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隋炀帝杨广为什么要栽赃谋害胞弟杨秀?

隋炀帝杨广为什么要栽赃谋害胞弟杨秀?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4963 更新时间:2024/3/7 23:29:05

杨广成为太子后,自觉得还是不太稳妥。原因是,隋文帝与独孤皇后共有五个儿子,杨勇为长子已被废除,次子是他自己,三子是秦王杨俊已经死去,四子叫杨秀,被封为蜀王,这是一个威胁。而老五是汉王杨谅,隋文帝对这位汉王十分宠爱,杨广对此深感不安。

杨广深知他这两胞弟与自己不会是一条心,就与杨素共谋先除掉蜀王杨秀,原因是隋文帝一向不喜欢蜀王。就这样,杨素便开始暗中搜集杨秀的罪状以诬陷他。没过多久,就找到了一些,为啥这么容易呢?一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二是、这位蜀王也确实是很不检点。

隋炀帝 杨广

比如说:他竟命人私下里制作浑天仪。这浑天仪可不是谁都能拥有的,按照当时的规定,只有皇帝才能拥有,杨秀竟然命人制造浑天仪,以供供自己观察天象。

此外,其王府的宦官数量也严重超标,一些生活标准也全部按皇帝的标准来设置。

因此杨素的工作进展得非常顺利,而后,其就以杨秀在蜀地有种种出格的表现向隋文帝进言。

隋文帝本来对杨秀就有疑心,当一听到杨素的密告之后,就下令征召杨秀返回长安。杨秀担心朝廷有变,心里犹豫不决,声称有病,拒绝动身。益州总管司马源师多次进言规劝,“不可违命”,得速速回京。

杨秀还是觉得不去为妙,以至于迟迟未动身。杨秀的态度让隋文帝更加的怀疑,再加上杨素在一边不断的煽风点火,隋文帝决定让原州总管独孤楷出任益州总管,并亲自将蜀王送到京都,这里其实就有押送的的意思了。

独孤楷抵达益州后,杨秀还是不肯程,在独孤楷一再劝解警告之下,杨秀才肯动身出发。杨秀上路时,脸上流露出一副不甘的表情,这一点被独孤楷注意到,他不动声色地下令部队提高警戒,随时准备战斗。杨秀走了四十余里,有些后悔打算派兵袭击独孤楷,便派出间谍侦察,探知独孤楷的军队一直处在高度备战状态,才打消念头。

杨秀抵达长安之后,隋文帝接见了他,却一句话也不说,这使杨秀万分难受。次日,隋文帝严厉的责备了杨秀,杨秀也承认自己确实有罪,请求宽恕,此时一旁的杨广哭着跪在地上请求隋文帝原谅杨秀,这真可谓是猫哭耗子假慈悲啊!

隋文帝对杨广的哭求也不予理睬,并说:“顷者秦王糜费财物,我以父道训之。今秀蠹害生民,当以君道绳之。”说完后,立即把杨秀交给了执法部门,并命杨素等人调查审理。

蜀王落到了杨素手里,这下可把杨广乐坏了。他决定要向对付杨勇一样,不能给杨秀任何翻身的机会。就与杨素一起又策划了一个木偶事件。

影视形象:杨秀

杨广命人暗中制造了两个木偶,再用绳索绑住木偶的手,又用铁钉钉住木偶的心,之后加上脚镣手铐和重重枷锁,一木偶写隋文帝杨坚,一木偶写汉王杨谅,另写:“请西岳慈父圣母收杨坚、杨谅神魂,如此形状,勿令散荡。”

之后找人埋起来,再让杨素挖出来。当杨素把这两个木偶交给隋文帝时,杨坚大怒,并大声喊道:“天下间竟有这样的儿子。”几天之后,杨秀便被贬为庶人,同杨勇一样软禁到内侍省。

至此,隋文帝的五个儿子,除杨广与汉王杨谅外,一死两禁。于汉王,杨广一时还没有什么办法。其一是杨坚的宠爱;其二是汉王很检点,又有杨坚特许的便宜之权。但杨广也并不太担心,因为毕竟他才是皇位的继承人。

此时隋文帝杨坚已进入老年,想前往仁寿宫避暑,调理一下身体。有一位术士叫章仇太翼,很有学问,佛道皆通,尤善占卜之术。他眼盲,但能以手摸书而知其字。

这位学者得知隋文帝要出行,便一再劝阻其不该在此时出行,并直言:“如果此时出行,就再也回不来了!”

隋文帝一听此言,气得火冒三丈,就把这位学者给送到了监狱中,之后,杨坚于仁寿四年正月二十七日,抵达仁寿宫,下诏凡朝中一切赏赐和财政开支,全部交由太子杨广裁决。

那么,隋文帝杨坚此行是否真的如章仇太翼所言呢?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越族是什么样的民族?越族的起源和生活习惯?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越族是先秦时期生活在我国南方地区的一个古老民族。当时中国人泛称东南方蛮族为“越”,北方蛮族为“胡”。越即粤,古代“越”和“粤”是相互通用的。百越是战国时代才有的称呼,是对古代越人各个不同族群的总称,也称诸越。百越的百是指多,而不是一个确定的数字。在古代这是一个泛指词汇,越族广泛分布于我国南方,因此百

  • 魏徵和魏征是同一人吗 唐太宗为何将魏徵比作明镜?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总是保有这三面镜子,以防止自己犯错误。现在魏徵死了,朕失掉一面明镜了啊!”贞观十七年(643年)正月,一代名臣魏徵病逝。与他相知甚深的唐太宗李世民颇为痛惜,流着泪说出了以上名言。魏徵(也写作魏征),字玄成,生于北周静帝大象二年(5

  • 房彦谦为什么被称为隋朝第一清官 房彦谦的碑文是谁写的?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房彦谦出生于公元547年,一生先后经历了东魏、北齐、北周和隋四个王朝的更替换代。房氏原籍清河。到房彦谦七世祖房湛时期,因为做过燕国的太尉椽,随着南燕国迁都青州,也把家人带到了齐地。今济南市历城区在南北朝隋唐时期属于齐郡。从此以后,房彦谦一直就把历城当作了自己的故乡。从十六国到房彦谦时,200多年间,

  • 秦攻百越之战耗费了多长时间?为什么要攻打百越?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一切准备就绪后,公元前218年,始皇命赵佗和屠雎率领五十万秦军扑向百越。对于此次战争,各类史书的记载都语焉不详,《淮南子》的记载如下。“使尉屠睢发卒五十万为五军:一军塞镡城之岭,一军守九嶷之塞,一军处番禺之都,一军守南野之界,一军结余干之水。三年不解甲弛弩,使监禄无以转饷,又以卒凿渠而通粮道,以与越

  • 杨玄感是谁 为什么被称为小霸王 和李密是什么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杨玄感,隋末时期司徒杨素的长子,为官正直清廉,因反对隋炀帝的统治,兵变失败后被杀。杨玄感兵变是当时中国最大的混战之一。李密,陕西西安人,父李宽,隋末时期瓦岗寨寨主,人称魏公,被唐将盛彦师斩杀于熊耳山。那么杨玄感与李密又是什么关系呢?杨玄感和李密的相识得益于杨素。当初李密读书时偶遇杨素,杨素对其赞赏有

  • 文成公主为什么远嫁吐蕃 文成公主的真实命运?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唐初,唐太宗凭借着杰出的文治武功,不但平定了中原,发展了经济,使中原的人民得以安稳生活;而且征服了周边的少数民族,与他们建立了和平友好的关系,开通了互相贸易往来的通道。这其中,就包括西南方向的吐蕃国。当时的吐蕃王名叫松赞干布,是一个文武双全、富有政治才干的年轻首领。他平定了吐蕃内乱,使吐蕃成为青藏高

  • 秦始皇统治思想的来源,秦始皇与法家的关系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以法为教”出自《韩非子》一书中的《五蠹》篇:“故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意思是说,人们学习知识可以,但内容只限于朝廷的法令和制度。这样,人们看到的文字就只能是朝廷的法律和政令,政府要求人们做什么人们就做什么,从而达到“政令一统”的目的。这是秦代施行的愚民政策之一,也是秦王朝加强思想控制、

  • 隋朝杨玄感造反是怎么回事 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杨玄感是隋朝的将领,父亲是隋朝赫赫有名的大臣杨素,从小受到父亲和家族的影响,拥有远大的志向。杨玄感凭借着父亲的功劳也得以在朝为官,从上国柱一直做到了礼部尚书,期间使地方的吏治逐渐好起来了,被当地人认为是公正有才干的人。当父亲杨素死后,杨玄感的家族岌岌可危,最后发动了兵变。那么杨玄感为什么要造反呢?一

  • 长孙皇后是谁 她与唐太宗感情有多深?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唐太宗李世民的长孙皇后,是一名德才兼备的女性。她与李世民虽无浪漫的爱情故事,但两人伉俪情深,是一对令人羡慕的恩爱夫妻。长孙皇后的家族在北魏和隋朝都是贵族阶层。长孙皇后年幼时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她喜欢阅读历史上的人物事迹,自觉遵守礼法规范,这为她日后成为后宫嫔妃的表率奠定了德行基础。长孙皇后十三岁时,由

  • 秦国“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主张是谁提出的?历史影响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随着秦国统一事业的顺利进行,秦国对法家思想也越来越推崇,历代统治者无不认为是法家成就了秦国,创造了秦军的荣耀。但到了庄襄王时期,却有一个人看到了法家思想的缺陷并试图纠正,这个人就是吕不韦。吕不韦组织大量门客编修《吕氏春秋》,希望能将此书献给嬴政,作为嬴政执政后的指导思想,让他带领秦国走出极端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