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门将简单理解就是守卫“牙门”的将领,所谓的“牙门”,就是古代城池的防御工事。
而什么是牙门呢?就是简单的城门吗?牙门将就是简单的守门将?当然不是了。
如果简单理解从字面理解的话,牙门的确就是兼具防守的城门,而城门本身防守多依靠驻兵来实现,所以这些士兵便需要一个将领来率领,这便是“牙门将”。
但是,从牙门最开始的起源来看,“牙门”最早从“军门”延伸而来,古代驻兵时,在主帅或者主将的帐前,会悬挂“牙旗”,即装饰象牙的大旗。于是,军门也便被称作“牙门”。
而从这一层含义中看,“牙门将”就不单单是守城将领的意思了。
《华阳国志》中说:“七年,汶山守兵吕臣等杀其督将以叛。族灭之。初,蜀以汶山西五郡北逼阴平、武都,故于险要置守,自汶江、龙鹤、冉尨、白马、匡用五围,皆修屯牙门。晋初,以御夷檄,因仍其守。”
《华阳国志》
从《华阳国志》中蜀汉在险要位置设置牙门,便能够知道牙门并不是简单的城门的含义。试想一下也知道,在险要的位置修筑城门,又有何用呢?
因此,便能够知道,牙门虽然有“门”的守卫、防御性质,但并不是单单的城门,而是一种比城池、土城等都要小一些的防御工事。
所以,牙门将也便不再是单纯的守门将,而是归为一种能够依托牙门,来执行防御、出战任务的偏号将军,后来逐渐成为主将的偏将、副将。
那么,牙门将是从什么朝代开始设立的呢?
在《后汉书》、《三国志》、《华阳国志》等史籍当中,便有关于牙门的记载,如《后汉书》里就有“麴义追至界桥,瓒敛兵还战,义复破之,遂到瓒营,拔其牙门”的记载,应当也设置了牙门将类似的职位。
因此牙门将从东汉末期、三国时期便开始设立!尤其是三国中的蜀汉,多有牙门将的任命。
历史上,曾经担任过牙门将的名将有不少,蜀汉大将王平、张嶷、向宠,以及赵云之子赵广,都曾经担任过牙门将一职,足以看出这一官职,并非简单的守门将而已,而是应该兼备防御和作战能力的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