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黑衣宰相”姚广孝是怎么帮助朱棣造反的?姚广孝是怎么死的?

“黑衣宰相”姚广孝是怎么帮助朱棣造反的?姚广孝是怎么死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765 更新时间:2024/1/16 18:17:40

“黑衣宰相”姚广孝是怎么帮助朱棣造反的?姚广孝是怎么死的?姚广孝,明朝初期思想家、佛学家,作家,靖难之役的首要策划人,法名道衍,字斯道,又字独闇,号独庵老人、逃虚子。中国历史上最知名的黑衣宰相。姚广孝年轻时在苏州市妙智庵遁入空门为僧,精通三教,与明朝初期儒释道每家学术研究领袖都是有非常好的关系。明洪武十五年,被明太祖选用,以“臣奉白帽著王”结交燕王朱棣,主持庆寿寺,变成朱棣的主要谋臣。

姚广孝家族世世代代从医。1348年(至正八年),年仅十四岁的姚广孝剃度出家,法名道衍。之后,姚广孝拜道士席应真从师,学习阴阳术数。明洪武八年,明太祖朱元璋谕旨精通儒书的佛家弟子到礼部应考,姚广孝以通儒佛家弟子的身份被明太祖召入京师,但却没被授为僧官,只获赐僧衣。1380年,经僧录司右觉义来复、右善世宗泐推荐,入天界寺,谋一僧职。

明洪武十五年,姚广孝获得僧录司左善世宗泐的引荐,并与燕王朱棣互诉衷肠,便规定随朱棣前去北平市。姚广孝到北平后,任庆寿寺方丈,常常进出燕王爷府,与朱棣密谈。1398年(明洪武三十一年),明太祖病逝,建文帝称帝,并推行撤藩之策。姚广孝密劝朱棣举兵,朱棣道:“百姓都支持朝廷,该怎么办?”姚广孝回答:“臣只了解天道,不管人心。”之后,姚广孝向朱棣举荐相士袁珙、卜者金忠,使朱棣慢慢下决心。朱棣暗地里笼络军人,合谋军队,并征募勇士。而姚广孝则在燕王爷府后苑训炼领兵,还建造厚墙围绕的地窟,打造出军器,用喂养的鹅鸭来遮盖响声。

1399年(建文元年)六月,燕王爷府护卫百户倪谅揭发朱棣造反,官府一声令下拘捕燕王府官属。都指引张信暗地里向朱棣通风报信,朱棣便决定了马上举兵,并以诛灭齐泰黄子澄之名,称为奉天靖难。姚广孝则辅助世子朱高炽守留北平。

1400年(建文二年),朱棣围住济南三个月,无法破城。姚广孝令人传信给朱棣,道:“将士早已疲倦了,還是班师吧。”朱棣因此退还北平。之后,燕军又在东昌(今山东聊城)兵败,将军张玉阵亡,朱棣再度退军。

那时候,朱棣本准备稍加修整,但在姚广孝的竭力进谏下,再次进军,战胜盛庸,攻克西水寨。之后,姚广孝对朱棣道:“不必去进攻城池,应快速直取京师。京师军力薄弱,一定能攻破。”朱棣听取意见他的提议,在淝水、灵璧连败南军,并渡江进到京师。

1402年(建文四年),朱棣即位,姚广孝被任职为僧录司左善世。成祖即帝位后,授道衍为僧录司左善世。1404年(永乐二年),姚广孝拜资善医生、太子少师,并复姓为姚,赐名广孝。明成祖每一次与姚广孝沟通交流,都称他为少师,而不直呼其名。之后,明成祖命姚广孝蓄发还俗,被姚广孝回绝。明成祖又赐他官邸、婢女,姚广孝仍不接纳,仅仅定居在寺院中,早朝时便穿上朝服,退朝后仍换成僧衣。他到苏湖救灾时,前去长洲,将获赐的金子全一部分发送给家族乡人。

自此,明成祖几回讨伐蒙古族,姚广孝都留在南京,辅助皇太子朱高炽监国。1407年(永乐五年),姚广孝又领命教导皇长孙朱瞻基。1418年(永乐十六年),姚广孝重病,不可以早朝,居住在庆寿寺中。成祖多次前往探望,赐金唾壶,并问起有哪些要求。姚广孝讲到“:佛家弟子溥洽被关进牢里早已好长时间了,期待能饶恕他。”溥洽是建文帝的主录僧。当时,成祖进到南京市,有些人说建文帝装成佛家弟子逃跑了,溥洽了解这件事情,有些人则说建文帝藏在溥洽家中。皇帝便以他事为由束缚溥洽,而命给事中胡濙等四处找寻建文帝的降落,一直都找不着,溥洽被下狱现有十余年。直至这时候,成祖同意了姚广孝的恳求,立刻一声令下将他放出来。姚广孝叩头拜谢。

没多久,姚广孝病故,享年八十四岁。成祖废朝二日,以佛家弟子的礼乐制度下葬姚广孝,追赠他为推诚辅国协谋宣力文臣、特进荣禄大夫、上柱国、荣国公,赐谥恭靖,赐葬于房山县东北,还亲身为他编写神道碑铭,并授给其养子姚继尚宝少卿的官衔,并以文臣身份入明祖庙,是明朝第一人,也是唯一一人。

标签: 京师弟子

更多文章

  • “靖难之役”对明朝的历史造成了什么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大宁,元年

    提到“靖难之役”首先想到的是朱允炆和朱棣的故事。建文四年(1402年)六月十三,燕军攻入金陵后,朱允炆在宫廷纵火,朱允炆自己不知所踪;自此其下落变成疑团。朱棣进城后,派人找到皇后的遗体,指认其为朱允炆,并执其手哭“傻小子,何必这般!”。接着六月二十日,以君王礼葬朱允炆,产生建文帝已死的假相。而朱允炆

  • 明成祖朱棣的《永乐大典》是一部什么样的书?现在还在吗?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大典,皇帝

    明成祖朱棣的《永乐大典》是一部什么样的书?现在还在吗?自明朝永乐皇帝朱棣即位起,就集倾国之力动工:明朝初期大才子解缙“领军”,集结全国各地文士专家学者两千一百九十六人,以《洪武正韵》的韵目分列单类,辑录从经史子集到“农艺”“工技”等类别的书籍八千多种。经历多年艰辛编撰,总算在永乐六年(1408)冬季

  • 《永乐大典》“全球迄今为止最大的百科辞典”哪位皇帝编纂的?作者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大典,百科辞典

    《永乐大典》“全球迄今为止最大的百科辞典”哪位皇帝编纂的?作者是谁?太祖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即欲修纂类书,商讨“编写经史百家之言为《类要》”,但未做成。永乐年间(1403年),明成祖下决心修一部巨作突显国威,惠及万代。核心理念是“凡书契以来经史子集百家之书,至于天文、地志、阴阳、医卜、僧道、

  • 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什么?郑和一生几次下西洋?系中国古代规模最大的海上冒险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舰队,锡兰

    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什么?郑和一生几次下西洋?系中国古代规模最大的海上冒险。郑和下西洋是明朝永乐、宣德年间的一场水上远航活动,初次出航开始于永乐三年(1405年),末次出航终止于宣德八年(1433年),总共七次。因为使团正使由郑和出任,且舰队出航至婆罗洲往西洋面(即明朝所说“酉洋”),故称。郑和下西洋

  • 郑和下西洋是处在一个什么样的时代背景?哪个皇帝让他去的?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海船,航海图

    明朝初期的外交关系有意承袭元朝的规模,但在邦交核心理念上各有不同。明太祖积极参与、主动不断发展与藩国的邦交相互关系,对中国周边国家采“不侵占”的心态,并在《皇明祖训》中列出了十五个“不征之国”,尝试搭建一个以大明为核心,有级别纪律的、和睦的理想化世界格局。有见解觉得,明廷为此为基础形成了友谊外交关系

  • 朱棣曾5次北伐每次都取得胜利,为何没有占领土地?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蒙古人,皇帝

    朱棣曾5次北伐每次都取得胜利,为何没有占领土地?明成祖朱棣夺位成功后,并没有在南京登基,而是迁都北京,回到当藩王的地方。过去,朱元璋给朱棣的任务就是防备北方的蒙古人进入中原,朱棣当藩王时,这个任务完成得很好。但当了皇帝后,却没有放下这个担子,而是以天子的身份,当起了国门的守卫者。而在当皇帝期间,对北

  • 朱高煦是明成祖的二儿子,最后为何反而搞得身败名裂遭惨死?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儿子,太子

    朱高煦是明成祖的二儿子,最后为何反而搞得身败名裂遭惨死?身为皇室的他下场也太惨了,大明皇朝在太祖朱元璋建立起来后,经过多年的苦心经营,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社会开始稳定,皇朝慢慢进入正轨。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到了明成祖朱棣统治时期,越发强大,而作为成祖朱棣的儿子们自然成

  • 明朝内阁首辅谢晋的一生介绍,谢晋最终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汉王,江西人

    明朝内阁首辅谢晋的一生介绍,谢晋最终怎么死的?永乐十三年(1415年)正月十五,朱棣与群臣在午门观赏灯会,此后颁布旨意蠲赦修省,都指挥佥事纪纲大概是觉得解缙获释的机会到了,便将他的名字也报了上去,可真是好心办坏事吖。朱棣看完眉头一皱,“缙犹在耶”,解缙关了这么久了还在?言下之意是,解缙怎么还在世,毕

  • 嘉庆突然逝世,没有立储密旨,皇后为何不让自己的儿子继承大统?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嘉庆,密旨

    皇太后,是皇帝为母亲上的尊号,太后一词最早出现在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皇太后”,或称“太后”,一般是指皇帝的母亲,但不一定是生母。历朝历代的太后,大多都是一个狠角色,从汉朝时期的吕雉控制自己的儿子起,到唐朝武则天对儿子的打压,更有甚着到了清朝,慈禧太后

  • 想扭转清朝国运却“为而不能”,嘉庆皇帝到底面临一个怎样的困局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嘉庆,国运,困局

    在清朝的皇帝中,嘉庆皇帝绝对是“知名度”最低的一位了,嘉庆之前,康雍乾三代雄主打造了清王朝最强盛的时期;嘉庆之后,继位的道光皇帝遭遇了鸦片战争,接下来就是动荡惨痛的近代史。而嘉庆夹在这两段历史之间,存在感自然低,而且嘉庆本人确实相对谨慎平庸,所以也没什么能让人记住的功德,有些学者用这么一个笑话来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