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武则天唆使唐高宗嵩山封禅,随行人员上万,为何找一群囚犯当护卫

武则天唆使唐高宗嵩山封禅,随行人员上万,为何找一群囚犯当护卫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4318 更新时间:2024/2/10 7:55:33

折腾完自己的儿子后,武则天马上又开始折腾唐高宗了。长安毕竟是李氏天下的老窝,自从李渊称帝,长安便是李氏江山的中心之地,这里留有拥护李氏最坚强的关陇集团,武则天她想要满足自己对权力的欲望,要实现自己心中的野心,就必须离开长安这个伤心地。而去哪里才是安身之处呢?

这个武则天早已经为自己留了退路,她多年来费尽心神打造的东都洛阳,正是她为了在权力道路上更好延伸和扩张的神圣之地。

目标已定,方已定,武则天还得做一件事:说服唐高宗和她一起去洛阳。

唐高宗虽然已经交权,但毕竟是“名义”上的皇帝,是一国之君,还有一呼百应的感召力所在;唐高宗虽然已经病入膏盲,但他毕竟是自己的夫君,他自然不愿再承爱这远赴千里的劳顿之苦和折腾之苦。武则天在这件事不能动强用硬,毕竟如果处理不好,非但达不到预期的目的和效果,反而会引火上烧,引来不必要的麻烦。

如何才能说唐高宗呢?这是武则天头疼的一件事。不过,武则天毕竟是经历过大风大浪的人,如此多的凶险都走过来了,此时“劳驾移尊”这件事自然不能难倒她。她凭着自己的睿智,很快找到了两点理由:

理由一、要小康奔洛阳。

永淳二年,长安所在的关中因为大旱,结果颗粒无收,百姓流离失所。而京城长安也深受影响,长安米贵,米价涨到了四百,一斗米甚比一斗金,整个大唐政府都处于饥饿状态,再加上瘟疫横行,关中一带死伤无数,百姓流离失所。而洛阳所在的中原之地却是另一片天地,这里物产丰富,平时有很多大粮仓,存有大量的粮食。在这种情况下,武则天马上向唐高宗提出乐巡洛阳。理由是要小康奔洛阳,到了洛阳丰衣足食。

理由二、要长寿上嵩山。

唐高宗在武则天的唆使下,已经在泰山封禅。此时武则天又对唐高宗提出封禅的建议,这一次和上次炫耀丰功伟绩不同,理由是为唐高宗祈福,让他的身体早点好起来,最好是长命百岁。

果然,而对武则天的双管齐下,唐高宗还是动心了,不顾已是弱不禁风的身子,决定东幸洛阳。

但总是很快来了,从长安到洛阳,不远千里,保安工作是件大事。当时到洛阳去的还有朝中文武百官,后宫嫔妃,人不是一般的多,而是相当多,共有一万多人。

这一万多人长途跋涉,且不说吃喝拉撒要搞后勤服务工作的人员忙的够呛,还能让搞保卫工作的累的够死。是啊,皇帝东巡,出不得半点差错,稍有不堪,那便是掉脑袋的事,负责保卫工作的不累死才怪。

当时全国“国家军事主席”叫裴行俭。可以说,裴行俭是朝中为数不多的唐高宗的忠实粉丝。而此时,武则天急于打造属于自己的天空,急于创造属于自己的世界,自然也就不会起用裴行俭了。

放弃了裴行俭也就等于放弃了国家正规军,留给武则天的只有一条可选了,那就是选择非正规军。

为此,武则天马上想到了一个人——监察御史魏元忠。武则天选择他的理由有两点:一是智商高——头脑极灵便,办事雷厉风行,扎实有效;二是情商高——应变能力强,处理突发事件有条不紊。有了这两点,武则天认为他完全有能力胜任这项苦差事。

魏元忠只是个八品的文官,突然得到武则天投来的橄榄枝,惊喜交加,喜忧参半,忧心如焚。喜就不用说了,能入武则天的法眼,那是多少人做梦都得到的事,更何况他只是个人微位卑的小小监察御史。而忧的是他只一个小小的文官,手无缚鸡之力,手下更无一兵一卒,如何能胜任保卫这项差事呢?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

但他毕竟是脑子好使的人,很快这位“智多星”便想到了一个好办法:借鸡生蛋。

魏元忠很快来到一个特殊场所——监狱,因为这里有他要找的“鸡”——死囚头目,而他找的“蛋”正是——全体囚犯。魏元忠对囚犯头目说:“我想救你出去。”正当死囚头目惊喜交加,惊疑万分时,魏元忠说了第二句话:“你只需要帮我办好一件事,我保证不但赦免你的罪刑,而后还能给你荣华富贵。”死囚头目说,我连死都不怕,还怕什么。魏元忠等的就是这句话,他亮剑了,要他负责天皇天后去洛阳沿途的安保工作。

囚犯头目自然答应不迭,拍拍胸脯说:你这是找对人了,我别的本事没有,三教九流、黑白两道倒是得心应手。事实证明,他果然没有让魏元忠失望,当他带着众囚犯们在东巡队伍最前端时,沿途黑白两道的贼寇们都不敢轻举妄动,果然,这只一万多人的队伍连人带物都顺顺利利、平平安安都就到了洛阳,这也算是一个不大小的创举。

更多文章

  • 玄武门事变中,如果李世民一箭射不死李建成,有什么严重后果?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不管射几箭,射的死,历史就不会拐弯,李世民该被尉迟敬德救还是被他救,该当太子还是当太子,该哭兄弟还是要哭兄弟,该开元盛世还是跑不了。要是李世民一箭跟着一箭,射来射去,仍旧射不死李建成,问题就来了。回到公元626年7月2日,临湖殿,李建成、李元吉感觉形势不对,立即掉转马头,准备回去搬救兵。李世民跟在后

  • 草根刘备受人重视,并非因为皇叔身份,刘备:卖草鞋只是业余爱好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正史上刘备的三大绝技,刘协认刘备为皇叔小说,三国之我是最强皇叔刘备

    在汉代做官,一个人的家世出身是非常重要的。例如出自“四世三公”名门之后的袁绍,走到何处都是一呼百应影响力十足。但刘备一个卖草鞋的底层小人物,何德何能受得起众多英雄豪杰的高看呢?刘备字玄德,幽州涿县人。据《三国演义》记载,刘备父亲早逝,与母亲共同贩卖草鞋织芦席为生。这里看得出刘备从小过的就是底层人民生

  • 一向严谨的司马光老爷子,为什么会描写“杨玉环为安禄山洗澡”?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安禄山拜了干爹干妈后,恰逢过生日,唐玄宗和杨贵妃给他买了很多衣服准备赏赐他,逗比安禄山进宫后,杨贵妃用锦绣做了一块很大的襁褓布(包婴儿专用,必须要大,安禄山是个出名的大胖子),完了把安禄山包在里面,安禄山发挥逗比本性,装婴儿啼哭,给唐玄宗和杨贵妃逗得乐不可支。翻译到这里打断一下,“杨贵妃洗禄儿”这一

  • 我国历史上最强大的5位帝王,成吉思汗仅排第二,嬴政无缘前三?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成吉思汗评价历代帝王,成吉思汗最大的历史贡献,比成吉思汗还强的皇帝

    他们都在历史的舞台上留下了自己的印记,有些被后人敬仰,有些被后人唾弃。那么,在这些帝王中,谁是最强大的呢?谁能称得上是千古一帝呢?这个问题可能没有一个标准答案,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看法和标准。但是结合历史,我们可以发现一些共同点和趋势。根据综合考量各个方面的因素,如政治、军事、文化、经济、外交等等

  • 拜宋太宗瞎指挥所赐,宋军两万主力全军覆没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为了防止契丹军南下,确保北部防线的安全,立足防守,宋太宗做了一系列相应部署。他命李继隆为防沧州都部署,杨重进为高阳关部署,刘廷让为瀛州兵马都部署,田重进为定州都部署,张齐贤知代州,分守边郡。 但是,打不打仗从来都不是弱势一方决定的。这不,新胜的契丹不想善罢甘休,几乎没怎么休整就在当年(契丹统和四年,

  • 大明风华:从朱瞻基探病看叔侄的心机,朱高煦装病不得志便猖狂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大明风华朱高煦兵败和朱瞻基对话,小朱瞻基和朱高煦搞笑,朱高煦教育朱瞻基读书

    一日,在朱棣向朱瞻基倾吐了一番心事后,朱瞻基照例宽慰一番,顺便提醒爷爷二叔该去就藩了。在爷爷的默许下,朱瞻基来到朱高煦的府邸,却看到了一幕奇怪的景象。炎天暑日里,朱高煦账外放着火炉,里面炭火正旺,账内的朱高煦却装作虚弱之态。只闻咳嗽之声,身体却并不冒汗,显然是在装病。朱瞻基自然也不说破,只佯称是爷爷

  • 中国历史上屠夫出身五大的名人,我们熟悉的张飞仅排在第二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5、专诸春秋时吴国堂邑人。屠户出身。长得目深口大,虎背熊腰,英武有力,对母亲非常孝顺,是当地有名的孝子、义士。吴公子光(即吴王阖闾)欲杀王僚自立,伍子胥把他推荐给公子光。公元前515年,公子光乘吴内部空虚,与专诸密谋,以宴请吴王僚为名,藏匕首于鱼腹之中进献,当场刺杀吴王僚,专诸也被吴王僚的侍卫杀死。

  • 万历国本之争中文官集团看似胜利却将明朝一步步带入深渊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而由于文官集团争国本的胜利,明朝的政治体系彻底失控,所谓“明亡于万历”的说法也是因此而来。万历十年(1582年),明神宗的长子出生,赐名朱常洛。虽然这个儿子是在意外的情况下到来的,因为不承认此事,神宗也多少被生母李太后训斥。但是这毕竟是自己的儿子、长子,对于不到二十岁的神宗来说,他的出生,怎么也是一

  • 三国最大遗憾:诸葛亮生前,蜀国已经可以吞魏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这是出自唐代大诗人杜甫的《蜀相》,千年以来目不识丁者亦能吟诵,并往往能够透其深意、知其事迹:三国时期的蜀汉丞相诸葛亮一生志在匡扶汉室,才智非常突出,可惜事业还没有成功就已经去世。诸葛亮出师未捷,一直以来被认为是史书上最令人悲伤的情节之一。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在思考问题的时候逐步开始有了时代视角。

  • 有一天,朱元璋的儿子朱标不慎落水,侍卫赶紧跳水去救朱标。朱标被救起来,朱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朱标看到侍卫,有的穿戴整齐,有的没有了鞋子和袜子。下令说道:穿戴整齐的都官升三级,没有鞋子和袜子的都要斩了。朱标一听着急了,赶忙向朱元璋求情。朱元璋没有理会,坚决要斩了这些救朱标的侍卫。事后,朱元璋给朱标道出了实情,要斩了这些侍卫后,赶忙跪下来求情。他说,在你落水的紧张时刻,直接跳水救你的才是忠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