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历史上最后一个宰相胡惟庸,他死的冤不冤

历史上最后一个宰相胡惟庸,他死的冤不冤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4981 更新时间:2024/2/12 14:47:12

“宰相”这一职位由来已久,历史上有过很多的宰相,而最后一位宰相,就是在洪武四大案当中被杀掉的胡惟庸,而胡惟庸一案,牵连的人数众多,达到了三万多人,而且在胡惟庸死后,朱元璋就完全取消了宰相制度,所以胡惟庸也就成了历史上最后一个宰相,自此之后再也没有了。不过,胡惟庸案当中,胡惟庸究竟死的冤不冤?胡惟庸案究竟应该如来看待呢?

1.胡惟庸案的起因

胡惟庸案件,是“洪武四大案”中的第一大案,也是朱元璋开诛杀功臣先河的案件。可以说,正是因为有胡惟庸谋反这件事,才使得朱元璋对功臣们极度不相信,从而开启了残杀模式。

那么,朱元璋杀胡惟庸,究竟过不过分呢?胡惟庸被朱元璋杀,冤不冤枉呢?

胡惟庸之所以被朱元璋抓起来,缘于一起“云奇事件”。

当时胡惟庸告诉朱元璋,他家旧宅井里,涌出了醴泉,让朱元璋去看。朱元璋在前去的过程中,半道上突然冲出一个叫云奇的太监。云奇拉住朱元璋的马,死活不让朱元璋走。随行的卫士大怒,把云奇打得半死。但就算打得半死,云奇也不让朱元璋走。最后,朱元璋才搞清楚,原来云奇是想对朱元璋说,胡惟庸要造反。

于是朱元璋登上城头,果然看见胡惟庸家老宅里的墙修了夹墙。夹墙中间,都是一些全副武装的甲士。

由此,胡惟庸造反的证据也就坐实了,朱元璋把胡惟庸抓起来,开始审理。这个案子,加上后来多年后,他又对胡惟庸案件进行追加审理,前后杀掉了三万多人。

2.事件中的一些漏洞

那么,“云奇事件”是不是真实的呢?

其实,就这件事而言,其中是有很多漏洞的。哪些漏洞呢?

其一,胡惟庸会不会让朱元璋去看醴泉?

“醴泉”是什么?是一个带有酒味的泉水,或者是带有甜味的泉水,也叫做甘泉。醴泉的出现,是一种异兆,尤其是一个人的老家、老宅、祖坟这样一些地方出现这样的异兆,意味着这个人很可能有“天子命”。

既然这代表胡惟庸有“天子命”,胡惟庸怎么可能还让朱元璋去看呢?那不是自寻死路吗?

其二,云奇是一个什么样的太监?

云奇是太监,自然是宫中的人。如果是宫中的人,就应该在宫中,可为什么他却跑到胡惟庸府上去了呢?而且,别人无法发现夹墙里面藏有人,云奇却发现了,他为什么比别人厉害那么多呢?

如果说这个云奇是朱元璋派胡惟庸家里的卧底,那么朱元璋应该是知道他是谁的。但为什么朱元璋却不认识他呢?就算朱元璋不认识,朱元璋身边的人应该认识啊。可他们为什么还把这个云奇打得半死呢?

其三,朱元璋怎么会在城墙上发现秘密?

史书上说,朱元璋听云奇说胡惟庸想造反的时候,他亲自跑到城墙上去看,从城墙上果然看见胡惟庸家里的夹墙里,藏着很多甲士。

朱元璋怎么会跑到城墙上去看?难道胡惟庸的老宅很靠近城墙吗?如果朱元璋都能在城墙上发现秘密。那么,镇守城墙的那些卫士,为什么就没有人发现呢?

其四,胡惟庸为什么没有配套工程?

如果胡惟庸是设计把朱元璋引诱到他的老宅中抓起来,那么,抓起来难道就能够实现篡位吗?军队没在他手中,舆论也不在他身上,他怎么可能就通过抓个皇帝,就能实现篡位的目的呢?

显然,这完全不是一个政治家的作为,倒像是一个小孩子在过家家玩儿。

其五,朱元璋为什么会去胡惟庸家?

按照史料记载,前几天已经不断有人告诉朱元璋,胡惟庸有造反的迹象了。既然已经有预警,朱元璋怎么还会去胡惟庸家,他不担心吗?

从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以“云奇事件”来证明胡惟庸造反,其实是非不靠谱的。很可能胡惟庸并没有造反的行动,这是朱元璋“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3.为什么说胡惟庸不冤

不过,就算胡惟庸并没有造反的具体行动,他被杀,其实也一点儿也不冤枉。为什么这么说呢?

《明史》上记载了非常多胡惟庸想造反的事情,以及他在朝廷里独断专行、排斥异己、收受贿赂等事情。这些事情中还有一项更重要的,就是他在朝廷中自行做主。大臣们递上来的很多奏折,他都要先过目。如果这些奏折于他不利,他就会把这些奏折捏住,不上报给朱元璋。

《明史》所记载的这些事,也许并不完全真实,可能有捏造的成分。但是这至少说明,胡惟庸确实没有摆正自己的角色,并不是事事都朱元璋报告。而这一点,是让朱元璋十分忌惮的。胡惟庸明知道朱元璋会忌惮这一点,他还要那样做,至少说明,胡惟庸是不够聪明的。

当然了,胡惟庸确实不够聪明,但如果就因为他不够聪明,就杀掉他,而且还因此杀掉了三万多人,由此也看出,朱元璋还真是残暴至极。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乾隆皇帝的真实相貌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在我国古代,画家们画像的时候讲究的是写意不写实,若是给皇帝画画像的时候更英国要顾及到皇帝的尊严了。就是怎么威严怎么画,所以多多少少都有惨假的成分在其中。那么你知道乾隆皇帝真正的样子吗?看看这位意大利人画的乾隆皇帝就知道了。相信有很多人都想一睹乾隆的真容,因为当时国内的画家在画画的时候都会美化,所以没

  • 王敏彤的原名叫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众所周知,清朝是我国封建王朝的最后一个朝代。1912年随着《退位诏书》的颁布,爱新觉罗的皇室地位也就宣告结束了。剩下的皇室后裔也都开始各自谋求各自的生路了。今天小编要介绍的就是皇室后裔中的一位,此女一辈子不结婚不工作,不谈恋爱活到90岁,身后荒凉任人评说。她便是被人称为“晚清最美格格”的王敏彤,原名

  • 曹魏大将王平为什么投降蜀国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熟悉三国历史的人都知道,在蜀国的后期,其实有不少大将都是从魏国叛逃而来的,比如魏延、王平等等。王平的能力,在街亭之战当中已经得到了公认,诸葛亮也对他非常信任和看重,但是王平为什么要舍弃强大的魏国,而来到弱小的蜀国呢?他投降的时候,可以说是舍弃了一个更有前景的国家,却甘愿在蜀国当官,他这样选择的理由到

  • 朱祁钰为什么直到南明才有庙号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朱祁钰是明朝第七位皇帝,但他的地位在一段时间内非常的尴尬。夺门之变爆发后,朱祁钰一直被软禁到死,而他也是第一位没能安葬在明十三陵的皇帝。朱祁镇根本不承认朱祁钰的皇帝身份,后来还是明宪宗恢复了朱祁钰的皇帝之位,直到南明明安宗时期,朱祁钰才有了庙号。可以说朱祁钰也比较冤,虽然他是临危受命当上大明皇帝,但

  • 朱祁镇宠信太监差点亡国又杀了于谦,为什么庙号还是英宗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庙号一般来说,其实和谥号是一样,都是一种对于皇帝生前所做的事情和为人的评价,有好有坏,而最近热播的《大明风华》里面的朱祁镇,在历史上庙号是英宗,只是,朱祁镇生前明明是宠信太监,出征瓦剌差点导致明朝亡国,后来又杀掉了于谦,这样作为的一个皇帝,为什么死后庙号还能是英宗这样一个带有褒义的称呼呢?朱祁镇还做

  • 蔡京、秦桧、严嵩三大奸臣,为何都是书法名家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人们经常会说“字如其人”,认为一个人如果写字写的很好看的话,那么做人也一定是很好的,如同君子一般,但是实际上,历史上却有三位在书法上堪称是大家的人,却是著名的奸臣,这就是蔡京、秦桧、严嵩三个人。尤其是秦桧,现如今我们使用宋体字,其实就是秦桧创造出来的,只是因为他的名声太臭,所以没有说是“秦体”而说是

  • 于谦死的冤不冤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很多人其实都会为于谦之死感到惋惜,于谦在历史上的确是一位名声非常高的民族英雄,而朱祁镇从瓦剌回来,复位之后,于谦却遭人陷害被杀,这也是很多人为他惋惜的原因。但是,为什么却又有人说,于谦虽然很惋惜,可是他却死的不冤?从当时的情况来看,于谦究竟是为什么而死,为什么有人说自从朱祁镇从瓦剌回来的那一刻,就注

  • 颜真卿并非只是书法家,他的另一身份更令人钦佩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无论你喜不喜欢书法,应该都有听说过颜真卿的作品。他的《祭侄文稿》被称为是“天下第二行书”,因为此稿是在颜真卿极度悲愤的心情下书写出的,感觉每个字都展现出了他情绪上的起伏,这种自然流淌出的作品在书法史上并不多见,所以《祭侄文稿》才会显得如此珍贵。不过颜真卿的职业可不仅仅只是一名书法家,他还是唐朝时期的

  • 高阳公主为什么会喜欢辩机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历史上,高阳公主是唐太宗李世民第十七女,从小便得到李世民的宠爱。后来高阳公主嫁给房玄龄的儿子房遗爱,但这场婚姻并不是真爱趋势,高阳公主根本就不喜欢房遗爱,导致她多次外出不愿回家。直到高阳公主遇见辩机,两人互生情愫,事情曝光后辩机被处以腰斩,下场十分惨烈。高阳公主最后则是被怀疑谋反,被唐高宗赐死。这位

  • 卢循孙恩之乱王凝之被杀,谢道韫是如何保住自己家人的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卢循孙恩之乱爆发后,谢道韫的丈夫王凝之负责守城,但王凝之深信同为五斗米道信仰者的孙恩不会谋反,因此不听将领劝言,坚持不舍防备,最后不敌孙恩,导致被杀。关键时刻,王凝之夫人谢道韫拼命击杀数位敌军,保护家人性命,后来孙恩对她生出敬仰之情,专门派人将谢道韫一家送回会稽。可见谢道韫不仅是一位才女,在家人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