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以茶买马,互通往来,吐蕃和宋朝的茶叶贸易

以茶买马,互通往来,吐蕃和宋朝的茶叶贸易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1304 更新时间:2023/12/5 20:41:50

引言

时期,茶叶受到上至天子下至百姓的追捧和喜爱。由于制茶技术的提升,使得茶叶味道有所改进,得到更多人的青睐;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了茶叶这种“饮品”在更广阔的地区、更多人群之中传播。

北宋时期的制茶行业和茶叶贸易蓬勃发展,在宽松的经济政策的推动下,茶叶成功为北宋朝增光添彩,成为北宋政治、经济、外交、化、军事,乃至普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元素,在各个领域都发挥出了其耀眼的光芒。

一、自然馈赠,孕育中华大地的“神奇树叶”

吐蕃是藏族在西北青藏地区建立的少数民族政权,吐蕃的地理环境和气候十分恶劣。史书中对吐蕃的地理环境有这样的描述:

“雷雨风雹霰雪,每隔日有之,夏节气如中土暮春之月。山有积雪。其草细不过三寸,牛马皆食之。地有瘴,令人气急,不甚为害,其俗重汉缯,而贵瑟瑟。”

《西藏简史》中载:“地势高峻,海拔都在三千五百米以上。气候属纯大陆性,春秋降雪,有霜冻;夏季很短;冬季风雪严寒,气温最冷时可至摄氏零下四五十度。这一气候区主要包括西藏的北部(那曲专区的全部和阿里专区的大部),甘南藏族自治州的南部,青海省各藏族自治州的大部,阿坝藏族自治州的北部等地”。由此可知,吐蕃地区是典型的高原气候区,海拔高,地势险峻,气候恶劣, 气温变化大。

而茶树是一种对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都有严格要求的经济作物,它适合生长在亚热带和温带地区,需要较高的气温和充足的雨量,全年的降雨量需要在 1500毫米左右。

南方地区具备茶树生长的环境和条件,气候温暖湿润,土壤肥沃;南方开发较晚,森林保护较好,雨量充沛,气温高,林木被采伐后更新快,森林植被相对完整且充分发挥调节气候,蓄水保湿的作用。这为茶树生长创造了最佳环境,因此南方适宜茶树生长。相比较而言,这是高寒的吐蕃地区不具备的。

茶叶在我国南方有悠久的种植历史,我国是世界重要的产茶国之一。一些典籍文献中有关于野生茶树的记载,如:

朱子安的《东溪试茶录》对野生茶树进行了具体形象的描述:“有柑叶茶,树高丈,径头七八寸,叶厚而圆”,《太平寰宇记》也记载:“泸州之茶树,夷獠常携瓢穴其侧,每登树采摘芽茶。”

在中国的云南、贵州、广西、广东、海南、四川、福建、湖南、江西、台湾等十个省、区近两百处都发现野生大茶树,其中云南省是发现茶树最多、最集中的地区,云南镇沅县千家寨有野生大茶树群落,其中一棵茶树的树龄已达到两千七百年,而西双版纳巴达的一颗大茶树的树龄也有一千七百年。

综上所述,地理环境的限制直接导致吐蕃 地区无法种植茶树,因而无法自给,而宋朝适宜植茶,茶叶充足,这就使得吐蕃需要宋朝购买茶叶,与之进行茶叶贸易。

二、举足轻重,吐蕃部民的灵丹妙药

吐蕃与中原民族的饮食习惯有很大的不同。吐蕃地区以畜牧业为主,多养牛、羊、马,农业为辅,民众多以乳酪、牛羊肉为食。史料中载“俗养牛羊,取乳酪用供食,兼取为褐而衣焉。不食驴马肉,以麦为麨,家不全给”。

吐蕃的这种饮食习惯决定了他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具有解油腻、清肠胃作用的茶叶。吐蕃部民对茶叶的喜爱和需要与茶叶所具有的功效和它对人体的有益影响是分不开的。茶叶中所含的化学成分大约有 500 多种,其中有许多有利于健康的营养成分,如茶多酚,脂多糖,氨基酸等,并且含有 30 多种化学元素如钾、钙、镁等。

由此可见,茶叶很符合吐蕃的需要,吐蕃部民充分利用茶叶的这种功效服务于他们的生产和生活,生活中随处可见茶叶的应用,“有些地方,也像古代汉族人民那样把茶当药物服用。在藏族牧区,用煮过的茶喂牲口,马吃茶长膘快,牛吃草增加奶量。

”茶传入吐蕃地区的时间很难考证,但是比较公认的说法是在唐时传入,文成公主进藏之时:“唐代,饮茶之风更甚。文成公主入藏时,带去茶叶,饮茶的方法和礼仪随之传入吐蕃王国,西藏山南地区有首《公主带来龙纹杯》的民歌,说看见龙纹杯,便想起了公主慈祥的模样”。

吐蕃部民制作调引,一般以砖茶、沱茶和红茶为主,当地民众对自己所用的茶叶称为“大茶”或者“藏茶”是内地专供的茶叶,他们大多用茶叶制成品种丰富的茶饮料,如奶茶、酥油茶、甜茶、枣茶、清茶、糌粑茶、面茶、油茶、奶酪茶等。其中以奶茶和酥油茶最受人民喜爱,藏族的奶茶以奶茶茶料、奶和佐料制成,且有多种口味可供选择,如茶汁奶茶、清茶奶茶、熟茶奶茶、咸奶茶、甜奶茶和香奶茶。

由于茶与吐蕃部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其饮茶的器具也种类繁多,主要有茶碗、 茶壶、茶罐、茶锅、茶桶、茶瓢、火盆等,其中茶碗的形状最为丰富,有高脚三胞胎、矮底三胞胎、高底高壁瘦身型、矮底矮壁瘦身型等。木碗是吐蕃使用最多的碗,由于其细致美观、经久耐用且方便携带,深得吐蕃部民喜爱。

三、物物交换,精明的原始贸易

宋与吐蕃茶叶贸易数量十分巨大,所以制定茶马比价十分必要,这有利于保证茶叶贸易的有序进行。

宋初与吐蕃进行贸易,经常出现一些不利于贸易的行为,如强取豪夺,欺压吐蕃商人等,且官府在处理此类问题时有不当之处,这种情况经常发生,导致吐蕃商人经常抱怨,妨碍了宋与吐蕃贸易的顺利进行,为了改变贸易中这种无序混乱的状态,宋朝从物价入手,制定双方商品交易的价格,随后又依法处置了一些欺压商户的暴民,随着官府管理的加强,贸易向着有序的方向发展。“初,环州民与吐蕃相贸易,多欺夺之,或至斗讼,官又弗直,故蕃情常怨。及崇仪使柳开知州事,乃命一其物价,平其权量,擒民之欺夺者置于法。”

首先,茶马比价总体是按市场交易的规律,即以马匹的优劣来换取等值的茶叶,即茶叶价格是由茶叶价值决定,在交易过程中,好茶换好马,这成为制定茶 马比价的首要依据。

其次,宋在制定茶马比价时,会考虑吐蕃商人的利益,以保证贸易的顺利进行。元丰六年(1088 年)五月戊寅提举陕西买马司言:

“阶州增茶价,恐蕃部马不至,乞量增马价。”

虽然宋与吐蕃的茶叶贸易与宋朝买马密切相连,两者或同时进

行,但茶叶贸易并不是为买马而存在,具有独立性,若茶叶贸易中茶马互换不能顺利交易,则由宋朝用钱和物帛等购买马匹。

茶马比价受朝廷官府控制,在制定价格时虽然会顾及到买马能否顺利,但价格的调整具有独立性,不随意调整。

结语

宋与吐蕃的茶叶贸易之所以能存在,原因是多方面的。宋与吐蕃的茶叶贸易呈现出很多特点。即茶叶贸易与买马密不可分,二者是互补共存的关系,随着时间的发展逐渐发展为大宗的茶马互换贸易。

宋与吐蕃的茶叶贸易更多的承担了买马的功能。为了更好的完成买马额,宋朝榷名山茶,专供吐蕃,以换取马匹,最终发展为大宗的茶马贸易,至此宋与吐蕃的茶叶贸易便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

宋与吐蕃的茶叶贸易是宋与周边少数民族茶叶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宋代茶叶贸易史中都占有重要地位,茶叶贸易的存在为加强宋与周边少数民族交流,为历史上中华民族的团结做出了重要贡献,发挥了重大的历史作用。

更多文章

  • 唐末至五代十国时期,大量北方人口南迁,过程与影响分别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人口迁移一、南迁的背景战争由于唐朝的独特的制度,节度使是最具唐朝特殊的官职,他们的职责就是守卫边境。长期的镇边生涯,使得各个节度使的兵力、财力,都达到了顶峰。届时唐末的朝廷,国力亏空,朝堂混乱,各节度使开始蠢蠢欲动。安禄山便率先发动叛乱,整个北方随即被战火覆盖。自此刻始,北方民众开始南迁;黄河中下游

  • 明朝建立后,朱元璋特颁布一条法令,背后竟藏着他的一段辛酸往事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1368年,朱元璋在打败陈友谅之后,在应天府称帝,宣布国号为大明,并在当年的秋天攻占大都,结束了元朝的统治,开启了属于自己的一个时代。朱元璋登基之后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在他颁布的各种法令中有一条比较有意思:读书人不愿意为君王所用,即是死罪。其实这背后藏着一件朱元璋的心酸往事,而故事的另一个主人公是刘

  • 明朝一大臣经常穿破衣服,朱元璋直夸是清官,刘伯温:此人留不得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陌生人见面的时候,明眼人往往会在第一时间通过对方的穿着打扮来判断他的身份和地位。有些人则为了彰显自己的实力,会特意的在穿着方面下功夫。然而也有些人会反其道而行之,偏偏要做出不合身份的事情来。在《宰相刘罗锅》里面有一个叫孙有道的官员,他整日里总是穿着一套破烂不堪的官服,以至于乾隆皇帝把他当做了节俭、清

  • 刺史因为不能喝酒而推辞任命,唐太宗大怒:之前答应了还能反悔?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卢祖尚出身将门,他的父亲卢禧是隋朝的虎贲郎将。等到卢祖尚成年时,正好赶上隋末天下大乱,因为他家中比较富有,一直以来乐善好施,在家乡以侠义闻名,所以当时不少人前去投奔他。卢祖尚考虑到天下已乱,为了保护乡里,他干脆组织起一些勇士,防备周围的流寇。这时候卢祖尚才19岁,但因为出身将门,深知兵法,他率领着勇

  • 三门峡漕运与转载线路是怎样的?唐代中后期的漕运,有何变化?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魏晋漕运图,元代漕运与明代漕运的区别,陕州历史上的黄河漕运

    事实上,基于前代历次的失败和教训,唐朝并没有采取穿凿砥柱的做法,而是变通思路,在黄河两岸的山崖之间又开辟出了新的转载线路,借以绕开砥柱天险阻碍,避天险而运输。毫无疑问,在隋唐时期“河渭漕挽”的运输过程中,受限于地理条件的阻碍,三门峡段已经是整个漕运的“瓶颈”所在,并且在很大程度上限制着关东漕粮的输入

  • 深受陕西百姓爱戴的官员:明朝大臣陈镒,原来是他转世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陈镒,字有戒,号柏轩,明朝南直隶吴县人。大明永乐十年陈镒高中进士,后来官至明朝右都御史。相传陈镒的父亲陈孟玉为人朴实谨慎,乡里人都称他为大善人。一次,陈镒的父亲出行去厕所,看见有一块锅底饭丢弃在厕所旁边,于是捡起来拿去水中洗了洗就吃掉了。他平时生活也一贯如此节俭。当天夜里,陈镒的父亲就做了一个梦,梦

  •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为何唐朝皇帝避难依然选择蜀地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蜀道不仅是唐朝统一强大和治国安邦的基地 , 而且是当时世界经济文化最发达的交通线之一。几乎历代唐朝皇帝都极为重视蜀道 , 唐玄宗、德宗、僖宗三次经蜀道出奔 , 并且都安然返京。唐朝皇帝关注蜀道 , 不仅确保了国家安全 , 而且促进了西部经济文化的繁荣。蜀道扬一益二,帝王加以重视唐朝是中国乃至世界历史

  • 曾让明朝头疼的“瓦剌”,如今演变成了哪个民族?你可能想不到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社稷亡,君主死”一度被用来形容明朝不屈的民族气节,皇太极兵临城下,崇祯帝依然以“不伤百姓”为誓,用发掩面殉国。大明作为中国历史上最有气节的王朝,不割地赔款、不远嫁和亲,更没有任何一位皇帝屈膝投降。但历代明朝统治者都有同一个心头患——瓦剌。历史上的瓦剌几经变迁,早在唐朝时活动于如今的叶尼塞河上游,古

  • 唐朝与日本的第一次交战:白江口之战,令日本数百年未再敢侵略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简单来说,当时这场战争的背景有两方面情况:一是日本在645年完成了大化革新,国力增强,想展示自己的实力;二是唐朝与新罗联盟对抗高句丽和百济。当时,朝鲜半岛上原本有三个国家:高句丽、百济和新罗。高句丽和百济都与日本有密切的联系,而新罗则与唐朝结盟。唐朝为了统一东亚地区,于公元660年发动了灭百济之战,

  • 汉族历史上最耻辱的事件“靖康之耻”有多耻辱?看完你都不相信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靖康之耻有多耻,我综合总结分析,有以下几大耻。一耻:联金灭辽反被金灭。北宋联金灭辽,怎么看着似曾相识,没错,承北宋衣冠的南宋,后来也曾联蒙灭金但最终被蒙元所灭。前车之鉴不能所鉴,结果两宋双双重蹈覆辙。北宋联金灭辽,乃为两百年来中原政权取而不得的幽云十六州,宣和二年(1120年),宋金定立盟约(即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