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三省六部制简介三省六部制的特点和作用是什么?

三省六部制简介三省六部制的特点和作用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546 更新时间:2024/2/27 12:13:40

三省六部制简介:三省六部制是哪三省?三省六部制的特点和作用是什么?本这就为你介绍:

三省六部制简介

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一套组织严密的中央官制。它初创于隋朝,完善于唐朝,此后一直到清末,六部制基本沿袭未改。

三省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指尚书省下属的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每部各辖四司,共为二十四司。

在发展过程中,组织形式和权力各有演变,至隋,才整齐划一为三省六部,主要掌管中央政令和政策的制定、审核与贯彻执行。各不同时期的统治者做过一些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的调整和补充。

三省六部制发展历史

三省六部制是西汉以后长期发展形成,至隋朝正式确立,唐朝进一步完善的一种政治制度。隋唐至的中央最高政府机构。

三省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指尚书省下属的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每部各辖四司,共为二十四司。尚书省形成于东汉(时称尚书台);中书省和门下省形成于三国时,目的在于分割和限制尚书省的权力。

在发展过程中,组织形式和权力各有演变,至隋,才整齐划一为三省六部,主要掌管中央政令和政策的制定、审核与贯彻执行。

汉光武帝刘秀在尚书台设三公曹、吏曹、民曹、客曹、二千石曹、中都官曹等六曹尚书,为六部前身。西晋时,有吏部、殿中、五兵、田曹、度支、左民六曹,属尚书省。

宋公元1086年,反变法派执政,改为三省共同议事,奏请取旨,分省治事行下,实际上使三省合一,后习惯上统称三省。

南宋公元1129年,又实行三省合一,二十四司也时或省并,如公元1129年以礼部兼主客,祠部兼膳部,兵部兼职方,驾部兼库部,比部兼司门,工部兼部,屯田兼农部等,还省并若干寺监入六部。

公元1163年,又进一步省并六部下属诸司,如以司封兼司勋,礼部兼祠部,兵部兼驾部,都官兼比部,工部兼屯田等。

辽代南面官系统中,设三省六部(其中“中书省”初名“政事省”),设官同于宋制。金、元、明只设一省六部,一省,金为尚书省;元、明为中书省。明1380年罢中书省,分中书省之权归于六部。至此,六部取代了三省六部制。

三省六部制是哪三省哪六部?

一、三省

隋文帝在中央设立三师、三公、五省(尚书、门下、内史、秘书和内侍)。

三师、三公只是一种荣誉虚衔。五省之中,只有尚书、门下、内史三省才是真正的中枢权力机构(秘书省掌图书典籍,职任较轻;内侍省掌侍奉宫掖,委以宦官)。三省各有明确分工。

1、中书省

中书省,古代官署名。魏曹丕始设,掌管机要、发布政令的机构。沿至隋唐,遂成为全国政务中枢。隋初称为“内史省”,后改为“中书省”。

宋代中书省与门下省合并为一个机构“中书门下”,掌握行政大权,长官为“同平章事”即宰相,其与掌管军事大权的枢密院合称“二府”。元代以中书省总领百官,与枢密院,御史台分掌政、军、监察三权。门下、尚书两省皆废,故中书省较前代尤为重要。

地方行政由中书省外派的“行中书省”即“行省”掌握。明初沿用,洪武十三年废丞相、中书省,由皇帝直接统领六部。明永乐帝时设内阁,机要之任开始归“内阁”。负责起草诏令,明宣宗后拥有票拟奏章的“票拟权”。

2、门下省

“门下省”为官署名称。东汉时即设侍中,秩比二千石,属于少府,职掌为侍从皇帝左右、赞导众事、顾问应对,皇帝外出,则侍从参乘。

门下省原为皇帝的侍从机构,南北朝时权力逐渐扩大,北朝政出门下,成为中央政权机构的重心。隋唐时与中书省同掌机要,共议国政,并负责审查诏令,签署章奏,有封驳之权。

其长官称侍中,或称纳言、左相、黄门监,皆因时而异。其下有黄门侍郎、给事中、散骑常侍、谏议大夫、起居郎等官。

3、尚书省

官僚机构。南朝宋得名,前身为“尚书台”。由汉代皇帝的秘书机关尚书发展而来。是魏晋至宋的中央最高政令机构,为中央政府最高权力机构之一。“尚书省”的组织机构于隋朝定型。

以唐代制度为例:有吏部、礼部、兵部、刑部、户部、工部等六部,下辖吏部、主爵等24司。六部尚书都以所在“部”为名,而郎官以所在“司”为名。负责执行诏令。

二、六部

三省的长官侍中、中书令、尚书令相当于秦汉时期的宰相。尚书省是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其下设吏、礼、兵、度支(后改为户)、都官(后改为刑)和工六部,与诸寺、台分别处理各类事务。每部设尚书为最高长官,总管本部政务。

1、吏部

中国古代官署。吏部掌管全国官吏的任免、考课、升降、调动等事务。下设四司:明清为文选清吏司、验封司、稽勋司和考功司。

司的长官为郎中,副长官为员外郎,其属官有主事,令史,书令史等。文选清吏司掌考文职之品级及开列、考授、拣选、升调、办理月选。

验封司掌封爵、世职、恩荫、难荫、请封、捐封等事务。稽勋司掌文职官员守制、终养、办理官员之出继

、入籍、复名复姓等事。考功司掌文职官之处分及议叙,办理京察、大计。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唐武宗李炎简介生平经历介绍李炎是怎么死的墓地在哪儿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唐朝帝王李炎生平有哪些经历?李炎最后的结局怎么样?李炎是怎么死的?李炎死后葬哪儿了?墓地在什么地方?一起了解一下吧!唐武宗李炎简介:唐武宗(公元814年7月1日―公元846年4月22日),本名李瀍,后改名炎。唐穆宗第五子,文宗弟。封颍王,累加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吏部尚书。公元840年正月,文宗病重,仇

  • 孟浩然简介孟浩然生平经历历史评价介绍孟浩然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唐代著名诗人孟浩然有着怎样的生平经历呢?孟浩然是怎样的一位诗人,历史评价怎么样?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孟浩然的历史相关资料吧!孟浩然简介:孟浩然(689—740),名浩,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现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孟浩然生当盛唐,早年

  • 唐文宗李昂简介生平经历介绍李昂是怎么死的墓地在哪儿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唐文宗李昂生平经历了哪些事件?李昂最后是怎么死的?李昂的墓地在什么地方?一起了解一下吧!唐文宗李昂简介:唐文宗李昂(809年11月20日―840年2月10日),原名李涵,唐朝第十四位皇帝(除武则天和唐殇帝外,826年―840年在位),唐穆宗李恒次子、唐敬宗李湛之弟,唐武宗李炎之兄。母为贞献皇后萧氏。

  • 鉴真东渡简介鉴真东渡的过程鉴真东渡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鉴真东渡简介:鉴真东渡的过程是怎样的?鉴真东渡的历史意义是什么?本文这就为你介绍:鉴真东渡简介鉴真东渡,是指僧人鉴真前往东瀛传授佛教。鉴真曾六次前往东瀛,辛勤不懈地传播唐朝多方面的文化成就,并带去了大量书籍文物。具有极大的历史意义促进了中日文化的交流与发展,使佛教更为广泛的传播。唐朝时,很多中国人为

  • 唐宣宗李忱简介生平经历介绍李忱是怎么死的墓地在哪儿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唐宣宗李忱是一位怎样的帝王?唐宣宗一生经历了哪些事件?唐宣宗李忱最后的结局如何?李忱是怎么死的?墓地在什么地方?一起了解一下吧!唐宣宗李忱简介:唐宣宗李忱(chén)(810年-859年),唐朝第十六位皇帝(除武则天和殇帝李重茂外,846年-859年在位),唐宪宗李纯第十三子,唐穆宗李恒异母弟。初名

  •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原文鉴赏作品翻译诗歌赏析创作背景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白居易代表作品《钱塘湖春行》的创作背景是什么?一起赏析一下诗歌原文及其作品翻译吧!白居易代表作品《钱塘湖春行》原文鉴赏: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钱塘湖春行》作品翻译:行至孤山寺北,贾公亭西,暂且

  • 白居易《卖炭翁》原文鉴赏作品翻译诗歌赏析有哪些现实意义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白居易诗歌作品《卖炭翁》的创作背景是什么?有哪些现实意义?一起赏析一下《卖炭翁》的诗歌原文及其作品翻译吧!白居易诗歌作品《卖炭翁》原文鉴赏: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

  • 唐懿宗李漼简介生平经历介绍李漼是怎么死的墓地在哪儿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唐懿宗李漼在历史上是怎样的一位皇帝?唐懿宗李漼生平经历了哪些事件?唐懿宗李漼最后是怎么死的?死后葬哪儿了?李漼的墓地在什么地方?一起了解一下吧!唐懿宗李漼简介:李漼(833年12月28日-873年8月15日),即唐懿宗,大和七年农历十一月十四日生于籓邸,唐朝第十七位皇帝(除去武则天和殇帝李重茂),唐

  • 白居易《忆江南江南好》原文鉴赏作品翻译诗歌赏析创作背景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白居易著名代表作品《忆江南·江南好》的创作背景是什么?一起赏析一下原文及其作品翻译吧!白居易著名代表作品《忆江南·江南好》原文鉴赏: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忆江南·江南好》作品翻译: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如画的风景久已熟悉。春天到来时,太阳从江面升起,把江边的

  • 唐昭宗李晔简介生平经历介绍李晔是怎么死的墓地在哪儿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唐昭宗李晔生平经历了哪些事件?唐昭宗李晔是怎么死的?李晔的墓地在什么地方?一起来了解一下吧!唐昭宗李晔简介:唐昭宗李晔(867年2月22日-904年),初名李杰,即位后改名李敏,后又改名李晔。唐懿宗李漼第七子,唐僖宗李儇之弟,唐朝第十九位皇帝(除去武则天和殇帝以外),888年至904年在位,在位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