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三国演义》的影响,许多人认为华佗是一位名医,他总是关心天下人民的疾苦,不屈服于权贵,不愿意为曹操单独看病。他拒绝了曹操的高官和丰厚的工资,并且离开曹操的借口是他的妻子得了重病。最后,曹操杀了他。毫无疑问,华佗死于曹操之手。曹操对华佗之死负责任吗?华佗一点责任都没有吗?如果我们揭开历史真相,仔细分析,就会发现华佗之死不完全是曹操一个人的责任。华佗遇害有着复杂的政治原因。
据广为流传的《三国演义》记载,名医华佗说曹操头痛,痛得医生们束手无策。
华向曹操推荐华佗。在曹操和华佗邀请他之后,华佗认为曹操头痛的根源是他的脑袋。为了治好这个病,他先拿了自己的“马培三”,然后用锋利的斧头砍了曹操的头,做了手术,完全可以治好这个病。曹操总是疑心重重。他听了华佗的治疗方案,以为华佗是趁机自杀,于是把华佗关了起来。后来,华佗在狱中被杀,他毕生所著的医学著作《青囊书》也不见了。曹操杀死华佗的故事被列入《三国演义》一章,在这一章中,治疗风病的神医去世了,奸诈英雄的命运被传了下来。我们知道,《三国演义》本身不是一本历史书,不是一部小说。上述一些说法与历史真相大相径庭。
要找出华佗的真正死因,我们不能相信《三国演义》。我们应该看看华佗是什么样的人。据《三国志·魏书·方技传》记载,华佗是东汉末年裴(今安徽亳州)的一员。他通过广泛的访谈自学,精通内科、外科、妇科、儿科、针灸等学科,尤其是外科。华佗不是天生的神医。年轻时,他是一个“也懂佛经”的学者。和当时的大多数学者一样,他最大的愿望是靠读书当官,学医,这是他的“业余爱好”之一。
在封建社会,“学以致用”是所有学者的真理。华佗生活的东汉时期,靠读书做官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当时没有科举考试。如果你想成为一名高级官员,你必须精通经典和历史。东汉末年,洛阳太学有大学生3万多人。相比之下,医生有一些社会地位,这与读书和当官是不可比拟的。对于华佗来说,他的第一选择就是像普通人一样,通过读书来实现做官的梦想。华佗没有机会当官。有一次,裴的丞相陈平听了华佗的名字,推荐他叫“议郎”,但遭到了华佗的拒绝。这并不意味着华佗淡泊名利。华佗是一个骄傲自大的人。他并不看不起陈平推荐的“议郎”这样的小官员。他希望等待卖出价格,并寻找机会。机会并不总是存在的。失去这一机会后,伴随着东汉末年政府的腐败,汉陵皇帝和他的十个侍从公开变卖他们的职位,成为官员。做官有两种方式:一是出身于官家,依靠家族的影子做官;第二,这个家庭非常富有,花了很多钱买了一份正式工作。曹操的父亲曹腾花了八百万买了一辆“太尉”,进了“三公”的行列。
不幸的是,华佗没有这两样东西。他不是一个有名的人,也没有财富。失去这个机会后,他再也没有机会当官,只好退到第二位,走上医学之路。后来成为名医后,华佗对自己年少轻浮,没有抓住当官的机会表示遗憾。陈在《三国志》中详细描述了华佗的这些思想活动:“(华佗)然本作士人,以医见业,意常自悔。”
后来没有做官的机会,只得退而求其次,走上了从医的道路。
一句话揭示了华佗以后的心态。在行医过程中,华佗结识了许多高官显贵。看到这些人的生活状况,华佗深感,与他们相比,他的所谓“名医”不值一提。随着名气的增长,越来越多的权贵邀请华佗去看病,华佗的失落感越来越强烈。随着时间的推移,华佗并不平静,他的性格变得特别暴躁和极端。范在《后汉书·方术列传》中指出了华佗性格的缺陷,称其为“为人性恶,难得意”。在悔恨和自责中,华佗总是在等待当官的机会。他等了又等,没有等到一个特别好的机会。在这期间,他到处行医,他的医术变得越来越好。
客观地说,华佗是一位医学天才。在行医的过程中,他凭借自己的智慧发明了世界麻醉药“马匹散”。依靠这种麻醉剂,华佗在世界上进行了手术。《后汉书·方术列传》,华佗为人们做的手术记录如下:“喝了麻疯散配酒,你就不会醉了。因为腹部和背部的骨折,你会被割伤和堆积。在肠胃里,你会把它切开清洗,去掉疾病,缝合起来,涂上神膏,四五天就会痊愈。伤口不会受伤,一个月就会痊愈。”就这样等了这么多年,华佗没有等到当官的机会。他等待着一个机会使他闻名于世。据《三国志·蜀书·关羽传》记载:“刮骨疗毒”关羽与曹军交战时,敌人右臂毒箭高高,无法继续指挥战斗。他的部下到处为关羽找名医。华佗,请过来。
华佗看了看关,说:“军你的手要想根治,必须要把让我用刀把肉割开,刮去骨头上的毒,缝起来。这个手术疼,我怕你吃不消。”关天听后哈哈大笑,伸出右臂说:“你现在动手,我喝我的酒是!”华佗用一把锋利的刀割下了关的肉,为关动了手术。刀在关的骨头上来回刮来刮去,发出刺耳的声音。关毅脸色一变,继续喝酒。手术后,华佗说:“我给人看一辈子的病,没见过君侯这样的人。君侯天神!”关笑着说:“先生的医术实在高明,我这手臂现在一点不痛。先生是神医!”华佗的名声传遍了中国。《三国志》中并没有说给关公做手术的医生是华佗。大多数人认为,除了华佗之外,当时没有第二个有这种医术的医生。
曹操治病时出了意外。华佗为关羽“刮骨疗毒”到曹操那里后,曹操头痛不已。曹操打电话给华佗,说他得了一种“头风”的顽疾。每一次,他都感到困惑和头晕,他很痛苦。华佗看了曹操一眼,掏出银针,用几根针扎了曹操一下,以延缓曹操的痛苦。华佗告诉曹操,这种病特别难治,不动手术是无法治愈的。曹操不相信华佗的话。曹操生性多疑,认为华佗夸大其词,想趁机治好自己,胁迫曹操当官。曹操对荀攸说:“拓能,小人用体重使我恶心这意味着华佗可以治好这种病,但他拒绝尽力治好它,只是想提高自己的地位。曹操明白华佗话的含意。曹操愿意受到威胁吗?他装糊涂,不符合华佗的要求。
华佗医术高超。在游戏性方面,十华佗不是曹操的对手!待了几天,华佗见曹操沉默不语,试探性地向曹操请假,说要回家拿药方,趁机离开了曹操。后来,曹操多次给华佗打电话。华佗以妻子生病为借口,对曹操视而不见。曹操多次写信催促地方官员进门。华佗“恃能厌食事”,以为曹操想从自己身上得到什么,不封官就不肯回去为曹操看病。这是为了激怒曹操。曹操派人调查华佗的妻子是否生病。假设她生病了;没有病,把华佗交给许来。就这样,华佗被抓进了徐的监狱。有人替曹操说情,曹操不听。他对中间人说:“张屠夫死了,你怕什么,你不能吃猪肉吗?”?(别担心,世界应该是一只老鼠?)华佗毫不犹豫地被处决了。
据说华佗临死前很后悔。他拿出一本自己写的医学书籍交给了狱卒。他对狱卒说:“这本书能救活无数人的,你要收好啊!”所有的监狱官员都害怕受到牵连,其中一人敢于接受。华佗只好叹一口气,用火烧成了灰烬的医学书籍,然后领着他的脖子去杀人。难道曹操故意杀了华佗?作为一个政治家,曹操很少杀人。根据汉代法律,华佗犯下了两种罪行:一种是“大不敬罪”,另一种是“不服兵役罪”。真正杀死华佗的是“不从征召罪”。事实上,《汉律》对“大不敬”罪的处罚并不是特别重。曹操不是皇帝。华佗的“大不敬”远非“当斩”。
在汉代法律中,“不从征召罪”的最高量刑标准是死刑。特别是在汉末三国时期,中央政府、割据政权,严格执行了这一条。曹操用这个罪名惩罚华佗。华佗辩称是他帮他调解的,找不到法律漏洞。
华佗之死背后的政治原因
中央电视台“百讲讲坛”主讲人、河南大学著名教授王立群先生对华佗之死提出了新的看法:东汉末年,不是曹操,而是所有的官僚阶级都不把“医生”当作“人”。华佗得罪了曹操,曹操毫不犹豫地杀了他。
王的观点得到了史学家的肯定。华佗医术高超,是个平民。在封建社会,统治者不会把他这样的“庶人”视为“庶人”,包括曹操,他把华佗视为有技术的“老鼠一代”。杀害他根本没有政治影响力。王还认为,曹操处于汉末割据的乱世。如果他想让世界平静下来,他必须树立自己的权威,要求下属服从他。
当他的权威受到挑战时,他通常不会对挑战者仁慈,在特殊政治需要的情况下会采取“宽容”的态度,以维护他的权威。当时,曹操安定了北方,“挟帝令臣”,是当时汉朝的统治者。曹操并没有宣布自己为皇帝。在他的心中,他是皇帝,他的部下是大臣。其他人必须无条件地服从他的命令,他肯定会受到严厉的惩罚。
华佗违抗了曹操的命令,使曹操的政治权威受到了否定,这是曹操无法忍受的。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威,为了实现自己统一中国的雄心壮志,曹操必须杀掉华佗。从这一点上来说,曹操是对的。
曹操是一个具有矛盾双重性格的人。有时他嗜血,有时他富有同情心;宽容、仁慈、让步和复仇将得到回报。他可以为父亲报仇,在徐州杀了几万无辜的人;你可以攻击来保护自己,杀死对你很好的吕家。他能够容忍陈的谩骂,同情人民。这个看似矛盾的人物形象说明了一个问题:曹操做事必须有两个字,那就是“实用”。曹操的“实用”很简单:对我有用,但对我没用。曹操认为华佗不愿意治好自己,想利用自己的病来勒索自己。“吾不杀此子,不为我断此根原耳。”然而,华佗对我们毫无用处,什么都没有了!
华佗真的可以给曹操安全开颅吗?
我们再做一个假设:假如曹操真的同意华佗劈开自己的脑袋,会出现什么结果?
今天,开颅手术是一种非常高风险的手术。稍有不慎就会留下许多后遗症,如长期昏迷、偏瘫、失语、癫痫等。除帕金森病、癫痫和其他特殊疾病的开颅手术外,综合医院不推荐这种手术。2000年前,华佗如为曹操开颅。他如何在手术中解决感染是一个大问题。在当时的医疗条件下,华佗使用的器械根本无法消毒。如果在细菌条件下进行头部手术,曹操术后肯定会发生颅内感染。当时没有有效的广谱抗生素,这种感染足以杀死曹操。除了感染,华佗在开颅手术中还面临许多其他风险。任何未知的风险都足以杀死曹操。曹操不用开颅就能活几年。例如,开颅手术后,他甚至不能离开手术台。
对于这一点,博览群书的曹操岂会不知道?所以曹操认为华佗想暗害自己,从道理上事说,也是讲得通的。
几千年来,华佗之死一直被冠以“不附权势”、“不服从权力”的标签,这是站不住脚的。任戴,医生的宗旨是治病救人。在医生眼里,应该有病人,没有贫富之分,没有官吏之分,没有人民之分。我们不能说华佗不对待曹操是高尚的品格,也不能说他不对待曹操是卑鄙的品格。是这样吗?
在医生眼中,应该有以救人不生病为目标的病人。富人和穷人、官员和人民之间没有区别。我们不能说华佗不对待曹操是高尚的品格,也不能说他不对待曹操是卑鄙的品格。是这样吗?
当然,在杀华佗这件事上,曹操是不是应该更冷静一些才对呢?
事实上,在曹操杀了华佗之后,他悔过自新,尤其是当他的爱子曹重病,其他医生束手无策的时候。曹操后悔杀了华佗:“吾悔杀华佗,令此儿强死!”但后悔为时已晚。通过对《三国志》、《后汉书》等史料的分析,可以得出华佗是东汉末年的一位大名医,他的缺点并不影响他在中国古代医学史上的重要地位。正如《后汉书》所说:“华佗性恶矜技, 戮死。”难道他性格中的这些缺陷不是他被杀的重要原因之一吗?
通过对《三国志》、《后汉书》等史料的分析,可以得出华佗是东汉末年的一位大名医,他的缺点并不影响他在中国古代医学史上的重要地位。正如《后汉书》所说:“华佗性恶矜技, 戮死。”难道他性格中的这些缺陷不是他被杀的重要原因之一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