加上蜀地天险,因此,孟昶最开始的日子是非常好过的。

政务上不必怎么用心,他的心都放在了享乐上,整天想着怎么宠幸后宫,吃什么美食,用什么精致器物,喝什么佳酿等等,所谓醉生梦死不外如是。

花蕊夫人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入宫的,她能歌善舞、貌美聪慧又擅长写诗,很快赢得了孟昶的欢心,被封为贵妃,享专宠。孟昶和花蕊夫人在一起过了很长时间的神仙日子,不必为政务烦忧,整天想的就是如何享乐。

孟昶

两人之间感情非常好,孟昶吃腻了宫中的吃食,每次吃饭的时候看着御厨们的大作,丝毫没有食欲,花蕊夫人看在眼中就上了心,回去就寻思亲自为孟昶制作美食,所以就有了著名的“绯羊首”和“月一盘”,让孟昶很是感动,而孟昶也给了花蕊夫人无尽的宠爱和荣华富贵。

然而,闭起门来的享受注定长久不了,就在孟昶和花蕊夫人不知人间几何的时候,外面变天了。赵匡胤陈桥兵变而黄袍加身,于是后周亡,大宋立。赵匡胤不愿意继续放任各个割据政权独立存在,于是平定天下的战争一步步展开,后蜀即便有天险,也阻挡不住赵匡胤的大军。

面对宋军,后蜀几乎就是不战而降,仅仅两个月,孟昶就降了,然后带着花蕊夫人等被迁到了京师。花蕊夫人的美貌和才情深深地打动了赵匡胤,赵匡胤怎么也想不到,这样一位深宫女子竟然能写出下面的诗句:“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那得知?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

如果后蜀的士兵听到这首诗,必然会羞愧的低下头去,他们的胆量还不如一个深宫中的女子呢。就是这样的花蕊夫人被赵匡胤看上了,但孟昶毕竟还活着,她是属于孟昶的。

后蜀时期一个基层小文官何光远所撰《鉴诫录》记载说:“故兴圣太子随军王承旨有《咏后主出降诗》曰:‘蜀国昏主出降时,衔璧牵羊倒系旗。二十万人齐拱手,更无一人是男儿。’”

王衍

兴圣太子是后唐庄宗李存勖的太子李继岌,同光三年(925年),李存勖命李继岌率军6万西征伐前蜀,蜀主王衍出游至利州,听说唐军来攻,急命随驾清道指挥使王宗勋等率兵3万迎战,大败,王衍命王宗弼守利州,自返成都。11月,唐军兵临成都,王衍出降,前蜀灭亡。

王承旨是当时的随军姓王的侍从官,看到前蜀兵败如山倒,有感而发,写了这首《咏后主出降诗》,嘲笑前蜀后主王衍以20万兵马在后唐6万兵马的攻击下出降的懦弱行为。而陈履常《后山诗话》所载花蕊夫人的《国亡诗》,与王承旨《咏后主出降诗》感慨相同,文字也极似,可知二诗必有一人抄袭或仿写,何光远曾任后蜀孟昶时的普州军事判官,而陈履常是南宋人,就时代前后而言,只有可能是陈履常抄袭何光远,而绝非何光远抄袭陈履常的可能。

说回花蕊夫人,说来也是巧,孟昶到达京师七天后死了,死因不明,这其中怎么看都不像是正常死亡,实际上,世人多认为是赵匡胤所为。孟昶死后,花蕊夫人就被赵匡胤接进了宫,很快晋升为贵妃。

只不过,花蕊夫人对赵匡胤完全没有真情,不过就是贪生怕死之下的虚与委蛇,她爱着的始终都是孟昶。她甚至命人画了孟昶的画像,天天祭拜,即便被赵匡胤发现了也在所不惜。蔡绦在《铁围山丛谈》中记载:“蜀主昶归宋,未几卒,花蕊夫人随辇入备后宫,心尝忆昶,悒悒不敢言。昶美丰仪,喜猎,善弹弓,乃自画昶像以祀,复佯言曰:‘祀此神者多有子。’一日,宋祖见而问之,夫人亦托前言,诘其姓,遂假张仙因历言其成仙后之神异,宫中遂多奉以求子。”

花蕊夫人

虽然花蕊夫人对赵匡胤没有真情,但是赵匡胤却很喜欢这个妃子,不仅让她做了贵妃,还想让她成为皇后,只是因为别的事情而作罢。按理说这样的花蕊夫人必然是在后宫如鱼得水,有个好的结局的,但并没有。

关于花蕊夫人的结局,大体有两个版本,其中之一就是蔡东藩在《宋史演义》中提到的,说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花蕊夫人年老色衰,逐渐失去了赵匡胤的宠爱。赵匡胤有了新宠,而花蕊夫人独守空房以至于郁郁而终:“是时宋氏年十七,太祖年已四十有二了。俗话说得好:‘痴心女子负心汉’。那花蕊夫人本有立后的希望,自被宋女夺去此席,倒也罢了,谁知太祖的爱情,也移到宋女身上去,长门漏静,谁解寂寥?痛故国之云亡,怅新朝之失宠,因悲成病,徒落得水流花谢,玉殒香消。”

这种说法不怎么符合实际,毕竟花蕊夫人心里真正爱的是孟昶,对赵匡胤没啥真情,怎么可能因为失了宠就郁郁寡欢了呢?蔡东藩的东西,喜渲染夸张,轻史料考证,虽可读性强,但失之于严谨,姑妄听之吧。相比较而言,花蕊夫人死于赵光义之手还是比较靠谱些。

花蕊夫人被赵光义所杀在北宋时期的一些笔记小说对此有所记载,比如王巩在《闻见近录》中记载了花蕊夫人被赵光义射死之事:“金城夫人得幸太祖。一日宴射后苑,上酌巨觥以劝太宗,太宗固辞,上复劝之,太宗顾庭下曰:‘金城夫人亲折此花来,乃饮。’上遂命之。太宗引弓射杀之,即再拜而泣,抱太祖足曰:‘陛下方得天下,宜为社稷自重。’上饮射如故。”

这个版本其实可能性也不大,赵匡胤和赵光义之间是兄弟关系,同时也是君臣关系。赵光义不会傻到在这样的宴会上让花蕊夫人去为自己折花,毕竟她是贵妃,是赵匡胤的女人,赵光义如果这样做,就是打赵匡胤的脸,他不傻,不会这样惹恼赵匡胤。

赵光义

而且他也不可能为了让赵匡胤以社稷为重远离美色就将花蕊夫人杀了,这同样是离心的事情,他为什么要去做?即便是劝谏,完全可以在两个人私下接触的时候劝谏赵匡胤远离美色,那样的话,赵匡胤还能感念他的好。

在大庭广众之下射死了赵匡胤的贵妃,这难道不是公然不将赵匡胤这个皇帝放在眼中吗?赵匡胤能轻易放了他?那皇权何在?皇帝的威严何在?赵光义不可能傻到去做这样的事来让赵匡胤对他产生猜忌之心。

所以这个版本的记载基本是不可能发生的,蔡绦在《铁围山丛谈》中的记载倒是比较有可能。说是花蕊夫人认为孟昶的死是赵匡胤所为,所以心心念念要为孟昶报仇,她经常给赵匡胤下毒,好在都被及时发现,没有伤害到赵匡胤。“国朝降下西蜀,而花蕊夫人又随昶归中国。昶至且十日,则召花蕊夫人入宫中,而昶遂死。昌陵后亦惑之。尝进毒,屡为患,不能禁。太宗在晋邸时,数数谏昌陵,而未果去。一日兄弟相与猎苑中,花蕊夫人在侧,晋邸方调弓矢引满,政拟射走兽,忽回射花蕊夫人,一箭而死。”

花蕊夫人就这样被赵光义射死了,赵光义是为了赵匡胤的安全,所以才射死花蕊夫人,赵匡胤自然不可能责怪这个弟弟。但是赵光义真的是因为花蕊夫人威胁到赵匡胤的生命才射死她的吗?

连赵匡胤都不在意花蕊夫人的下毒,赵光义又何必在意呢?他只需要尽臣子的责任,时不时劝谏赵匡胤除掉这个威胁就好,至于赵匡胤听不听,那是他的事,和赵光义没有什么关系。赵光义完全不需要射死花蕊夫人来讨好赵匡胤,万一弄巧成拙,招了赵匡胤的恨怎么办?

花蕊夫人

所以赵光义如果从中得不到利益或者花蕊夫人没有威胁到他,是完全没有必要去射死花蕊夫人的。但他还是射死了花蕊夫人,为什么呢?因为花蕊夫人威胁到了他。

花蕊夫人成为赵匡胤的贵妃,很得赵匡胤的宠爱,她的枕边风有时候是很有作用的,比如在立储这件事上,花蕊夫人虽然没有为赵匡胤生下儿子,但她也有支持的对象,而她的对象不管是谁,都是赵匡胤的儿子,而不是赵光义。

这让赵光义心生恨意,害怕赵匡胤真的在花蕊夫人的撺掇下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如果赵匡胤的儿子被立为太子,那么就没有他赵光义什么事了。所以他才必须要除掉花蕊夫人。

有人觉得赵光义是因为喜欢花蕊夫人,奔着得不到就毁掉的心态才除掉的花蕊夫人,这是根本不可能的,在权力面前,一个女人算什么?

所以相传为南宋苏州城北遗民徐大焯所著的《烬余录》才有这么一段记载:“太宗盛称花蕊夫人,蜀主薨,乃入太祖宫,有盛宠。太祖寝疾,中夜太宗呼之不应,乘间挑费氏。太祖觉,遽以玉斧斫地。皇后、太子至,太祖气属缕,太宗惶遽归邸。翌夕,太祖崩。”这个记载直接把花蕊夫人的死因和斧声烛影联系起来,更凸显出赵光义的权力欲望。但这个记载又涉及到一个问题,就是花蕊夫人到底姓什么。北宋陈师道《后山诗话》记载:“费氏,蜀之青城人,以才色入蜀宫,后主嬖之,号花蕊夫人。”另一说为徐氏。南宋吴曾《能改斋漫录》记载:“蜀伪主孟昶,徐匡璋纳女于昶,拜贵妃,别号花蕊夫人……陈无已(师道)以夫人姓费,误也。”北宋黄休复《茅亭客话》有一则记载:“孟氏初,徐光溥宅虹蜺入井饮水,其母曰:‘王蜀时有虹入吾家井中,王先主取某家女为妃。今又入吾家,必有女为妃后、男为将相,此先兆矣。’未浃旬,选其女入宫,后从蜀主归阙,即惠妃也。”据此,可以确切地知道,前蜀花蕊夫人与后蜀花蕊夫人属同一家族。有学者更是详细地考证出王建的花蕊夫人小徐妃就是后蜀花蕊夫人的姑姑。清人吴任臣编撰的《十国春秋》就有《慧妃徐氏传》。《烬余录》里面写“费氏”应该是受《后山诗话》影响。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三国时期,刘备和曹操的养子是战场武将,孙权有养子吗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在历史上东汉末年是非常混乱的局势,由于权利已经落到了后宫太监的手中,导致朝堂上当权的人很多,每个地方的诸侯也是凭借着自己的经济实力,收集不少兵马,出现自己称王称霸的现象,到最后也就剩下了三个非常有实力的人物,这就是有名的三国。而这几个非常有才华的领导者,抛开他们个人的成就不说,会把那些自己特别喜欢的

  • 刘邦死前为戚夫人铺路,无奈她不知死活高唱“禁歌”,被吕后害死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众所周知,秦始皇之后,刘邦建立了汉朝,成为了赫赫有名的汉高祖。在刘邦的生命中,有很多贵人相助,可以说正是因为有了这些重要的人物,才使得他的一生不再平凡。而在情感方面,他也有两个最重要的女人,这两个女人对他来说是福也是祸。刘邦对戚夫人宠爱有加吕后帮助他完成大业,建立汉朝付出了很多心血,虽然吕后当权在今

  • 宋代第一渣男:伪造身份骗婚、骗财,还骗过了开封府尹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苏州渣男三婚骗婚事件,河南开封府抢女婿,骗财骗婚用三观来形容的句子

    我们先看看康倬在历史上记载的“光辉历史”。1、献媚秦桧秦桧当权之时,有什么天地异象,都认为是祥瑞,要大肆庆贺一番;比如临安下雪了,要当做祥瑞庆贺(杭州下雪的确算少见);再比如发生日食,把天狗赶跑了,也要当做祥瑞庆贺一番。但是有一天,天空上突然出现彗星了。彗星大家都知道,叫做扫把星,是不吉利的象征,这

  • 农民地窖能存万斤红薯,一考古家蹲守此地7年,挖出西汉第一大墓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这些留存千年的豪华陵墓,以及陵墓内衣食住行俱全的陪葬品,为我国通过考古研究推演各朝各代的经济文化习俗,提供了最关键的证据。1998年,英国剑桥《世界知识分子名人录》上,一位身高体胖、面色黑红的中国考古学家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他的名字叫王恺,而之所以能够被英国剑桥所收录,是因为他前后耗费十余年时间,在江

  • 秦桧为何害死岳飞,就是因为他是金国的潜伏者和间谍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秦桧在金国职务,秦桧在金国当了驸马爷了吗,秦桧怎么害死岳飞的

    秦桧能够在仕途上起点比较顺利,很大程度就是他娶了一好媳妇,这媳妇是神宗朝宰相王珪的孙女。王珪这宰相真一般,号称“三旨宰相”(取圣旨,领圣旨,得圣旨),史载为相十六载,“无所建明,率道谀将顺”。这样的孙女自然也不是一般人,内宫大总管童贯是她干爹,二哥王㬇娶的老婆是当朝宰相郑居中的亲闺女。所以说,秦桧起

  • 司马懿看穿空城计,却佯装被吓退,回城后才对儿子说出实情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公元228元的某一日,魏国方面派出大将司马懿挂帅进攻蜀国的街亭,诸葛亮派马谡驻守扛敌,结果力有不逮,速速败下阵来,司马懿乘胜率兵直逼西城。此时,诸葛亮手头已经无兵可用,无奈之下佯装镇定,打开城门,让几个散兵游勇在街上巡逻,老百姓更是按照正常的节奏过日子,自己则爬到城楼上弹琴起唱曲。史书上说,诸葛亮的

  • 王安石与司马光 变法者与守旧者的深刻思考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在很多国人的印象中,王安石给人最初的感觉是一个文人。这可能是因为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文章写得超赞,诗歌更是雅丽精绝,意境高妙。但是,对于王安石另一个身份——政治家的身份,后世却是褒贬不一。赞赏他的人,视其为贤明宰相,“一代圣人”;而反对他的人,则称他是“元凶极恶”,是北宋灭亡的罪魁祸首!王安石不

  • 邋遢大王-王安石:不为人知的一面,面生泥须生虱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说起王安石,大家肯定有些印象。不过,我们不是来讨论文学的。我们这个系列纯是暴黑料,看一看一代名相的不堪事迹。喜欢的话关注我吧。不管懂不懂历史都没联系,我会说个大概的背景。宋神宗时期的王安石,官至宰相。好了这就是他的背景。什么唐宋八大家之一,另外的一些事迹。我们统统不管。他的邋遢是出了名的,离他几米远

  • 关羽如果投靠曹操,在曹营中能排第几?怪不得当年非要离开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关羽为啥投奔曹操,关羽归顺曹操三个条件,关羽怎样投靠曹操的

    《三国演义》中猛将如云,但是我们心中一直有个标准,那就是一吕二马三典韦,四关五赵六张飞。在虎牢关一战,关羽与张飞二人力敌吕布,却仍旧落于下风,直到刘备前来助阵,这才使吕布落败,关羽在十八路诸侯前尽显神通,曹操曾经多次感慨,自己手下没有一个像关羽这样勇猛忠义之人,甚至多次想要将关羽收入麾下。但是显然刘

  • 婚姻里最珍贵的东西,看苏轼和结发妻子的故事就懂了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为啥结发之妻不可弃,苏轼的爱情故事简介,结发为夫妻两不疑图片

    她安静聪明,端庄贤淑是一个典型的贤内助,她时常陪伴着苏轼读书,红袖添香,默默陪伴在苏轼偶尔遗忘的字句时,她也会在旁边轻声的提醒。两人夫唱妇随朝夕相伴,幸福的日子如同清泉般汩汩流淌,在1056年,20岁的苏轼也是学有所成,于是父子三人从梅州出发,前往京城考取功名,不出所料,在第2年的科举考试中,苏轼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