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喇嘛说》是清朝乾隆五十七年乾隆帝撰写的一篇阐述针对喇嘛教政策的文章

《喇嘛说》是清朝乾隆五十七年乾隆帝撰写的一篇阐述针对喇嘛教政策的文章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2799 更新时间:2024/2/14 12:13:41

《喇嘛说》是清朝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乾隆帝撰写的一篇阐述针对喇嘛教(即藏传佛教)政策的文章。该文刊刻于北京雍和宫内的石碑上。

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乾隆帝在派军队击退侵入后藏的廓尔喀军、大将福康安依照谕旨“酌定凯旋事宜”,随后汇总颁布了《钦定藏内善后章程二十九条》之后,撰写了《喇嘛说》一文。

该文以满文、汉文、蒙古文、藏文四种文字,勒石立碑于北京雍和宫主殿“雍和宫”前院中央的“御碑亭”内。石碑南面为满文,北面为汉文,东面为蒙古文,西面为藏文。此外,御制《喇嘛说》还载于《清实录》、《乾隆御制文集》、《卫藏通志》等史书中。

《喇嘛说》阐明了“兴黄教即所以安众蒙古”的根本宗旨,称这是“所系非小”的“安藏辑藩,定国家清平之基于永久”的大方针。在《喇嘛说》中,乾隆帝首先介绍了藏传佛教的命名、来源及发展过程,阐述了清朝皇帝保护喇嘛教的道理,总结了元朝的教训,告诫后代对喇嘛教不可曲敬,避免重蹈元朝的覆辙。随后,乾隆帝讲述了他以王法制裁高层喇嘛的分裂国家活动的史实,重点说明活佛转世制度的由来及弊端,指出喇嘛教转世是荒谬的,“佛本无生,岂有转世”,“如无转世,数万番僧无可皈依,不得不如此耳”,并提出改革办法,即“金瓶掣签”,虽“不能尽去其弊,较之从前人,或略公矣”。

汉字碑文

喇嘛说:

佛法始自天竺,东流而至西番(即唐古特部,其地曰三藏),其番僧又相传称为喇嘛。喇嘛之字,《汉书》不载,元明史中,或讹书为喇马,(陶宗仪《辍耕录》载,元明称帝师为刺“读作拉下同”马。毛奇龄《明武宗外纪》,又作剌麻,皆系随意对音,故其字不同。)予细思其义,盖西番语,谓上曰喇,谓无曰嘛,喇嘛者,谓无上,即汉语称僧为上人之意耳。喇嘛又称黄教,盖自西番高僧帕克巴(旧作八思巴),始盛于元,沿及于明,封帝师国师者,皆有之。(元世祖初封帕克巴为国师,后复封为大宝法王,并尊之曰帝师。同时又有丹巴者,亦封帝师,其封国师者,不一而足。明洪武初,封国师、大国师不过四、五人,至永乐中,封法王、西天佛子者各二,此外封灌顶大国师者九,灌顶国师者十有八,及景泰、成化间,益不可胜记。)我朝惟康熙年间,只封一章嘉国师,相袭至今。(我朝虽兴黄教,而并无加崇帝师封号者,惟康熙四十五年,敕封章嘉呼图克图为灌顶国师,示寂后,雍正十二年,仍照前袭号为国师。其逹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之号,不过沿元明之旧,换其袭敕耳。)黄教之兴,始于明,番僧宗喀巴,生于永乐十五年丁酉,至成化十四年戊戌示寂。其二大弟子曰逹赖,曰班禅喇嘛。逹赖喇嘛位居首,其名曰罗伦嘉穆错,世以化身掌黄教。一世曰根敦珠巴,二世曰根敦嘉穆错,三世曰索诺木嘉穆错,即明时所称活佛锁南坚错也,四世曰云丹嘉穆错,五世曰阿旺罗卜藏嘉穆错。我朝崇德七年,逹赖喇嘛遣贡方物。八年,赐书逹赖喇嘛及班禅呼图克图,盖仍沿元明旧号。及定鼎后,始颁给敕印,命统领中外黄教焉。)盖中外黄教总司以此二人,各部蒙古一心归之,兴黄教,即所以安众蒙古。所系非小,故不可不保护之,而非若元朝之曲庇谄敬番僧也,(元朝尊重喇嘛,有妨政事之弊,至不可问。如帝师之命与诏敕并行正衙朝会百官班列而帝师亦专席于坐隅,其弟子之号,司空、司徒、国公,佩金玉印章者,前后相望,怙势恣睢,气焰薰灼,为害四方,不可胜言。甚至强市民物,摔捶留守,与王妃争道,拉欧随车,皆释不问,并有民殴西僧者截手,署之者断舌之律。若我朝之兴黄教,则大不然,盖以蒙古奉佛,最信喇嘛,不可不保护之,以为怀柔之道而已。)其呼图克图之相袭,乃以僧家无子,授之徒,与子何异,故必觅一聪慧有福相者,俾为呼必勒罕(即汉语转世化生人之义)。幼而习之,长成,乃称呼图克图,此亦无可如何中之权巧方便耳,其来已久,不可殚述。孰意近世,其风日下,所生之呼必勒罕,率出一族,斯则与世袭爵禄何异,予意以为大不然。盖佛本无生,岂有转世?但使今无转世之呼图克图,则数万番僧,无所皈依,不得不如此耳。(从前逹赖喇嘛示寂后,转生为呼必勒罕,一世在后藏沙卜多特地方,二世在后藏大那特多尔济丹地方,三世在前藏对咙地方,四世在蒙古阿勒坦汗家,五世在前藏崇寨地方,六世在里塘地方,现在之七世逹赖喇嘛,在后藏托卜札勒拉里岗地方。其出世且非一地,何况一族乎。自前辈班禅额尔德尼示寂后,现在之逹赖喇嘛与班禅额尔德尼之呼必勒罕,及喀尔喀四部落供奉之哲布尊呼图克图,皆以兄弟叔侄姻娅递相传袭,似此掌教之大喇嘛呼必勒罕,皆出一家,亲族几与封爵世职无异。即蒙古内外各札萨克供奉之大呼必勒罕,近亦有各就王公家子弟内转世化身者,即如锡哷图呼图克图,即系喀尔喀亲王固伦额驸拉旺多尔济之叔;达克巴呼图克图,即系阿拉善亲王罗卜藏多尔济之子;诺尹绰尔济呼图克图,即系四子部落郡王拉什燕丕勒之子;堪布诺们汗札木巴勒多尔济之呼必勒罕,即系图舍图汗车登多尔济之子,似此者难以枚举。又从前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圆寂后,因图舍图汗之福晋有娠,众即指以为哲布尊丹已呼图克图之呼必勒罕,及弥月,竟生一女,更属可笑,蒙古资为谈柄,以致物议沸腾,不能诚心皈信。甚至红帽喇嘛沙玛尔巴垂涎札什伦布财产,自谓与前辈班禅额尔德尼及仲巴呼图克图同系弟兄,皆属有分,唆使廓尔喀滋扰边界,抢掠后藏。今虽大振兵威,廓尔喀畏罪降顺,匍匐乞命,若不为之剔除积弊,将来私相授受,必致黄教不能振兴,蒙古番众猜疑轻视,或致生事。是以降旨藏中,如有大喇嘛出呼必勒罕之事,仍随其俗,令拉穆吹忠四人降神诵经,将各行指出呼必勒汗之名,书签贮于由京发去之金奔巴瓶内,对佛念经,令逹赖喇嘛或班禅额尔德尼同驻藏大臣公同掣签一人,定为呼必勒罕,虽不能尽除其弊,较之从前各任私意指定者,大有间矣。又各蒙古之大呼必勒罕,亦令理藩院行文,如新定藏中之例,将所报呼必勒罕之名,贮于雍和宫佛前,理藩院堂官会同掌印之札萨克达喇嘛等公同签掣,或得真传,以息纷竞。)去岁廓尔喀听沙玛尔巴之语,劫掠藏地,已其明验,虽兴兵进剿,彼即畏罪请降,藏地以安。然转生之呼必勒罕出于一族,是乃为私,佛岂有私,故不可不禁。兹余制一金瓶,送往西藏,于凡转世之呼必勒罕,众所举数人,各书其名置瓶中,掣签以定,虽不能尽去其弊,较之从前一人之授意者,或略公矣。夫定其事之是非者,必习其事,而又明其理,然后可,予若不习番经,不能为此言,始习之时,或有议为过兴黄教者,使予徒泥沙汰之虚誉,则今之新旧蒙古畏威怀德,太平数十年,可得乎?且后藏煽乱之喇嘛,即正以法,(上年廓尔喀之侵掠后藏,时仲巴呼图克图既先期逃避,而大喇嘛、济仲、札苍等,遂托占词为不可守,以致众喇嘛纷纷逃散,于是贼匪始敢肆行抢掠,因即令将为首之济仲拿至前藏,对众剥黄正法,其余札苍及仲巴呼图克图,俱拿解至京,治罪安插,较元朝之于喇嘛,方且崇奉之不暇,致使妨害国政,况敢执之以法乎。我朝虽护黄教,正合于王制所谓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而惑众乱法者,仍以王法治之,与内地齐民无异。试问自帕克巴创教以来,历元明至今五百年,几见有将大喇嘛剥黄正法及治罪者。天下后世,岂能以予过兴黄教为讥议乎。)元朝曾有是乎?盖举大事者,必有其时与其会,而更在乎公与明,时会至而无公与明以断之,不能也;有公明之断而非其时与会,亦望洋而不能成。兹之降廓尔喀,定呼必勒罕,适逢时会,不动声色以成之,去转生一族之私,合内外蒙古之愿,当耄近归政之年,复成此事,安藏辑蕃,定国家清平之基于永久,予幸在兹,予敬益在兹矣。

乾隆五十有七年岁次壬子孟冬月之上瀚御笔。

标签: 清朝喇嘛说

更多文章

  • 后燕由鲜卑人前燕文明帝慕容皝第五子慕容垂所建立的政权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五胡十六国,后燕

    后燕(384年-407年或409年)是中国五胡十六国时慕容氏诸燕之一,由鲜卑人前燕文明帝慕容皝第五子慕容垂所建立的政权。后燕建国之初定都中山(今河北省定州市),后迁往龙城(今辽宁省朝阳市)。全盛时统治范围“南至琅琊,东讫辽海,西届河汾,北暨燕代”(《读史方舆纪要》),即今河北、山东、山西和河南、辽宁

  • 前燕是十六国时代由鲜卑人首领慕容皝所建立的政权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五胡十六国,前燕

    前燕(337年 - 370年)是十六国时代由鲜卑人首领慕容皝所建立的政权,至慕容儁正式称帝建国,其国号为“燕”。其统治地区曾包括冀州、兖州、青州、并州、豫州、徐州、幽州等部分,全盛时控制12个州,157个郡,1579个县,人口近千万。以其所在地为战国时燕国旧地,故国号为“燕”。《十六国春秋》始用“前

  • 明代墓碑佐证“永乐大移民”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探索

    本报石家庄5月15日电日前,一块明朝嘉靖年间的墓碑在河北省赵县东部梨区完整出土,关于赵州“永乐大移民,迁来山西人”之说又多了一个佐证。该石碑深埋于梨区大夫庄村的一块农田里,是当地农民起土时发现的。该碑长186厘米,宽77厘米,厚20厘米,重约500公斤。碑的阴面书有&ldqu

  • 辽宁发现珍贵档案文物:国内唯一完整的清代廷寄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探索

    辽宁省档案馆近日在筹建特藏室工作中,意外地发现一件完整的清代廷寄。国家档案局档案司司长杨继波说,这件档案文物在档案界是极为珍贵的,是国内唯一完整的廷寄。据辽宁省档案馆副馆长赵云鹏介绍,廷寄是清朝皇帝写给大臣们的密信,雍正年间设军机处后,廷寄又成为一种文书制度。凡内容涉及告诫重臣、指授方略等机密事项,

  • 江西发掘东周大墓 一坑葬有40多具楠木古棺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探索

    经过考古人员3个多月的细致发掘,一座有着约2500年历史的东周大墓,正在江西靖安县被逐步揭开面纱。在这个约200平方米的东周墓中,葬有至少40多具名贵的楠木古棺。专家认为,这种一坑多棺的葬俗极其罕见,并存在一系列的待解谜团。鉴于古墓发掘价值重大,国家文物局将专门派人来赣参与并指导进一步的发掘工作。东

  • 周代大墓堪称珍宝库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探索

    古墓中出土的金剑鞘。去年12月19日,本报报道了陕西韩城3座周代大型贵族墓发现惊世珍宝之后,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前来参观者络绎不绝。陕西省考古工作者在做好接待工作的同时,加紧了对这3座大墓的发掘清理工作,又有一大批珍贵文物面世:30件周代鼎、簋、鬲、编钟等青铜器,大量金器和品类繁多的玉器以及距

  • 千年前《古兰经》手抄本现身东乡或为世界最老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探索

    12月上旬,在我省东乡族自治县哈穆则岭拱北发现了一部极其珍贵的约千年以前的《古兰经》手抄本。近日,由甘肃省文物鉴定委员会邀请7名国内外知名学者对该手抄本进行初步鉴定,定级为国家一级文物,可能是迄今为止全世界最古老的《古兰经》手抄本之一。这部手抄本《古兰经》所采用的封面风格、彩绘艺术、书法字体及纸张均

  • 辽宁阜新发现辽代平原公主墓 墓志铭还保存完好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探索

    走进墓道,只见两侧白灰抹面的墙壁上绘有生动的侍者、车骑出行仪仗图,所有侍者窄袖长衫,一头髡发,或牵引马匹,或执手伫立,契丹文化气息十分浓郁。壁画至今虽已1000多年,但依旧轮廓清晰、色彩鲜亮,尤其那匹枣红马,更是色彩明丽、栩栩如生。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八家子乡乌兰木图山下,一座辽代公主的墓葬被考古人员发

  • 盘点2010年十大考古发现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探索

    据美国考古学杂志报道,近日,《美国考古学杂志》最新评选出2010年十大考古发现,比如:赫卡托穆斯陵墓、克利特岛旧石器时代工具、秘鲁2800年前的早期金字塔、破译穴居人基因密码等。人类的近亲穴居人可能会再次行走在地球上。科学家们通过在欧洲发现的穴居人骨骼解开了他们的基因密码,可能会为我们提供穴居人的长

  • 古墓长明灯真的千年不熄吗?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探索

    世界各地都有盗墓者,他们千方百计到古墓中去偷窃埋藏了千百年的金银珠宝,古墓往往与世隔绝,使宝物历经千年还保存得相当完好。在这终年不见天日的古墓中,盗墓者通常会认为里面应该是伸手不见五指。可是他们有时却惊恐地发现,在一些古墓的拱顶上,一盏明灯投射着幽幽的光芒。公元527年,叙利亚处于东罗马帝国的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