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通是什么人?他有哪些经历呢?

李通是什么人?他有哪些经历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3386 更新时间:2024/1/17 4:09:17

李通是什么人?他有哪些经历呢?在汉末三国时期,提到曹操麾下的武将,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曹魏五子良将,也即张辽、张郃、乐进、徐晃、于禁等人,还有人会想到曹仁、曹真、曹休、夏侯渊、夏侯惇等曹魏宗室的武将。当然,除此之外,曹操作为东汉末年实力最强大的诸侯,麾下还有很多非常低调的武将。其中,就本文所要说的李通,就是一位被人们遗忘的三国武将。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资料小编一起往下看。

李通(167年-209年),字文达,小字万亿。江夏平春(今河南信阳)人,东汉末年人物,汝南太守。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与袁绍在官渡相持,袁绍派使者到李通驻地,任命李通为征南将军,刘表也在暗中招诱他投顺,李通全都拒绝了。公元209年,周瑜和刘备围曹仁于江陵,又有关羽率军去断绝北边的救援。在此背景下,李通率众救援曹仁,进击关羽军,一路上表现英勇,步步为营至曹仁的被包围圈时,李通却不幸病逝了,时年四十二岁。

首先,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逐鹿中原,在此背景下,李通以游侠名闻名于江汝地区,和同郡人陈恭起兵于朗陵后,很多人都归附。后来陈恭的妻弟陈郃,杀死了陈恭,占有了他的部下。作为陈恭多年的朋友,李通自然不会坐视不理。于是,李通攻破陈郃的部队,斩下陈郃的首级来祭奠陈恭的坟墓。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曹操迎汉献帝刘协。不久之后,汉献帝封曹操为司隶校尉,录尚书事。庚申,迁都许县。十一月丙戌,汉献帝封曹操为司空,行车骑将军事,百官总己以听。

在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后,李通带领部众到许昌投奔曹操,曹操任命他为振威中郎将,屯驻汝南郡西界。对此,在笔者看来,在公元196年投靠曹操,体现出李通的长远眼光。在此之后,李通作为曹操麾下的将领,开始屡立战功,受到了曹操的重视。

建安二年(公元197年),曹操征张绣时刘表兵援张绣,在曹洪一开始作战不利的时候,李通迅速带兵支援曹操。并且,李通作为先锋,回头攻打张绣并大破之。因为这场战役立下的功劳,李通被迁作裨将军,封为建功侯,在汝南做了阳安都尉。在汉末三国时期,封侯无疑是对武将地位的肯定。比如关羽被封为汉寿亭侯后,就时常将这一侯爵挂在嘴边。之后,李通妻子的伯父犯法,朗陵县令赵俨将他关押起来。在此背景下,李通的妻子号哭着请他设法,但是,李通没有因私废公,而是说:“刚刚为曹公出力,大义不该以私废公。”便奖励赵俨执法不徇私情,与他结成生死之义。

到了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与袁绍在官渡相持,在官渡之战中,袁绍的实力是明显强于曹操的,这导致后者的部分手下,已经在和袁绍暗通书信了。不过,众人皆醉我独醒,李通却选择和袁绍、刘表划清界限。

彼时,袁绍派使者到李通驻地,任命李通为征南将军,刘表也在暗中招诱他投顺,李通全都拒绝了。并且,李通选择杀了袁绍的使者,把送来的征南将军印绶送交曹操。而这,无疑体现出李通对曹操的忠心耿耿。在官渡之战时,豫州各郡大都反叛,也即对于曹操来说,不仅在正面战场承担袁绍大军的压力,也面临着后院起火的问题。

在这个危急时刻,李通参与到平定后方的战役中,比如李通攻打自己所在郡中的贼寇瞿恭、江宫、沈成等,把他们全部击溃,送上斩获的首级,平定了淮河、汝水一带。曹操改封李通为都亭侯,任命他为汝南郡太守。因此,在笔者看来,在官渡之战中,李通虽然没有像曹魏五子良将一样直接参与到两大势力的交锋中,却因为镇守后方的功劳,同样对曹操取得官渡之战的胜利起到了重要作用。

最后,建安十四年(公元209年),周瑜和刘备围曹仁于江陵,又有关羽绝北道,也即阻击曹操北边的援军。在南郡之战中,李通率众救援曹仁进击关羽军,一路上表现英勇,碰到有鹿砦阻碍,竟亲自下马处理,从而步步为营,来到了曹仁被包围的地方。但是,非常可惜的是,李通却在路上病逝了,时年四十二岁。在李通病逝后,曹操追增邑二百户,使前后达四百户。黄初元年(公元220年),曹操去世后,魏文帝曹丕即位后,追赠李通刚侯的谥号。在诏书中,魏文帝曹丕这位皇帝表示:李通不幸早逝,他儿子李基虽已承袭了爵位,仍然不足以酬劳他的殊勋。李基的哥哥李绪,以前屯驻樊城,又有功,举世都认为他的功劳很大。现在任命李基为奉义中郎将,李绪为平虏中郎将,以此犒赏李通的功劳。

总的来说,就李通这位武将,因为在公元209年就为救援曹仁而去世了,所以没能在之后的历史大舞台上留下更多的事迹。至于李通在曹魏武将中的地位,自然也比不上张辽、张郃、徐晃、乐进、于禁等曹魏五子良将。不过,因为在官渡之战等战役中起到的作用,李通的儿子和兄长得以获得了魏文帝曹丕的封赏。对此,陈寿在《三国志》中评价道:“李通、臧霸、文聘吕虔镇卫州郡,并著威惠。”对此,你是怎么看的呢?

标签: 经历

更多文章

  • 曹操拿下汉中后,为何不趁势进攻益州呢?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趁势,汉中,曹操

    曹操拿下汉中后,为何不趁势进攻益州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资料小编一起往下看。到了公元215年,刘备刚刚击败刘璋,攻占了益州之地。与此相对应的是,曹操则迅速击败张鲁,拿下了汉中之地,避免刘备进一步扩张自己的地盘。那么,问题来了,曹操拿下汉中后,为何不趁势进攻益州,消灭刘备呢?对于当时的刘备,刚刚

  • 孙权最器重的太子是谁?孙登英年早逝之后东吴怎么样了?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太子,器重,东吴

    国本之争是以前封建社会的最大问题,那么孙权最器重的太子是谁?孙登英年早逝之后东吴怎么样了?其实孙登的死亡,不仅打乱了孙权的部署,也引发了东吴的内乱,从而消耗了自己的国力。一具体来说,公元209年,孙登出生,他的生母地位卑微,年幼的时候,孙登被徐夫人抚养。公元220年,东吴偷袭关羽,拿下荆州。为了防备

  • 历史上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的时候,为何荆州的刘表不参与其中?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诸侯,讨伐,参与

    历史上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其中包括袁术、韩馥、孔伷、刘岱、王匡、张邈、乔瑁、袁遗、鲍信、孔融、张超、公孙瓒、张杨、孙坚、袁绍、曹操、马腾、陶谦,那么为何荆州的刘表不参与其中?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一、刘表的官职是董卓册封的光和七年(184年),刘表受大将军何进征辟为掾属,出任北军中候

  • 杨玉环有一生理问题,常人难以忍受,但唐玄宗却享受到不行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杨玉环大家都知道吧,四大美女之一,那时候讲究环肥燕瘦,而杨玉环确实那时候最美的四人之一,是有多么漂亮,并且大家都说红颜祸水,而杨玉环也不是例外。她是引发安史之乱的一个重要因素,使唐朝走向了衰落,这些东西大家都知道的,那么我这次就给大家讲讲大多数人不知道的事情,如果你知道的话也不要说我骗子,因为这件事

  • 李世民临死前问武则天:我走后,你怎么办?武则天说8字留下一命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武则天是怎样接近李世民的,李世民说给武则天的话,李世民对武则天说的第一句话

    说到唐朝,我们不免会想起几位皇帝,这几位皇帝与众不同的是他们有男有女,就像李世民,李治,武则天。那么,今天我们讲的就是这三个人中发生的纠葛和故事。李世民死前问武则天:我走后,你怎么办?那个时候李世民已经快要驾崩了,临死前的他把自己最重视的几个人叫到身边,这其中包括武则天和李治,武则天说了8个字留下一

  • 武则天醉酒时,随口给一国赐名,沿用至今,曾被中国人视为笑话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据历史资料显示,中国从西汉王朝就开始有藩属国,而且中国历代王朝对藩属国多采取怀柔政策,厚往薄来很少干预其内政,给其提供无偿保护。历史上对中国称藩也不在少数,比如像朝鲜、越南、琉球、缅甸等。这种友好的宗藩关系多是“王者不治夷狄,来者不拒,去者不追”的不治主义态度。然而在众多的藩属国中就一个受中华文化影

  • 盘点隋朝十大名将(上)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隋朝十二位名将,隋朝10大名将排行,隋朝千古名将排名

    十、勇决善战——张须陀张须陀(565年——616年),写果,河南灵宝人,祖藉河南召县。性刚烈、有勇略。历官齐郡丞,尝开仓放粮。迁河南道讨捕黜陟大使,率部平定农民起义,击王薄、败裴、石,前后三十余战,所至克捷,威振东夏。摺迁荥阳通守,率部讨伐翟让、李密瓦岗军,中计兵败身亡。追赠光禄大夫、荥阳郡守。九、

  • 正史之中,隋朝24位名将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隋朝十大名将简介,隋朝名将名人,隋朝的名人猛将有哪些

    24·刘方刘方是宁夏吴忠人,刚决有胆气,一生为将,讨尉迟、击突厥、平交趾,伐林邑,刻石纪功,威震殊俗。卒于军中,马革裹尸而还,追赠上柱国、卢国公。23·周法尚周法尚是河南汝南人,果劲有风概,好兵书。平陈国、抚岭南,西讨吐谷浑、东征高句丽、内平杨玄感,卒于军中,时年五十九。追赠左武卫大将军、谯国公,谥

  • “道士贩子”王圆箓发现敦煌莫高窟后,将大量经文国宝卖给外国人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敦煌莫高窟经卷下落,敦煌莫高窟道教写经手稿,莫高窟飞天壁画的故事

    比如,声名赫赫的“道士贩子”,名叫王圆箓。这家伙意外发现敦煌“莫高窟”后,将大量经文,谋取非常便宜的价格,成批地卖给外国人。这位道士究竟图什么呢?当然是挥之即来的钱财了。出了道士之外,还有一位天才的“古玩鉴定师”,谁能想到,这种文物内行居然变成了牟取暴利的“古玩商人”。他就是业界熟悉的卢芹斋。卢芹斋

  • 唐朝的政治制度导致宦官权势滔天,宦官专权的根源便是专制的弊端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唐代处于魏晋门阀制度到宋明官僚士大夫政治制度的过渡时期。在唐朝建立初期,实施的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传统的门阀制度,也就是贵族统治,各贵族和皇帝以血统为纽带联合起来统治国家。作为君主想要统一天下,必须要获得世家贵族的支持。士族权利和皇权本身处于一种既互相威胁却又互相扶持的关系之中,而科举制度的实施却打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