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活跃在宋元明时期的都掌蛮,为何会在明代遭遇弥天大祸?

活跃在宋元明时期的都掌蛮,为何会在明代遭遇弥天大祸?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377 更新时间:2024/1/20 7:18:59

1、明朝改土归流政策

自元朝开始,都掌蛮叛服无,元朝采用招诱、安抚、利用、讨伐等手段加以管制,在都掌

蛮活动中心地带设立官职,主要设有”蛮夷部宜抚司”,后来改成了”大坝都总管、”上罗计长官司、”下罗计长官司”和”四十六囤蛮夷千户所”,还有”九姓罗氏党蛮夷长官千户所”。但即便如此,元朝统治者仍未在都掌蛮中建立起稳定的统治机构。

到了明朝,统治阶级继续在当地推行这种土司制度,但这种土司制度有一个很大的弊端,即:没有一个最高级别的土司来全面掌控这些都掌蛮,直到洪武四年,明政府在改马湖路为马湖府,实行“土流参用”的政策,但到了都掌蛮聚居地,则直接实行改土归流政策。

而且不管明王朝与都掌蛮的矛盾有多激烈,依然坚定不移地实行这一政策。面对这一问题,国子监学录黄明善建议在当地设置土司,但皇帝并不予以重视,而是希望通过武力解决这一矛盾,于是调派十八万大军镇压都掌蛮,这是明政府出动的军队人数最多,将领级别最高的一次镇压。

《明实录·宪宗实录》中称赞这一镇压的战果“十分辉煌”。不过,虽然战果累累,但明军并没有彻底铲除都掌蛮的力量,实质看,明王朝这一镇压是失败的,原因有四:

第一、在镇压都掌蛮后,程信以都掌蛮历来难治为由,建议进行瓜分其地,但不久,他便被以“听嘱权豪之子弟多分首级以报功”的过失遭到弹劾;

第二、朝廷正式任命“四川筠连县夷首阿坎培为岔口巡检司巡检”,这说明最终还是在都掌蛮实行了土司制度;

第三、都掌蛮对明军的反抗,客观上鼓舞了川西松潘和茂县羌、藏人民的反明斗争;

第四、虽然明军最终镇压了都掌蛮,但相比之下,明军的损失远远大于都掌蛮。历年间四川巡抚曾省吾就曾说过:“成化元年,贵州五千军一时陷设,巴蜀死者万有数千。”

到了万历元年,都掌蛮与明王朝开始了最后决战“万历之征”。由于都掌蛮的迅速膨胀超过了明王朝的容忍底限,于是派四川巡抚曾省吾予以剿平。

无疑,从历史的发展进程来看,改土归流的政策是正确的,但因为明政府过于急功近利,导致政策无法深入人心,中央政府也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发展当地经济,稳定民心,导致双方矛盾加剧,而一产生矛盾,明政府又只知武力镇压,一旦久攻不克,就进行族群灭绝。因此,这成了都蛮消亡的原因之一。

2、明政府言而无信,杀降要功

在明政府招抚都掌蛮的过程中,明政府经常言而无信,导致都掌蛮奋起反抗。先有成化元年,国子监学录黄明善的“平蛮三策”,其中有设置土司的建议。但在实施过程中,明政府未能兑现承诺,都掌蛮被迫反抗。

同时还有翰林院侍读周洪谟上奏朝廷,请求朝廷允许

“各寨主自择素有名望、众所畏服者一人为长官司长官,统属各寨,仍隶本府……如此则戎县知县专管汉民,都掌土司专管夷民,汉夷两分,不相侵害。”

周洪谟

但当下令下达到当地时,当地汉族地主和四川巡抚浩却用欺骗手段破坏了朝廷设置土官的承诺,都掌蛮只好反抗明军。

除此之外,明政府“杀降要功”,发起人就是成化初年的四川巡抚汪浩。据嘉靖《四川总志》记载:

“会长宁县以夷人城下之言以闻,朝命如可抚乃抚之。于是遣人招抚夷人,遂听命,使夷首十二人赴京贡马十二,铜鼓一,且告乞仍设土官,但畏浩等势,不敢言枉杀父兄事,浩等欲实前奏,终不与设官。夷人益恨,复抄掠。”

后汪浩因

“以计杀都掌夷听抚官,激变地方,而又妄报军功,希求升赏,及诬陷贵州副总兵安,逼死经历胡铎诸不法事”

而被流放。

其后,嘉靖年间的四川巡抚谭纶继续步汪浩“杀降要功”的老路,并最先提出了灭绝都掌蛮的主张。到了隆庆元年,居正正式将灭绝都掌蛮列入计划,具体执行人就是时任四川巡抚曾省吾。而此时都掌蛮还毫不知情,结果可想而知。

3、地方地主缙绅支持改流

明朝时掌管都掌蛮地区的地方势力主要有世代官宦的周洪谟家族,曾任过国子监学录的黄明善,曾任成都知县的永宁人陈以庄,还有万历元年充当四川巡抚曾省吾等,他们身居高位,享受优厚的待遇和特权,不仅转嫁赋役、还巧取豪夺,霸占国地,都掌蛮备受压迫。而且,实质上,他们就是明王朝在当地的统治支柱,不管是出于朝廷利益,还是自身利益,他们都造成改土归流政策。

4、都掌蛮“劫掠”无度,“叛服”无常

在明政府中央政府、朝廷命官、地方势力等多重压迫下,都掌蛮被迫朝廷反抗,为了生存,他们到处“劫掠”,《明实录》记载:“明大祖泆武二十五年,戎县山贼掌阿那等作乱”。还有永乐十三年七月,“叙州府戎县山都掌人为耗,攻劫高、珙、筠连、庆符诸县”。

还有英宗正统五年,镇守湖广贵州副总兵吴亮奏:“四川山都掌等处蛮贼聚众劫掠,商旅不行。”然后明政府又以此为借口,大肆绞杀都掌蛮,在两方交战中,又用招抚等手段诱降杀功,导致都掌蛮”叛服”无常,这样的恶性循环,最终导致都掌蛮被族灭。

总之,明朝时都掌蛮的消亡与明政府的改土归流政策密不可分,而在具体实行中,明政府又言而无信,执行者又爱杀降要功,导致双方矛盾不断激化,最终导致了都掌蛮的消亡。

参考

李良品 《论明代都掌蛮消亡原因》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只要姓马,就一定是回族?朱元璋娶了姓马的女子,他也成回族了?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在研究历史的时候,很多人都喜欢睁眼说瞎话,这是出于他们的别有用心或者是私心,因此,他们“研究”出来的历史一般都属于假历史或者说是伪历史,是想象出来的历史、杜撰的历史,通过都会变成一个笑话,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乐子,除此,一文不值。因为朱元璋的老婆姓马,而姓马的大多是回族人,朱元璋娶了姓马的回族女人,所

  • 官窑黄釉青花瓷器鉴赏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比如中国汉民族喜红恶白,红色为喜庆之色,白色为丧葬之色。而对于北方游牧民族而言,白为大吉之色。蒙古国俗尚白,以蓝天白云之色为最美。而蓝色,在汉族文化中,多代表厉鬼,绝不是什么喜色。黄色,谐音皇色,国人谓之皇帝专用色。元史.顺帝纪记载至元二年(1336年)夏四月丁亥的禁令:"禁服麒麟.鸾凤.白兔.灵芝

  • 项羽的霸王戟重达300斤,如今却没人能拿起,是今人不如古人吗?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项羽霸王戟现在在哪里,历史上项羽真的用方天画戟吗,项羽300斤的霸王戟

    古代破釜沉舟、四面楚歌、霸王别姬等等这些著名的故事,都是跟项羽有关,可见他当时的处境之艰难。也对得起古人对他“羽之神勇,千古无二”的评价,我们都知道,常年征战沙场,士兵没一件宝贝利器是不可能的,更何况是像项羽这样的大英雄,而项羽的贴身武器就是著名鼎鼎的重达300斤的霸王戟。有人可能会说,重达300斤

  • 《大明王朝1566》电子书版PDF.Epub.mobi.azw3格式下载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文章来源于 GongZhong号【阿阳代找资料】 了解获取更多刘和平著的《大明王朝(1566上下)》对宦官的描写真绝!将“王权主义”写到他们骨头里去了。书中有两个最具命运感的人物,一个是海瑞,一个是嘉靖帝,他们在命运的催化下复活。作品用一出出可歌可泣的好戏,揭示了中国传统政治中儒道互补的运作规律。本

  • 朱棣靖难之役成功后,朱棣是如何对待哥哥朱标的妻子和儿子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朱棣和朱标真实关系,朱棣对朱标的态度,朱棣对朱标儿子怎么样

    他精心培养的太子朱标英年早逝,为了表达对自己儿子的怀念,朱元璋把皇位传给了他的孙子,这一点做的确实比较特殊。朱标如果当皇帝的话,他肯定也是一个好皇帝,而且没有他父亲那样太重的杀戮。作为朱元璋的老大,朱标早早的就成为了太子,而且朱元璋还将自己手下大将常遇春的女儿嫁给给太子。然而,这个非常优秀的太子,活

  • 朱元璋生在三国时代,能搞定曹操刘备孙权,成就大一统吗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开局一个碗,却能力非常的朱元璋,如果换个时空,从元末明初变到三国末年,是否能在脸皮厚刘备,心肠黑曹操,厚黑兼具孙权那谋取一席之地,进而成就天下人伟业。天下人,言外之意就是统一天下,建立大一统帝国!而曹刘孙这三国三雄主,其实最后成就都和能力相较,是被低估了的,至于原因很简单,他们离统一大业都差不少,最

  • 朱标当了25年太子,朱元璋因一女人和一幅画没废除他,结果仍悲催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朱元璋太子朱标简介,朱标跟朱元璋有什么关系,朱标死后朱元璋让谁拱卫京师

    ? 明太祖朱元璋有26个儿子,其中嫡长子朱标仁慈宽厚颇有明君风范,其他儿子也很优秀,晋王朱棡和燕王朱棣就是其中的佼佼者。按理说这其中选一个合适的继承人应该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但结果却出人意料,朱元璋偏偏立了朱标之子朱允炆为皇位继承人。 ? 朱元璋为什么要这么做呢?朱元璋最开始定太子时,还是按传统的嫡

  • 司马懿走的每一步棋,如今看来步步都堪称恐怖!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三棋司马懿,司马懿最经典三句话,司马懿拿着棋图片

    关于司马懿,我们知道,这位能人仅仅依靠自己,便将曹操积攒几十年的实力,建立起的强盛的魏国政权尽数握在手中,空手套白狼的本事,三国当属司马懿第一。毛主席说过,枪杆子里出政权,既然司马懿篡夺了曹魏的政权,定然也早就将曹魏的兵权牢牢掌控着,今天,笔者就为大家讲述一下,司马懿是如何,把曹魏大军的兵权,从曹家

  • 明朝囚犯越过五重门墙,胜利大逃亡,引发官场地震,真相到底怎样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北京,大明刑部衙门。一封来自山西太原府的紧急公文送交到了 大明刑部衙门。刑部尚书也算见过“世面”的,当看到这份公文的时候,还是大吃一惊。这太原府真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啊。刑部尚书根本没有请旨。直接让太原府知府进京请罪待审。并派专人来太原府审理此案。那这是怎样一份公文,让堂堂刑部尚书如此震怒呢,原来在太

  • 长城那么矮到底防住了啥?西方学者:秦始皇长城可把欧洲害惨了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常回家看看投稿 为繁荣、弘扬传统文化, 欢迎投稿。联络微信858620059! 出品 | 趙氏宗亲(ID:zhaoshizongqin)编辑 | 英雄你以为长城起源于秦始皇一统六国后的秦朝吗?众所周知, 长城是我国古代非常重要的防御工程。在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中,长城代表了中国形象。 我们都以为长城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