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刘禅投降后写下中山寨,司马昭不杀他,群臣不解,昭:倒着读

刘禅投降后写下中山寨,司马昭不杀他,群臣不解,昭:倒着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3171 更新时间:2023/12/15 23:40:35

当时刘禅和蜀国大臣们被押送到洛阳以后,司马昭担心刘禅心中仍有大志,现如今不过是忍辱负重而已,于是邀请刘禅赴宴并询问刘禅:安乐公是否思念蜀国?(安乐公:刘禅投降以后,司马昭给出的)。

对此,刘禅答道:“此间乐,不思蜀也”。

从此以后,越来越多的人对刘禅的印象便是昏庸、软弱、无能。尤其是在姜维“一计害三贤”的对比之下,臣子尚且为国家奋斗,君王却先丧失了斗志,更让人多出了一丝气愤。

可很多人依旧比较疑惑,即便刘禅投降,司马昭也完全可以将其杀害,为何还要留他一命呢?

要知道东吴的孙浩被司马炎押送回洛阳以后,一杯毒酒就结束了一生。相比之下,刘禅显然要幸运许多。

关于这个问题,正史之中虽然没有明确给出解释,但野史之中就记载刘禅在投降以后曾给司马昭写下中山寨三个字,这才让司马昭决定不杀他。

群臣难以理解之际,司马昭给出解释:不妨倒着读这三个字。

中山寨

所谓中山寨倒过来读,其实就是寨山中,刘禅借用这三个字向司马昭进一步表明自己的心意,对于国家大事,自己已经无心考虑,唯一的愿望便是回到山中归隐。

面对这样一个胸无大志的敌人,司马昭自然没有任何杀害的心思。

事实上,就当时的情况来看,究竟杀不杀刘禅,决定权完全在司马昭手中。只要司马昭愿意,那么刘禅无论写下什么样的字,都会被司马昭找到各种理由处死。

而他最终选择放刘禅一命,除去刘禅本人的“志向”之外,更多的还是安抚蜀国群臣,同时也向世人展现自己容人的胸怀。

要知道当时蜀国境内,依旧有不少臣子心中想着如何复国。像姜维一样的武将就要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的心意,难道文臣就不会?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可文臣相较于武将而言,更需要的是一个支持的对象。

如果刘禅愿意复国,文臣们的各种小动作一定接连不断。反之,只要刘禅不愿意复国,文臣再怎么折腾,也没人支持,对于魏国的影响自然会降到最低。

关于这一点,以《三国演义》前期的王允最具代表。

因此,司马昭留下刘禅一命,其实也是为了牵制蜀国旧臣。当群龙无首以后,时间不断推移,蜀国复国的可能性越来越小。最终,曾经六出祁山与九伐中原的蜀国也就只能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刘禅

了解司马昭不杀刘禅的原因以后,我们不妨思考一下,刘禅是否真的那么懦弱无能?

如前文所言,当臣子还在为国家出谋划策并因此死于乱军之中的时候,君王却已经选择了放弃,这显然是很难让人接受的一件事情。

可只要了解刘禅在《三国演义》中的诸多言语就知道,其实这个扶不起的阿斗,也尚有可取之处。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公元253年蜀汉丞相费祎去世以后,姜维总览蜀国的军政大权,并且开始了北伐事宜。可因为姜维长期在外打仗,导致刘禅身边的宦官黄皓开始干政。

了解到相关情况以后,姜维立刻上奏刘禅将黄皓处死,试问假设此时大家身处刘禅的位置上,应该如何抉择呢?

相信不少拥有上帝视角的人都会听从姜维的建议。这个一心为蜀国的臣子上书杀掉一个宦官奸臣,自己肯定会选择同意。

不过大家有没有想过,如果真的听了姜维的话将黄皓杀掉,自己将来是否还有能力压制姜维?身为君王,在面对臣子的时候,一定要有自己的威严才行。在这一点上,刘禅就做得很好。

他回信姜维:黄皓小人已,不必担心。

刘禅向姜维表明:我知道黄皓是一个小人,你不用担心。

从表面上来看,这似乎只是宽慰姜维。可只要认真思考就明白,刘禅还有两层意思在里面,其一是我了解臣子品行如何,不必担心。其二则是皇帝的决定,臣子不必干预。

语气虽然温和,但身为臣子的姜维明白,刘禅的政治手段,自己根本无法比拟。

当然,就后续的故事发展、作者想要表现出来的刘禅形象、以及野史“中山寨”的故事来看,刘禅依旧有许多值得吐槽的地方。

只是有关当年的历史早已消失不见,我们如果做到了解以后还能有些许反思,那就已经十分足够。

更多文章

  • 赤壁之战曹操败走华容道,为什么关羽宁可违抗军令,也要放走曹操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各版关羽华容道,曹操赤壁大败华容道今在何处,关羽华容道放走曹操是真的吗

    在那场战斗中,曹操惨败,他带来的大多数精锐士兵被杀死。此外,关羽是那场战斗的主要将领,各个方面都占统治地位。当时曹操败走华容道为什么关羽宁愿违抗军令,也要在华容道放走曹操呢?1、关羽是一个重视爱情和正义的人众所周知,刘结义初期过着漂泊的生活,后来又因种种原因分居两地。关羽来到曹操这里。当时相比关羽,

  • 被刘邦所重用的那拨人,都是他曾经最讨厌的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刘邦一生中最怕的是谁,刘邦重用贤士作文素材,刘邦死前为什么不能重用陈平

    文 / 子玉高段位的领导在用人方面从不会受情绪的左右。刘邦就是这种人。在将梁王彭越枭首之后,刘邦下令:谁也不许给彭越收尸,不然,以谋反罪论处。话都说到这份上了,谁敢?有一个人却直接对刘邦的命令发起了挑战。他叫栾布,是梁王彭越的属下,彭越被杀时他正在齐国出差。在得到彭越被杀的消息后,栾布来到了洛阳,对

  • 历史上真正的华佗:在关羽受伤前就死了,刮骨的是谁?答案很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华佗为关羽刮骨疗伤的精神,华佗刮骨疗伤实训报告,华佗直播关羽刮骨疗伤

    众所周知,关羽是三国时期的猛将之一,因其武功高强,再加上忠肝义胆的性格,被后世人称之为“武圣”,与“文圣”孔子并驾齐驱,可见其地位之高。三国时期,关羽留下了许多荡气回肠的故事,比如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单刀赴会等,虽然有一些杜撰的嫌疑,但也能看出关羽的忠义和勇猛。值得一提的是,除了上述的故事外,“

  • 蜀汉灭亡时有多悲惨?看看刘禅的2个女儿和7个儿子,都是什么下场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

    三国时期最先被灭国的便是蜀汉,谁能想到曾经刘皇叔辛辛苦苦建立的蜀国江山基业,仅仅到了他儿子刘禅这一代就没了,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蜀国的灭亡竟然会因为一个小小的将领邓艾,而刘禅更是没有应战,带领群臣直接向曹军投降,这要是刘备泉下有知,估计棺材板都得气的翻盖。可话说回来,刘禅又何尝不想光复蜀国,兴复汉室,

  • 一代雄主汉武帝,为什么选最小的儿子当皇帝,他不怕主少国疑吗?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汉武帝为什么有六个儿子,汉武帝宠男,汉武帝罪己之诏原文

    但是,汉武帝在接班人的选择上似乎有些草率。一个六十多岁的老皇帝,没有成年皇子作接班人,却选择了不足十岁的幼子做太子。汉武帝难道不害怕主少国疑吗?这是汉武帝老糊涂了吗?还是汉武帝过分宠溺幼子?带着这些疑惑,我们一起来看看汉武帝的几个儿子,来看看汉武帝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选择。‬皇长子刘琚:贤德之君,惨遭

  • 当年曹操为何非要斩杀华佗?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当年曹操为何坚决要斩杀华佗,曹操错杀华佗完整版,华佗为曹操医治头风病

    受《三国演义》的影响,许多人认为华佗是一位名医,他总是关心天下人民的疾苦,不屈服于权贵,不愿意为曹操单独看病。他拒绝了曹操的高官和丰厚的工资,并且离开曹操的借口是他的妻子得了重病。最后,曹操杀了他。毫无疑问,华佗死于曹操之手。曹操对华佗之死负责任吗?华佗一点责任都没有吗?如果我们揭开历史真相,仔细分

  • 杀局:看两千年前的权谋家,如何猎杀霍去病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霍去病为什么以少胜多,秋蝉和霍去病相见,卫青和霍去病的书

    今天我们来聊一下中国历史上的一位传奇人物,骠骑将军霍去病,二十四岁冠军侯,封狼居胥千古传,霍去病的一生,是无数人想都不敢想的一生,就算是写爽文小说的作者都不敢这么写。从他出道开始只用了不到十年的时间,就完成了别人十辈子都做不了的事,真是如梦幻一般的人生啊,可这传奇的生命在24岁的时候就戛然而止了。有

  • 汉武帝为什么选择打匈奴而不是选择赔款?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为什么汉武帝后期打不赢匈奴,汉武帝对匈奴河南之战排兵布阵,汉武帝和匈奴的战争

    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匈奴作为北方一个强大的游牧民族,自幼弓马娴熟、骁勇善战、马背上长大的民族。生产生活如同军事演习,逐水草而居、居无定所、驰骋在广阔无垠的草原上来去如风。匈奴这些特点,注定他会成为中原王朝强悍的对手。千古一帝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命令大将蒙恬北击匈奴,修筑万里长城作为秦朝抵御匈奴的要塞。

  • 汉: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西汉历史简说,让我们一睹西汉的兴衰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西汉王夫人墓,西汉服饰,西汉历史事件八

    公元前207年,刘邦率军进驻霸上,劝降秦王子婴,随后受降进入咸阳并约法三章,秦朝自此灭亡。鸿门宴之后,刘邦受封为汉王,在楚汉对峙时期,虚心纳谏,知人善任,赢得了楚汉之战并一统天下,建立汉朝,后来在讨伐英布叛乱中受伤,不久崩于长安。在刘邦死后,公元前195年长子刘盈即位,但是由于吕后掌权,刘盈也只好施

  • 嫪毐究竟有何长处?让秦始皇生母如此痴迷,还为他生下2个孩子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秦国嫪毐有啥长处,嫪毐是秦始皇的假父吗,秦国嫪毐为什么倒着

    但是先秦和西汉时期,宦官并不全是阉人,他们虽然不参与朝政之事,但由于跟皇室朝夕相处,能得到主子相当大的信任,所以,宦官是有机会在朝中任职的。古代有个非常著名的宦官,连秦始皇的生母都为他神魂颠倒,还给他生了两个孩子。他就是嫪毐。因为关于秦始皇的影视剧较多,后人对此人也是颇为熟悉。早年,赵姬本是商人吕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