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代三才子之首杨慎,和嘉靖皇帝斗了一辈子,最后他的结局如何

明代三才子之首杨慎,和嘉靖皇帝斗了一辈子,最后他的结局如何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716 更新时间:2023/12/14 7:05:55

明嘉靖三年,杨慎带着屁股上的杖伤和前所未有的精神打击,蜷缩在一辆破旧的马车内,离开京城,向流放之地——云南永昌卫——进发了。

这位明朝三大才子之首刚刚遭遇了他有生以来最大的一次打击,出身名门,在政治上被寄予厚望,彻底断绝了仕途之路,几代为官的杨氏家族也就此沉沦下去,不再有重现荣光的机会。这大概应验了父亲杨廷和“傀儡场”的预言:杨氏父子早年过于耀眼的成就用尽了杨氏家族的气运,致使盛极必衰。

而由盛至衰的转折点,乃是明代中期著名的“大礼议”事件。

01

明武宗朱厚照死后,无子。太后张氏与首辅杨廷和商议,立武宗堂弟,兴献王朱佑杬之子朱厚熜为帝,是为嘉靖皇帝。

按照诸大臣与太后的意思,嘉靖必须尊武宗之父明孝宗朱佑樘——他的伯父——为皇考(父亲),舍弃生父兴献王,改称叔父。对于年仅十三岁的嘉靖来说,这决不能接受。年幼的皇帝为了使生父获得皇帝的尊号,与太后和以杨廷和为首的诸大臣展开了较量,历时四年终于以嘉靖获胜告终,然其影响历时多年仍未消弭。这场以礼仪定制为名的讨论,实际上是发生在皇帝与群臣之间的政治权力争夺,深切影响了明朝今后百年的走向,也决定了许多大臣的生死荣辱,在失败者阵营中,杨慎的名字不幸地列在第一位。

在这场决定命运的“大礼议”事件中,杨慎的正式入局要从父亲杨廷和辞官开始。

嘉靖三年,历尽四朝风雨的首辅杨廷和终于对政治和官场彻底耗尽了心力,这位六十五岁的老人向皇帝提出辞职。因为朝局已定,加上在“大礼议”事件上的意见相悖,嘉靖帝也不再挽留,巴不得赶紧送走这位权倾天下的老首辅。对于杨廷和本人来说,早日离开这场暴雨中的漩涡也是好事,但血气方刚的长子杨慎却没有体会到父亲的轻松。在他看来,父亲是受到了政治迫害,加上本人的性格耿直,不容邪恶,他决定要在这场暴风雨中成为“拨乱反正”的舵手。

这场“大礼议”的双方矛盾实际上是“古礼与人伦”的矛盾,孰是孰非,至今也没有定论。因此我们不去论述杨慎立场上的对错,只需要把目光望向其做法。

02

在杨慎看来,父亲的离去是因为“小人”张璁、桂萼的诬告,此二人又是支持嘉靖做法,与群臣针锋相对的反对者。因此,对他们下手,是最直接有效的做法。但是,如果要在“大礼议”辩论上驳倒对方,属实艰难。于是,这位极具文采学识的大才子想出了一个惊人的馊主意:打死张、桂二人。动手的人是包括自己在内的群臣,动手的地点就定在皇宫大内的左顺门。

率领一众文臣在皇宫大内杀人,恐怕上下五千年也找不出这样的事了吧。这种做法在其他朝代根本无法想象,但在妖孽辈出的大明朝却真的可以!

左顺门是皇宫内的一处极其特殊的地点——文臣群殴打人的地方。

在正统年间,这里就打死过三个人,由一群弱不禁风,但满腔愤懑的御史言官赤手空拳,挥着拳头送三个奸党上了西天,且所有行凶者全部无罪释放。久而久之,在这里伤人甚至是将人打死,都依照前例默许,不予追究。

杨大才子带领的一众“怒汉”就在这里等待着即将进宫的张璁和桂萼,准备一拥而上,对其饱以老拳。

张璁事先听到风声,没有进宫,但桂萼并不知情,傻乎乎地迈进了左顺门。当他在此处看到不远处的一众神色古怪的大臣时,也就突然明白了这群人当然不是来跟自己表达友好感情的,于是桂萼脸色一变,撒腿就跑,身后却是杨慎带领一众大臣穷追不舍。

但要说桂萼也是命大,早年在南京做小官,平日里没少锻炼,跟这帮整日出入车轿的,一屁股肥肉的大臣比起来跑的就是快。一溜烟地就逃出了宫门,剩下杨慎一众人在后面气喘吁吁,咬牙切齿。

杨慎先生的第一个计划就这样失败了,原因:身体素质不过关。

03

死里逃生的张璁和桂萼有了警醒,也是他们幸运,找到了足够硬的后台——翊国公郭英和三边总制杨一清。有了这两位大爷保护,杨慎再想带人群殴肯定是不行了。

于是,杨慎子承父业,学起了父亲杨廷和用过的招数——上疏辞官。

杨慎是名门之后,又是当年状元(与唐伯虎同科),青年翰林,在朝中也算是一呼百应。上次的群殴计划虽然失败,但责任在于群臣缺乏运动,跑不过桂萼,众人对先生的智谋依然很有信心。这次杨慎打算联名上奏,共计三十余人一同递上了辞呈奏疏,认为这样可以使皇帝紧张,从而收回成命,贬谪张桂二人。

奏疏内容是这样的:“臣等与萼辈学术不同,议论亦异。臣等所执者,程颐朱熹之说也。萼等所执者,冷褒、段犹之余也。今陛下既超擢萼辈,不以臣等言为是,臣等不能与同列,愿赐罢斥。”

简而言之:皇上你亲小人远贤臣,我们高尚我们不玩了。

如果是在孝宗朝,温和的皇帝朱佑樘会对这样的招数妥协。又或者是由老江湖杨廷和对年幼的嘉靖帝使出,也许会奏效。

但杨慎既没有他父亲那样的政治手段,对手嘉靖帝也不像孝宗那样温和。这位明朝智商最高、城府最深的皇帝对此等招数丝毫不惧,直接下旨抓捕带头的八个人,三十余本奏章看都不看一眼,权当不知道。

杨慎的第二套手段就这样胎死腹中,这位缺少官场斗争经验的状元郎面对比他小二十岁的少年天子居然无计可施,他彻底失去了平静的气度,已然决意要大闹一场。

女人失态时的三板斧绝招:一哭,二闹,三上吊。

杨慎先生用尽了儒生的招数也无济于事,只好学女人的办法来对付嘉靖了。

04

三年,七月,戊寅日。

近两百位大臣聚在一起,决定仿效先辈百官,集体进宫,打算靠哭和闹迫使皇帝妥协。杨大才子在此时就起到了宣传鼓舞的作用,在吵闹咆哮怒不可遏的百官面前,他大声喊出了整个大明朝三百年最响亮也最具有煽动性,让人热血沸腾的口号:

“国家养士五十年,仗节死义,正在今日!”

这句话仿佛一盆炭火掉在一车干草上,迅速点燃了在场众人积压许久的怒火。二百多人穿过金水桥,向皇宫挺进,准备清君侧,诛杀小人。

当然,为人臣子的终究不能冲到皇帝身边去揍人(虽然这样的事在大明朝也发生过),众人的做法还是跪在殿前。之前是少数人静跪进谏,这次的场面要大上许多,也能充分表现明朝大臣的独特个性:二百多人抛开架子大哭大闹,学着平日见到的市井泼妇、地痞流氓,纷纷各显神通。整个紫禁城都能听到他们的热闹劲儿。

年仅十七岁的朱厚熜第一次见到这样的场面,一时间不知道该怎样应对,他明白,这是自己和群臣之间的第一次直接碰撞,也将是获取“大礼议”胜利的最好机会。

群臣的想法与嘉靖不谋而合,于是更加卖力气地大哭大闹,活脱脱一出精彩的大戏。

杨慎信心满满,以为胜利的曙光就在眼前。

片刻之后,出现在杨先生眼前的不是什么曙光,而是锦衣卫的飞鱼服。

相较于前几次的不在意,朱厚熜先生这次决定一劳永逸——记下在场所有官员的姓名,共计二百二十余人,全部投入监狱,等候发落。

明朝皇帝没有宋朝皇帝的良好品德,从不把什么“刑不上大夫”放在心上,尤其是正德和嘉靖这哥俩,对付难缠的众臣,最爱用的手段就是“廷杖”——大棍子打屁股,并且不断刷新同时行刑人数纪录。

前一次的纪录是由武宗创下,一百零七人。这个记录足以使其他朝代的皇帝羡慕不已。但嘉靖皇帝一生不落后于人,暗下决心,要在第二天创造新的辉煌!

第二天,皇极殿下。

一百三十四位大臣被按在地上,扒下裤子露出屁股,上百根大棍齐齐落下,一时间“声响震天,血肉横飞”,当场就有十六人因体弱支持不住而被杖毙。

在一排排血肉模糊的屁股中,有一个是属于杨慎的,这位向来顺风顺水的大才子遭受了有生以来最为剧烈的痛楚,当然,这还不算完。

05

十天后,嘉靖的怒火还没有散去,杨慎连同当日群臣中的领头人物王元正、张翰卿等共七人就又来了一场哭谏,当众伏地大哭。哭完之后,第二顿廷杖来了。

这次他直接昏死了过去。

如果他就此死去,明朝将会失去一位震古烁今的文学家,大才子。但对于杨慎个人来说,他将得以躲避整个后半生的折磨与侮辱。

是幸运?或者更多的是不幸——他活了过来。

在他昏死过去的短暂时间里,出于极端的厌恶和痛恨,嘉靖皇帝拟好了对他的处罚决定,自此决定了这位刚直不阿的大才子今后三十余年直至死去的命运。

流放云南永昌卫,终生不得返。

于是杨慎拖着伤痕累累的身躯,伴随着斜阳、瘦马、老仆、枯藤老树昏鸦,踏上了终生流放的道路。

也许到这时,他才渐渐明白父亲为何在权力达到巅峰时毅然隐退的心境,在疲惫受伤的身躯中,一颗渐渐开悟的心,一个真正潇洒淡然的灵魂已然成长起来,支持着他走过本应灰暗的后半生,焕发出一道贯穿宇宙的光芒。

《临江仙》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策划:鱼羊史记监制:鱼公子

撰文:萨埵制作:吃硬盘吧、发达蚊

本作品版权归「鱼羊史记」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欢迎转发朋友圈。

更多文章

  • 雍正皇帝扳倒年羹尧,让他家破人亡,为何放过了他的妹妹?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雍正最后为什么杀了年羹尧,雍正与年羹尧真实关系,雍正与年羹尧之死

    对于年羹尧来说,1725年是一个分界线。在这之前,年羹尧是万众瞩目的“年大将军”,是康熙皇帝的宠臣,是雍正皇帝最好的朋友;在这之后,年羹尧成了背负九十二款大罪的罪人,被雍正皇帝下令狱中自裁,他的家人杀头的杀头,革职的革职,流放的流放,沦入家破人亡地步……“覆巢之下,岂有完卵?”年羹尧被雍正皇帝扳倒后

  • 明仁宗朱高炽在位不到十个月,驾崩突然,他究竟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明仁宗朱高炽夺权吗,朱高炽驾崩剪辑,极品家丁朱高炽驾崩

    仁宗朱高炽是成祖嫡长子,生母仁孝文皇后徐氏生于洪武十一年(1378年),于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被太祖朱元璋指定为燕王世子。虽如此,在朱高炽成年后,依然受到了两个弟弟汉王朱高煦和赵王朱高燧的挑战,储位差点不保。朱高炽的形象,在近期的热播剧《大明风华》中还是比较贴切的, 不仅身形较胖,而且喜静厌

  • 民国大少爷李子嘉:李鸿章的后人,嗜赌成性,曾输掉万顷良田山场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

    那么这个人叫什么名字,为什么不出门工作,李鸿章的后人又为何沦落至此呢?01重臣之后李子嘉可以说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他是清末军机重臣李鸿章的孙子,绝对的小说男主角,集万千宠爱在一身。父母对这个孩子十分看重,很小就让他开门读书,请的也都是最好的老师。李家人希望李子嘉可以继承家业,光耀门楣,带领家族继续奋

  • 明仁宗朱高炽为何被称为史上最可爱的胖子?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明仁宗朱高炽身高,关于明仁宗朱高炽的小说,胖子朱高炽

    在明朝历史上,朱高炽尽管在位不满一年就暴毙,但却为何被称为“仁宗”皇帝? 关于这个问题,由汤唯和朱亚文主演的电视剧《大明风华》倒是进行了很好的诠释。接下来,我们就通过这部剧来走近朱高炽,走近历史上著名的明仁宗。 朱高炽(1378年——1425年),明成祖朱棣的嫡长子,靖难之役后被册立为太子。不过,他

  • 成吉思汗用两万蒙古骑兵征服西辽,西辽为何不堪一击?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

    西辽又是一个幸运的王朝。成吉思汗攻打西辽的时候,并没有大开杀戒,使西辽免遭屠城厄运。 攻打西辽时,成吉思汗并没有亲自参与,他仅仅用了两万蒙古骑兵,让“四獒”之一的哲别带领,就将西辽征服。 西辽为何会不堪一击?并非西辽没有战斗力,而是西辽的统治者出现了问题。西辽也有辉煌的历史,鼎盛时期,向西域、漠北、

  • 咸丰从圆明园逃往热河前,肃顺的一条建议,让慈禧太后看出危机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咸丰为什么没有和慈禧放在一起,肃顺为啥不先下手,火烧圆明园肃顺被处决

    由此可见,肃顺还是善于识人的。可他为何未能识出慈禧太后的能力和毒辣的手段呢?并不是肃顺没有发现慈禧太后的厉害之处,而是慈禧太后早有防备。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京城前夕,咸丰皇帝在圆明园办公的时候,肃顺的一条建议,让慈禧太后看出危机,从而提高警惕,最终扳倒肃顺,将他诛杀,掌握了大清王

  • 成吉思汗攻打金国时,西夏为何不从背后偷袭?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成吉思汗攻打西夏国是现在的哪里,成吉思汗为什么没攻下西夏,成吉思汗为何没有灭掉金国

    成吉思汗作为一代天骄,他能不担心一向不讲诚信的西夏人出尔反尔,对自己不利吗? 西夏虽然已经归顺成吉思汗,对他称臣纳贡,但从成吉思汗的战略部署来看,他从来就没有相信西夏人会对自己忠心耿耿。 我们来看成吉思汗驾驭西夏人的方法:一是在攻打金国前,成吉思汗就已经向西夏施加了压力。成吉思汗攻打金国前,除了西夏

  • 辛亥革命导源地湖北,为何没有像其他派系一样,出现鄂系军阀?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辛亥军阀全文,辛亥革命势力分布图,辛亥军阀txt下载奇书网

    上图——鄂系军阀并没有出现像奉系军阀,直系军阀,皖系军阀都是比较著名的,以省级区域为划分依据的军阀派系,并且在清末到民国的这段时间内扮演了重要的历史角色。奇怪的是,湖北地区人口数量巨大,工业基础雄厚,社会财富沉淀量不可小觑,又有大量新军驻扎,却没有发展出鄂系军阀,只能跟随着其他势力被动地参与到各种武

  • 成吉思汗带兵西征7年,西夏和金国,为何不端了大蒙古国的老巢?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成吉思汗攻打西夏国是现在的哪里,成吉思汗打西夏主要的原因,成吉思汗攻打西夏用了几年

    成吉思汗等于是将蒙古从金国的势力范围之内脱离出来单干了!你觉得金国人能忍吗?因此金国对刚成立的大蒙古国,没少发牢骚。除了金国以外,他们的盟友西夏,自然也不能置身事外。金国一吆喝,西夏便要以马仔的身份一起去对付大蒙古国。不过很可惜,这个时候的西夏和金国,属于半斤八两的状态,都已经不行了!成吉思汗要想西

  • 不被明朝正史承认的皇后—明代宗继后肃孝杭皇后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明朝最有名的二位皇后,杭允贤,高志杭葛莉儿最后结局

    杭氏出身在民间,她本来只是郕王朱祁钰的一个普通侧室,但是母凭子贵,在婚后不久她就生下了朱祁钰的第一个儿子(这个孩子也是朱祁钰的独子),朱见济。在她生下朱见济的次年,明英宗朱祁镇亲征瓦剌,兵败被俘,国难当头,国不可一日无君,朝臣们经过商议决定拥立明英宗的弟弟郕王朱祁钰为帝,年号“景泰”,即明代宗。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