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慈禧太后的男人是哪个皇帝?慈禧太后另一个男人传言曾为其生女?

慈禧太后的男人是哪个皇帝?慈禧太后另一个男人传言曾为其生女?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1174 更新时间:2024/2/16 7:42:24

导读:慈禧太后的男人是哪个皇帝?慈禧太后另一个男人传言曾为其生女?

咸丰十一年(1861年),咸丰皇帝在承德驾崩了。在他登基的时候,清朝的国力已不复当年。国外,西方列强对落后的清政府虎视眈眈,一有机会就想强行掠夺。国内,民变频发,反抗清王朝的势力越来越多了。

面临如此危急的形势,咸丰皇帝在上台的时候就立志要锐意革新,重振国威。可是,朝政积弊已久,官场的风气,早已江河日下。到了咸丰皇帝的时候,官员贪腐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经过一次又一次的打击,咸丰皇帝的雄心壮志已所剩无几。

咸丰皇帝在执政后期的时候,被英法联军逼得无路可走,只得逃亡承德避难。此时,咸丰皇帝已经心灰意冷。在他看来,大清的统治已经摇摇欲坠,振兴之路异常艰难,已经不是自己能够完成的了。于是,咸丰皇帝放弃了中兴的想法,开始了自己浑浑噩噩的生活。

咸丰皇帝妃嫔众多,可只有一个儿子。但是,这个儿子不是皇后所生,是贵妃懿妃所生。在弥留之际,他留下遗诏,命自己信任的八个大臣作为顾命大臣,然后,让皇后和皇贵妃一起辅佐朝政。这个皇贵妃,也就是日后的慈禧太后。

慈禧太后在咸丰驾崩之前,就已经母凭子贵,声势渐隆。在咸丰皇帝的信任下,她经常跟皇帝一起观看群臣的奏折。慈禧太后很有心机,她在奏折中了解朝廷局势,而且,有意地去学习处理政治事务,熟悉各种政治制度。

虽然,有机会接触朝政,可是,慈禧太后深知后宫干政的后果。于是,在与咸丰皇帝意见不和的时候,她总是曲意逢迎,表示赞同咸丰皇帝的看法。这样一来,咸丰皇帝对她更为信任。就这样,她在成为咸丰皇帝贤内助的同时,也慢慢地有了掌控朝政的野心

咸丰皇帝对于身后事的安排,还是下了很大功夫的。在他看来,新皇继位虽然毫无争议,但皇子毕竟只有六岁,不具备独掌朝政的能力。可如果将朝政都交到大臣的手中,也不可靠。所以,让大臣、皇后和皇帝生母共同辅佐皇帝,才能万无一失。

咸丰皇帝驾崩之后,顾命八大臣自以为有先皇的遗诏,于是,决定对慈禧太后进行压制。没想到,慈禧太后棋高一着,她马上与咸丰皇帝的六弟恭亲王联合,驱散了八个顾命大臣。八大臣中的三人被处死,其余人被革职降级。自此,朝政大权牢牢地掌握在了慈禧太后手中。

并且,与慈禧太后合作的恭亲王爱新觉罗·奕訢也被封为议政王并入主内阁。

恭亲王作为咸丰、同治光绪三朝名王重臣,主张学习外国科技以加强中国军事实力,外交上主张保持与欧美大国的和平,支持开办了中国早期的近代军事工业,成为清朝洋务运动的中枢首脑。在其任职中枢期间,清朝先后平定了太平天国运动、捻军以及西部各省的回民叛乱等。

可以说,在晚清的历史上,慈禧太后是非常著名的一个人物。后世之人对她评价不一,更有甚者,甚至,拿慈禧太后的私生活做起文章来,说她与恭亲王有着超乎常人的关系。这个说法经过几部电视剧的推广后,广为人知。从此,持此观点的人和反对的人众说纷纭。

但是,至今对于此说法仍然莫衷一是,谁也说服不了谁。那么,事实究竟怎样呢?认为慈禧太后和恭亲王有私情的人,有这四个理由。

一、恭亲王在慈禧太后发动政变时,曾大力支持。如果两人没有其它的关系,那么,恭亲王为什么毫不犹豫地支持慈禧太后呢?

二、咸丰皇帝驾崩的时候,恭亲王二十九岁,慈禧二十六岁。而且,慈禧向来以美貌冠绝后宫,恭亲王极有可能对她动心。

三、恭亲王的女儿,曾经被慈禧收养。太后收养大臣的女儿,在历史上十分罕见。这个女儿的来历,也十分值得怀疑。

四、很多野史上都记载,慈禧太后和恭亲王关系甚密,甚至,在五十岁时还怀上了恭亲王的孩子。

持反对论者,对以上的说法嗤之以鼻。他们认为:上述四条纯系捕风捉影之说。为证明自己的说法正确,黔驴技穷之时,甚至将野史都搬了上来,真是可笑无比。拿不出有力的证据来,只从年龄和几件支离破碎的事件中妄加分析,毫无道理。

宫廷中禁卫森严,京城中更是耳目众多,高高在上的太后和权倾朝野的亲王之间,根本不可能有男女之情。而且,恭亲王在朝廷上并非一帆风顺。即使曾经立下大功,慈禧太后对他还是颇为忌惮。恭亲王在仕途上几起几落,在光绪十年(1884年),更被慈禧太后免去所有职务。

受到慈禧太后的如此对待,如果说,两人之间仍有私情的话,恐怕很难令人信服。

最后再补充一点,那就是恭亲王死后,其墓地还是非常气派的,占地1000多亩。石狮、石坊、华表、神桥、赑屃石碑、碑楼、享殿、宝顶一样都不少,只可惜,恭亲王墓在民国时期,被大辛峰土匪侯显文所盗,后来阳宅被拆掉变卖。

解放前地上建筑无存,1958年修建十三陵水库之时,更是给恭亲王坟带来毁灭性的灾难,将坟地内的石料全部拉走修建水库去了。

参考资料:

【《清史稿》、《慈禧外传》、《恭亲王墓》】

标签: 慈禧太后男人为其

更多文章

  • 晚清张之洞有几任夫人?张之洞的原配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张之洞,原配,晚清

    张之洞的原配,姓石,名不详,后人常称之为石氏,是贵州都匀知府石煦的女儿。咸丰四年,张之洞中了解元的两年后,便在他人的撮合之下,与石氏在这一年的冬天步入了婚姻的殿堂。石氏是一个温柔贤惠的女子,具备一切封建妇女的美好品德。难得的是,她还从自己母亲那里继承了极高的琴艺,因此婚后的两人很有共同话题,感情极为

  • 晚清张之洞生平介绍,张之洞都做了哪些贡献,最终什么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张之洞,晚清,都做

    导读:晚清张之洞生平介绍,张之洞都做了哪些贡献,最终什么结局?张之洞生平简介张之洞(1837~1909),字孝达,号香涛。清光绪帝时,曾任两广总督,加封太子太保。谥号“文襄”。直隶南皮(今河北南皮县)人。祖父张廷琛,曾为福建知县;父亲曾为贵州道员。张之洞受过很好的经书教育,他的文章侧重时政,且论述方

  • 晚清张之洞和袁世凯有什么渊源?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有什么,晚清,渊源

    立宪改官制牵涉复杂的权力和利益之争,使高层的政争日趋白热化。在瞿鸿禨与袁世凯、袁世凯与张之洞的政争之外,实际上满汉之争和中央集权已经愈演愈烈。在丙午官制改革中“击退”袁世凯的瞿鸿禨,仅仅半年之后,就又栽在奕劻、袁世凯手上,从“丁未政潮”中败下阵来。随后,清廷顺势将袁世凯明升暗降,内调为军机大臣兼外务

  • 大清王朝续命人之一张之洞七大名言欣赏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王朝,名言,大清

    晚清四大中兴名臣之一张之洞的七大名言:1、平生有三不争:一不与俗人争利,二不与文人争名,三不与无谓人争气。2、兵之于国家,犹气之于人身也。人未有无气而能生者,国未有无兵而能存者。3、天下艰巨之事,成效则俟之于天,立志则操之在已民。志定力坚,自有成效可观。4、生齿繁,百物贵,仅树五谷,利薄不足以为养。

  • 如何评价张之洞?张之洞的一生都有哪些贡献?名声毁誉不一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张之洞,名声,都有哪些

    导读:如何评价张之洞?张之洞的一生都有哪些贡献?名声毁誉不一5月20日,清廷谕令唐景崧“着即开缺,来京陛见。其台省大小文武各员,并著唐景崧 令陆续内渡”。张之洞认为“此时为台之计,只有凭台民为战守,早遣无用客勇,以免耗饷,禁运银钱内渡,以充军实”。24日,张之洞从唐景崧来电中得悉“日内台民即立为民主

  • 张之洞的《劝学篇》为什么能够得到大多数人支持?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劝学篇,大多数人,支持

    导读:张之洞的《劝学篇》为什么能够得到大多数人支持?戊戌维新这段时间,张之洞的个人经历和诉求非常的奇怪,自己将得意门生作为了戊戌变法的核心人物,但是自己又和康梁保持一定的距离。坦白讲,从张之洞《劝学篇》问世后,这个一直就是非常引人注目。戊戌政变未发生时,光绪对此评价颇高,官僚们更是应者众多。就算是那

  • 晚清四大名臣之一张之洞劝学篇的教育思想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劝学篇,晚清,四大名

    了解近代史的朋友对张之洞多少有些了解,张之洞是晚清重臣,洋务中的重要人物,提倡学习西方科技,创办工厂、各类学堂,为中国近代工业和教育做出了重要贡献。张之洞劝学篇历史上有两部《劝学篇》,一部是荀子的名作,另外一部就是晚清名臣张之洞的一部思想作品。张之洞出生于1837年,是洋务派的核心人物,其后期一直在

  • 张之洞的墓为什么四次被挖?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张之洞

    张之洞,字孝达,号香涛,时为总督,称“帅”,故时人皆呼之为“张香帅”,清朝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祖籍直隶南皮(今河北南皮)。咸丰二年(1852年)十六岁中顺天府解元,同治二年(1863年)二十七岁,中进士第三名探花,授翰林院编修,历任教习、侍读、侍讲、内

  • 张之洞死后惨遭挖坟抛尸,为何遗骸99年后才被安葬入殓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入殓,遗骸,安葬

    导读:张之洞死后惨遭挖坟抛尸,为何遗骸99年后才被安葬入殓张之洞(1837年~1909年),清朝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字孝达,号香涛、香岩,又号壹公、无竞居士,晚自号抱冰。祖籍直隶南皮(今河北南皮),1863年一甲三名进士,授编修。中法战争时,擢两广总督,用冯子材,击败法国军队。后调湖广总督,设广东水

  • 慈禧太后也曾遭遇“代笔门”,偏爱附庸风雅,真实水平不敢恭维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代笔,附庸风雅,也曾

    慈禧是清朝末期的实际掌权者,她在政治上毫无建树,甚至达到了祸国殃民的程度,却偏爱附庸风雅,没事喜欢舞文弄墨,作画写诗,但是真实水平不敢恭维。慈禧太后油画慈禧(1835~1908),民间百姓俗称“西太后”。慈禧太后除善弄权术外,生活中喜爱书画,尤其爱以自己的“御笔”书画,并在字的右上端盖上“慈禧皇太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