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熊孩子们,别再喊高考苦了,看看明朝的“高考”之路有多艰辛

熊孩子们,别再喊高考苦了,看看明朝的“高考”之路有多艰辛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1964 更新时间:2024/2/15 20:54:10

科举制度并非自明朝起,却在明朝发扬光大,说来真是有趣,唐时虽有科举,但录取名额十分之少,一科往往只取几十人。明朝自洪武三年(1370)年起开科举,实行扩招,这下子想做官的人就挤破了头。纷纷以读书为业,这些人就是后来明朝官势力的基础。

当时的考试分为三级,第一级是院试,考试者统称为童生,你可不要以为都是小孩来考,七八十岁的童生也是有的,考试范围是州县,在这个考试中合格的人就是我们大家熟悉的“秀才”,你可别以为秀才好考,考试成绩有六等,只有在这个考试中,考到高等的才能得到秀才的称号,而考到一、二等的才能有资格去参加更高一级的考试,叫“录科”。

现在你已经当上了秀才,从此就摆脱了平民的身份,大小也是个知识分子了,你有某些特权,比如可以免除一人的徭役,见到县长大人可以不下跪。但你并不是官,还差得远呢。

要当秀才已经如此之难,可是为了当官,同志们还要继续奋斗!

第二级的考试叫乡试,你可千万别误会,这个所谓乡试不是指乡里的考试,而是省一级的考。请注意,乡试不是你想考就能考的,三年才有一次,一般在八月,由省出题,而且有名额限制。在这一级别考试中过关的人就叫举人,这个举人可不得了,是有资格做官的。之所以说是有资格,是因为这个级别是不能包你一定当官的,也就类似今天的大学毕业不包分配。

那举人怎么才能当官呢,很简单,当官的人死了,你就有机会了。

所以你如果在明朝去参加某位官员的追悼会,看到某些人在门口探头探脑,面露喜色,要不是这家有仇,那一般就都是举人。

现在大家知道为什么范进同志考中举人后会发疯吧,换了你也可能会疯的。

在这个考试中获得第一名的人叫作解元。这就是三元里的第一元。

好了,你已经考中举人了,终于走出了省城,现在京城出发,为了当官,向前冲!

现在你已经是举人了,那么请你打好包袱,准备好笔墨纸砚,明年二月你将要迎接人生的真正考验——会试。

这个考试只有获得举人资格的才能参加,也就是说,你的对手将是其他省的精英们,朝廷将在你们中间挑选三百人(可能有变动),但要注意,这三百人并不是我们经所说的进士,他们只是“贡生”,要想当进士,你还要再过一关。

会试考试的第一名叫会元,这是三元里的第二元。

在说下一关之前,我们要介绍一下科举考试的考场,当时的考场可不是今天光线明亮的教室,还有一大堆家长在外面抱着西瓜等你。明代考试的考场叫做贡院,其实从其结构环境来看,可以称其为牢房。

贡院里有上万间房间(大家可以估计一下录取率),都是单间,有人可能觉得单间很好,别忙,我来介绍一下这是个什么样的单间,这种单间叫做号房,长五尺,宽四尺,高八尺。

大家估量一下就可以感觉到,这几乎就是一个笼子。考生在进去前要先搜身,只能带书具和灯具进去,每人发给三支蜡烛,进去后,号门马上关闭上锁,考生就在里面答题,晚上也在里面休息,但由于房间太小,考生只能蜷缩着睡觉,真是要多难受有多难受。

然而就在这样的艰苦环境下,在那盏孤灯下,在难以忍受的孤寂中,我们的先人满怀着报国的理想,用坚强的毅力写出了妙笔生花的文章,实在值得我们尊敬。

每一个经历过这场考试的人都应该获得我们的掌声,不仅是那些成功者,也包括那些失败者。

通过会试的精英们面对的最后一道考验就是殿试,在这场考试中,他们将面对这个帝国的统治者,考试方式是皇帝提问,考生回答,内容主要是策问。这些可怜的考生是不敢也不能抬头的,他们只能战战兢兢的答完问题,然后退出等待自己的命运。

皇帝及大臣根据考生的表现,会划分档次,共有三甲,一甲只有三个人,叫进士及第,分别是状元、榜眼、探花,这是为我们大家熟知的,二甲若干人,叫赐进士出身,三甲若干人,叫赐同进士出身。

而状元就是三元中的第三元。

如果到了这里,你还榜上有名,那么恭喜你,你将会被派任官职。不过不要期望过高,此时分派的官职都不高,经历这么多苦难,你得到的很可能只是一个八品的县丞而已,离县太爷还远着呢,但不管怎么说,总算是当官了吧。

科举考试不但是获取官位的方法,也是读书人追求荣誉的途径。对他们而言,状元就是他们的目标,虽说文无第一,但第一是人人都想要的。状元也是人,凭什么不是我?!

事实也是如此,但状元虽很难得,三年才有一个,产量很低,但毕竟还是有的,所以读书人心中的最高荣誉并不是状元,而是另一种称号,这才是每个读书人朝思暮想的,获得这一称号的人将成为传说中的人物,为万人景仰!

这一称号就是连中三元,具体说来就是身兼解元、会元、状元三个称号于一身。这是真正的高难度动作,必须保证全省考第一,然后在会试中全国考第一,最后殿试里在皇帝心目中也是第一。这就要求考生光是学问好还不够,必须反应快,长得比较帅,才有可能获得这一称号。所以要得到这一称号是要有一定运气的,祖坟上岂止是冒青烟,简直是要喷火。

这种人在明朝276年的历史中只出现过一个,此人就是正统年间的商辂,非常厉害。他在历史上有一定地位,后面我们还要提到他。

自隋唐开始科举后,获得这一荣誉的只有十三个人,分别是唐朝两人,宋朝六人,金一人,元一人,明二人,清两人。这些人实在是值得我们崇拜的。

要特别说明的是,很多材料记载明朝只有一个连中三元者,这是不对的,在洪武年间,安徽人黄观连中三元,永乐靖难时,黄观为永乐所忌,将其名字从登科录上划去,改第一名为韩克忠,所以在大多数历史记载中,三元并没有黄观的名字。在此特为这位忠臣和读书天才正名。

标签: 高考明朝之路

更多文章

  • 现代高考PK古代科举,同样是人生中重要的考试,古代科举更加严苛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科举,古代,高考

    今有高考,古有科举,同为人生中重要的考试,古代科举可比现在高考要严苛多了。明朝的科举相比较以前,更为国家所重视,这一点从每次录取的人数上就得以体现。科举扩招,人人都想当官,便纷纷以读书为业,这些人就是后来明朝文官势力的基础。明朝的科举的正式考试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级。乡试是由取得秀才称号的读书人参

  • 明初知识分子命运多舛,几十条人命换来“高考”录取规则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命运多舛,高考,人命

    明初的知识分子命运多舛,高启因诗“小犬隔花空吠影,夜深宫禁有谁来”被腰斩,陈养浩因诗“城南有安妇,夜夜哭征夫”被溺死……其实,这些都是稗官野史说法。所谓明太祖朱元璋时代的“文字狱”,正史中基本找不出实据。新朝百废待举,知识分子的有用性,朱元璋曾不择手段地收罗文人。刘三吾因此入朝为官,竟也差一点人头落

  • 明朝“高考”搞特殊,分南北卷,科举历史上独特的南北榜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明朝,高考,科举

    说到朱元璋的统治,有一个名词不容回避--残暴。残暴的方式,就是屡兴大案。历史学界,很早就有“洪武四大案”之说。所谓四大案,即空印案、郭恒案、蓝玉案、胡惟庸案,简单的名词后面,是千万颗人头落地。四大案中,“空印案”和“郭恒案”都是贪污腐败案,前者因官员使用盖有官印的空白文书,激起朱元璋?怒,前后株连数

  • 古代“高考“也要”猜题“和”狂刷题“,还有科举应试专业户连续几代出猛人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也要,高考,专业户

    科举考试的命题范围很大,考生们不仅要熟读四书五经和名儒疏解,还要通晓史册。这些科目读下来,耗费大量时光,头发都会读白,古人称为皓首穷经。有个《儒佛两不收》的笑话,说是杭州秀才杨兆南,死后一年托梦于妻子说:“人死必有所归。我生前是个儒士,司魂者把我送到文昌所,帝君出题试我,我不能作,帝君不收;司魂者再

  • 明朝”高考“最大舞弊案南北人歧视,录取52人全是南方人,朱元璋:重考!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明朝,高考,南方人

    我们都知道,高考时同一学校在不同省份录取的名额和分数不同,比如大家都想去清华北大,但清华北大在有些地区的录取分数要比北京高一些,录取名额也比北京少一下。据说这种制度有效地保证了教育公平。那这种制度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有学者考证说,是从朱元璋时期,而且,是从一个“科举舞弊”大案开始的。公元1397年,

  • 明朝“高考”考官是如何阅卷的?分工明确防范措施很严密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明朝,高考,阅卷

    今天的“高考”与古代的科举考试相比,难度其实是非常低的。如果把科举考试称作“独木桥”,高考简直就是“高速公路”。明代的科举考试(资料图 图源网络)明代的官办学校,中央学校叫“国子监”,地方学校叫“儒学”。国子监的学生叫“监生”,即“太学生”。地方儒学按照行政级别,分为府学、州学、县学,学生叫“生员”

  • 明朝著名“高考“舞弊案,“南北榜案”重考后竟全是北方人上榜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明朝,高考,上榜

    明洪武三十年(1397年),科举场上发生一起舞弊大案,史称“南北榜案”,即著名的刘三吾科举案,又称 “春夏榜案”。《明史》载,刘三吾,茶陵(今湖南省茶陵县)人。他曾在广西躲避战乱,明朝军队攻下广西,才返归茶陵。洪武十八年,刘三吾被召到京城。此时,他已73岁。当时天下刚定,典章制度缺少,皇帝迫切希望制

  • 明朝的”高考“为什么会有南北分歧要分南北卷考?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明朝,高考,分歧

    明朝为了选拔人才也每年设立科举考试,目的就是为了选拔出比较优秀的人才为国家效力,现在推行的各省考试就是来源于古代,主要是考虑到古代南北地理环境的差异,造成学生学习的成绩有所偏差,其中比较典型的就是明朝的南北卷。这里解释一下当时的考试流程,首先是在考生按照自己所在的区域,相当于现在的省,参加考试,被录

  • 明朝最憋屈的一次”高考“,十年寒窗苦读,上榜的竟然全是北方人!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明朝,高考,憋屈

    对于现在多数家庭来说,学生是生活的重点,高考更是头等大事。由于现在可选择的高校比较多,又具有公平性,考生之间比的就是实力。但是,明朝参加科举的考生就没有那么幸运了,如果出生地不对,就会遭到连连厄运。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登基后,制定了一项奇怪的科举制度,让人感到这种制度就是专门针对南方考生的。因为朱元璋

  • 朱元璋一共娶了几个老婆?都有谁?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几个,有谁,娶了

    说到朱元璋还真的是有超级多的故事的,毕竟真的是一位非常非常传奇的历史人物了,最近很多人都在说,朱元璋最为厉害的地方是从一位农民开始做起,最后成为了皇帝,中国历史上这样的情况真的是太少见了,所以朱元璋是真的厉害,今天我们也不在多说朱元璋了,我们来说说这个朱元璋的老婆吧,那么这个朱元璋取了几个老婆呢?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