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黄梅蔡山的传说(八)李白夜宿江心寺的故事

黄梅蔡山的传说(八)李白夜宿江心寺的故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4428 更新时间:2024/2/8 4:07:07

这一日,白来到浔阳地界。站在船头,望见长江之中突兀一座孤山。这山虽不高,但山上却是郁郁葱葱,最显眼的莫过于山腰的一寺院,山顶耸立的一座塔式楼宇。山顶上的楼宇高峻雄伟,直插云天。他问船家,这山是什么山?寺叫什么寺?楼是什么楼?船家告诉他,这山叫蔡山,寺叫峰顶寺,楼叫登峰楼。李白很早就听说过,三百年前,有支遁禅师,在这座山上建寺植梅,名垂后世。今日到此,不上山一游?于是令船家泊舟登岸。登上蔡山,面对烟波浩渺的江面,不禁想起友人湾新作《次北固山下》诗句:“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李白吟着诗句,不禁撩起了思绪,想起自己的情怀,如同这潮平岸阔的江面,正值那天明未明,已见红日,年尽未尽似入春天的大好年华,虽有一腔热血,满怀抱负,却是郁郁不得志,只能移情于山水之间,通过归雁传递思乡之情。一番感叹之后,他信步上山,沿途赏晋梅、上登峰楼、观碧莲池等等名胜,再次心生感慨。一个出家的和尚,竟然造就了这一番名垂青史的事业,真是造化弄人啊!此时天色已晚,李白步入山寺,与寺里的主持道出在此留宿之意。主持知是大诗人李白,欣然同意,并用素食热情款待。用过晚餐,洗漱完毕,李白与主持同卧一室。睡至半夜,李白朦胧中见一长老,手持锡杖,身披袈裟,红光满面,精神矍铄,来到他的榻前,双手合十,道声:“阿弥陀佛,贫僧见过青莲居士。”李白立马翻身下榻,回礼道:“阿弥陀佛,长老怎会知道在下的别号?”长老说:“贫僧虽身从释道,亦偏爱儒家。居士享谪仙盛名,贫僧焉有不识之理!”李白问:“恕我冒昧,敢问大师尊姓大名?”长老回答:“我乃支遁是也。”一听是支遁大师,李白肃然起敬。于是二人攀谈起来。言语间触动了李白愤世嫉俗,怀才不遇的心境。他对大师道:“大师在此地手植二度梅,建造登峰楼,垂名千古,令在下仰慕久矣!而在下空有一腔抱负,至今一事无成,虚度此生。若能如大师一样,在此留一纪念,吾心足矣!只怕是今生无望了。”大师说:“谪仙岂可沉沦,机会不就在面前吗?”接着朗吟四句偈语:“谪仙曾泼墨,无名目可求。了了人生梦,空空岁月留。”吟罢飘然而去,李白欲追其影,发现自己仰卧在榻上,方知竟是南柯一梦。回味刚才梦境,只觉无限惆怅。他下榻踱至窗前,推开窗户,望见山顶登峰楼影影绰绰,夜空中繁星闪烁,倘若站在楼顶,伸手似乎就可摘下星星。有了这种感觉,本能使他涌起了写诗的冲动。这时,猛然想起大师的四句偈语,立刻心有灵犀。急忙唤醒同室的主持,借得房四宝,一气呵成,写就一首绝句:“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主持手捧李白的诗笺,如获至宝,喜不自胜,后请人在寺旁立一巨石,将李白诗句勒于石上。

第二天大早,李白刚刚起床,见主持领着一位高僧来见他。主持介绍说:“这位是峰顶寺方丈释大师,前来有要事相求。”释大师接着说:“大清早刚上完早课,师弟前来告诉我,说李谪仙昨晚在此留宿,并为山寺写了一首名吟。贫僧久慕谪仙大名,意欲借诗仙的大笔,为峰顶寺题写一匾额,不知诗仙答不答应?”李白一性情豪爽,不善虚礼。听罢释大师所求,立即满口答应。待洗漱毕,寺里众僧,早将笔墨纸砚准备齐全。李白走近案前,铺开纸,拿起笔,蘸饱墨,一挥而就,“江心古寺”四个遒劲的大字跃然于纸上。李白说,蔡山乃江心之山,这寺也是江心古寺,我就题为“江心古寺”吧。围观的众僧拍手称好。因李白题写“江心古寺”四字,后来峰顶寺就更名为“江心古寺”了。李白题完字,一个小和尚端起剩有余墨的砚台,出殿泼墨洗砚。不一会殿外传来小和尚的呼叫:“师兄们快来看呀!”众僧拥出大殿,只见大殿东南石阶下的一块巨石,通身墨黑,青乌透亮,发出闪闪毫光。小和尚睁着惊奇的眼光,向众僧叙说:“刚才我将这砚台里的剩墨,倒在这块石头上,没想到这块石头,霎间变成这个样子。”众僧无不称奇,只见释大师双手合掌,对着墨石微微躬身,口中念念有词:“阿弥陀佛,善哉善哉!诗仙为我寺留下三件珍奇,实乃我佛之灵光也!”

就这样,李白的一首名吟,成为千古绝唱,伴随着这座名楼,被后人世代传诵。而这座登峰楼也因李白的诗作而改名为摘星楼。 后来人们还发现,李白题字泼墨之石还有神奇之处,每被雨淋,必会淌下乌黑的墨水;读书人用手摸,手上微有墨迹;文盲人用手摸,却是一墨不染。因而人们将这块石头称为“泼墨石”。一夜之宿,李白为蔡山留下了三件珍贵的史迹。

(梅亚东、梅学书根据民间传说搜集整理)

供稿:梅学书

责编:徐继良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你可能不知道!西安有个地方藏有13枚舍利,白居易《长恨歌》在此写成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法王塔天宫鎏金铜棺“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长恨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脍炙人口的名篇,作于唐元和元年(806),很多人可能还不知道这首诗并非作于临潼华清池,而是百余里外的周至仙游寺。近日,西安市周至县仙游寺博物馆正式开馆,免费向公众开放。仙游寺延续至今已有1

  • 文都教育:英语四级翻译练习之李白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李白是唐朝(the Tang Dynasty)的著名诗人。他和他的朋友杜甫是唐代中期 中国诗歌繁盛时期最杰出的两位人物。他一生四处游历,写下了大约 1000 首诗 篇。这些诗堪称是赞美友情、享受大自然和饮酒作乐的模板。他的诗浪漫、豪迈, 想象力丰富。作为一个浪漫主义天才,李白把中国的传统诗歌形式推向

  • 三国演义中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的故事是真的吗?后来都怎么样了?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三国董卓简介,董卓女儿,董卓戏弄貂蝉全部视频

    ?在三国的许多战事当中,诸侯联盟讨伐董卓之战可以说是非常有名,也非常奇怪的一次战役。有名是因为这场战役是东汉之乱从帝都洛阳蔓延至天下各州郡的标志,也是各州郡割据势力的第一次集体亮相; 在这场战役中还被后世《三国演义》虚构出了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之战,还衍生出了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等脍炙人口的故事情

  •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雕像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太子少傅、刑部尚书,封冯翊县侯 。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龙门香山。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铜雕艺术品,白居易铸铜像,纪念人物装饰白居易雕塑,户外名人像,曲阳石雕户外铜

  • 三国时诸葛亮与司马懿在此博弈,如今大山变江南,农产品更是一绝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司马懿简介,三国诸葛亮和司马懿对峙图片,大军师司马懿全集免费

    自古以来,陇南是兵家必争之地,三国时期诸葛亮出师北伐,与司马懿主要对峙的地点就在陇南。邓艾从阴平入蜀攻灭蜀汉,阴平也是属于陇南(现在的陇南市文县)。 陇南的地理环境非常复杂,既有高山峻岭,又有峡谷盆地,在古代这里的交通一直很难,难于上青天。时至今日,高铁高速在这一带都要限速,弯道太多了。 当然,

  • 新城公主、懿德太子时代穿什么?溯源千年国风,5套复原款唐代服饰亮相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3月28日,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春季)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开幕。东华大学·上海纺织服饰博物馆带来的“回望本来·锦衣霓裳——唐代服饰复原展”在博览会北馆国风服饰展区亮相。此次展出的五套唐代服饰复原展品,从新城长公主墓壁画、赵逸公墓壁画、敦煌莫高窟第9窟壁画、懿德太子墓壁画及胡人牵驼俑等考古发现出

  • 三国时期死的最窝囊的5个大将,张飞只能排第二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三国十大名将张飞之死,三国里面的张飞是怎么死的,三国时期的张飞简历

    今天以史为鉴举5个例子吧!5、典韦? 典韦无论在正史中还是《三国演义》中都是一等一的猛将,顺口溜也是一吕二赵三典韦。 可惜如此一条好汉,却因为曹操好色,睡了张绣的叔母,导致张绣降而复判,典韦为保护曹操寡不敌众,英勇战死。在演义里还有张绣派胡车儿偷走典韦称手武器,让典韦赤手空拳战死,一身武力发挥不出来

  • 默啜希望让女儿嫁给唐朝王室,武则天让武延秀迎娶结果酿出战端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突厥首领默啜是个粗人,并不知道李唐王朝已被改换成了武周王朝,看见契丹人南下侵犯唐境,还出兵赶跑了契丹人。武则天十分高兴,册立默啜为颉跌利施大单于、立功报国可汗,并将丰、胜、灵、夏、朔、代六州突厥降户及单于都护府之地赏还突厥,并加赐谷种四万斛、杂彩五万段、农具三千件、铁四万斤。《旧唐书》记载:武则天“

  • 朱元璋赏朱棣个橘子,朱棣连夜逃跑保住一命!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朱元璋赏给朱棣一名14岁少年,朱棣剥橘子完整版,韩剧中的朱棣和国产剧的朱棣

    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也就是明太祖,出身卑微,白手起家一路过关斩将最终称帝。可以说他的人生本身就是一个传奇。明太祖小时候家里很穷,可父母却尽力让他识文断字,这为他以后成就一番伟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到他十几岁的时候,饥荒遍地,家里人饿的饿死,病的病死。走投无路的他成了皇觉寺的一名小和尚,起码当和尚还

  • 此人乃是北宋倒戈名将,辽、宋、金都有他的身影,堪称三姓家奴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都说北宋的军政,在历史上那是出了名的弱。然而在辽朝末期,辽国国内的状况,比起宋朝来还要不堪!优秀的将领贪图享受,腐败的官员把持国政,曾经所向披靡的军队居于安逸,整个国家已在腐败中沉沦。在辽天祚帝的不懈“努力”下,辽朝逐渐走向衰败,而高永昌的叛乱,更是引得金兵入境,连占辽国54州!为了一雪前耻,夺回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