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实行的暴政,其中一条依据就是焚书坑儒,灭绝文化,可谓是妇孺皆知,后世批之为暴君。两千年来焚书事件疑点重重,秦始皇这是背了黑锅吗?
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宏图霸业已经完成,后世对他的评价或许真心不在乎。
秦始皇34年,于咸阳宫酒席宴上,博士们发生争论,主要分歧在于是否当以历史传统为师,全面修正实行郡县制的政策。秦始皇当时听了丞相李斯的建议,下令毁掉儒书。超过60天不焚毁的,处于黥刑并罚做苦工。两人以上讨论儒书的,一律处决。最主要的是,凡“是古非今”者,全部斩首。儒生们为了自保唯有互相告发,犯禁违法的有460余人,全部在咸阳活埋。
据《秦始皇本纪》记载,“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显然,朝廷图书馆收藏,供博士们所研究的儒书、其它学派的着作、医术、卜卦、种树的书,都不在焚毁之列。
焚书坑儒最终目的是限制崇古思想传播,儒家要想要回去过去,秦始皇想要面向未来,分歧就此形成。秦始皇宁愿烧掉儒生们的著作使其言论不得传播,宁愿活埋他们也不任用。百家相争是混乱和隐患,秦始皇要消除隐患,就得加强专制的思想统治。
《史记·儒林列传》记载,“及至秦之季世,焚诗书,坑术士。”术士是什么人呢?很多人认为术士就是方士,汉代古籍也有道家术士的说法。也就是说术士是老子的徒子徒孙们,学习庄子学说的同时再练练丹药。
《韩非子·人主》中有记载,“且法术之士,与当途之臣,不相容也。何以明之?主有术士,则大臣不得制断。”这里的术士是玩弄权法,即法术之士。
由此可见,术士本身就是很模糊的概念,不仅仅指的是方士。秦始皇坑儒是因为,这些方士欺骗他寻仙药让他长生不老,导致他花费大量物力人力后一无所有,秦始皇大为恼怒,下令逮捕散布“妖言”的读书人,460余人遂被活埋于咸阳。
值得一提的是,《史记》提到的是“诸生”而非“儒生”,并且“坑儒”这词最早出现在西汉初年典籍中,此时距离秦始皇死后已经有百年历史。如此说来,秦始皇因为历史文化的符号,背负了两千多年来的黑锅。
毛泽东对此也评价,“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业要商量。”
注:奇闻解密原创文章,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图片来源互联网,版权归属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