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苏秦与张仪是什么关系?苏秦与张仪的口才都很好吗?

苏秦与张仪是什么关系?苏秦与张仪的口才都很好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2389 更新时间:2024/2/3 13:26:52

嬴驷虽然杀了商鞅,但商鞅的变法措施并未废除,这在“人在政在,人亡政息”的古代是十分难能可贵的。从这一点,我们也基本能判断出嬴驷是个难得的明君。他继位的时候,秦国已成为当时的超级大国,东方六国中任何一个国家都无力单独和秦国抗衡。在这种情况下,纵横家的时代到来了,其代表人物就是苏秦张仪

苏秦,洛阳人,早年一无所成,家里人都嘲笑他。于是他下定决心,一定要彻底读懂一本奇书,以此安身立命。他翻箱倒柜,终于找到一本叫《阴符》的奇书。他仔细揣摩,昼夜苦读,困了就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这就是“头悬梁锥刺股”这个成语中“锥刺股”的来源。苏秦就这样认认真真读了一年。一年后,苏秦觉得自己可以靠嘴皮子安身立命了,于是就出去游说君王,追求荣华富贵去了。

当时的天下,周王室已经衰落至极,但名号还在,于是苏秦就求见周显王。但周天子那的人都看不起他,因此苏秦的第一次游说就这样失败了。他第二个去游说的,就是当时最强大的秦国。但他来的不是时候,当时秦惠文君刚刚杀了商鞅不久,最讨厌说客,因此苏秦碰了一鼻子灰,第二次游说又失败了。

但苏秦不气馁,他对自己的口才很自信,于是他就到了赵国。赵国的奉阳君极力反对苏秦,因此苏秦在赵国的游说也失败了,他只好北上游说燕国。他到燕国后,等了将近一年。当见到燕文侯后,他先说好听的,夸赞燕国的富有和燕军的强大,然后话锋一转问燕文侯,燕国为什么没有受到秦国的侵略呢?然后,他自问自答说:“是因为燕国南面有赵国,赵国是燕国最好的长城,是它挡住了秦国。因此,燕国一定要处理好和赵国的关系,如果你和秦国的关系不好,有赵国挡着,但是你若和赵国的关系不好,赵国的军队十几天就可以打到燕国的国都。”说完这番话,苏秦建议燕王说:“愿大王与赵纵亲,天下为一,则燕国必无患矣。”

燕文侯认为苏秦的话很有道理,于是给苏秦高官厚禄、金银珠宝,让苏秦回赵国再次游说。这次天公作美,苏秦到了赵国后,极力反对他的奉阳君已经死了,因此经过一番巧妙的说辞之后,赵肃侯接受了苏秦的建议,也送给苏秦大量金银珠宝,让他继续游说韩国。

很快,苏秦说服了韩国,接着又接连成功说服了魏国、齐国和楚国。就这样,苏秦的合纵大计得以完成,六国推苏秦为纵约长,苏秦一人身佩六国相印。回到赵国后,赵王封苏秦为武安君,并将六国合纵之事告知秦国,结果,“秦国不敢窥函谷十五年。”

苏秦的合纵之策成功了,秦国十五年不敢出兵,这是很大的成就。但合纵有其固有的弱点:六国都有各自的国家利益,很容易被离间,这一弱点一旦被人看破,合纵就会被击破。合纵之所以能在初期取得巨大的成就,一是因为苏秦在六国间斡旋,六国的内部矛盾暂时消弭;二是当时六国的国君都是比较贤明的君主,能够看清利害关系,有意地维护六国联合的局面,顾全大局;三是商鞅之后,秦国一时找不到杰出人才应对合纵之策,只好暂时采取谨慎的防守策略,以求相机而动。

但不久之后,一个人来到了秦国,打破了六国联合抗秦的局面,这个人就是张仪。

张仪是苏秦的师兄弟。他们的老师,就是中国历史上非常有名的鬼谷子。张仪早年出山的时候也不太顺利,到处去寻找机会都被拒绝。此时,苏秦为了保证秦国不攻打赵国,便用了激将法,将张仪逼到了秦国。

嬴驷剧照

苏秦在赵国做官,他最怕的是秦国打赵国,秦国若攻击赵国,万一赵国战败,六国联合的局面就会被打破,于是他就设法让自己的同门师兄弟张仪到秦国去。他派人给张仪下套,劝说四面碰壁的张仪去见他,他肯定会帮忙。

但张仪去见他后,苏秦只是让人拖住他,并不见他。结果,张仪就天天去拜访,但苏秦从来都不见他,局面十分尴尬。苏秦看火候差不多了就把张仪叫来了,但他没有给张仪帮忙,而是把张仪羞辱了一番,然后把张仪赶走了。

张仪一气之下,下决心要报仇,他想了想,能够打败赵国的只有秦国,于是他就踏上了去秦国的路。

张仪走后,苏秦安排一个人跟着张仪,并和张仪交了朋友。这个人非常慷慨,一路上对张仪照顾得很好,张仪顺利地到了秦国。到了秦国后,秦惠文君召见了张仪,张仪凭借三寸不烂之舌,赢得了惠文君信任,他就留在秦国做了客卿。

回去之后,张仪想报答一路照顾自己的那位朋友,但那朋友却说:“臣非知君,知君乃苏君。”然后,他将苏秦的激将法告知了张仪,并说自己也是苏秦安排一路照顾他的。张仪恍然大悟:苏秦让我到秦国就是为了让我劝秦不要攻赵,好,你苏秦对我有恩,我怎么能打赵国呢?

但张仪已经把自己的连横之策说给了秦惠文君,不能在这尸位素餐。不找赵国麻烦可以,那就拿被秦军打怕了的魏国开刀。

他先到魏国。张仪本是魏国人,魏王很信任他,于是就让他做了魏相,但张仪实际上暗中在为秦国服务。他劝说魏国尊秦,然后让其他五国效法魏国,但魏王很顽固,坚持不背约。于是他通知秦国,再进攻魏国一次。秦魏开战,魏国战败。紧接着齐国趁火打劫,也打败了魏国一次。此时,魏王就非常害怕,不得不尊秦,这样张仪的任务完成了,于是又回到秦国当他的客卿去了。

张仪一走,魏王又合纵了。但魏王一合纵,秦国就攻击它,秦国一打,他就又连横了。这样一来,魏国两头不是人,六国间的信任被打破。紧接着,张仪施展同样的手段去游说楚国。

到楚国后,苏秦以六百里土地为诱饵,劝楚怀王和齐国绝交。利欲熏心的楚怀王和齐国绝交后,惹怒了齐国,也没能从秦国得到半寸土地,反而遭到了秦齐联军的讨伐。楚军大败,怀王心中充满恐惧。此时又传来了苏秦被刺杀的消息,张仪趁机对楚怀王威逼利诱,昏庸的楚怀王心悦诚服地答应与秦交好。

张仪石像

齐楚是当时的大国,他们的联合被破坏,六国合纵的核心就被打破了。在这一形势下,张仪的连横策略进展神速,他首先通过恐吓说服了韩国,又到齐国鼓吹一番,说服了齐王。接着用同样的手段摆平了燕赵。就这样,在秦国连横的干扰下,六国的合纵最终被瓦解掉了。

其实,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合纵的失败有其必然性。首先,连横是为了统一,顺应了当时的历史潮流,而合纵是为了保持分裂局面,违背了历史的潮流,必然会走向失败。其次,合纵是一种被动的防御策略,并不能削弱秦国,只能自保。而连横是一种主动的进攻策略,制人而不受制于人,因此六国只能被动地被秦玩弄于股掌之上,秦国则是从从容容,游刃有余。第三,秦国有极大的地理优势,关中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六国联军一打到函谷关,就一筹莫展了,而秦国则始终处于进可攻退可守的境地。

这样,连横最终战胜了合纵,期间斗争最激烈的时期就是秦惠文君生活的时代,这一时期,不仅有波澜壮阔的合纵连横,还有列国纷纷称王的活动。

早在春秋时期,楚国就称王了。进入战国时代,魏惠王凭借魏国强大的实力成为第一个称王的。不久,齐国战胜魏国,齐威王也开始称王,后来两国会盟,相互承认了对方王的称号。公元前325年,秦国实力远超六国,秦惠文君也称王,接着,弱小的韩国和郑国也称王。两年后,燕、赵、魏、韩、中山五国结盟,相互承认了对方王的称号。不久,更小的国家卫、宋等也相继称王。

周代,王是最高统治者的称呼,各国纷纷称王,表明各国已经成为独立王国,不再和周王室有隶属关系。从此,各国之间的战争也不再打着周王室的旗号,而是成为统一战争的一部分。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唐玄宗李隆基杀掉三个儿子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这个故事的主人公之一是唐玄宗——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唐明皇李隆基(685年9月8日—762年5月3日),唐朝第六位皇帝,以开创“开元盛世”和与大美女杨贵妃的爱情著称于世!另一个主人公武惠妃(699年-737年),是李隆基早年的宠妃(那时还没有杨贵妃),父亲是恒安王武攸止,母亲是郑国夫人杨氏——她是武则天

  • 《推背图》是什么 《推背图》真的那么灵验吗?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相信所有人都深刻的记着当年流传了很广泛的世界末日的传说,那是取自玛雅历法上关于太阳纪劫的描述。根据玛雅历法,每个太阳纪末都会有毁天灭地的灾难将世界重洗。而根据记载,2012年12月21日就是第五个太阳纪末,事实证明我们没有毁灭,也就是说这所谓的玛雅预言根本不准确。尽管星座学说给出过一定解释,解释说2

  • 盛唐八大诗人都有谁 代表作有哪些 他们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读了那么多唐诗,想必大家对盛唐诗人很感兴趣吧!咱们今天就来聊一聊那些大诗人的最终结局,究竟是悲是喜,且听我慢慢道来。盛唐八大诗人之一:李白关于李白的死因,说法有三:其一,《旧唐书》载:“饮酒过度,醉死于宣城。”;其二,病逝于当涂县令族叔李阳冰家中;其三,民间传为因醉酒捞月而溺亡。但不管因为什么,上元

  • 秦始皇为什么要攻打韩国?是为了韩非吗?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战国时代,秦国是法家的天堂。秦人尊法守法,秦国以法家治国理政,秦军因法家改革而强大。因此,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大多在秦国有较高的地位,也容易有较大的作为。到了战国晚期,当商鞅等人的光辉早已逝去的时候,李斯来到了秦国,法家再次放出光辉。如果说李斯是法家中的实干派,那不久后来到秦国的韩非,就是法家中的学术

  • 黄巢起义失败后,他的家人妻妾结果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没事儿去读读历史,你就会惊奇的发现,很多古人的事儿啊跟你想象的完全不一样。你原本以为的好人,谁知道会恶贯满盈。你原本以为的大奸臣,谁知道还是个痴情种子。就像历史书上所写的黄巢起义,历史书上的定义是农民起义。本想黄巢是农民吧,其实不然,黄巢不仅不是农民,他还是个大富豪,家里是非常的有钱,自己也是一个诗

  • 秦始皇嬴政继位之前秦国的发展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秦惠文王在位二十七年,他在位期间通过连横之策,总共做了三件对秦国影响深远的大事:一是秦国击败魏国,夺取了黄河以西的大片土地,为秦国进一步东进奠定了基础;二是秦国派司马错率兵伐蜀,夺取了成都平原这一天府之国,此后,关中和蜀地这两个粮仓成为秦国对六国用兵的经济保障;三是秦国西部的一支戎族——义渠戎归附,

  • 唐宣宗为什么被称为“小太宗” 唐宣宗晚年犯了什么错?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唐宣宗李忱是唐朝第十六位皇帝,在位十三年,他勤于政事,积极改革,对内整顿吏治,削弱藩镇,对外积极用兵,收复不少失地。唐宣宗在位期间,唐朝出现相对繁荣的局面,人称“大中之治”,而唐宣宗本人也被称为“小太宗”。但是唐宣宗晚年犯了一个严重错误,最终将唐朝推入万劫不复之地!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李忱努力仿效

  • 揭露嫪毐和秦始皇嬴政生母赵姬之间的秘密!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嫪毐本是吕不韦的舍人,按《史记》的记载,此人武艺超群、枪术精湛,也算是一个合格的武士。但此人还有一项特长,就是在房帏之事上能力超强。赵姬听到传闻,向吕不韦打听是否确实。吕不韦趁机许诺让太后见识真人,实际上就是将嫪毐献给太后做面首。面首,在古代就是男宠的意思,中国古代许多帝王之家的女性都拥有面首。进献

  • 唐代四大女诗人都有谁 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唐代的诗歌是中国诗歌的巅峰与代表,据专家考证:在唐朝290年间竟然出现了207位女诗人。尽管在诗坛众多耀眼的“巨星”当中,女诗人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位,但也散发着自己的独特光芒。其中,数李冶、薛涛、鱼玄机、刘采春最为著名,她们并称为“唐代四大女诗人”。唐代四大女诗人之一:李治李冶(?—公元784年),字

  • 如何评价唐末唐宣宗所创的“大中之治”?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大中之治是唐宣宗在位期间由于致力于改善中唐以来所遗留下来的种种社会问题而使本已衰败的朝政呈现出“中兴”的小康局面,称为“大中之治”因此,史上对唐宣宗评价极高,但是“大中之治”也是晚唐最后一抹灿烂的晚霞。唐宣宗李忱曾经被视为智障人士,在这个世界上,几乎所有认识他的人都这么认为。在武宗在位期间他一直扮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