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汉末三国时李姓并非大姓故名人较少且鲜为人知

汉末三国时李姓并非大姓故名人较少且鲜为人知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400 更新时间:2024/1/19 21:53:53

汉末三国时期的李姓名人,虽然确实不算太多,但还是有的。比如刘备的托孤大臣李严、曹操麾下的大将李典、董卓麾下的校尉李傕、军师李儒、吕布的好友李肃,这些都是汉末三国时期的李姓名人,而且都在三国时代,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

尤其是李傕和李严这两个人,那都是深刻影响了汉末三国历史走向的人物。

李傕原本是董卓麾下的一个校尉,还曾经率领西凉军,击败过东汉末年的名将朱儁。董卓被刺杀之后,西凉军群龙无首,又是他联合郭汜等人,杀入长安,赶走了吕布,挟持了汉献帝。

如果李傕稍微有点政治头脑,当时完全可以走权臣路线,挟天子以令诸侯,先控制整个关中,继而去争夺天下。但可惜的是,李傕政治头脑有限,拿下长安之后,只顾着自己享乐,还和自己的老战友郭汜闹翻了,这才给了曹操后来抢回汉献帝,真正挟持天子的机会。

如果李傕是一个聪明人的话,恐怕东汉末年的历史,就会截然不同了。即便如此,李傕赶跑了吕布,一度占领了长安,这在东汉末年的历史上,也绝对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了。

李严

至于李严,那就更重要了。刘备临终之前,曾经让他和诸葛亮联手辅佐刘禅。而刘备驾崩之后,李严更是蜀汉内部益州派的代表人物,官职比诸葛亮还高。后来李严因为担心诸葛亮一家独大,还曾经在诸葛亮北伐的关键时刻,用后勤补给掣肘诸葛亮,直接导致诸葛亮北伐失败。

如果当时没有李严从背后掣肘诸葛亮,诸葛亮那次北伐,说不定就成功了。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诸葛亮回国之后,直接弹劾李严,李严就此被贬官为民,再也没有能力插手朝政了。

李傕和李严,这两个人都是曾经影响三国历史走向的关键人物。和其他几个姓李的,虽然没发挥过太关键的作用,但在历史上也是有名有号的。考虑到人口基数的问题,能够在这段历史上留下姓名,并且被载入《三国志》的人,也就三百人左右。李姓能出五个,那已经是相当不容易了。

在整个东汉末年以及三国时代,李姓除了李傕这个特殊人物之外,确实没有出任何一个建立一方势力的人,这倒是真的。东汉末年群雄并起,但群雄之中,确实没有老李家的人。袁绍曾经组建的反董联盟,十八路诸侯里面,也没有任何一家是姓李的。

如果从这个角度来说,三国时代,老李家没有出太厉害的名人,其实也没毛病。

那作为中国五大姓氏的李姓,为什么在三国时代,就偏偏没有出现那种能够逐鹿天下的人呢?

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也不复杂。因为在东汉末年的时候,李姓根本就不是什么大姓。而且李姓内部最强大的两个分支,当时也都比较衰弱,没有能力参与东汉末年的这场争霸游戏。

如果想要细说这个问题,得简单来说一下李姓的历史。

据史书记载,李姓起源于上古时代的皋陶。当然,也有人说,李姓起源于图腾崇拜,是原始人因为崇拜李树,所以才将自己的姓氏定为李。

先秦时期的历史,因为太过久远,很多都已经无法考证。所以对于这些记载,史学界一直都是存疑的。不过,就现有的史料来说,大家其实可以想一个问题:在战国中期以前,老李家的名人都有谁?

估计绝大多数人,只能想到一个,那就是老子,老子名叫李耳。

这当然不是大家知识水平不够的原因,而是因为在先秦时期,或者说在战国时代中期以前,李氏根本就不是什么大姓。当时的大姓,都是什么姜家、姬家、嬴家、芈家这些姓。至于李姓,虽然在当时不是什么太稀有的姓氏,但也绝对不是什么大姓。

如果战国时期,也出一版《百家姓》的话,那当时的第一大姓,其实应该是姬家。

再之后,从秦始皇登基到汉武帝时期,大家其实可以再想一下,这段历史上都出了哪些李姓的名人呢?

在这段历史上,老李家的名人其实要多了一些:李斯、李牧、李冰、李广、李夫人和李广利。

这几个人,基本上也就是这段历史上所有出彩的李家人了。

为什么要把这段历史拎出来,单独进行统计呢?因为从秦始皇到汉武帝的这段时间,基本上奠定了此后一千年,一直到隋朝的格局。因为汉武帝在位的时候,推出了一个察举制。察举制直接奠定了接下来近千年中国历史的雏形。

简单来说,秦始皇扫平六国,把先秦时期那些所谓的贵族,都变成了平民。所以很多先秦时期的姓氏,到了秦朝之后就逐渐消失了。原因其实就在这里。

中国古代有句老话,叫作“穷不过三代”。这句话其实有两层意思,一层是一个家庭连续穷几代之后,就会有人发愤图强,改变家族命运。另一层意思是说,一个家族连续几代衰败之后,子孙后代就会因为贫穷,娶不起媳妇,失去了繁衍子嗣的能力,所以这个家族就消失了。

秦灭六国示意图

所以,先秦时期很多姓氏,在那场秦灭六国的战争当中,都因为站队错误,从贵族变成了平民。而变成平民之后,他们的后代逐渐失去了繁衍的资格,自然姓氏就消失了。

至于老李家,其实应该感谢这段历史当中,出现的那几个李姓名人。如果没有他们,估计李这个姓氏,可能也传不下来了。

而从秦始皇到汉武帝的这段历史,因为中原地区从战乱走向了和平,社会开始不断固化。所以,那些拥有出名老祖宗的人,他们有更大的几率繁衍后代,成为新的大姓。

不过,在以上那几个李姓名人当中,其实只有李广和李牧这两个人的后代,后来不断壮大了。因为秦朝丞相李斯,在秦朝末年的时候,站队错误,被秦二世下令杀了全家,没有后代。汉武帝时期的贰师将军李广利,后来叛逃匈奴,全族被汉武帝杀绝。

至于修造都江堰的那位李冰,他虽然有后代,而且也一直延续了下来。但是因为李冰是在四川地区做官,家族都在四川地区。而四川地区在秦汉时期,人口其实非常少。所以李冰他们家这一支,并不是太过壮大,只能算是勉强延续下来了。

李牧

唯有李牧和李广这两个人不一样,李牧虽然是战国名将,但他后来却并没有被秦朝清算,后代一直都是子孙繁多,而李广同样也是如此。

为什么要单说这两个人呢?

因为按照概率学计算,每一个中国人的祖上,肯定都是了不得的大人物,肯定都曾经载入史册。如果祖上从来没有人载入过史册,那从他的祖上开始,接下来几十代都是平民,传下来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而在秦始皇到汉武帝这段历史当中,只有李牧和李广这两个人比较出彩,并且让自己的家族延续了下去。而在接下来上千年的历史上,这两个人的后代,也形成了两个超强的千年世家。李牧这一支,被称之为“赵郡李氏”。而李广他们家这一支,则是被称之为“陇西李氏”。后来唐朝皇族李世民他们家,就是出自陇西李氏。

而从汉武帝开始,因为汉武帝确立了察举制,接下来社会的上升通道彻底变了。察举制确定之后,各地的人才需要得到当地官员的推荐,然后才能入朝为官。那当地官员会推举什么样的人呢?更多的当然是当地大家族的人了!

所以,从察举制出现的那天开始,接下来近千年的历史当中,大家玩的都是推荐制。既然人才都是推荐上去的,那为什么不推荐自己家的人?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从汉武帝时代开始,很多千年世家开始出现了。

汉末势力分布图

而从汉武帝时期,一直到东汉末年,社会又开始逐渐固化。上升通道逐渐被那些世家大族把持,普通百姓上升的希望不大。而到了东汉末年的时候,各地群雄并起,这些所谓的群雄想要起兵的基础,就是背后得有一个强大家族做支撑!

东汉末年,比较出名的一方势力之主,有谁是真正的平民阶层出身?曹操他爹当过太尉,袁绍他们家四世三公,孙权他们家世代在江东做官。就连号称出身微末的刘备,那也是中山靖王刘胜之后,只不过因为他爹去世比较早,所以他家没落了而已。

所以,在东汉末年以及接下来的三国时代,想要做一方势力之主,首要条件就是背后得有一个大家族支持,要不然根本连起兵的资格都没有。就算像李傕那样,侥幸继承了西凉军。但接下来,因为没有家族支撑,没有人给他出谋划策,自身眼界也不太行,所以只能很快败亡。

按照这个标准,当时老李家如果想起兵,也想当一方势力之主,只有两家有希望。一个是李牧的后代,一个是李广的后代。

但问题是,在东汉末年的时候,不管是陇西李氏还是赵郡历史,情况其实都不是特别好。

陇西李氏这边,应该当年李广在世的时候,就没给自己的子孙赚到什么爵位。而且李广的儿子李敢,后来还因为殴打卫青,被霍去病给杀了。这导致陇西李氏这一脉,在汉朝其实并不是太好。到了东汉末年的时候,更是已经成了所谓的“寒门”。

当然,寒门好歹还是有个“门”,和平民还是有区别的。不过当时陇西李氏这一支,基本上也就只能保证自己勉强有繁衍的权力,至于说起兵造反,那是真的没这个能力。

而赵郡李氏,同样也是如此。自从李牧去世之后,赵郡李氏就一直没出过太牛的人才,所以这一支基本上也就只能保证繁衍。在东汉末年的时候,同样也没有起兵的能力。

至于说四川那边李冰的后代,那就更没资格了。李冰去世后,他的后裔甚至都没形成一个家族,自然就更没有起兵的能力了。

所以,简单来说,就是李姓在汉朝乃至三国时代,根本就不是什么大姓。既然不是大姓,自身又没有形成什么顶级世家。那想要出一流人才的概率,自然就很低了。能出好几个载入《三国志》的人,那已经相当了不起了。

至于说李姓真正崛起,那其实是从晋朝开始的。西晋时期,赵郡李氏出了一个叫李楷的人,官至司农丞。也正是从李楷开始,赵郡李氏有了自己的家族产业,后来在赵郡地区越来越兴旺,逐渐成了大族。

李暠

而陇西李氏这边,则是在西晋灭亡之后,出了一个叫李弇的人,在当时割据陇西的张轨手下做事,家族逐渐兴旺了。而淝水之战结束以后,他的孙子李暠,更是直接在陇西建立了一个“西凉”政权。这个李暠的八世孙,就是那位大名鼎鼎的唐太宗李世民。

所以,李姓真正崛起,那是从晋朝开始。不过从晋朝到唐朝,李姓虽然不断壮大,但是还称不上是最大的姓氏。直到唐朝建立之后,李姓成了国姓。唐朝持续了两百多年,在那两百多年里,老李家的后人有更大的繁衍权力,可以随意生孩子,所以老李家的人才越来越多,李姓才成了中国的大姓。

这就是三国时代,为什么李姓名人很少的原因。因为在三国的时候,李姓根本就不是什么大姓。李姓成为中国最大的几个姓氏之一,那是唐朝之后的事情了。

标签:

更多文章

  • 汉末三国时便有关于牙门的记载,应也设置牙门将之职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

    牙门将简单理解就是守卫“牙门”的将领,所谓的“牙门”,就是古代城池的防御工事。而什么是牙门呢?就是简单的城门吗?牙门将就是简单的守门将?当然不是了。如果简单理解从字面理解的话,牙门的确就是兼具防守的城门,而城门本身防守多依靠驻兵来实现,所以这些士兵便需要一个将领来率领,这便是“牙门将”。但是,从牙门

  • 汉末三国时丹阳兵纯粹为利而战,鲜有人能够驾驭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

    三国丹阳和三国丹阳兵东汉末年,丹阳郡隶属于扬州管辖,包括现在的安徽宣城市、池州市、铜陵市、芜湖市、马鞍山市、黄山市,江苏南京市,浙江杭州市、湖州市的全部或部分地区。当时这些地区开发的力度都非常少,地区内多山、河流,民众聚集。曾经做过多年丹阳太守的诸葛恪对丹阳兵有深刻的认识,他说:“丹阳山险,民多果劲

  • 汉朝的青铜透光镜曾引起了沈括的好奇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

    存在了四百多年的大汉王朝出现了很多响当当的“神器”,使其与同期的罗马帝国并列成为当时世界上技术最先进的文明帝国。大汉“神器”里面有能够减少空气污染的雁鱼铜灯、长信宫灯、铜牛灯,有当时用来计算道路里程的记里鼓车,有利用水力来春米、去粮食壳皮的水碓,更有天平式的湿度计及青铜卡尺等很多“逆天”的“黑科技”

  • 汉朝时猪肉仍是奢侈品,只有家境比较好的人才能吃上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

    要想了解这个问题,得先知道猪在古代都叫什么。大多数人都知道“彘”和“豚”是猪在古代的叫法,但你知道“彘豚豨”、“印忠”、“汤盎”、“黑面郎”及“黑爷”等等都是猪的名字吗?猪也是吉祥物和财富象征在汉代,猪这一名词丝毫不含贬义,反而有着比较高“社会地位”。从一些历史名人的名字中就能看出端倪,比如汉武帝刘

  • 南宋第一奸臣:少时忠臣义士,后陷害岳飞,忠奸后世自评说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

    秦桧生于湖北黄州江边的一艘船上,他的祖上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寻常人家,直到父亲这一代才通过科举入仕,当了一个县令。不过,秦惠的妻子王氏来头倒是很大,她是宰相王珪的孙女,与李清照是表姐妹。鉴于秦桧与王氏的门第差距,我们推测秦桧应是25岁进士及第后才迎娶的王室,由此进入了宋朝士大夫的联姻圈。由于后世史官对

  • 三国第一隐藏智者:史书上说他是扶不起的阿斗,实则大智若愚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

    但是阿斗在位时唯一的作为就是不作为,阿斗对之前的人并没有进行改动,维持了朝廷的稳定,让部门保持原来的运作。在前期有诸葛亮辅佐,在诸葛亮去世之后又依靠蒋琬和姜维等人操劳国事,而刘禅几乎就没有怎么操劳国事,但是也没有去给国家添乱。有人说刘禅是运气好,遇上了忠臣,但是我们要知道,这却是刘禅最为苦恼的事情。

  • 《山河明月》陈宝国演绎燕王朱棣,和王姬一同携手展望大明的大好江山!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

    《山河明月》的剧情主要说朱棣从小就跟着元帅四处征战,具有相当将军特质,并且成为了一个合格的军事统帅,并且他的妻子和跟随着都对他忠心耿耿,他以过人的智慧也成为了政治家,但是朱元璋过世之后,就将位置传给了建文皇弟,建文皇帝却被蛊惑,在局势未稳的情况下,决定消藩,因此引起了边境的混乱。朱棣最终通过了三十万

  • 阿斗鲜为人知的一面:阿斗和诸葛亮的关系,有着精明的政治考量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诸葛亮临死才发现阿斗真的不傻,阿斗就是阿斗吗,诸葛亮为阿斗做了哪些事

    但是刘禅真的就仅仅只是“庸”就能概括的吗?他还有什么不为人知的一面? 一、刘禅的争议性 刘禅,字公嗣,出生于207年,为刘备在小沛时期所纳的小妾甘夫人所生。看起来似乎出身普通,亲生母亲没有任何可以依赖的家族,但是却非常得刘备的重视,早早被选定为继承人(禅本身就有继承的意思)。公元220年,刘备刚刚被

  • 据说,我国古代冶炼技术领先世界500年,是诸葛亮的功劳!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

    原标题:据说,我国古代冶炼技术领先世界500年,是诸葛亮的功劳!

  • 既有名臣,又有明君的庆历新政为何会失败?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

    一般而言,新政失败往往不是缺乏明君支持,就是大臣不够给力造成的。然而为人所熟知的庆历新政却不是这样,上有宋仁宗这样的明君、下有范仲淹、富弼和欧阳修这样的名臣,最后依然难逃失败。今天,我们一起从背景、内容、结局和影响,这四个方面来仔细了解庆历新政,寻找原因。主持庆历新政的大臣之一——范仲淹一、庆历新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