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司马懿子孙建立的西晋为何迅速灭亡?几段史实或许能给出答案

司马懿子孙建立的西晋为何迅速灭亡?几段史实或许能给出答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515 更新时间:2024/1/18 19:21:17

司马懿孙子司马炎,沾祖父、伯父、父亲两代三人的“光”,终于在公元265年代魏建晋,开创一个大帝国,并在15年后一统南北。然而,统一后的西晋只存在36年时间便走进历史,为何衰亡如此之速,下面几段史实或许对大家有所发。

1.君无远略,沉湎美色。一个王朝能否维持的久,跟开国帝王的规划谋略有很大关系。都说新朝新气象,然而我们在晋武帝司马炎身上却看不到锐意进取的态度,反而是暮气沉沉,毫无远略。宰相何曾时常参与宫廷宴会,有一次回来后对儿子们大发感慨,说:“我每次参加宴会,从未听到皇帝谈论治国理政的规划与谋略,只是讲一些日常琐事。这样看来,他的太平基业也仅就到他个人一身而已,他的子孙真够担忧的呀!”事后看来,何曾还真是颇有远见。

晋武帝有万余名宫人,每天驾羊车在宫中徜徉,羊车停在哪位妃嫔的门前,便在那里安寝

晋武帝毫不关心帝国未来,他最关心的是如何享受女色,玩女人。为了充实后宫,武帝曾颁布过一个荒唐的决定:下诏挑选公卿以下人家的女子补充六宫,有隐蔽藏匿的以不敬论处;挑选未结束时,暂时禁止天下嫁娶。如此一来竟然选拔了三千多美女,加上先前宫中有的,已达五千!这还不算,灭掉东吴后,武帝又全部接收其宫廷中的五千美女,这样一来,西晋的后宫数已经超过一万。每日倚红偎翠,实在是荒淫的很。

2.文恬武嬉,奢靡成风。正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帝国有这么一位混蛋流氓皇帝,底下的文武大臣自然也好不到哪儿去,“文恬武嬉,奢靡成风”,这便是西晋官场最鲜明的写照。文恬武嬉发展到极致便是崇尚清谈,不言国事。在西晋朝,士族名流交往只务虚不务实,不谈国事、不言民生,专谈老庄、周易,以玄而又玄的辩难争输赢。在他们眼中,实事、国事全部是“俗务”,如果有人谈论治国理政、强兵富民,马上就会遭到周边人士的讥讽。如此官场,无药可救!

西晋官场崇尚清谈,整日悠游安逸,从不关心国事、实事

西晋的政坛不仅崇尚清谈,而且极度奢靡,拜金、炫富蔚然成风。还是那位何曾,正史称他极度奢靡,每天仅用于饮食的费用超过万钱,即便如此,还经常哀叹没有可下筷子的饭菜(“日食万钱,犹曰无下箸处”)。还有大臣石崇与外戚王恺斗富的史实相比大家也了解,在此不做赘述。这石崇尤其可恶,每次请客常让美人劝酒,如果客人不喝,他就让侍卫把美人杀掉,委实残忍暴虐的很。其实像何曾、石崇这样的人物在西晋政坛举不胜举,由此可见其糜烂、黑暗至极。

3.诸王权重,尾大不掉。历史一再证明,封建制(封邦建国制,非指封建社会)只适合夏、商、西周三朝,在之后的任何朝代都是祸乱的根源。西汉已是前车之鉴,但晋武帝却依然大封宗室、勋臣为诸侯。单以司马家族的诸侯王为例,同时封王者达27人,每一位都获得大片封地及为数众多的军队。诸侯王的规格当时分大、次、小三等,其中大国设置士兵5000人,次国士兵3000人,小国士兵1500人,实力相当雄厚。

叛乱的八位诸侯王封国及军镇图

平定江南后,武帝下诏裁减州郡所领士兵数,连边郡地区的驻军也大幅削减,单单对诸侯王“法外施恩”,因此诸王国的军队变成地方上的主力军,具备了反叛的资本。果不其然,武帝死后不久,“八王之乱”便爆发,杀得神州天昏地暗,间接导致西晋的灭亡。

4.异族内迁,难民危机。自东汉末年以来,边疆少数民族因天灾、战争等原因屡次大量内迁,与当地汉人杂居相处,由此引发了一系列民族矛盾。在西晋年间民族矛盾变得更加严重,引发数起大规模叛乱事件,如鲜卑族秃发树机能叛乱、匈奴族郝散叛乱和氐羌齐万年叛乱等。到晋武帝平吴前后,民族问题已经成为一个比较突出的社会问题,急需对策解决。

内迁五胡地理分布图

然而文恬武嬉的朝廷不仅没有对策可言,甚至对一些忧心时局之士提出的中肯建议,往往也是置之不理。比如江统的《徙戎论》提出,应将内迁关中的少数民族迁出关外,“申谕发遣,还其本域,慰彼羁旅怀土之思,释我华夏纤介之忧”,事后看来是如何的远见明智。

其实西晋朝廷不仅没有大规模遣散内迁异族,反而昏招迭出,可劲地为异族反叛创造有利条件:大肆抓捕异族难民为奴隶,拼命压榨剥削;裁减州郡所领士兵数,连边郡地区的驻军也大幅削减;诸王混战不已,自废司马家“武功”。如此种种,终于招致五胡乱华局面的出现,也直接导致西晋的灭亡。

五胡乱华形势图

司马家昏招连连,西晋立国仅仅51年、统一仅仅36年便灭亡,实在是中国史上最耻辱的王朝之一。

更多文章

  • 秦二度灭赵未果,却因娼后这一战术调整,致使赵国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赵国起,赵国毛遂简介,养敌为患赵国公主

    [var1]将直接让侍从下旨,召庞煖班师回国救赵,没想到在半途,竟中了秦军的埋伏,二十万将士损失殆尽,庞煖自觉无颜面面对赵国百姓,于是投河自杀了,假如倡后不下命令,那么当时庞煖就会继续攻打燕国,燕国离亡国就不远了,到时候打败燕国后,在回国支援也不迟,毕竟秦军想要攻下邯郸也件容易的事,可是事与愿违,由

  • 武则天和李世民相处12年没生孩子,为什么跟李治一下子生了6个?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武则天为啥很小就嫁给了李世民,武则天和李世民为什么没有孩子,武则天和李世民在一起了没

    正因为没有生子,所以才和其他命运相同的嫔妃、美人、婕妤、才人在李世民死后被宫廷打发到感业寺,终日伴青灯古佛,为先帝诵经祈福,没有前期的铺垫和后来的奇遇,25岁的武才人的未来一眼就能看穿,即便是活到75岁,人生剩余这50年的生活都会寡淡如水一成不变。武则天在感业寺这两年里,尤其是李治来幽会之前的那一年

  • 武则天唆使唐高宗嵩山封禅,随行人员上万,为何找一群囚犯当护卫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武则天在嵩山偷了三枚金锏,武则天封禅仪式,武则天在以下哪座山封禅

    折腾完自己的儿子后,武则天马上又开始折腾唐高宗了。长安毕竟是李氏天下的老窝,自从李渊称帝,长安便是李氏江山的中心之地,这里留有拥护李氏最坚强的关陇集团,武则天她想要满足自己对权力的欲望,要实现自己心中的野心,就必须离开长安这个伤心地。而去哪里才是安身之处呢?这个武则天早已经为自己留了退路,她多年来费

  • 玄武门事变中,如果李世民一箭射不死李建成,有什么严重后果?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不管射几箭,射的死,历史就不会拐弯,李世民该被尉迟敬德救还是被他救,该当太子还是当太子,该哭兄弟还是要哭兄弟,该开元盛世还是跑不了。要是李世民一箭跟着一箭,射来射去,仍旧射不死李建成,问题就来了。回到公元626年7月2日,临湖殿,李建成、李元吉感觉形势不对,立即掉转马头,准备回去搬救兵。李世民跟在后

  • 草根刘备受人重视,并非因为皇叔身份,刘备:卖草鞋只是业余爱好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正史上刘备的三大绝技,刘协认刘备为皇叔小说,三国之我是最强皇叔刘备

    在汉代做官,一个人的家世出身是非常重要的。例如出自“四世三公”名门之后的袁绍,走到何处都是一呼百应影响力十足。但刘备一个卖草鞋的底层小人物,何德何能受得起众多英雄豪杰的高看呢?刘备字玄德,幽州涿县人。据《三国演义》记载,刘备父亲早逝,与母亲共同贩卖草鞋织芦席为生。这里看得出刘备从小过的就是底层人民生

  • 一向严谨的司马光老爷子,为什么会描写“杨玉环为安禄山洗澡”?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安禄山拜了干爹干妈后,恰逢过生日,唐玄宗和杨贵妃给他买了很多衣服准备赏赐他,逗比安禄山进宫后,杨贵妃用锦绣做了一块很大的襁褓布(包婴儿专用,必须要大,安禄山是个出名的大胖子),完了把安禄山包在里面,安禄山发挥逗比本性,装婴儿啼哭,给唐玄宗和杨贵妃逗得乐不可支。翻译到这里打断一下,“杨贵妃洗禄儿”这一

  • 我国历史上最强大的5位帝王,成吉思汗仅排第二,嬴政无缘前三?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成吉思汗评价历代帝王,成吉思汗最大的历史贡献,比成吉思汗还强的皇帝

    他们都在历史的舞台上留下了自己的印记,有些被后人敬仰,有些被后人唾弃。那么,在这些帝王中,谁是最强大的呢?谁能称得上是千古一帝呢?这个问题可能没有一个标准答案,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看法和标准。但是结合历史,我们可以发现一些共同点和趋势。根据综合考量各个方面的因素,如政治、军事、文化、经济、外交等等

  • 拜宋太宗瞎指挥所赐,宋军两万主力全军覆没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为了防止契丹军南下,确保北部防线的安全,立足防守,宋太宗做了一系列相应部署。他命李继隆为防沧州都部署,杨重进为高阳关部署,刘廷让为瀛州兵马都部署,田重进为定州都部署,张齐贤知代州,分守边郡。 但是,打不打仗从来都不是弱势一方决定的。这不,新胜的契丹不想善罢甘休,几乎没怎么休整就在当年(契丹统和四年,

  • 大明风华:从朱瞻基探病看叔侄的心机,朱高煦装病不得志便猖狂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大明风华朱高煦兵败和朱瞻基对话,小朱瞻基和朱高煦搞笑,朱高煦教育朱瞻基读书

    一日,在朱棣向朱瞻基倾吐了一番心事后,朱瞻基照例宽慰一番,顺便提醒爷爷二叔该去就藩了。在爷爷的默许下,朱瞻基来到朱高煦的府邸,却看到了一幕奇怪的景象。炎天暑日里,朱高煦账外放着火炉,里面炭火正旺,账内的朱高煦却装作虚弱之态。只闻咳嗽之声,身体却并不冒汗,显然是在装病。朱瞻基自然也不说破,只佯称是爷爷

  • 中国历史上屠夫出身五大的名人,我们熟悉的张飞仅排在第二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5、专诸春秋时吴国堂邑人。屠户出身。长得目深口大,虎背熊腰,英武有力,对母亲非常孝顺,是当地有名的孝子、义士。吴公子光(即吴王阖闾)欲杀王僚自立,伍子胥把他推荐给公子光。公元前515年,公子光乘吴内部空虚,与专诸密谋,以宴请吴王僚为名,藏匕首于鱼腹之中进献,当场刺杀吴王僚,专诸也被吴王僚的侍卫杀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