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赵国有五大名将,李牧被杀,廉颇被迫出走,只有一人得到重用

赵国有五大名将,李牧被杀,廉颇被迫出走,只有一人得到重用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4305 更新时间:2023/12/13 11:19:43

[var1]

但是赵国的强大,并不仅仅是靠廉颇和李牧撑起来的,其实赵国共有五大名将,但可惜真正被赵国用好的却仅有一人,难怪赵国要被秦国灭国了;现在来看看这五人都是谁吧:

TOP、5 赵括

[var1]

或许很多人都对将“长平之战”的罪魁祸首放在这里很不理解,认为如果不是赵括的话,长平之战就不会输,这种理解也太肤浅了;来看看赵括究竟有没有资格被称为名将吧。

赵括的理论知识的确强大,赵括从小就学习兵法,论战谈略,自以为天下人没有能比得上他的。有一次与他的父亲赵奢谈战阵布设之道,赵奢也难不倒他;赵奢是当时战国时期的名将,虽然说赵括是纸上谈兵,但是谁又是天生的将军?(霍去病这样的除外)。

[var1]

赵括缺的,是锻炼的机会,上战场将所学转化为实用的机会;而且赵括在长平之战中的表现也不能说差,只能说运气太差了而已,因为赵括第一次对战的就是“杀神”白起;如果秦国没有换帅,继续由王龁领兵的话,赵国的这场豪赌可能就赢了。

赵括到任后,长平局势一片糜烂,赵国国库已经空虚,数十万大军的补给让赵国濒临破产,秦兵围而不攻,空耗赵国国力;赵括一反廉颇的策略,改守为攻,在长平主动全线出击,向秦军发起进攻。

[var1]

秦将白起分兵两路:一路佯败,把赵军吸引到秦军壁垒周围;一路切断赵军后路,实行反包围,使赵军粮道断绝,困于长平。最后,赵军四十六日不得食,分四路突围五次不成,赵括亲自率勇士突围,英勇杀敌,被秦军射杀而死。

能将数十万的哀军统御这么久,这本身就不是一般的将领能做到了的吧;而且赵括在突围之前也做好了谋算,如果突围成功,就能反败为胜;如果失败,就让赵军投降,可惜所有人都算错了,算错了白起的心狠,应该说算错了秦昭襄王的心,竟然下令将所有俘虏坑杀,这在之前,可是从未有过的,尤其赵国和秦国,还是兄弟之国。

TOP、4 乐毅

[var1]

乐毅先祖乐羊魏文侯手下的将领。曾率兵攻取中山,因功被封在灵寿,乐羊死后,葬于灵寿,从此乐氏子孙便世代定居在这里。中山复国后,又被赵武灵王所灭,乐毅也就成了赵国人。乐毅少年聪颖,喜好兵法,赵国曾有人举荐他出来做官。到了武灵王在沙丘行宫被围困饿死后,他就离开赵国到了魏国。

后来他听说燕昭王因为子之执政,燕国大乱而被齐国乘机战败,因而燕昭王非常怨恨齐国,不曾一天忘记向齐国报仇雪恨。燕国是个弱小的国家,地处偏远,国力是不能克敌制胜的,于是燕昭王降抑自己的身分,礼贤下士,他先礼尊郭隗借以招揽天下贤士。

[var1]

正在这个时候,乐毅为魏昭王出使到了燕国,燕王以宾客的礼节接待他。乐毅推辞谦让,后来终于向燕昭王敬献了礼物表示愿意献身做臣下,燕昭王就任命他为亚卿,他担任这个职务的时间很长。

之后就是乐毅辉煌的开始,合纵攻齐,乐毅留在齐国巡行作战五年,攻下齐国城邑七十多座,都划为郡县归属燕国,只有莒和即墨没有收服。燕国前所未有的强盛起来。可惜燕昭王死后,燕惠王对乐毅颇有意见,后来中齐国之计,罢免了乐毅,乐毅心里明白燕惠王派人代替自己是不怀好意的,害怕回国后被杀,便向西去投降了赵国。

[var1]

赵国把观津这个地方封给乐毅,封号叫望诸君。赵国对乐毅十分尊重优宠借此来震动威慑燕国、齐国。但是乐毅对燕国还是有感情的,赵国也不敢太过重用乐毅,乐毅的最终归宿是在赵国担任与燕国的友好大使,燕、赵两国都任用他为客卿。

TOP、3 赵奢

[var1]

赵奢是赵国唯一用好了的名将,因为赵奢是赵武灵王之子,赵国王室成员;但是赵奢所记载的战绩并不多,主要是在阏与之战中大破秦军,赵惠文王赐给赵奢的封号是马服君,并任许历为国尉。但是赵奢作为战国时代东方六国八名将之一,想来战绩也不会如此简单吧。

TOP、2 廉颇

[var1]

廉颇是赵国人,与白起、王翦、李牧并称“战国四大名将”;公元前283年,率兵讨伐齐国,取得大胜,夺取了阳晋,赵王封他为上卿。廉颇因为勇猛果敢而闻名于诸侯各国。长平之战前期,他以固守的方式成功抵御了秦国军队。

长平之战九年后,击退燕国的入侵,斩杀燕军主帅栗腹,进军包围燕都三月,令对方割五城求和,并因此受任为相,封信平君。但是廉颇暮年凄楚,赵孝成王死后,其子赵悼襄王继位。

[var1]

赵悼襄王一继位就解除了廉颇的军职,派乐乘代替在外领兵的廉颇。廉颇因受排挤而发怒,攻打乐乘,乐乘逃走。廉颇于是离赵投奔魏国大梁,魏王虽然收留了他,却并不信任和重用他;后来廉颇又去了楚国,最终廉颇死在楚国的寿春。

TOP、1 李牧

[var1]

战国末期,李牧是赵国赖以支撑危局的唯一良将,素有“李牧死,赵国亡”之称。李牧和白起究竟谁的能力更强,不得而知,而且两人命运也极为类似。后人只得以成王败寇来区别他俩,将白起排在李牧前面。

李牧生平事迹大致可划分为两个阶段,先是在赵国北部边境,抗击匈奴;后以抵御秦国为主,因在宜安之战重创秦军,得到武安君的封号。公元前229年,赵王迁中了秦国的离间计,听信谗言夺取了李牧的兵权,不久后将李牧杀害。

[var1]

与秦国不同的是,这五人本来就都是赵人,可惜赵国只用好了一个,那就是赵奢,还是因为赵奢乃是王族成员;其实如果开始给赵括一段时间的历练,想必赵括的成就不说堪比四大名将,但是也能保赵国平安数十年吧,有好的环境是实力,却被赵国一代不如一代的君王给自己废了,的确是可惜。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细数秦国历史上的6大功臣,善终者仅司马错和王翦,两人被夷三族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秦国十大名将简介,秦国最厉害的七位猛将,秦国大将王翦有多厉害

    [var1] 自秦孝公任用商鞅进行变法后,秦国因此与日俱强,逐渐成为战国中后期最强大的国家。直至秦始皇统治时期,奋六世之余烈,终于一统六国,成为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大一统王朝;秦国能够吞并六国,与秦国的君主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但手下的文武大臣功劳也不少,现在来盘点下为秦国一统天下立下赫赫功勋的六大

  • 吕布被曹操擒杀后,貂蝉的结局如何?她和关羽到底是什么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貂蝉激战吕布在线观看,吕布死后为什么貂蝉每晚去找关羽,貂蝉被太师羞辱吕布大怒

    然而,一代美人貂蝉最终的结局仍是悲催的。关于貂蝉的真实姓名和身世,史书并没有详细记载。正史《三国志》更是对貂蝉只字不提,仿佛她根本不存在。而《后汉书·吕布传》中也只有寥寥数字:“卓尝使布守中阁,而私与傅(侍)婢情通,亦不自安。”只有在《三国演义》中对貂蝉的身世有这样的记载:“其女自幼选入府中,教以歌

  • 秦始皇灭六国征匈奴,皆十分顺利,唯独南伐时却蒙受巨大损失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秦始皇为什么能平定六国,秦始皇攻打匈奴,秦始皇和匈奴谁厉害

    [var1] 但秦始皇的果敢和坚韧远超常人,灭嫪毐,铲除吕不韦,最终亲掌大权;此时的秦始皇终于可以开始大展身手,实现自己,乃至于秦国之前二十余代君王的的雄图霸业——一统天下。在历史上,秦国本来是一个十分偏僻弱小的诸侯,中原大大小小的诸侯都看不起秦国。 秦国先祖们在中原诸侯们的歧视中,一路披荆斩棘,逐

  • 他是曹操的堂弟,能文能武深受重用,却因不肯借钱给曹丕与其结怨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曹丕简介和儿子,曹丕墓,曹丕羞辱甄皇后片段

    在上一讲中,陈老师带大家看了一下大黑脸张飞的柔情的那一面,让大家知道了张飞其实不是一个只会武力的猛将,根据史料记载,张飞实则是一个文武全才的美男子,尤其是他的哪一手工书法、擅绘仕女图,更是倍受后世书画界推崇。明人笔记中更有当时流行张飞的绘画、人们争相抢购的记载。直到清代的时候,市面上还有以张飞的字迹

  • 秦国这位君王实在命太苦,五十二岁登基为王,三天后就死了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var1] 但是作为他的儿子,这可就太憋屈了,继位的这位还不是秦昭襄王的长子,而是次子,至于长子去哪了,就不多说了,秦孝文王,当了十五年储君,也就是三十七岁当储君,在战国时期,三十七岁说不定都已经执掌了十余年。 秦孝文王的祖母,就是大名鼎鼎的秦宣后芈八子芈月了,秦昭襄王在位时,受封为安国君。秦昭襄

  • 从《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来看大秦景教在唐朝的传播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大秦”是古代中国对罗马帝国以及周边国家的泛指。“大秦”一词最早出现于《后汉书》。在《旧唐书》上面是这样解释大秦的:“其人民皆长大平正,有类中国,故谓之大秦。”唐人所说的“大秦”,是指建都君士坦丁堡的东罗马帝国,也就是拜占庭帝国。而“景教”是基督教的正宗,而是其的一个分支——聂斯托利派,“景教”是这

  • 五虎将之张飞死的冤枉吗?虐待士兵被反杀,自作孽、罪有应得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五虎将张飞简历,张飞反杀完整视频,s1五虎张飞可以用绝地反击吗

    据《三国志》张飞传记载,张飞对待读书人非常尊敬,但是对待身边的将士却非常暴虐。他动不动就鞭打士兵、将领,还经常因为小过错杀人。连刘备都看不下去了,常常提醒张飞要善待士卒,但张飞却不知改正。在刘备伐吴国之时,张飞准备率军去江州与刘备会合。就在这个时候,部将张达、范强杀死了张飞,并带着他的人头投奔吴国。

  • 外国人眼中最喜爱的三国人物,诸葛亮刘备没份,第一让你意想不到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中国作为一个古文明国,从古至今,朝代不断更替,每个朝代都发生着属于那个时代的特色文化,但是在大多数西方人印象中,对古代中国文化的理解大多都停留在唐朝、宋朝以及明清时期,而对于之前的朝代文化的了解是少之又少的。所以在对于一些中国历史书籍的理解也会有所偏差。不过,有这种理解性的不同也是有很多方面的原因,

  • 盘点秦朝历史上的6大名将,第一杀敌百万,第二统兵60万灭楚国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秦朝十大名将一览表,秦朝4大名将,秦朝最有名的大将军

    TOP、6 司马错[var1] 司马错学属纵横家,历仕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三朝。公元前316年,司马错与张仪在秦惠文王面前争论,张仪主张应先攻打韩国,而司马错主张攻打蜀国,理由是既可得其人力、物力以充实军备,还可占据有利地势顺水而下攻打楚国。 [var1] 秦惠文王采纳司马错的建议,决定出兵攻

  • 1908年德国人镜头中的张良庙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德国建筑师恩斯特柏石曼于1906年再次来到中国,进行了一次“社会调查”。他花了将近三年的时间,游历了清末的十二个省份,旅行了几万公里。在科考过程中,他对当地的古代建筑物和风景进行了许多摄影,并以此为基础,出版了多本书。柏石曼于一九○八年四月到五月,由西安到汉中,经过凤翔府,经过汉中留坝时所作的摄影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