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细数秦国历史上的6大功臣,善终者仅司马错和王翦,两人被夷三族

细数秦国历史上的6大功臣,善终者仅司马错和王翦,两人被夷三族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4860 更新时间:2023/12/15 1:05:23

[var1]

秦孝公任用商鞅进行变法后,秦国因此与日俱强,逐渐成为战国中后期最强大的国家。直至秦始皇统治时期,奋六世之余烈,终于一统六国,成为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大一统王朝;秦国能够吞并六国,与秦国的君主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但手下的文武大臣功劳也不少,现在来盘点下为秦国一统天下立下赫赫功勋的六大名臣:

TOP、6 司马错

[var1]

司马错是战国时期秦国著名将领,历仕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三朝;司马错学属纵横家,曾跟张仪有过争论,主张得蜀即得楚。公元前316年,司马错率军灭亡蜀国。公元前280年,司马错率领陇西军南下东攻楚国,迫使楚国献出汉水以北和上庸之地。

在秦国一统天下的过程中,巴蜀之地一直都充当着秦国大粮仓的角色,重要性不言而喻;因为有魏国和韩国的阻拦,秦国想攻打楚国十分困难,而有了巴蜀之地则不同了,具体参考三国里刘备攻打东吴;虽然司马错在历史上记载不多,但在秦国历史上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再后来,司马错就几乎没了记载,应该属善终。

TOP、5 李斯

[var1]

李斯早年为郡小吏,后从荀子学帝王之术,学成入秦。初被吕不韦任以为郎。后劝说秦王政灭诸侯、成帝业,被任为长史。秦王采纳其计谋,遣谋士持金玉游说关东六国,离间各国君臣,又任其为客卿。公元前237年,由于韩人间谍郑国入秦,秦王下令驱逐六国客卿。李斯上《谏逐客书》阻止,被秦王所采纳,不久官为廷尉。在秦王政灭六国的事业中起了较大作用。

作为秦始皇最为倚重的大臣,李斯的作用和重要性不言而喻,而且在秦国一统天下后,秦国诸多有利于天下大一统的措施,也都是李斯主张和实施的,李斯主张的这些措施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但在秦始皇死后,他与赵高合谋,伪造遗诏,迫令始皇长子扶苏自杀,立少子胡亥为二世皇帝。后为赵高所忌,于公元前208年被腰斩于咸阳闹市,并夷三族。

TOP、4 王翦

[var1]

王翦少年时就喜欢军事,后侍奉秦始皇,成为秦国大将;公元前236年,王翦领兵攻打赵国的阏与,王翦领军只十八天,便令军中不满百石的校尉回家,并从原军队的十人中选出两人留在军中,结果所留下来的都是军中精锐。王翦就用这支士气很高的精锐部队攻下了阏与,同时一并攻取了赵的九座城邑。

在秦始皇制定好一统天下的战略后,王翦开挂般的人生就此开始;主要战绩有破赵国都城邯郸,消灭燕、赵;以秦国绝大部分兵力消灭楚国 。与其子王贲一并成为秦始皇兼灭六国的最大功臣。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使其与白起、李牧、廉颇并列为战国四大名将。而当他再度出山灭楚后,无论秦王怎么劝都要彻底隐退,从而得以善终。

TOP、3 白起

[var1]

白起出生的年代,秦的国力就已经十分强大了;秦昭王时期,秦国制定了东进击败三晋图谋天下的大战略,强将成了秦国最急需的人才。秦昭王是一个雄心勃勃的霸者,即位之后继续贯彻商鞅的变法国策,彻底推行军功爵制,提拔平民出身的人才,白起顺应时势出现在中国历史的舞台上。

白起善于用兵,与来自楚国的秦宣太后异父同母的长弟-穰侯魏冉的关系很好。白起在秦昭王时征战六国,为秦国统一六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曾在伊阕之战大破魏韩联军,攻陷楚国国都郢城,长平之战重创赵国主力,功勋赫赫。白起担任秦国将领30多年,攻城70馀座,歼灭近百万敌军,被封为武安君。可惜仍免不了死于权力之争,被逼杜邮自刎。

TOP、2 魏冉

[var1]

魏冉是宣太后异父同母的长弟(这关系真复杂),秦昭襄王之舅。从惠王时起,就任职用事。秦武王23岁因举鼎而死,没有儿子,各兄弟争位。魏冉实力较大,拥立了秦昭王,亦帮秦昭王清除了争位的对手。之后魏冉凭着他与昭王的特殊关系在秦国独揽大权,一生四任秦相,党羽众多,深受宣太后宠信。

曾保举白起为将,东向攻城略地,击败“三晋”和强楚,战绩卓著,威震诸侯,“苞河山,围大梁,使诸侯敛手而事秦”。公元前288年10月,秦昭王派穰侯魏冉去齐国,约齐湣王与秦昭王同时称帝,秦为西帝,齐为东帝,准备联合五国攻赵,并三分赵国。但秦国这一连横策略没有成功,被苏秦的合纵破坏。但由于太自私,被秦昭王和范雎联手罢免,忧愤而死。

TOP、1 商鞅

[var1]

商鞅是战国时期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卫国人,卫国国君的后裔,后因在河西之战中立功获封商于十五邑,号为商君,故称之为商鞅。商鞅通过变法使秦国成为富裕强大的国家,史称“商鞅变法”。政治上,商鞅改革了秦国户籍、军功爵位、土地制度、行政区划、税收、度量衡以及民风民俗,并制定了严酷的法律;经济上商鞅主张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军事上商鞅作为统帅率领秦军收复了河西。

[var1]

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去世,太子驷即位,即秦惠王。公子虔等人告发商鞅“欲反”,秦惠王下令逮捕商鞅。商鞅逃亡至边关,欲宿客舍,客舍主人不知他是商君,见他未带凭证,告以商君之法,留宿无凭证的客人是要治罪的。商鞅想到魏国去,但魏国因他曾生擒公子卬,拒绝他入境。商鞅回秦后被迫潜回封邑商,发动邑兵攻打郑县;秦惠文君派兵攻打,结果商鞅失败战亡;其尸身被带回咸阳,处以车裂后示众。秦惠文君同时下令诛灭商鞅全家。

[var1]

?在以上六人中,魏冉是忧愤而死,白起和李斯应该死于权力之争,而商鞅则是功绩太高;而真正善终者仅有两人,分别为王翦和司马错。

更多文章

  • 吕布被曹操擒杀后,貂蝉的结局如何?她和关羽到底是什么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貂蝉激战吕布在线观看,吕布死后为什么貂蝉每晚去找关羽,貂蝉被太师羞辱吕布大怒

    然而,一代美人貂蝉最终的结局仍是悲催的。关于貂蝉的真实姓名和身世,史书并没有详细记载。正史《三国志》更是对貂蝉只字不提,仿佛她根本不存在。而《后汉书·吕布传》中也只有寥寥数字:“卓尝使布守中阁,而私与傅(侍)婢情通,亦不自安。”只有在《三国演义》中对貂蝉的身世有这样的记载:“其女自幼选入府中,教以歌

  • 秦始皇灭六国征匈奴,皆十分顺利,唯独南伐时却蒙受巨大损失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秦始皇为什么能平定六国,秦始皇攻打匈奴,秦始皇和匈奴谁厉害

    [var1] 但秦始皇的果敢和坚韧远超常人,灭嫪毐,铲除吕不韦,最终亲掌大权;此时的秦始皇终于可以开始大展身手,实现自己,乃至于秦国之前二十余代君王的的雄图霸业——一统天下。在历史上,秦国本来是一个十分偏僻弱小的诸侯,中原大大小小的诸侯都看不起秦国。 秦国先祖们在中原诸侯们的歧视中,一路披荆斩棘,逐

  • 他是曹操的堂弟,能文能武深受重用,却因不肯借钱给曹丕与其结怨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曹丕简介和儿子,曹丕墓,曹丕羞辱甄皇后片段

    在上一讲中,陈老师带大家看了一下大黑脸张飞的柔情的那一面,让大家知道了张飞其实不是一个只会武力的猛将,根据史料记载,张飞实则是一个文武全才的美男子,尤其是他的哪一手工书法、擅绘仕女图,更是倍受后世书画界推崇。明人笔记中更有当时流行张飞的绘画、人们争相抢购的记载。直到清代的时候,市面上还有以张飞的字迹

  • 秦国这位君王实在命太苦,五十二岁登基为王,三天后就死了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var1] 但是作为他的儿子,这可就太憋屈了,继位的这位还不是秦昭襄王的长子,而是次子,至于长子去哪了,就不多说了,秦孝文王,当了十五年储君,也就是三十七岁当储君,在战国时期,三十七岁说不定都已经执掌了十余年。 秦孝文王的祖母,就是大名鼎鼎的秦宣后芈八子芈月了,秦昭襄王在位时,受封为安国君。秦昭襄

  • 从《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来看大秦景教在唐朝的传播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大秦”是古代中国对罗马帝国以及周边国家的泛指。“大秦”一词最早出现于《后汉书》。在《旧唐书》上面是这样解释大秦的:“其人民皆长大平正,有类中国,故谓之大秦。”唐人所说的“大秦”,是指建都君士坦丁堡的东罗马帝国,也就是拜占庭帝国。而“景教”是基督教的正宗,而是其的一个分支——聂斯托利派,“景教”是这

  • 五虎将之张飞死的冤枉吗?虐待士兵被反杀,自作孽、罪有应得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五虎将张飞简历,张飞反杀完整视频,s1五虎张飞可以用绝地反击吗

    据《三国志》张飞传记载,张飞对待读书人非常尊敬,但是对待身边的将士却非常暴虐。他动不动就鞭打士兵、将领,还经常因为小过错杀人。连刘备都看不下去了,常常提醒张飞要善待士卒,但张飞却不知改正。在刘备伐吴国之时,张飞准备率军去江州与刘备会合。就在这个时候,部将张达、范强杀死了张飞,并带着他的人头投奔吴国。

  • 外国人眼中最喜爱的三国人物,诸葛亮刘备没份,第一让你意想不到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中国作为一个古文明国,从古至今,朝代不断更替,每个朝代都发生着属于那个时代的特色文化,但是在大多数西方人印象中,对古代中国文化的理解大多都停留在唐朝、宋朝以及明清时期,而对于之前的朝代文化的了解是少之又少的。所以在对于一些中国历史书籍的理解也会有所偏差。不过,有这种理解性的不同也是有很多方面的原因,

  • 盘点秦朝历史上的6大名将,第一杀敌百万,第二统兵60万灭楚国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秦朝十大名将一览表,秦朝4大名将,秦朝最有名的大将军

    TOP、6 司马错[var1] 司马错学属纵横家,历仕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三朝。公元前316年,司马错与张仪在秦惠文王面前争论,张仪主张应先攻打韩国,而司马错主张攻打蜀国,理由是既可得其人力、物力以充实军备,还可占据有利地势顺水而下攻打楚国。 [var1] 秦惠文王采纳司马错的建议,决定出兵攻

  • 1908年德国人镜头中的张良庙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德国建筑师恩斯特柏石曼于1906年再次来到中国,进行了一次“社会调查”。他花了将近三年的时间,游历了清末的十二个省份,旅行了几万公里。在科考过程中,他对当地的古代建筑物和风景进行了许多摄影,并以此为基础,出版了多本书。柏石曼于一九○八年四月到五月,由西安到汉中,经过凤翔府,经过汉中留坝时所作的摄影记

  • 诸葛亮为何辅佐刘备而不去曹、吴那边,原因有点难以置信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1、刘备三顾茅庐以前,当时整体实力强悍的诸侯有曹操、孙权、袁绍、刘表、刘璋鲁等,刘备排位还很靠后,但是刘备姓“刘”,经常说自己是中山靖王之后,虽然刘备当下落魄,但在天下士子中刘姓就是正统,所以辅佐刘备能得到天下人的认可。r2、当时曹操、孙权手下谋士众多,曹操那边排的上名的谋士都不下几十人。刘表、张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