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条议制澳十则》是明朝于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颁布为澳门的外国人而制定的法律

《条议制澳十则》是明朝于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颁布为澳门的外国人而制定的法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3811 更新时间:2023/12/31 11:41:40

《条议制澳十则》(或称《制澳十则》),是指明朝为澳门的外国人而制定的法律,于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颁布。

沿革

在蔡善继任香山县知县后,因见澳门居住的葡萄牙人的不法行为,故利用法令严厉整治。蔡善继拟定《制澳十则》管治在澳门居住的葡萄牙人,后受到两广总督鸣岗的采纳。

内容

《制澳十则》的内容共十条,规限葡萄牙人不得在澳门置物业、盖房屋等活动,使葡萄牙人无机可乘。

影响

在颁布《制澳十则》后,蔡善继行使法权对“夷目”施以笞刑,葡萄牙人亦不敢反抗。及后的清政府,继续沿用明朝制定之法令管治澳门,并于乾隆年间制定了《澳夷善后事宜条议》等新法令以进一步加强对澳门的管制。

标签: 明朝条议制澳十则

更多文章

  • 《澳夷善后事宜条议》是指清政府于1749年为澳门的外国人而制定的一部法例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清朝,澳夷善后事宜条议

    《澳夷善后事宜条议》(或称《张汝霖制夷十二条》),是指清政府为澳门的外国人而制定的一部法例,内容共十二款,于1749年(清乾隆十四年)颁布。导致要制定《澳夷善后事宜条议》的事件,发生于1748年。当时有葡萄牙士兵在大炮台拘捕了华人李廷富和简亚二,最后将他们毒打致死。但当时的葡萄牙派驻澳门总督梅内泽斯

  • 《钦定回疆则例》是嘉庆十六年由清政府理藩院徕远清吏司开始编纂的针对回疆等地区所制定的法规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清朝,钦定回疆则例

    《钦定回疆则例》(简称《回疆则例》)是嘉庆十六年(公元1811年)由清政府理藩院徕远清吏司开始编纂的针对回疆等地区所制定的法规,是对回疆等地政治制度、经济、宗教、司法等方面问题做出的详细规定。并于道光年间进行过一次大型调整。道光年版《回疆则例》共8卷,134条。背景清政府确立了在新疆的统治地位后,设

  • 《喇嘛说》是清朝乾隆五十七年乾隆帝撰写的一篇阐述针对喇嘛教政策的文章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清朝,喇嘛说

    《喇嘛说》是清朝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乾隆帝撰写的一篇阐述针对喇嘛教(即藏传佛教)政策的文章。该文刊刻于北京雍和宫内的石碑上。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乾隆帝在派军队击退侵入后藏的廓尔喀军、大将福康安依照谕旨“酌定凯旋事宜”,随后汇总颁布了《钦定藏内善后章程二十九条》之后,撰写了《喇嘛说》一文

  • 后燕由鲜卑人前燕文明帝慕容皝第五子慕容垂所建立的政权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五胡十六国,后燕

    后燕(384年-407年或409年)是中国五胡十六国时慕容氏诸燕之一,由鲜卑人前燕文明帝慕容皝第五子慕容垂所建立的政权。后燕建国之初定都中山(今河北省定州市),后迁往龙城(今辽宁省朝阳市)。全盛时统治范围“南至琅琊,东讫辽海,西届河汾,北暨燕代”(《读史方舆纪要》),即今河北、山东、山西和河南、辽宁

  • 前燕是十六国时代由鲜卑人首领慕容皝所建立的政权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五胡十六国,前燕

    前燕(337年 - 370年)是十六国时代由鲜卑人首领慕容皝所建立的政权,至慕容儁正式称帝建国,其国号为“燕”。其统治地区曾包括冀州、兖州、青州、并州、豫州、徐州、幽州等部分,全盛时控制12个州,157个郡,1579个县,人口近千万。以其所在地为战国时燕国旧地,故国号为“燕”。《十六国春秋》始用“前

  • 明代墓碑佐证“永乐大移民”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探索

    本报石家庄5月15日电日前,一块明朝嘉靖年间的墓碑在河北省赵县东部梨区完整出土,关于赵州“永乐大移民,迁来山西人”之说又多了一个佐证。该石碑深埋于梨区大夫庄村的一块农田里,是当地农民起土时发现的。该碑长186厘米,宽77厘米,厚20厘米,重约500公斤。碑的阴面书有&ldqu

  • 辽宁发现珍贵档案文物:国内唯一完整的清代廷寄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探索

    辽宁省档案馆近日在筹建特藏室工作中,意外地发现一件完整的清代廷寄。国家档案局档案司司长杨继波说,这件档案文物在档案界是极为珍贵的,是国内唯一完整的廷寄。据辽宁省档案馆副馆长赵云鹏介绍,廷寄是清朝皇帝写给大臣们的密信,雍正年间设军机处后,廷寄又成为一种文书制度。凡内容涉及告诫重臣、指授方略等机密事项,

  • 江西发掘东周大墓 一坑葬有40多具楠木古棺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探索

    经过考古人员3个多月的细致发掘,一座有着约2500年历史的东周大墓,正在江西靖安县被逐步揭开面纱。在这个约200平方米的东周墓中,葬有至少40多具名贵的楠木古棺。专家认为,这种一坑多棺的葬俗极其罕见,并存在一系列的待解谜团。鉴于古墓发掘价值重大,国家文物局将专门派人来赣参与并指导进一步的发掘工作。东

  • 周代大墓堪称珍宝库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探索

    古墓中出土的金剑鞘。去年12月19日,本报报道了陕西韩城3座周代大型贵族墓发现惊世珍宝之后,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前来参观者络绎不绝。陕西省考古工作者在做好接待工作的同时,加紧了对这3座大墓的发掘清理工作,又有一大批珍贵文物面世:30件周代鼎、簋、鬲、编钟等青铜器,大量金器和品类繁多的玉器以及距

  • 千年前《古兰经》手抄本现身东乡或为世界最老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探索

    12月上旬,在我省东乡族自治县哈穆则岭拱北发现了一部极其珍贵的约千年以前的《古兰经》手抄本。近日,由甘肃省文物鉴定委员会邀请7名国内外知名学者对该手抄本进行初步鉴定,定级为国家一级文物,可能是迄今为止全世界最古老的《古兰经》手抄本之一。这部手抄本《古兰经》所采用的封面风格、彩绘艺术、书法字体及纸张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