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朝时期的宁锦大捷最大的功臣是谁?与厂卫调动有何关系

明朝时期的宁锦大捷最大的功臣是谁?与厂卫调动有何关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2665 更新时间:2023/12/9 13:47:41

宁锦之战发生于1627年,是在明与后金的战争中,明辽东巡抚袁崇焕等率军击退后金大汗皇太极围攻锦州、宁远的作战。每当一提起这个,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

关于宁锦之战的功劳问题,目前的确有争议,根据《明史》记载来看,这份功劳毫无疑问是袁崇焕的;但是根据《明熹宗实录》来看,这份功劳却几乎跟袁崇焕没有什么关系,而是属于另外一个我们不怎么了解的人,那就是司礼监秉笔太监总督忠勇营兼掌御马监印务的刘应坤,其时任总督镇守辽东监军,且袁崇焕已经处于被架空的状态,这想必才是天皇帝归功于“厂卫调动”的原因。

天启帝恢复监军制度,刘应坤等太监深受重用

按照《明熹宗实录》的说法,宁远之战后,明熹宗原本对袁崇焕是抱有很大期望的,这也是提升其为辽东巡抚的原因。不过,在发现永乐、宣德年间朝廷曾有设立镇守、分守太监的先例后,为了监督和遏制军队将领中的各种腐败现象,天启帝还是不顾袁崇焕等人的反对,恢复了监军制度。

天启六年(1626年)三月,明熹宗在辽东设立镇守山海关等处太监一员,由司礼监秉笔太监总督忠勇营兼掌御马监印务刘应坤担任,设左右镇守太监两员,由乾清宫管事提督忠勇营御马监太监陶文和纪用担任,另设分守中军太监三员,由乾清宫打卯牌子忠勇营中军御马监太监孙茂霖、武俊、王蒞(li)朝担任,而天启帝所说的“厂臣”便是指这些监军太监。

至于天启帝对袁崇焕失望,则主要有两点原因:一是与后金议和导致蒙古部落离心,与后金议和的直接后果,就是导致夹在明、金之间的蒙古各部对明廷越来越寒心和失望,不再与明廷同仇敌忾,且最终导致东部蒙古各部开始向后金靠拢。二是在后金进攻朝鲜之际无动于衷,当时后金主力已经进入朝鲜,袁崇焕却执意不去进攻已经空虚的沈阳,而且也不对朝鲜进行救援,更是拒绝策应东江镇,最终导致朝鲜对后金臣服,而东江镇在失去了朝鲜提供的屯田土地、军械粮饷之后,则已经处在了崩溃边缘。

明熹宗对袁崇焕的这些行为极为不满,因此在天启七年(1627年)二月,当袁崇焕将蓟辽督师王之臣从辽东排挤走之后,明熹宗在辽东军政事务上不但没有更加倚重袁崇焕,反而对刘应坤信任有加。

宁锦之战前,袁崇焕已经被架空

天启七年(1627年)四月,就在宁锦之战即将开打之际,刘应坤立即向天启帝汇报了自己的战略部署:以杜文焕驻宁远,尤世禄驻锦州,侯世禄驻前屯,左辅加总兵衔驻大凌,满桂则依旧驻守山海关。明熹宗予以照准。

而由于前线总兵太多,为了确保军队统辖,《明熹宗实录》明确记载,“满桂炤旧驻关门,节制四镇及燕建四路,仍赐剑以重事权,从刘应坤请也”。也就是说刘应坤请求加大满桂权利,而天启帝也予以了同意,如此一来前线各路人马包括袁崇焕的嫡系部队都必须服从满桂指挥,袁崇焕至此已经被架空。

不过,到了《明史》之中,满桂的“节制四镇及燕建四路”却变成了“兼统关外四路及燕河、建昌诸军”,明朝军制“四路为一协,三协为一镇”,不仅满桂的权利被大幅度降低,而对于刘应坤的举荐更是只字不提。如此一来,满桂和刘应坤在宁锦之战中的作用被大大降低,而袁崇焕则反而被凸显了出来。

五月十一日,对于刘应坤提出的最新军事部署,明熹宗“俱如内镇臣议”。前线的左辅、尤世禄加官一级,并赐赦书鼓励;满桂移驻前屯,孙祖寿移驻山海关,黑云龙移驻一片石,阎鸣泰移镇关门。兵力分布则为关内四万,关外八万,内外呼应,脉络相联。同时令锦州兵马不得退并宁远,要坚壁清野,相机堵剿。

从《明熹宗实录》的记载来看,整个宁锦之战期间,刘应坤与天启帝之间的联系极为频繁,钱粮、人事和军事部署等事务几乎均由刘应坤所掌握,而袁崇焕在这期间除了上报战况之外,却很少参与直接谋划和指挥。

战后,明熹宗对相关人员嘉奖时,对刘应坤是“着加恩三等,荫弟侄一人与做锦衣卫指挥同知世袭,给与应得诰命,赏银六十两、彩缎四表里”,仅次于魏忠贤。而袁崇焕却仅仅获得“加衔一级,赏银三十两、大红纻丝二表里”。

综上所述,说宁锦大捷是“厂臣调度以建奇功”或许有所夸张,但根据《明熹宗实录》的记载来看,也并非没有道理。

当然,《明熹宗实录》和《明史》所载多有出入,大家认为哪个更为可信呢?

标签: 宁锦大捷明朝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皇帝为何很少和皇后一起用膳?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皇帝为何很少和皇后一起用膳?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但由于选秀的工作和避倒闭廷玉说的年羹尧“倚功造过”,以是皇上觉得此时不宜去华妃宫中,为了避嫌因而觉得去皇后宫中用膳。皇后和华妃都盼着皇下去用膳的场景,间接预示了深宫的悲凉。纵使位置高尚如皇后,纵使溺爱集于一身如华妃,尚且要如许悲凉地守着一

  • 在清朝正一品是什么官职?享受的待遇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在清朝的官职分类中,品级的划分,一直是非常重要的一种划分方式。这是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现代社会中,谋生的路子有千百种,但是老一辈人眼中,能够考取公务员,拿到“铁饭碗”才是最理想的工作。正如古人云“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在他们看来只有努力学习、考取功名、走上仕途才是唯

  • 历史文化探索:古人在中秋节这一天会做什么呢?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古代,唐朝,历史解密

    古代的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那么古代人在中秋节这天都会做些什么呢?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吃、喝在古代每逢中秋节的祭月仪式都要摆上香案和祭品,其中必不可少的祭品是月饼和切成莲花状的西瓜,在夜晚时把月亮神像放在朝月亮的方向,点燃红烛,全家人都要拜祭月亮,然后由家里的女主人切开月饼。切

  • 阴阳学与中国古代的吉凶祸福有什么联系?和风水有什么关联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阴阳学,道家思想,历史解密

    与择吉阴阳学说是我国古代择吉术中的重要理论。关于阴阳观念的产生,有人认为最早是在夏朝就已形成,因为《易经》八卦中阴爻和阳爻出现在夏朝的占书《连山》中。阴阳还有互相消长的。就是说,事物和现象中对立着的两个方面,是运动变化的,其运动是以此消彼长的形式进行的。如由白天变黑夜,由黑夜变白天,天气由冷变热、由

  • 古代一字并肩王的地位有多高贵?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古代一字并肩王的地位有多高贵?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封建社会之中对于等级制度的规章制度十分的严格,其中的目的自然也是不言而喻,粗浅层次的人会觉得这是皇帝在维护自己的秩序,让自己有那种做皇帝的感觉,从此往下推导也是这个原理,但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不让底层人违背该有的制度和规矩实际上是为了更

  • 刘备托孤的时候,为什么没把兵权交给诸葛亮呢?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以诸葛亮当时在蜀国的地位,刘备死后他就是绝对的第一人,不过刘备临终前任命托孤大臣除了诸葛亮还有一个李严,这究竟是为什么呢?有人觉得这是因为刘备对诸葛亮还达不到100%的信任,所以想用李严牵制诸葛亮,并且还把最重要的兵权交给了李严。实际上刘备真实的想法应该并不是这样,他也绝非是小肚鸡肠的君主,蜀国的未

  • 土木堡之变失败的原因有哪些?根本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土木堡之变,历史解密

    正统十四年,明英宗朱祁镇亲率大军出征瓦剌,由于组织不当,军政事务皆由王振专断,因后勤不续而狼狈逃到土木堡,明英宗被瓦剌军队俘获,后世称这场失败的战役为土木堡之变。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土木堡之变是大明王朝开始走下坡路的转折点,虽然从那时起大明王朝就有中兴,但它已经失去了以前的

  • 中国瓷器为什么有南青北白的说法?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唐朝,历史解密

    瓷器原来生产出来是替代玉器的。古人尚玉,但是大一点的玉器加工费时费力,有时候一件玉器需要几代人的打磨。后来古人发现了陶瓷,质地类玉,而且加工可控,于是大力研究。所以古代有一阵子陶瓷还被叫假玉。不过古代的窑口大都湮没无闻,我们知道的最早的窑口就是越窑,从东汉到南宋一直都在。也就是说越窑生产是瓷器可能被

  • 何进杀十常侍易如反掌,为何还要特地从外调兵?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三国演义中凭何进的实力,杀十常侍易如反掌,为何还要从外调兵?仅从职位上来看,何进因为剿灭黄巾军有功而封慎侯,更是以大将军的身份领兵卫戍京城,当然他是实力派。这里顺便介绍一下汉代以将军为名的高级武官,按顺序依次排列为: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正是因为如此,荒唐一生的汉灵帝自作聪明,利用宦官首领

  • 为什么唐朝诗人都很想入仕?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为什么唐朝诗人都很想入仕?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虽安史之乱最终被平定,但此时的社会乱象已日渐严重,战争留下的后遗症也逐渐突显,藩镇割据的现象已然形成。经过安史之乱的洗礼,盛世繁华已经不再,面对山河破碎、民生凋敝之态,中唐文人的气格都跌入了谷底,即便是有兼济之志,残破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