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吕不韦为秦国统一六国做了哪些事情?吕不韦的故事!

吕不韦为秦国统一六国做了哪些事情?吕不韦的故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1363 更新时间:2024/2/3 13:26:55

我国古代的君主继承制度在西周时代就已经形成了,按照规定,父死子继和立嫡立长是最重要的原则。但是,现实中破坏这种制度的现象司空见惯,各诸侯国实际上执行的是国君指定继承人的制度。秦作为周王朝的属国,实行的也是这种宗法制度。从史料记载看,嬴政是嫡长子,拥有优先继承权,而且子楚从未怀疑过嬴政的血统,因此嬴政登上秦国的王位就显得顺理成章了。

按照父死子继制度,嬴政被推上了王位,但是嬴政当时尚未成年,按照惯例,王权需要托付于他的母后和辅政的大臣。在同一时代,赵国的赵太后也曾扮演过类似的角色,后来的清朝,顺治、康熙也都曾由孝庄太后辅佐。

吕不韦剧照

十三岁的嬴政就在这样的情况下登上了秦国的王位。在未举行成人加冕礼前,他不能处理政务,只能由他的母亲赵姬和辅政大臣代劳。这样,赵姬就成了秦国法定的最高统治者。一般情况下,秦国调动军队的权力是掌握在君主手中的,但在太后辅政的情况下,调动军队不仅要盖秦王玉玺,还要加盖太后的印章。后来,太后的面首嫪毐被封为长信侯,也是赵姬而非秦王的决定。在当时的秦国,辅政大臣只有建议权,最终的决定权是掌握在赵姬手里的,也就是说赵姬变成了秦国的实际管理者。

但赵姬一个女子,无才无德,怎能治理一个偌大的秦国,因此子楚在去世时指定了吕不韦等人为辅政大臣。嬴政继位后,尊称吕不韦为仲父,军事事务则由蒙氏、王龁等人处理,这些人堪称贤臣良将。在嬴政正式亲政之前,这批辅政大臣用自己的才智和辛劳,把秦国治理得井井有条,秦国的国力也一直处于上升状态。

君主制时代,太后代行王权、大臣辅政是一种权力的非常规运行状态。但非常规并不一定导致动乱的发生,只要太后尽心、大臣尽力,国家就可以处于平稳的运行状态之下。等到年幼的君主成人,就可以顺利地实现母子之间的权力交接。

但是,非常规状态毕竟是一种变数较大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太后和辅政的大臣,只要有一方出现异动,例如太后不负责任或大臣图谋不轨,就可能引发政治危机甚至流血冲突。在秦国,太后赵姬为满足一己私欲,让秦国、也让嬴政经历了一次不小的危机。但要追究这件事的罪魁祸首,还是得从吕不韦说起。

嫪毐和赵姬剧照

子楚继位后,为报答吕不韦,也为实现自己的诺言,将国事几乎全权交给吕不韦处理。他自己日夜与赵姬饮酒作乐,不久就死去了,如花似玉的赵姬成了寡妇。

但赵姬年纪轻轻,不甘寂寞,而且秦国的社会风气与戎人接近,在两性关系上比较开放。例如,宣太后就曾和戎人有染,并且生下了儿子,临死前还想要面首魏丑夫为自己殉葬,这些都被《战国策》所记载,但并未在秦国掀起什么大的风波,可见秦人社会风气之开放。

赵姬本来就是吕不韦的爱妾,子楚死后,由于两人都是为嬴政辅政的关键人物,来往就渐渐多了起来。不久二人旧情复燃,吕不韦也就经常出入宫帏。

此时的吕不韦大权在握,实际上分享了秦国的最高统治权。他是秦国丞相,位极人臣,“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这是他的第一种权力来源,即制度化的权力。吕不韦还是子楚的老师、嬴政的仲父,有定国安邦之功,与两代君王都有较为亲密的关系,这些使他成为子楚的托孤大臣。此外,他还是文信侯,有门客三千,食邑十万户,这又大大强化了吕不韦的权力,这是吕不韦的第二种权力来源,即特殊授权。此外,吕不韦还有第三种权力来源,我们称之为隐形权力。子楚死后,吕不韦和赵姬旧情复燃,史书上说:“秦王年少,太后时时窃私通吕不韦。”吕不韦和太后有这样非同寻常的关系,自然就可以通过赵姬发号施令,从而操纵秦国的最高权力。

集三种权力于一身的吕不韦,成了秦国的实际操控者。但这对秦国来说并不是坏事,因为吕不韦并没有不臣之心,而且他的个人能力突出,在任丞相期间,做了不少大事。

吕不韦做的最有意义的一件大事,就是为秦国招揽人才。当时列国纷争,国家之间的竞争实际上就是人才的竞争,谁能揽到最优秀的人才并重用,谁就能强盛起来。列国纷争的时代,各国都把争夺人才作为争霸天下的第一步,致力于招贤纳士。当时,秦国的人才不多,但都是天下少有的精英,再加上几代秦王都能使人尽其才,因此秦国国力蒸蒸日上。

嫪毐剧照

到吕不韦生活的时代,各国都涌现出一批杰出人物,也都加强了对人才的争夺。当时的战国四大公子,魏国的信陵君、楚国的春申君、齐国的孟尝君、赵国的平原君,都是门下食客上千,他们都为各自的国家延揽了不少杰出人才。吕不韦意识到,照此形势发展下去,秦国的发展将后续乏力,必须为秦国延揽精英。于是他“亦招致士,厚遇之”不久,就为秦国聚集了一大批人才,史载吕不韦招揽人才“至食客三千人”。这其中就有后来官至丞相的李斯。

吕不韦做的第二件大事,就是继续为秦国开疆拓土。从秦始皇元年到九年,即嬴政亲政前,秦军在蒙骜等将领的统帅下,连续不断地攻击赵、魏、韩,各国都有大量城池被秦军攻占,小国卫国也成了秦的附庸。最具战略意义的一次战争发生在公元前242年,蒙骜攻击魏国,占领了魏国的酸枣等大量城池,使得秦国和齐国接壤。这样秦国就将列国分隔为南北两个部分,阻止了各国联合抗秦的行动。公元前238年,秦军在杨端和的指挥下,又攻占了魏国一些城池。至此,魏国被彻底打垮,只能苟延残喘,坐等灭亡。这些行动都为秦国最终完成统一大业作了充分的准备。

此外,吕不韦还致力于加强秦国的经济基础,为秦军做好后勤保障。在他的主持下,秦国基本完成了郑国渠的修建,促进了关中地区农业的大发展,增强了秦国的经济实力。

与战国四公子相比,吕不韦做的事更加务实而有效,总的说来,在智略和功绩上,吕不韦显然做得更好,为秦国进一步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与此同时,吕不韦也做了一件无奈的事,正是这件不太起眼的事,让吕不韦走上了覆灭之路。

吕不韦常年出入宫闱,与太后私通,这件事几乎人人皆知。随着嬴政一年年长大,吕不韦的年纪也渐渐变老。一方面,他担心嬴政知道此事后自己的地位不保;另一方面,随着年龄增长,他也感觉体力不支,不能再和赵姬继续私通下去了。但他也不能直接断了这段关系,以免得罪太后。于是,他想了一个在他自己看来是两全其美的办法,将自己的门客嫪毐送给赵姬做面首。但让他始料未及的是,正是这一送,他给自己送了一个政敌,也断送了自己的一条老命。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苏秦与张仪是什么关系?苏秦与张仪的口才都很好吗?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嬴驷虽然杀了商鞅,但商鞅的变法措施并未废除,这在“人在政在,人亡政息”的古代是十分难能可贵的。从这一点,我们也基本能判断出嬴驷是个难得的明君。他继位的时候,秦国已成为当时的超级大国,东方六国中任何一个国家都无力单独和秦国抗衡。在这种情况下,纵横家的时代到来了,其代表人物就是苏秦和张仪。苏秦,洛阳人,

  • 唐玄宗李隆基杀掉三个儿子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这个故事的主人公之一是唐玄宗——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唐明皇李隆基(685年9月8日—762年5月3日),唐朝第六位皇帝,以开创“开元盛世”和与大美女杨贵妃的爱情著称于世!另一个主人公武惠妃(699年-737年),是李隆基早年的宠妃(那时还没有杨贵妃),父亲是恒安王武攸止,母亲是郑国夫人杨氏——她是武则天

  • 《推背图》是什么 《推背图》真的那么灵验吗?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相信所有人都深刻的记着当年流传了很广泛的世界末日的传说,那是取自玛雅历法上关于太阳纪劫的描述。根据玛雅历法,每个太阳纪末都会有毁天灭地的灾难将世界重洗。而根据记载,2012年12月21日就是第五个太阳纪末,事实证明我们没有毁灭,也就是说这所谓的玛雅预言根本不准确。尽管星座学说给出过一定解释,解释说2

  • 盛唐八大诗人都有谁 代表作有哪些 他们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读了那么多唐诗,想必大家对盛唐诗人很感兴趣吧!咱们今天就来聊一聊那些大诗人的最终结局,究竟是悲是喜,且听我慢慢道来。盛唐八大诗人之一:李白关于李白的死因,说法有三:其一,《旧唐书》载:“饮酒过度,醉死于宣城。”;其二,病逝于当涂县令族叔李阳冰家中;其三,民间传为因醉酒捞月而溺亡。但不管因为什么,上元

  • 秦始皇为什么要攻打韩国?是为了韩非吗?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战国时代,秦国是法家的天堂。秦人尊法守法,秦国以法家治国理政,秦军因法家改革而强大。因此,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大多在秦国有较高的地位,也容易有较大的作为。到了战国晚期,当商鞅等人的光辉早已逝去的时候,李斯来到了秦国,法家再次放出光辉。如果说李斯是法家中的实干派,那不久后来到秦国的韩非,就是法家中的学术

  • 黄巢起义失败后,他的家人妻妾结果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没事儿去读读历史,你就会惊奇的发现,很多古人的事儿啊跟你想象的完全不一样。你原本以为的好人,谁知道会恶贯满盈。你原本以为的大奸臣,谁知道还是个痴情种子。就像历史书上所写的黄巢起义,历史书上的定义是农民起义。本想黄巢是农民吧,其实不然,黄巢不仅不是农民,他还是个大富豪,家里是非常的有钱,自己也是一个诗

  • 秦始皇嬴政继位之前秦国的发展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秦惠文王在位二十七年,他在位期间通过连横之策,总共做了三件对秦国影响深远的大事:一是秦国击败魏国,夺取了黄河以西的大片土地,为秦国进一步东进奠定了基础;二是秦国派司马错率兵伐蜀,夺取了成都平原这一天府之国,此后,关中和蜀地这两个粮仓成为秦国对六国用兵的经济保障;三是秦国西部的一支戎族——义渠戎归附,

  • 唐宣宗为什么被称为“小太宗” 唐宣宗晚年犯了什么错?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唐宣宗李忱是唐朝第十六位皇帝,在位十三年,他勤于政事,积极改革,对内整顿吏治,削弱藩镇,对外积极用兵,收复不少失地。唐宣宗在位期间,唐朝出现相对繁荣的局面,人称“大中之治”,而唐宣宗本人也被称为“小太宗”。但是唐宣宗晚年犯了一个严重错误,最终将唐朝推入万劫不复之地!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李忱努力仿效

  • 揭露嫪毐和秦始皇嬴政生母赵姬之间的秘密!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嫪毐本是吕不韦的舍人,按《史记》的记载,此人武艺超群、枪术精湛,也算是一个合格的武士。但此人还有一项特长,就是在房帏之事上能力超强。赵姬听到传闻,向吕不韦打听是否确实。吕不韦趁机许诺让太后见识真人,实际上就是将嫪毐献给太后做面首。面首,在古代就是男宠的意思,中国古代许多帝王之家的女性都拥有面首。进献

  • 唐代四大女诗人都有谁 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唐代的诗歌是中国诗歌的巅峰与代表,据专家考证:在唐朝290年间竟然出现了207位女诗人。尽管在诗坛众多耀眼的“巨星”当中,女诗人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位,但也散发着自己的独特光芒。其中,数李冶、薛涛、鱼玄机、刘采春最为著名,她们并称为“唐代四大女诗人”。唐代四大女诗人之一:李治李冶(?—公元784年),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