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金朝和两宋,究竟谁才是华夏正统?北宋无疑拥有正统王朝的地位

金朝和两宋,究竟谁才是华夏正统?北宋无疑拥有正统王朝的地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1218 更新时间:2023/12/15 20:50:49

但是到了东晋十六国时期,北方五胡大乱中原,东晋龟缩在南方。这个时候“双标”的情况出现了,东晋成了正统,而且美其名曰衣冠南渡。而一度统一北方的前秦,却不是正统。

为什么呢?因为东晋是汉人政权,再拉胯也保留了汉文化,所以是正统。而北方胡族们,建立的王朝再强大,在这帮士大夫眼里,也是不入流的。不信你看他们的国祚!

南北朝时期,北魏和南朝宋齐梁陈四朝,谁是正统呢?双标的情况又出现了,蜗居在南方的宋齐梁陈成了正统,北魏反倒不是了。

北魏分明占据了北方中原地区,地盘和当年的曹魏几乎相当,为何不能称之为正统呢?原因很简单,因为北魏是鲜卑拓跋氏建立的政权,和汉人政权没有半毛钱关系。即使北魏国祚148年之久,依旧不能称之为正统王朝。

现在你明白了吧?从汉人士大夫的角度来说,宋朝绝对是正统,至于辽、金,即使他们霸占了大片中原地盘,依旧只能是割据政权。

一、北宋绝对是正儿八经的正统王朝。

在北宋面前,什么大辽、大金,还真不够格称之为正统王朝。为啥呢?因为北宋虽然没有统一天下,但却拿到了中原核心地带的所有地盘。

第一,北宋继承了中原地盘。

仅凭这一点,就可以说明北宋继承了中原王朝的精髓。剩下的那些,相对来说(纯粹是相对来说,别想不开),只是当时的边角料,要么地广人稀,要么天寒地冻,要么偏远难行。有能力的王朝可以将这些边角料兼并了,没能力只能像北宋一样,懂得满足了。

反正中原地区人口多,良田多,资源多,商业环境好,财富多的地盘,全都被北宋给囊括了。这就是北宋成为正统王朝的底气。

反观大辽,占据了燕云十六州,那是五代时期,后晋的石敬瑭出卖给大辽的。可说实话,燕云十六州在当时还只是中原地区的屏障而已,完全没有到达核心地带。

而燕云十六州,却成了大辽非常富庶的地盘,是大辽重点打造的经济带。所以说大辽只是沾了点中原地区的边,不能称之为正统。

金国在北宋还在的时候,其实也一样,甚至连大辽都不如。毕竟北宋末年,还曾经收复过燕云十六州的部分地区,只可惜后来又被金国给抢了而已。

第二,北宋继承了中原文化。

北宋继承了中原的土地,土地上的人才,自然也都被北宋给囊括了。词文化也在这段时间里,达到了一个巅峰。

除此以外,北宋出了一大堆文化奇才,比如说苏东坡、王安石欧阳修、司马光、曾巩程颐程颢等等。这些人在诗词、文章、哲学、史学等不同文化领域,大放异彩,为中华文化增添了不少瑰宝。

政治只是一时的,可文化却是永久的。北宋能以包容的态度,让中华文化铆足了劲儿发展,这本身就是正统王朝的气魄。

当时先进的文化在北宋,先进的科技在北宋,先进的经商环境也在北宋。在大辽、大金面前,北宋自然可以称之为正统王朝。

第三,北宋为前朝修史。

这是比较小众的一个理由,但的确可以摆上台面。自古以来,只有下一个王朝才能给上一个王朝修史,这是中华历朝历代传承下来的不成文规定。

你看,大辽和大金,会给唐朝修史吗?会给五代修史吗?就算会修,那水平也摆不上台面,因为统治者不重视!

可北宋就不同了,为前朝修史,成了北宋的一件大事。五代的时候,已经有了《旧唐书》,但由于后晋那个年代战乱不断,天下未定,没有一个很好的写作环境,因此一来史料搜集不全,二来成书以后校勘的次数不多。

因此北宋建立以后,陆续编纂了《旧五代史》、《新五代史》、《新唐书》等历史著作。这些作品本身说明不了什么。但是放在数千年历史上,它们的意义就很重大了。

在讲述前朝历史的同时,其实这些作品,也反过来证明了宋朝才是那个正儿八经的正统王朝,否则没资格没能力记录这些东西。

二、南宋和大金,谁才是华夏正统?

还是从以上几个角度来看待问题。

谁占了中原地盘?答案是大金。

谁继承了中原文化?答案是南宋。

谁为前朝修史了?答案是没有!

这么看来,好像双方打了个平手啊,一个占了中原地盘,一个继承了中原文化,你说谁才是正统呢?

这事儿算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了。从南宋角度来说,他们也是衣冠南渡,继承了北宋绝大多数的经济文化遗产,因此称他们为正统,似乎没毛病。

从大金的角度来说,他们拿下了中原的地盘,抢走了绝大多数的资源和人口,统治了中原100多年,北京、大同、太原、洛阳、开封这些城市都在大金手里,你能说他们不是正统王朝吗?

其实我个人倒是认为,当时的大金应该算得上是正统王朝。因为衣冠南渡的时候,还是有很多世家大族是不愿意抛弃不动产南下的,和当年的东晋情况不同的是,大金是一个完整的王朝,和东晋时期的五胡十六国不同。

所以说,除了统治者发生了变化以外,大金几乎继承了北宋的一切遗产,甚至包括大部分文化遗产。而且大金统治中原以后,也开始进行有效的汉化,哲学、书法、诗词等方面也涌现出了一大批人才。

13世纪初,金国人口超过5千万人,而同时期的南宋只有2800万人,由此可见,大多数人口掌握在金国手里。因此我们不能一叶障目,天真地认为南宋还是正统。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金国都占据优势地位。

总结:两宋300多年,还是很厉害的。

说实话,真正能挺过300年的王朝是真不多。两汉虽说有400多年,可这是在西汉灭亡的基础上,才建立了东汉,中间有17年的空档期。

两晋加起来,也不过只有156年历史。唐朝持续了289年,这已经是当时的历史之最了。后来的元朝只有98年,明朝276年,清朝满打满算296年(包括后金),还真没有一个超过300年的。

北宋持续了167年,南宋152年,因此两宋加起来足有319年历史。堪称2千多年封建王朝的历史之最了。

更多文章

  • 假如大宋也有朋友圈...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

    如果问你,你最想穿越回哪个朝代,可能有一半的人,会选择宋朝。 苏东坡在赤壁畅谈古今,辛弃疾骑着马纵横沙场,柳永在佳人的歌声中安然入眠。 这样一个群星闪耀的时代,怎能不让人心生向往? 要是大宋也有微信,那么就能在 朋友圈看到苏轼、辛弃疾们插科打诨,王安石、包拯们被集体吐槽,这样的大宋一定更鲜活有趣。

  • 明朝规定革除“胡元故俗“,为何社会上层却“带头“穿戴元人服饰?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

    例如宋代的服饰改革保留了汉民族的服饰风格,一改唐朝雍容华贵的服装特点,服装造型变得更加封闭、颜色更加严肃淡雅、色调逐渐趋于单一。在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中记载“其卖药卖卦皆具冠带。至于乞丐者,亦有规格”,连乞丐的服饰都有所规定,可见服饰改革的重要性。所以,明朝自然也会进行服饰改革,为了消除蒙古也就是元

  • 李自成被杀后,他的妻子高桂英下场如何?说出来你可能不信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

    然而,除了这些人尽所知的女影响之外,还有一些鲜为人知的人,这其中就有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女子,她就是高桂英,此人还有另外一个身份“李自成的妻子”。话说,崇祯皇帝在景山自缢后,李自成顺利入主紫禁城。可惜好景不长,由于李自成和手下将领的一时松懈和混乱统治,刚建立不久的大顺国岌岌可危,不仅让野心勃勃、蓄势待

  • 明朝藩王为何那么喜欢守灵,难道真是为尽孝?专家:其中大有玄机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

    守灵,本是一种民间习俗。意指人逝世以后,其亲人子女在灵堂内守候、陪伴与于灵柩之旁,等候亡灵回家探望。《礼记·问丧》写到守灵的礼制:“三日而后殓者,以俟其生也。是故圣人为之决断,以三日为之礼制也”。不过,从古到今,守灵的形式和规模经历了很多演变。直到如今已经简化了很多。在封建社会,帝王将相非常重视守灵

  • 明英宗朱祁镇被瓦剌太师也先俘虏了一年,在那里过着怎样的生活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朱祁镇在瓦剌生的孩子,朱祁镇娶了瓦剌女人回来吗,明英宗朱祁镇损失多少军队

    1449年,朱祁镇在大太监王振的怂恿下,也想学他的太爷爷朱棣那样北伐,御驾亲征。只不过朱棣那时候打的是瓦剌的对手鞑靼,而这次朱祁镇要打的是瓦刺。瓦剌和鞑靼是蒙古分裂后的两个部落。后来,不地道的瓦剌依靠明朝的实力打击鞑靼,令鞑靼一蹶不振之后,又不断地来骚扰明朝边境。当时,二十岁出头的毛头小子朱祁镇为何

  • 每年给好多钱,为何大宋还热衷签协议?一条“开市贸易”就赚回来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宋朝贸易知乎,宋朝怎么解决钱荒,宋朝为什么会闹钱荒

    但如果我们将自己放到当时宋朝所处的政治环境中,我们却可以发现,其实签订各种条款对宋朝本身来说并不能算多大的坏事。赔款付出的代价远远低于战乱无论是在任何时期,战争永远都是破坏国家稳定、社会和谐、人民生计的最恶劣手段,宋朝自然不能例外。宋朝建立之初其实只是众多中原割据势力的其中之一,其后又经过数年的南征

  • 高拱找张居正密谋干掉政敌,张转身就去告密:权力斗争中没有友情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

    我们注意下这三位顾命大臣的名字的顺序,高拱、张居正、高仪,这实际上就是他们在当时权力体系中的排名,高拱是内阁首辅,相当于实际意义上的宰相;张居正是内阁次辅,位于高拱之下,其他人之上;高仪是内阁群辅,地位更低。今天讲的事情和他关系不大,高仪这个群辅可以理解为群众演员,所以我们先简单介绍下主角高拱和张居

  • 面对自己的救命恩人“徐滨”,朱祁镇:随便打,留个活口就行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朱祁镇和徐滨最后对话,穿越成朱祁镇的小说叫什么,张艺兴演的朱祁镇

    朱祁镇,是明宣宗朱瞻基的长子,因为朱瞻基去世得较早,朱祁镇九岁就登基了。不过,也正是因为朱祁镇登基时年纪过小,所以当时掌握朝政大权的是他的奶奶张氏。张氏绝对算得上是一位很开明的掌权者,她在世时,一不重用自己的外戚,给将来皇帝掌权找麻烦,二没有要压制自己孙子的野心,自己霸占朝政。所以,当时明朝朝堂上下

  • 明熹宗非但没有惩治阉党,反而持续打压东林党,到底出于什么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没有人劝诫明熹宗吗,阉党是什么意思,朝内阉党

    蔡东藩曾说"魏忠贤恶贯满盈,中外切齿,但伪恭不及王莽,善诈不及曹操,无拳无勇"。这个明朝第一太监,竟然能够被称之为"九千九百岁",离万岁只差一步。各地的百姓,还都纷纷为他建立生祠。甚至有人都大胆到说"只知有魏公公,而不知有皇帝"。他比秦朝指鹿为马的赵高,有过之而无不及。他的兴起是在明熹宗朱由校执政期

  • 永乐年间一书生状告准岳父“逐婿嫁女”,明仁宗:无罪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

    永乐二十二年(1424),真定府府衙(今河北正定)收到廪生赵龙的一纸状书:一、状告他的准岳父,财主隋育宝私自悔婚;二、状告正四品指挥官张忠不守律法,强娶已婚女。因涉及武官,此案被移交到明仁宗朱高炽的手中,后来仁宗做出了以下批示:隋育宝仗七十,张忠不予追责。永乐年间,真定府有一商人,名叫隋育宝,家中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