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被电视剧骗了,明朝首富沈万三根本不是明朝人?

被电视剧骗了,明朝首富沈万三根本不是明朝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369 更新时间:2023/12/21 7:52:11

提及沈万三,在不同的史书和文学作品中,都有记载。可谓是大名鼎鼎,影响巨大。《金瓶梅》中的主要角色之一潘金莲,不止一次说过:“南京沈万三,北京枯柳树,人的名儿,树的影儿”,可见沈万三的大名在明代市井中的普及程度;江浙闽皖等地,至今也还有将巨富们喻为“沈万三”的习俗。

《明史》里也有好几处提到沈万三,其中一处在大脚马皇后的传记里,白纸黑字写得明白:吴兴的富民沈秀,也就是沈万三,帮朱元璋修筑了三分之一的南京城,又请求出资犒劳军队。朱元璋发怒说:“匹夫敢犒劳天子的军队,绝对的乱民,该杀。”马皇后进谏说:“你老婆我听说法律这个东西,是用来诛杀不法之徒的,但不是用来诛杀不祥之人。老百姓富可敌国,是老百姓自己不祥,不祥之民,苍天必然会降灾祸给他,陛下又何必再杀他。”朱元璋听了有些解气,饶过沈万三没杀,把他流放到云南去了。从这些记载里,我们似乎可以看到巨富沈万三就是明朝人。但有人曾专门撰文指出,“不过很可惜,传说当不得真,正史说的,也并不见得就一定正确。《明史》为清人编撰,出于政治目的抹黑明朝的文字随处可见,但史实告诉我们:沈万三其实是个地地道道的元朝人,生于元朝,死于元朝。”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该作者提出的佐证史料是乾隆年间编纂的《吴江县志》。据该书记载,“张士诚据吴时万三已死,二子茂、旺秘从海道运米至燕京”。编纂者的史料来源是明代人莫旦撰写的《吴江志》。莫家和沈家是儿女亲家,莫旦说的话,《吴江县志》的编纂者自然不敢怠慢,但钦定的正史已经出版发行,他们也不敢推翻,所以只好在后面加上一段注释:莫旦说张士诚占领吴会的时候沈万三早已经死了,但《明史》里又说沈万三帮高皇帝(朱元璋)修南京城,请求犒劳军队,被高皇帝抄家流放,谁对谁错,我们也搞不清楚。张士诚的军队占领吴会的时间是元朝至正十六年(1356年),朱元璋1368年才建立明朝。这就等于是说:按照莫旦的说法,朱元璋登基做皇帝的时候,沈万三至少已经死了12个年头,死人既不会从坟墓里爬出来替他修城墙,也不必再担心被他抄家流放。对于这段评论,笔者还是以为比较具有可信度的。理由是,据史料记载,沈万三至少有三个儿子,除了《吴江县志》提到的“二子茂、旺”之外,还有一个儿子叫作沈荣,沈荣又有个儿子叫沈森。

元末明初人王行为沈荣父子撰写过墓志铭,其中明确提到:沈荣死于明朝洪武九年(1376年)秋八月,享年71;沈森与父亲死于同年,享年48。推算下来,可以知道:朱元璋1368年建立明朝的时候,沈万三的儿子沈荣已经62岁,孙子沈森已经39岁,那么沈万三的年龄应当是在80岁上下。我们知道,朱元璋直到洪武十四年(1381年)才正式对云南用兵,次年平定该地,云南正式纳入朱元璋的版图。倘若沈万三此时还活着,而且就在明军平定云南的同年就被充军流放到那里,其年龄至少也已经在100岁上下,这是不可能的奇谈怪论,要知道,在一个以孝为基础、以忠为目的的封建社会,尊老是它最基本的意识形态,假如认为会流放百岁老人,不仅不符情理,也无法令人信服。

另外,我们从沈荣的墓志铭里还可以看到这样的记载:“初,荣父(即沈荣)之先君子(即沈万三)游于故侍讲袁文清之门……”,沈荣洪武九年的时候去世,墓志在提到沈万三时,使用了“先君子”这个称呼,这已足以证明沈万三在洪武九年时早已去世。墓志铭里还提到,沈荣在主持家族事务期间,曾建积善堂用来“承夫先志”,也就是继承先人的遗志,同时以资纪念。“先志”,无疑也意味着沈万三已经去世。沈家积善堂建于元代末年,这就等于说,沈万三在沈荣建造积善堂之前,也就是元末的时候早已去世。从以上分析,我们不难推断出,鉴于沈万三的一个儿子沈荣生于1306年,沈万三大致出生于1286年前后;依据莫旦的记载,和沈荣的墓志铭,可以认定沈万三死于元朝灭亡之前。

一些史料介绍,沈万三是在洪武初年被收杀,家产籍没。还有些史料说是他因“洪武末年坐蓝党籍没家产,父子兄弟俱坐极刑而死。”时间不一,很是矛盾。而据弘治年间莫旦所修《吴江志》与嘉靖四十年徐师曾修《吴江县志》记载,沈家当时以妻族被划为正犯受极刑的人中,列第一名的沈旺是沈万三的儿子,列第二名的沈德全已是沈万三的曾孙,而独无万三之名。试想沈万三如当时尚在人世,这个名单中是不会没有他的。这也反证了沈万三在当时已经作古。透过这些分析的结果,显然是在告诉我们,历来被认为----生是元朝人,死是元朝鬼,传说中被朱元璋流放云南的沈万三,并没做过一天朱元璋的子民,若说沈万三被朱元璋流放就更加不可能了。

标签: 明朝首富骗了

更多文章

  • 沈万三是被朱元璋害死的吗?沈万三被满门抄斩凌迟真相大揭秘!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满门,沈万三,凌迟

    导读:沈万三是被朱元璋害死的吗?沈万三被满门抄斩凌迟真相大揭秘!传说中的江南首富沈万三,他富得让朱元璋都垂涎,以至于招来杀身之祸,家破人亡。真是这样的吗?沈家为什么会落得如此下场呢?真是因为太富有了吗?被民间拜为活财神的沈万三素有“中国第一水乡”之称的周庄,“镇为泽国,四面环水”,河流从镇中穿过,“

  • 沈万三皇帝面前炫富,结果招来了灭顶之灾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来了,灭顶之灾,皇帝

    导读:万历距沈万三时代已两百多年,沈万三仍是名满天下,妇孺皆知,可见,沈万三确乎是一个具有轰动效应的人物。为什么大家叫他这样一个古怪的名字呢?据董谷《碧里杂存》等资料解释,明朝初年称巨富为“万户”,姓后加“万”,是当时对富人表示敬意的一种习惯称法。又,当时人分五等,曰:“奇、畸、郎、官、秀。”奇最低

  • 沈万三真的靠聚宝盆生财的吗?沈万三何以富甲天下?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富甲天下,沈万三,聚宝盆

    导读:沈万三真的靠聚宝盆生财的吗?沈万三何以富甲天下?“聚宝盆”的传说沈万三何以富甲天下?民间有许多有趣的传说。清代著名文人褚人获《坚瓠集·聚宝盆》载:沈万山年轻的时候,家里贫穷,有一天,梦见一百多个身穿青衣的人求他救命。第二天早上,他见一渔翁捉了一百多只青蛙,准备剥剐了拿到市场上去卖。万三联想到昨

  • 沈万三真的靠聚宝盆发家致富的吗?沈万三为什么这么有钱?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发家致富,沈万三,聚宝盆

    导读:沈万三真的靠聚宝盆发家致富的吗?沈万三为什么这么有钱?不少人都知道沈万三,知道他是巨富很有钱,知道他因得罪朱元璋家破人亡被流放。那么,历史上真的有沈万三这个人吗?答案是肯定的,历史上的确有沈万三此人。历史上真实的沈万三本名叫做沈富,他因为实在太过有钱,所以被人以万三这种对巨富的称呼叫做沈万三。

  • 沈万三的聚宝盆从哪来的?沈万三的聚宝盆谁给的?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聚宝盆,沈万三,哪来

    导读:沈万三的聚宝盆从哪弄的?沈万三的聚宝盆谁给的?说到沈万三大家都知道他是明朝历史上有名的一位富商。甚至可以达到富可敌国的程度。和他同样有名的就要数它的那个聚宝盆了。民间有许多沈万三聚宝盆的来历。这些来历大多不同。不过有几种说法流传较广。下面小锋就给大家说一下吧。第一个说法就是。在朱元璋时期,沈家

  • 古代奇闻故事:沈万三聚宝盆的由来,关于聚宝盆的传说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聚宝盆,奇闻,由来

    导读:古代奇闻故事:沈万三聚宝盆的由来,很多人想知道沈万三的聚宝盆是哪里来的,今天大家来看看关于聚宝盆的传说。沈万三是明朝人,有一次他看见有人拿着几百只的青蛙,而且准备马上就把这些青蛙杀死;沈万三不忍心见到这些青蛙被杀,于是就用钱把这些青蛙全都买了下来,放在池塘里面,使他们能够悠游自在的生活。有一天

  • 沈万三水底墓为什么建在水底?沈万三的墓为什么不挖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水底,沈万三,建在

    导语:沈万三从明朝开始就通过自己的聪明才智达到了富可敌国的程度,但实际上在他死后朱元璋就没收了他的大部分财产,所以沈万三的墓中并没有多少金银财宝,后来因为惭愧自己过于显摆,就让下人在浜底水下建造了墓地,与世隔绝。沈万三一直都是一个比较有名的人,在明朝时期他通过自己的聪明才智获得了比较大的一笔财富,甚

  • 沈万三的聚宝盆什么来历?聚宝盆真的存在吗?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聚宝盆,来历,沈万三

    导读;沈万三的聚宝盆什么来历?聚宝盆真的存在吗?今天我们一起来聊一聊关于聚宝盆的故事。聚宝盆的传说,来自于明朝初期的一位富豪沈万三。相传,沈万三之所以能够成为富豪,原因就是他拥有一个聚宝盆,投进去一个钱币就会出现无数钱币,这样神奇的聚宝盆,自然能够为沈万三带来数不清的财富,也难怪他会成为明朝首富,可

  • 明英宗朱祁镇一生昏聩无能却做了一件大事!废除明朝殉葬制度!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明朝,殉葬,废除

    导读:明英宗朱祁镇一生昏聩无能却做了一件大事!明英宗朱祁镇废除明朝殉葬制度!明朝宫女殉葬制度殉葬是一种古老的习俗,早在原始社会便已开始出现。到了奴隶社会。用奴隶殉葬已成为制度。西汉时有一被掘坟墓,但“见百余尸,纵横相枕藉”,“或坐或卧,亦犹有立者,衣服形色,不异生人”,“墓中唯一男子,余皆女子”。这

  • 朱祁镇不是好皇帝确是大好人!朱祁镇勇敢废除殉葬制度赢得后世称颂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殉葬,称颂,大好人

    导读:朱祁镇不是一个好皇帝确是一个大好人!朱祁镇勇敢违背祖制废除殉葬制度赢得后世称颂这位皇帝的一生并不算光彩,他宠信过奸邪小人,打过败仗,当过俘虏,做过囚犯,杀过忠臣,要说他是好皇帝,真是鬼都不信。天顺八年(1464),朱祁镇三十八岁,应该说这是个并不算大的年龄,但此时的朱祁镇已经身患重疾,奄奄一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