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正史之中,隋朝24位名将

正史之中,隋朝24位名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4040 更新时间:2024/2/12 16:40:21

24·刘方

刘方是宁夏吴忠人,刚决有胆气,一生为将,讨尉迟、击突厥、平交趾,伐林邑,刻石纪功,威震殊俗。卒于军中,马革裹尸而还,追赠上柱国、卢国公。

23·周法尚

周法尚是河南汝南人,果劲有风概,好兵书。平陈国、抚岭南,西讨吐谷浑、东征高句丽、内平杨玄感,卒于军中,时年五十九。追赠左武卫大将军、谯国公,谥号僖。

22·张须陀

张须陀是河南灵宝人,刚烈有勇略。击王薄、败裴石,前后三十余战,所至克捷,威振东夏。讨伐瓦岗翟让,中计阵亡,以身殉难,时年五十二,追赠光禄大夫、荥阳郡守。

21·史祥

史祥是甘肃高台人,有文武干略。平陈国、击突厥,讨伐杨谅,著独克之效。历官骠骑将军、蕲州总管、左骁卫将军、上大将军、鸿胪卿,封阳城都公。征吐谷浑、伐高句丽,以败军之罪贬燕郡太守,为贼所围,城陷死于途中。

20·杨义臣

杨义臣是山西寿县人,出身将门,谨厚善驰射,有将领之才。破突厥、平杨谅,灭吐谷浑、伐高句丽,屡立军功。及群盗侵扰,平定张金称、高士达、格谦,致三捷之功,名重当年。入朝为光禄大夫、礼部尚书,卒于任上

19·崔仲方

崔仲方是河北安平人,兼资文武,雅有筹算,声绩克举。历官代州总管、大将军、礼部尚书,出为信都太守,卒于东都,享年七十六。

18·于仲文

于仲文是河南洛阳人,博涉书记,以英略自许,北击突厥,平尉迟迥、征吐谷浑,遂立功名。迁右翊卫大将军,进位光禄大夫。从征高句丽,以败军坐罪下狱,忧愤而死,时年六十九。

17·樊子盖

樊子盖是安徽合肥人,雅有干局,质性严敏,见义勇为,临机能断,保全都色。虽无他权略,在军持重,未尝负败,临民明察,严酷少恩,果于杀戮。历官凉州刺史、金紫光禄大夫、涿郡留守、武威太安,封济公。享年七十二,追赠开府仪同三司,谥号景。武威民吏闻其死讯,莫不嗟痛,为之立碑颂德。

16·李景

李景是甘肃秦安人,膂力过人,骁勇善射,智略非其所长。忠直为时所许。平齐灭陈,破突厥、伐高丽,从平汉王杨谅之乱,大破吐谷浑于青海,拜右武卫大将军、光禄大夫,进爵滑国公。炀帝遇害江都,率兵救驾,将回幽州,在路上遇贼,为其所害。契丹、靺鞨素感其恩,闻之莫不流涕,幽燕人士,伤惜不已。

15·周罗睺

周罗睺是江西九江人,善骑射,习兵书,数从征战,勇冠三军。陈朝灭亡,归附隋朝,从征高丽,统帅水师。以副帅从杨素平定杨谅之乱,封义宁郡公。享年六十四,追赠柱国、右诩卫大将军,谥号壮。

14·来护儿

来护儿是江苏扬州人,雄略秀出。行军用兵,特多谋算。一生戎马,平陈国、定江南、伐高丽,平定杨玄感之乱。炀帝杨广称为名将良守,从杨广巡幸江都,于兵受时遇害。

13·鱼俱罗

鱼俱罗是陕西渭南人,身长八尺,膂力绝人,每战有功,以壮勇闻。从杨素击突厥。追亡奔击,所当皆披靡,拜丰州总管,突厥数入境为宼,每出兵摛斩,自是突厥畏惧屏迹,不复为寇。后因其弟坐罪自杀,贬赵郡太守,为有司弹劾除名。未久起用,从征高句丽、讨伐刘元进。因其相表弄人,目有重瞳,为隋炀帝嫌忌,借败军之罪斩于东都。

12·贺娄子干

贺娄子干是河北蔚县人,少以骁武知名。平尉迟迥、击吐谷浑,西涉青海、北临玄塞,胡夷慑惮,烽候无警。官至左卫大将军,享年六十。追赠怀、魏等四州刺史,谥号怀。

11·达奚长儒

达奚长儒是河北蔚县人,有志操胆烈,以质直忠勤见称。自结发从军,攻城野战,所当必破。进位大将军,封安成郡公。突厥大军犯境,长儒以二千步卒,抗十万之虏,师迁矢尽,勇气弥厉,杀伤万计,突厥夺气。官至荊州总管,卒于任上,谥号威。

10·韦世康

韦世康是陕西西安人,沉敏有器度,入处礼闱,出总方岳。历官礼部、吏部尚书、荆州总管,封上庸郡公。未尝以位望矜物,所在称为廉平,时论以为美谈。卒于任上,时年六十七,追赠大将军,谥号文。

宇文述

宇文述是内蒙古武川人,以翊戴之功,为炀帝亲恩遇,贵宠一时无比。灭吐谷浑、夷杨玄感,三征高丽。然无所是非,不能轻重,为君子所讥,享年七十一,追赠司徒、尚书令。

8·宇文忻

宇文忻是辽宁义县人,妙解兵法,驭军齐整,常任将帅,有威名于当世。拜大将军、上柱国、杞国公。联合刘昉梁士彦图谋不轨,事泄遇害,时年六十四。

7·梁士彦

梁士彦刚果勇决,好读兵书,涉猎书史。摛吴明彻、平尉迟迥。遭风云之会,以勇咯成名。贪天之功以为己力,将生厉阶,求逞其欲,谋泄事败,坐罪伏诛,时年七十二。

6·长孙晟

长孙晟是河南洛阳人,工弹善射,矫捷过人,有一箭双雕之誉。以奇略因机制变,远交近攻,离强合弱之策,分化突厥,致北境安宁。享年五十八。唐太宗时期。追赠司徒、上柱国、齐国公,谥号献。

5·史万岁

史万岁是陕西西安人,勇武善骑射,骁捷如飞。行军出师,身先士卒;“临阵对敌,应变无方。北却突厥。南平夷、獠,兵锋所指,威惊绝”。官至右领军将军、柱国,封太平县公。然而在封论功杖气,犯忤贵臣,为隋文帝下诏暴杀于朝堂,时年五十二。

4·韩摛虎

韩擒虎是河南新安人,少慷慨,以武毅威雄称重。平陈之役,贾余勇以争先,生摛陈朝天子。进位上柱国、大将军,封寿光郡公。“擒虎累世将家,威声动俗,敌国既破,名遂身全”。享年五十五。生为上柱国,死作阎罗王。

3·贺若弼

贺若弼是河南洛阳人,慷慨有大志,骁勇便弓马,有重名于当世。平陈之役,谋略居多,勋庸绰有余地。迁右武候大将军、上柱国,封宋园公。矜功伐能,心生怨怼,罢官下狱。因不密失身,以诽谤之罪,为隋炀帝所杀,时年六十四。

2·高熲

高熲是河北景县人,明敏有器局,好兵事,多计略。平陈之役,参谋幄帷,决胜千里。立功立事,不可胜数,授上柱国,封齐国公。以天下为己任,当朝执政二十年,为朝野推服,论者以为真宰相。由忠信而获罪,为隋文帝削职除爵。隋炀帝起用为太常卿,以忤时而受戮,时年六十六。

1·杨素

杨素是陕西潼关人,落拓有大志,兼资文武,以功名自许,南平吴会,江海无波;北摧突厥,可汗远遁。平定汉王杨谅之乱,迹其战胜攻取,夷凶靖难,功臣莫出其右。位极人臣,官至尚书令、太师、司徒,封楚公。享年追赠光禄大夫,谥号景武。然以智诈自立,幸而得死,子为乱阶,阖门殂戮,宗族诛夷,遭剖棺暴尸之酷。

以上24位名将,高熲、贺若弼、史万岁、梁士彦、宇文忻、鱼俱罗、于仲文七人俱坐罪遇害,功名难处,令人惋叹。来护儿、李景、刘方、史祥、张须佗五人皆以身殉难,马革裹尸。至于杨素、宇文述,虽寿终正寝而身后家诛族夷。若韩擒虎、长孙晟、樊子盖、贺娄子干、达奚长儒、韦世康、周罗睺、杨义臣、周法尚、崔仲方十人保功名于始终之际,以斯为美。

图片来自网络

更多文章

  • “道士贩子”王圆箓发现敦煌莫高窟后,将大量经文国宝卖给外国人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敦煌莫高窟经卷下落,敦煌莫高窟道教写经手稿,莫高窟飞天壁画的故事

    比如,声名赫赫的“道士贩子”,名叫王圆箓。这家伙意外发现敦煌“莫高窟”后,将大量经文,谋取非常便宜的价格,成批地卖给外国人。这位道士究竟图什么呢?当然是挥之即来的钱财了。出了道士之外,还有一位天才的“古玩鉴定师”,谁能想到,这种文物内行居然变成了牟取暴利的“古玩商人”。他就是业界熟悉的卢芹斋。卢芹斋

  • 唐朝的政治制度导致宦官权势滔天,宦官专权的根源便是专制的弊端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唐代处于魏晋门阀制度到宋明官僚士大夫政治制度的过渡时期。在唐朝建立初期,实施的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传统的门阀制度,也就是贵族统治,各贵族和皇帝以血统为纽带联合起来统治国家。作为君主想要统一天下,必须要获得世家贵族的支持。士族权利和皇权本身处于一种既互相威胁却又互相扶持的关系之中,而科举制度的实施却打破了

  • 唐朝在东线的失当战略导致新罗做大,逐步控制半岛大部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首先,唐灭百济、高句丽,新罗成了除了唐王朝之外半岛上的唯一政权初唐时期,半岛上三国是高句丽、百济和新罗,其中高句丽最强,除了占有半岛北部之外,核心区域是中国东北辽东地区和吉林以东一直到日本海,高句丽和百济是一伙儿的,一起欺负新罗,新罗投靠唐王朝以求自保。高句丽起源于辽东地区,是中国古代东北地区的少数

  • 唐朝和新罗进行七年战争,由于内部斗争和吐蕃的干扰导致丧失半岛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大唐和新罗友好关系的起源以及新罗人的逻辑唐王朝东征高句丽,最初的理由之一就是应新罗邀请,保护新罗不受高句丽、百济以及倭国侵略。高句丽又臭又硬,百济还一直和高句丽绑在一起,唐王朝于是把百济和高句丽列在灭国名单上。耗时近三十年,在新罗协助下终于消灭了百济和高句丽,整个半岛大部分领土归属大唐,新罗保持了其

  • 唐朝五代时其他民族文化的影响导致当时假子制度十分盛行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而这种特殊行为之所以会逐渐蔓延开来,是因为在五代十国时期,中原地区国家动荡,战乱频繁,人口大幅度降低,每家每户都缺少男丁,所以会经常性的出现这种收养子的情况。在五代十国时期,这些养子在过继后,会改姓,并且不会受到区别对待,而是和养父的亲生子享受同等的待遇,因此,这些养子也通常会被委以重任。唐、五代的

  • 唐太宗十四个儿子仅有两人善终,还有三人夭折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唐太宗有十四个儿子,其中有十二个儿子都属于惨死,只有两个儿子算是善终。善终者——两人九皇子——唐高宗李治(55岁,病死)李治不用多说了,大唐皇帝的继承人,同时也是历史上最怕老婆的皇帝之一。别的皇帝怕老婆,比如隋文帝、明孝宗等,起码皇权都还能抓在自己手上。李治倒好,被武则天拾掇得服服帖帖。武则天不仅管

  • 吐蕃与唐朝战和不断并不断扩张,频繁的战事使其分裂为四部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早在新石器时代,青藏高原上就有人类居住。东汉时,诸多西羌部落,如越巂羌(即牦牛部)、发羌、唐旄羌等先后徙入今西藏地区,并逐渐同当地土著居民孟族融合。至隋时,在今西藏和青海西南等地分布着苏毗(在今藏北和青海西南)、羊同(在今藏西北)、女国(在今藏西、葱岭南)、附国(在今川西和西藏昌都地区)、牦牛部(在

  • 吐蕃一词始见于唐朝汉文史籍,与唐朝征战不断,最终分裂而亡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吐蕃一词,始见于唐朝汉文史籍。蕃,藏语作“bod”,为古代藏族自称。根据较普遍的说法,蕃是由古代藏族信奉的原始宗教——“本”(bon)音转而来;也有人认为,蕃意为农业,与卓(bro,牧业)相对。吐,多数人认为是汉语“大”的音转,系就吐蕃向唐朝自称“大蕃”而音译;也有解释为藏语“lho”(意为山南,吐

  • 南诏实行均田制和府兵制,士兵选拔有严格标准,冶金水平也不下唐朝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了解历史的人都知道,唐朝作为中国古代的盛世之朝,在对外战争上从不手软。打突厥,打吐谷浑,打高丽,打吐蕃......周边的国家几乎被大唐打了个遍。那么为何一个小小的南诏国,就让唐军折戟马下了呢?下面就来看一下南诏到底有何过人之处。建立在均田制上的军事制度均田制,据《蛮书》记载:每家每户按“双”(即为唐

  • 中国最牛的6个姓氏 如果你的姓氏在里面 你可能和唐太宗是亲戚!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我国最牛的八大姓氏,中国历史上最旺的七大姓氏,古代最厉害的八大姓氏

    在古代这五个姓是人数最多的姓,分别是王(6.7%)张(5.97%)李(5.5%)陈(4.55%)刘(4.35%)这里面出了张姓以外,其他的姓氏在古代都当过最尊贵的国姓。5:陈姓,陈姓是古代至今从未衰败的姓氏,历史上的陈姓政权不少,而且占据汉族人口达到4.53%,在现代的台、广两省陈姓约占了本省的十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