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秦穆公是个怎样的皇帝秦穆公为什么重视人才

秦穆公是个怎样的皇帝秦穆公为什么重视人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4773 更新时间:2024/2/13 8:29:41

秦穆公是秦德公的小儿子,他哥哥秦成公死后没有把国君之位传给儿子,而是传给了他。秦穆公一心想让秦国强大起来,所以他非常重视人才。

不久晋国灭掉了国,俘虏了虞国国君和大夫百里奚。百里奚是天下奇才,但他痛恨晋国灭亡自己的祖国,所以誓死不肯为晋国效力。当时秦穆公正好要娶晋献公的女儿为妻,晋献公见百里奚不肯投降,就想侮辱他,把他当作女儿的陪嫁奴隶送往秦国。走到半路上百里奚逃跑了,被楚国人抓了起来。秦穆公在清点陪嫁的时候发现少了一名奴隶,一问才知道是百里奚。有人向他推荐百里奚是个难得的人才,秦穆公就想用重金礼聘他。

但是又害怕楚国人知道百里奚是个人才就不肯给秦国了,于是派人对楚国人说:“我有个名叫百里奚的奴隶逃到你们那了,想用五张羊皮把他赎回去。”当时一个奴隶差不多能换五张羊皮,楚国人觉得价格很合适,就同意了。当时百里奚已经70多岁了,他被当作奴隶送回秦国后,秦穆公下令给他松绑,和他商量国家大事。百里奚推辞道:“我是个亡国之臣,哪里有资格让国君来问我?”秦穆公说:“虞国国君不用你是他的失误,不是你的过失。”坚持要问他,两人说得很投机,不知不觉聊了三天三夜。百里奚的才能让秦穆公非常高兴,就让百里奚执掌朝政。

秦国的老百姓都开玩笑称他为五张羊皮换来的大夫。百里奚仍然推辞道:“我这点才能远远比不上我的朋友蹇叔,世人根本不知道他的贤能。我曾经落魄,在齐国要过饭,蹇叔见我不同于常人,收留了我。当时我想去投奔齐国的公孙无知,蹇叔把我劝住了,结果后来公孙无知被杀,我逃过一劫。后来我去周,周王子子颓喜欢牛,我就帮他养牛。

子颓见我牛养得好,就想重用我。蹇叔又把我劝住了,结果没有送命。我去侍奉虞国国君的时候,蹇叔让我不要去。我知道虞国国君不会重用我,只是贪图地位和俸禄才去了。结果虞国被灭,我也当了阶下囚。这些事说明蹇叔有先见之明,是个非常贤能的人。”秦穆公求贤若渴,听说有比百里奚还能干的人,高兴还来不及,赶紧派人带着重礼去聘请蹇叔,任命他为上大夫。

秦国在百里奚和蹇叔的治理下变得越来越强大,很快就有了问鼎中原的实力,多次干涉晋国内政,帮助晋文公当上了国君。秦穆公的贤明之名传遍了大江南北。

在这些成绩面前,秦穆公开始骄傲起来。晋文公死后,秦穆公想趁晋国国力衰弱的时候偷袭郑国。他问百里奚和蹇叔这个主意如何,他们回答道:“中间越过好几个国家而奔赴千里去偷袭别人,很少有能成功的。况且有人把郑国的情报给我们,就没有人把我们的情报给郑国让他们做好准备的吗?所以不能打。”秦穆公自以为是地说:“你们不懂,我已经决定了。”他让百里奚的儿子孟明视、蹇叔的儿子西乞术和白乙丙率领大军攻打郑国,结果失败。

由于没能打下郑国,秦军为了不白白出兵,就把晋国的一个叫滑的小城打了下来。当时晋文公还没有下葬,继位的晋襄公知道后大怒,发兵在崤山伏击秦军,3个将领都当了俘虏。他们被释放回国后,秦穆公没有怪罪他们打了败仗,而是穿上丧服亲自到城外去迎接他们,哭着说:“我当初没有听百里奚和蹇叔的话,导致你们受辱。你们有什么罪?你们专心练兵,准备雪耻就行了。”说完恢复了他们的官爵,对他们反而更好了。孟明视等3人感动得流下了眼泪,全身心投入到训练士兵上,决心为国雪耻。

不久,秦穆公下令攻打晋国,在彭衙和晋军大战了一场,秦国又吃了败仗。孟明视等人羞愧得不敢去见秦穆公,但秦穆公仍然没有怪他们,对他们越来越好。当时西方的戎族本来和秦国关系很好的,但听说秦国打了败仗,纷纷跑去向晋国献媚了。戎族有个叫由余的人很有才能,秦穆公觉得他是个威胁,就命人送美女给戎王,消磨他的意志。由余劝了很多次,戎王都不听。秦国一方面给由余送礼,一方面派人在戎王面前说由余的坏话,很快就迫使由余跑来投靠了秦国。

几年后,孟明视等人经过精心准备,再次出兵伐晋。这次秦军憋了一肚子气,渡过河后就把船烧了,以示不成功便成仁。晋国打了几个胜仗后就产生了骄傲情绪,没有想到秦军的战斗力很强,很快就被打得大败。秦军乘胜追击,打下了晋国几个大城,晋国人只好紧闭城门,不敢应战。秦穆公渡过黄河,祭祀那些战死的将士。当时的臣子们都感动得流泪,认为秦穆公能获胜,完全就是信任人才的缘故。不久,秦穆公在由余的帮助下打败了戎族,成为西方的霸主。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尊王攘夷是什么意思谁提出来的尊王攘夷故事背景过程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春秋战国时期尊王攘夷的历史典故是怎么回事?尊王攘夷什么意思?最早出自于哪里?故事背景是什么?一起来了解一下尊王攘夷的详细过程吧!尊王攘夷是什么意思?尊王攘夷是谁提出来的?尊王攘夷一词源自春秋时代,"尊王攘夷"一词最早见于《春秋公羊传》,该书是解释儒家经典《春秋》的三部专著之一。本意为"尊勤君王,攘斥

  • 窃符救赵的故事窃符救赵的意思主人公是谁文言文翻译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窃符救赵是什么意思?主人公是谁?窃符救赵的故事是怎样的?一起了解一下吧!窃符救赵是什么意思?主人公是谁?窃符救赵,是战国时期著名历史典故。故事概况为:魏安厘王二十年(公元前257年),秦国围困赵国都城邯郸,赵国求救于魏国,魏国惧怕秦国,不敢出兵救赵。情急之下,信陵君魏无忌听取侯赢之计,以国家利益为重

  •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历史典故烽火戏诸侯故事过程结局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历史上,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历史典故人尽皆知,或褒或贬,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具体是怎么回事呢?故事背景故事最后结局是什么?一起了解一下吧!烽火戏诸侯的历史典故是什么?烽火戏诸侯,指西周时周幽王,为褒姒(bāo sì)一笑,点燃了烽火台,戏弄了诸侯。褒姒看了果然哈哈大笑。幽王很高兴,因而又多次点燃烽火

  • 战国阴阳家邹衍谈天吹律的故事邹衍庙在哪里怎么来的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战国阴阳家代表人物邹衍谈天吹律的故事是怎么回事?邹衍庙是怎么来的?在什么地方?一起来了解一下吧!邹衍简介:邹衍(约公元前324年~公元前250年),战国末期齐国人。阴阳家代表人物、五行创始人相传墓地在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相公庄街道郝庄村。主要学说是五行学说、"五德终始说"和"大九州说",又是稷下学宫

  • 问鼎中原是什么意思是谁的故事问鼎中原故事背景过程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问鼎中原是什么意思?说的是谁的故事?故事背景是什么?问鼎中原的详细过程是什么?一起了解一下吧!问鼎中原是什么意思?问鼎中原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wèn dǐng zhōng yuán,比喻企图夺取天下。用来比喻有私心,想占据所有。出自《左传》。问鼎中原是谁的故事?问鼎中原的故事背景是什么?楚庄王(?

  • 管仲为什么要改革管仲改革的主要措施和历史意义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春秋战国时期的管仲为什么要改革?管仲改革的措施主要有哪些内容?管仲改革的历史意义是什么?我们一起来看看。管仲改革简介管仲改革又称管仲变法。管仲(约公元前723年或前716年-公元前645年),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谥敬,被称为:管子、管夷吾、管敬仲;颍上人,周穆王后代。是中国古代著名经济学家、政治

  • 退避三舍是什么意思主人公是谁退避三舍故事过程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退避三舍这个典故出自于哪里?说的是谁的故事?故事详细过程是怎样的?一起来看看吧!退避三舍是什么意思?退避三舍(tuìbìsān shè),汉语成语,指主动退让九十里,比喻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僖公二十八年》。退避三舍的典故出自于哪里?出处:春秋晋公子重耳出亡至楚,楚成王

  • 利令智昏的意思利令智昏的成语故事出处有哪些现实意义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利令智昏说的是谁的故事?出自哪里?是什么意思?利令智昏的成语故事讲了什么内容?一起了解一下吧!利令智昏是什么意思?利令智昏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lìlìng zhìhūn,意思是因贪利而失去理智,不辨一切。出自于《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利令智昏的出处:《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鄙谚曰:利令智昏。平

  • 老马识途的意思老马识途文言文翻译主人公是谁成语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老马识途是什么意思?老马识途的出处是什么?老马识途说的是谁的故事?一起了解一下吧!老马识途是什么意思?老马识途的出处!老马识途,途:路,道路。意为老马认识曾经走过的道路。成语出自《韩非子·说林上》:齐桓公应燕国的要求,出兵攻打入侵燕国的山戎,迷路了,放出老马,部队跟随老马找到了出路。比喻阅历多的人富

  • 悬梁刺股的意思悬梁刺股的故事主人公是谁典故出处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悬梁刺股是什么意思?说的是谁的故事?历史是怎么评价的?一起了解一下悬梁刺股的典故吧!悬梁刺股是什么意思?悬梁刺股,读音xuán liáng cìgǔ。比喻废寝忘食地刻苦学习。悬梁刺股的故事:主人公是谁?东汉时,有一个叫孙敬的年轻人,孜孜不倦勤奋好学,闭门从早读到晚也很少休息,有时候到了三更半夜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