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姜维并非是诸葛亮的接班人

姜维并非是诸葛亮的接班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1647 更新时间:2024/1/31 16:27:30

马稷死后很多人觉得诸葛亮把重点放在了培养姜维身上,或许是想让姜维顶替马稷的位置。不过从姜维的战绩来看,他的能力是要远胜马稷的,他们二人并不具备可比性。姜维算是诸葛亮从魏军手上挖来的人才,而姜维也十分感恩诸葛亮之后对他做的一切,可以说姜维很好的继承了诸葛亮想要匡扶汉室的意志,直到最后都还在寻找机会复国。不过诸葛亮当时并没有把姜维看作是自己的接班人,但肯定是给予了厚望。

《三国演义》中写诸葛亮选姜维为自己的接班人,那么,在真实的历史中,姜维真的是诸葛亮选定的接班人吗?

正史上,姜维确实非常受诸葛亮重视。

姜维本来是天水郡的参军。那时候,天水郡还归魏国管。当时的天水郡太守马遵听说诸葛亮领兵出祁山北伐的时候,心里疑神疑鬼,认为他的手下姜维在和诸葛亮眉来眼去,于是丢下姜维往上邽逃跑。姜维知道后,率领自己的人马跟着马遵追,但是没有追上。然后返回城中,但是城门已关闭,进不去。姜维又准备前往冀县,但是冀县也不放姜维入城。万般无奈之下,姜维只好投奔诸葛亮。

第一次北伐失败以后,诸葛亮任命姜维为仓曹掾、奉义将军,封当阳亭侯。

姜维才投奔蜀国一年,就被诸葛亮封为当阳亭侯,由此也可见,诸葛亮确实是非常器重姜维的。

而诸葛亮在给蒋琬的信中,对姜维的评价,也可看出诸葛亮确实对姜维很器重。诸葛亮说:“姜伯约忠勤时事,思虑精密,考其所有,永南、季常诸人不如也。其人,凉州上士也。”他称赞姜维是“凉州上士”,认为他超过了永南、季常。“永南”大家可能不熟悉,“季常”大家就很熟了,他就是马谡的哥哥马良。马良在当年是深受刘备器重的,刘备封他为侍中,对他赞誉有加。诸葛亮认为他比马良还厉害,这个评价,确实是很高的。可见,诸葛亮对姜维的未来,是充满期许的。

而且,诸葛亮也有培养姜维的意思。同样在给蒋琬的信中,诸葛亮提到“须先教中虎步兵五六千人”,就是说先给他五六千兵,让他带一带。接着又说“当遣诣宫,觐见主上”,诸葛亮让蒋琬给皇帝说一说,让他知道这个人。

不久,诸葛亮就封姜维为征西将军,这已经是军队中的高级将领了。那时候,也才是姜维投奔诸葛亮的第二年。

虽然诸葛亮非常重视姜维,极力培养提拔他。但是,要说诸葛亮把姜维选为自己的接班人,这话却有些不符合历史事实。

诸葛亮在五丈原病重的时候,刘禅派尚父仆射李福去问候他。除了问候外,实际上也是想让诸葛亮交代后事。李福到五丈原,问候了一阵后,没好意思让诸葛亮交代后事就走了。走出去了又觉得不对,毕竟这样空着手回去,没办法向刘禅交代,于是又返回来。

诸葛亮是个很聪明的人,看见李福返回来,就明白他要干什么了,于是对他说,自己死后,可以让蒋琬接他的班。李福问蒋琬之后呢?诸葛亮说让费祎接班。李福又问费祎之后呢?诸葛亮没有回答。

从这里可以看出,实际上诸葛亮并没有说过让姜维接班。

后来,费祎去世后,姜维当上了大将军,那也是姜维自己通过奋斗,在蒋琬去世,费祎又遇刺身亡后,他才掌管了整个蜀汉的军权。但是当初诸葛亮在去世前,无论是行政权,还是军权,诸葛亮都是没有交给姜维过的。

在诸葛亮设定的政治体制中,行政权和军权是一致的。诸葛亮去世后,行政权和军权都交给了蒋琬,蒋琬既是尚书令(诸葛亮之后就没设丞相,设的是尚书令),又是大将军。蒋琬去世后,费祎既是尚书令,又是大将军。费祎去世后,姜维独掌军事,不过朝中事务他没有管。当时都是诸葛瞻董厥在做主。甚至这两个人也做不了主,是宦官黄皓在做主。

从这个过程可以看出,如果说姜维是诸葛亮培养的接班人,也只能说他是诸葛亮培养的远期蜀汉军事方面的接班人。

有人可能会说,选军事接班人的话,魏延应该比姜维更有能力,诸葛亮为何不培养魏延为军事接班人呢?

我们这里抛开姜维和魏延能力对比不谈,注意一下另一个问题。就是李福在问诸葛亮谁是他接班人的时候,诸葛亮先说了蒋琬,接着说费祎。当李福再问费祎之后是谁的时候,诸葛亮为什么不说姜维呢?蒋琬、费祎都是尚书令兼大将军,诸葛亮又在培养姜维,他应该回答是姜维呀。当时他为何不说呢?

我认为,诸葛亮虽然一直在坚持北伐,但是他对北伐之事,也是很犹豫的。或许他觉得,蜀汉当时已经不太适合北伐了。而姜维军事能力突出,行政能力并不行,因此,不适合让他当尚书令。

至于魏延,诸葛亮在一开始北伐的时候就看不上他,觉得他性格偏狭,同时又喜欢冒险。将来要是把军队交给他,他一冒险,说不定蜀国就提早完蛋了。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项羽封了很多诸侯王,为什么最后一战没有一个人帮他?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项羽当年也曾经分封过很多诸侯,天下都被分了出去,不过项羽自己得到的自然还是最大的一块地,另外的诸侯就是六国原本的王室后人,还有其他的像刘邦这样的起义军。不过,虽然说大家都是因为项羽的分封才坐上了诸侯王的位置,为什么最终,项羽和刘邦在进行人生中最后一战的时候,竟然没有一个人出面帮他呢?项羽头上的王中王

  • 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为什么又把陈圆圆抛弃了?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长久以来,人们都说“冲冠一怒为红颜”,对于这种为了心爱的女子不惜代价的作为,有赞叹,也有不值,但是试问这个世上有几个人可以真正的做到这一点?不过,虽然说吴三桂那个时候为了陈圆圆也是做到了自己能做的最好的地步,但是到了后来,为什么吴三桂依旧还是抛弃了陈圆圆?难道真的是因为红颜易老,而吴三桂也嫌弃陈圆圆

  • 戚夫人变成人彘前,有没有自尽的机会?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戚夫人变成了人彘,这一点很多人都有所了解,但是一味的去指责吕雉却也是不合理的,毕竟吕雉也不是见人就杀,薄姬她就没动,因为薄姬势力小,根本对吕雉构不成威胁。戚夫人的下场也是真的很惨的,但前提是戚夫人在受刑之前还活着,如果死了不就没有这些痛苦了?那么,在戚夫人受刑之前,她是否有机会自杀呢?戚夫人被铁圈套

  • 武则天杀了那么多人,退位之后为什么没人敢杀她?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武则天为了一个皇位,杀了很多人,在登基之前,有很多反对她的人被杀了,而且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她同样也杀掉了不少人,而且还推崇酷吏,让很多大臣们都遭了秧。不过,历史上即便是继承而来的皇位,也不一定都是一帆风顺的,更何况抢过来的皇位、但是,武则天在时之前已经杀掉了那么多人,为什么在她退位之后,竟然没有一

  • 李世民为什么一定要杀单雄信?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单雄信是隋末名将,在《隋唐演义》中单雄信勇武过人,以仗义著称,曾多次帮助秦琼,还让他免受牢狱之灾。单雄信对于求贤若渴的李世民来说,绝对是一位难得的人才,但单雄信却始终不愿意投唐。原因或许是因为李渊误杀了单雄信的哥哥,不过最后单雄信本有机会可以活下来,多为重臣都为单雄信求情,但李世明还是选择处死单雄信

  • 如果袁崇焕没有杀毛文龙,明朝会灭亡吗?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虽然说历史就是已经发生的事情,去设想另一种情况,对于现实来说并没有任何实际意义,但是对于关注这一段历史的人来说,顶多也就是大家一起讨论一下而已。明朝的灭亡很多人都感到遗憾,而造成这件事情的原因有很多,其中袁崇焕杀了毛文龙,致使崇祯杀了袁崇焕,最终影响到了明朝的延续,那么,如果袁崇焕没有杀毛文龙,明朝

  • 宁武关之战周遇吉大败李自成 差点改写明朝末年历史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周遇吉是明末将领,他一生最大的成就便是在宁武关之战击败李自成大军。周遇吉是锦州人,入伍后在与后金的作战中十分勇猛,后来得到提拔。不过明末的将领多为官宦子弟,都是早期靠各种背景才换取的职位,所以根本不具备基本的战斗力。周遇吉对这样的情况也十分苦恼,但他也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守护住了宁武关这道防线。下面就为

  • 姜维后期对蜀汉有多大贡献?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诸葛亮病逝以后,姜维负责扛起了北伐大旗,虽然姜维北伐兵力不如诸葛亮时期,但还是起到了一定的效果。很多人不理解姜维为什么会如此坚持北伐战争,其实姜维这样做不仅是为了诸葛亮,也是为自己寻求一个出路。姜维是诸葛亮找来的,诸葛亮不在以后他从此便少了一个靠山,而蜀国也被分割成了几个阵营。姜维已经预料会发展成这

  • 刘备死后,孙夫人真的投江了吗?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刘备和孙夫人,很多人可能受《三国演义》的影响,认为他们之间的确是有真感情的,而刘备死后孙夫人投江,自然就是殉情之举。不过,这毕竟是小说的情节,真实历史是这样吗?孙夫人毕竟比刘备小了几十岁,而且孙夫人未出阁的时候,自然也是见识过很多优秀的男儿,父亲和两个哥哥也是当时有名的人物,她的眼界又怎么会狭隘

  • 如果项羽过了乌江,翻盘的几率有多大?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很多人一直都有些遗憾,认为当年项羽因为没有过乌江,白白丧失了东山再起的机会,觉得似乎只要项羽过了乌江,回到江东,就一定可以重新夺回自己的一切,但是他却选择了自刎乌江,实在是很可惜,否则历史就可能要改写了。不过,就算是项羽真的过了乌江,他就真的能够翻盘吗?那个时候的项羽,恐怕就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霸王项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