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中国古代三大出生神异的开国皇帝

中国古代三大出生神异的开国皇帝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4245 更新时间:2024/3/13 17:05:12

古代称帝之人讲求名正言顺,这样才能江山永固。为了名正言顺他们通常会拿自己的出身说事,尤其是开国皇帝。下面,小编就介绍三位类似这种情况的三位出身神异的帝王。

在古代历史上,人们讲究“名正言顺”和“君权神授”,所以不是随便什么人都有资格当皇帝。秦始皇当秦朝开国皇帝,大家可以说他是奋六世之余烈;刘秀当东汉皇帝,多少与西汉还能扯上点关系。但有些开国皇帝,如西汉的刘邦、明朝的朱元璋等,他们祖上都是农民,要如何才能符合“君权神授”的思想,“名正言顺”地坐上皇帝龙椅?

为了让刘邦、朱元璋们能够符合“君权神授”的思想,能够名正言顺地坐上龙椅,相关人员(包括但不限于史官~~)集思广益,终于想出了一个大招:祖上没有贵人不要紧,只要把出生搞得神异些,同样可以证明伟大的皇帝是“君权神授”。于是,我们便看到了中国历史上的某些开国皇帝,出生一个比一个神奇。

一、汉高祖刘邦的出生

汉高祖刘邦的父亲刘太公,是一位老实巴交的农民。刘太公之上,也没有人是贵族或受封过什么公啊、爵啊之类的。不想刘邦时来运转,还就当上了西汉的开国皇帝。这可把史官们坑惨了,刘邦祖上一清二白,如何为皇帝正名啊?如何写皇帝传记啊?

最后,还是司马迁牛逼,他见刘邦的面貌长得有几分像龙,于是便在《史记》中这样写道: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也,姓刘氏。母媪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是时雷电晦冥,父太公往视,则见交龙于上。已而有娠,遂产高祖。

什么意思?司马迁说刘邦不是刘太公的种,甚至不是人种不要想歪了,我可没说刘邦是野种而是蛟龙的种,是神的种。

这下好啦,普天之下,还有谁的出生比刘邦皇帝更神圣?秦始皇?呵呵,靠边站去,他祖上再厉害,能比蛟龙厉害吗?能比神厉害吗?

二、隋文帝杨坚的出生

史料记载,杨坚出自关中高门弘农杨氏,是东汉太尉杨震十四世孙,其四世祖杨元寿被北魏任命为武川镇司马,其父杨忠跟随北周文帝宇文泰起义关西,因功赐姓普六茹氏,官至柱国、大司空,封随国公。死后追赠太保,谥号桓。

不过,据陈寅恪考证:杨坚家族可能只是山东寒族,其弘农杨氏的身份是出于伪托;其所谓四世祖杨元寿留镇武川等事,也可能是宇文泰为笼络部下感情而虚构的。日本学者布目潮沨甚至认为,杨坚家族并非汉族。

史料还记载,杨坚为人龙颔,额上有五柱入顶,目光外射,有文在手曰“王”。长上短下,沈深严重。但龙种已经被刘邦皇帝用去,我们的杨坚皇帝总不能拾人牙慧啊,那太没创意了。

杨坚祖上既非名门望族,龙种这种神话又不能用,怎么办?

诸位莫着急,大家别忘了我们的刀笔吏最擅长什么?对,无中生有!所以,这点小事还是难不倒我们的刀笔吏的。

关于杨坚的出生,史料上是这么记载的:皇妣吕氏,以大统七年六月癸丑夜生高祖于冯翊般若寺,紫气充庭。有尼来自河东,谓皇妣曰:“此兒所从来甚异,不可于俗间处之。”尼将高祖舍于别馆,躬自抚养。皇妣尝抱高祖,忽见头上角出,遍体鳞起。皇妣大骇,坠高祖于地。尼自外入见曰:“已惊我兒,致令晚得天下。”

杨坚出生于般若寺不稀奇,稀奇的是他出生时“紫气充庭”。何谓“紫气充庭”?紫气乃神气、祥瑞之气。当年老子西入秦关,不就是“紫气东来”嘛。杨坚出生时神气、祥瑞之气充满庭院,当然是大富大贵之命了。

杨坚出生时“紫气充庭”已经够神奇了,但刀笔吏文思汹涌,还不过瘾,于是又加了“有尼来自河东”的故事,这就奇上加奇啦。

三、明太祖朱元璋的出生

若论祖上身份,与刘邦、杨坚相比,朱元璋的祖上恐怕最为不堪往事不堪回首但皇天不负有心人,朱元璋还是当上了明朝的开国皇帝。

朱元璋当上皇帝后,据说一度曾想认宋朝理学专家朱熹为祖宗。但这事实在不靠谱,后来也就不了了之。认祖宗不成,那就只能学刘邦与杨坚童鞋,在出生上做文章。

于是,在明史上便出现了这样一段记载:母陈氏,方娠,梦神授药一丸,置掌中有光,吞之,寤,口余香气。及产,红光满室。自是夜数有光起,邻里望见,惊以为火,辄奔救,至则无有。比长,姿貌雄杰,奇骨贯顶。志意廓然,人莫能测。

正所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朱元璋的出生记载,比起前辈刘邦、杨坚的出生记载,又高明了许多。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司马迁写刘邦出生,直接让刘邦的母亲与蛟龙野合,神是神了,但始终让人有些不舒服。而朱元璋的出生,是他妈先怀孕,然后在梦里吃神药,这多少比刘邦的出生文明点,也舒服点。不是吗?

2、与杨坚出生时“紫气充庭”相比,朱元璋的出生是“红光满室”,在这一点上大家半斤八两,打了个平手。朱元璋出生比杨坚出生的高明之处在后面,即朱元璋的邻居们见到“红光满室”,“惊以为火,辄奔救,至则无有。”这样描述的好处是,比起杨坚出生时只有一个尼姑在场,不仅更加形象生动,画面感十足,而且证人更多,更具有可信度。

至于人多嘴杂,会不会有哪个脑筋不清楚的邻居说了不该说的话,那就不是朱元璋皇帝而是底下臣子们应该考虑的问题了。

看完刘邦、杨坚、朱元璋三位开国皇帝的神异出生,不知您有何感想?我的第一感觉是,传统力量与舆论力量实在是太强大了,简简单单一句“名正言顺”,便逼得雄才大略的帝王们不得不屈服,不得不造假。这皇帝当的,也够憋屈。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中亚竟然有保持中国文化的地方,这是怎么回事?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中亚作为东西方文化的交汇处,有着相当多不同的人种,有彪形大汉的蒙古人,也有长着鹰钩鼻的白种人,但是大家绝对想不到,在吉尔吉斯斯坦和哈萨克斯坦等地还散落着一些坚持中国传统习俗,说着带有浓重西北口音汉语的中国村。他们被中亚人民称之为“东干人”,东干就是突厥语“甘回&r

  • 《推背图》中二十八是什么呢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推背图》二十八是什么,给大家介绍以下。谶革头火脚 宫阙灰飞家中有鸟 郊外有尼颂羽满高飞日争妍有李花真龙游四海方外是吾家解:【革头火脚】:四点底在造字法中代表火,“革头火脚”是“燕”字。明太祖朱元璋分封朱棣为燕王,驻守北平。【宫阙灰飞】:1398年皇太

  • 中华为何自唐以后就逐渐衰落了?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大唐的强盛是全世界有目共睹的,当时中华文明占着全世界的领导地位,唐王朝也是震慑四方。那么为何大唐以后这样的优势渐渐式微了呢?有人说你的意思汉唐不如秦朝了,其实就是不如。秦朝由于秦始皇帝功劳太大没人敢反对他,所以他能专权,以致国内问题丛生。但是如果秦朝实现正常权利交接,而不是胡亥和赵高上台,那么整个朝

  • 公主丈夫驸马这一称谓由何而来?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我国古代皇帝女儿的丈夫被称之为驸马,那关于驸马这一词又是如何演变而来的呢?从古装剧中,我们能知道不少古代的常识,比如皇帝的女婿叫“驸马”。皇帝的女婿有很多称呼,比如帝婿、国婿等,这些称呼我们从字面意思就能理解,可是“驸马”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呢?【一】来

  • 古代妓女老后该何去何从?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古代从事妓女行当的女子,大多是走投无路的可怜之人,但凡有点余地她们都不会走上这条不归路。少时花容月貌之时生活还能好点,一旦花容失色年老体衰之时,等待她们的只有无尽凄苦。那么,妓女年老之后究竟该何去何从呢,是否会有改变命运之法呢?妓女是个古老职业,早在春秋时期,齐国就曾办过官营妓院,就是国相管仲办的。

  • 盘点历史上的九大特殊的状元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科举考试中国古代社会读书人进入仕途官场的唯一途径。一旦在科举考试中考中了状元,就可以虽满朝文武大臣同朝为官了,那时候是多么光宗耀祖的事。自隋朝创立科考以来,历代状元有姓名可考者,自唐高祖武德五年的孙伏伽起,到清光绪三十年的刘春霖终,共有592人。这592个状元中,亦各有千秋。我们来盘点下中国历史上出

  • 《七子之歌 》是指哪七子?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当年《七子之歌》红透半边天,这首歌唱出多少爱国主义者的赤忱之心。这是是闻一多先生于1925年3月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的一首组诗,共七首,分别是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大(旅顺-大连)。下面,小编就为大家介绍祖国母亲失而复得的孩子们吧。第一个:澳门澳门,全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

  • 中国历史上年龄最小的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中国古代历经过无数个朝代,一朝衰落一朝兴起,一个皇帝退位或去世,另一个皇帝登基,这似乎就是中国历史的规律。但是别看做皇帝多么光鲜亮丽,也不是什么人都可以做的。有雄才大略的皇帝,也有昏庸无道的皇帝。皇帝不好当,所以曹操那么大权在手,都不敢越雷池半步。至于水浒里的宋江,聚集一百零百位好汉,听说朝廷要来招

  • 此人竟然比司马懿更厚更黑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很多人都认为历史上最深知厚黑学精髓的非司马懿莫属,当然了还有刘邦。不过我觉得有一位比司马懿,刘邦更厚更黑。这个人呢,就是徐阶,明朝首辅徐阶。那这时为什么呢?我们来分析一下。司马懿在外最大的对手是诸葛亮,在内最大的对手是曹爽。曹爽和他爹曹真比起来,那绝对是不堪重用之人,别说司马懿了,即便是三国时期的二

  • 皇帝亲笔 手书真迹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来欣赏下中国历史上各个朝代皇帝的亲笔书法明太祖朱元璋亲笔信唐太宗李世民手迹东汉章帝刘烜东吴大帝孙权手迹晋哀帝司马丕手迹晋武帝司马炎手迹晋宣帝司马懿手迹明成祖朱棣手迹明神宗朱翊钧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