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三国曹操长什么样,曹操是死于慢性疾病吗

三国曹操长什么样,曹操是死于慢性疾病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967 更新时间:2024/1/17 9:00:06

曹操无疑是汉末三国的第一强人,历史学家评论他是“超世之杰,非常之人”,他活了66岁,在当时不算英年早逝但也算不上长寿,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应该跟他中年时得的一种慢性病有关。

曹操个子不高但身体素质不错

史载曹操“姿貌短小”,也就是高子不高,长得不排场。具体有多高?

《三国志》没有具体记载,有的史书提到他身高“七尺”,如果是现在的长度,超过2.3米,到NBA打篮球都没问题了,但汉代的尺子比现在短得多,一尺约为现在23.75厘米,算下来曹操的身高应该在1.63米左右。

都说曹操和拿破仑是两个著名的小个子,但拿破仑的尸检报告显示,他身高仅为5.2法尺,只合1.57米,曹操比他高半头。

长得虽不强壮,但曹操的身体素质却不错,这与他注意加强锻炼有关。

曹操擅长骑马,经常亲自带兵出征,他麾下有一支虎豹骑,被称为汉末三国“五大主力”之一,远程突袭是其看家本领,一日一夜可行进300里,在当时堪称最快行军速度了。史书多次记载曹操亲率虎豹骑孤军深入作战,骑术不过关难以做到这一点。

《三国志》记载曹操擅长骑射,能“手射飞鸟,躬禽猛兽”。曹丕在《典论》中回忆,在他5岁时父亲就亲自教他射箭,后来又教他骑马,“八岁而能骑射矣”。

精神压力太大让曹操患上了高血压

曹操30岁起兵,此后打了36年的仗,几乎年年都在四处征战中渡过,虽然一生战绩胜多负少,但也经常身处险境,作为“曹家军”的统帅,他肯定有巨大的心理压力。

官渡之战时曹操不占优势,两军对垒期间曹军这边粮食快吃完了,士卒疲惫,为了稳定军心曹操对外装出胜券在握的样子,但内心里高度紧张。也就在这段时间,曹操经常感到头疼,《三国志》说他得了头风。

头风是中医的称法,中医认为头是诸阳交汇之处,五脏精华之血、六腑清阳之气都注于头,头痛如果经久不愈就是病症,病因可以分为外感、内伤以及经络瘀阻等方面。

如果按照现代医学来看,引起头痛的疾病可能是青光眼、脑肿瘤、脑血栓、脑供血不足以及高血压等。

曹操此时45岁,正值壮年,他头痛的毛病从此开始发作,一直伴随了他20多年,中间时断时续。根据这些状况判断,曹操可能得了高血压。

从病理上说,诱发高血压的原因很多,既有家族遗传,又有环境诱发,劳累、精神紧张、情绪波动后都会发生血压升高,长期生活在这种状态下就会患上高血压病,曹操应该属于后一种情况。

高血压是慢性病,一般不会无端突发,曹操的病应该早有征兆,这一点也有史书的记载来印证。

据《魏略》记载,在官渡之战前不久袁绍打败了公孙瓒,为了向曹操示威,特意命人把公孙瓒的人头装在一只木匣里送给曹操,曹操不知道是什么,打开一看,顿时“自视忽然耳”,也就是突然感到炫晕,以至于瞬时听不到也看不到了,这符合外力刺激下血压瞬间升高的症状。

曹操战胜疾病的方法与众不同

高血压带来的头疼让曹操睡不着觉,为排解压力,转移头疼带来的痛苦,就在官渡前线紧张的日子里,在夜深人静没有军情的时候,曹操用阅读《孙子兵法》来抒缓心绪,减轻疼痛。

在阅读中曹操还对《孙子兵法》进行了注解,在曹操之前这项工作并没有人做过,在注解中他就一些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或者对不易理解的地方进行阐释。

现在能看到的曹操注解《孙子兵法》约有300多条,这项工作完成于何时,主要判断依据是注释中所列举的战例。曹操在注解中列举了擒吕布、平徐州等战例,再往后就没有了。

曹操后半生每年都在打仗,他亲身经历的很多战事都可以成为经典战役教材,比如马上要发生的乌巢之战,就可以作为《孙子兵法》火攻篇的最好注解,但在这300多条注解中却没有提及乌巢之战及其以后的所有战役,所以一般认为曹操对《孙子兵法》的注解工作完成于擒吕布之后、火烧乌巢之前,那也就是官渡之战期间。

同时,在《孙子兵法》的各篇中曹操对前面几篇注解得都很详细,越往后面越少,最后几篇可以说草草结束了,说明他开始想认真注解一下,但随着自己越来越忙,这件工作也受到了影响。

以后曹操应该还有时间重新做一下这项工作,把自己一生亲身经历过的战事写进对《孙子兵法》的注解里,但他没有这么做,成为一个遗憾。

但是即使这样,曹操对《孙子兵法》的注解工作也受到后世的推崇,在历代难以计数的《孙子兵法》注家中,有11位大家被公认为最权威,曹操排在第一位。

曹操临终前的情况符合慢性病特征

官渡之战后曹操的头风还经常发作,并有越来越严重的趋势,每次发病都心慌意乱,眼冒金星,一般医生治疗效果都不大,曹操听说他谯县的老乡华佗是一位名医,就把华佗找来。

据《三国志》记载,华佗给曹操采取针炙疗法,扎曹操背上的膈腧穴,曹操病情立即减轻,曹操于是就把华佗留在身边成了专职保健医生。

《三国志》的作者陈寿也许不太懂医学,也许收集的资料也不够详实,膈腧穴在背部第七椎节下面一侧的一寸五分处,扎这里通常是治疗咳嗽、反胃等病症的,要缓解头部的眩晕疼痛,扎的应该是通天穴或天柱穴。

建安二十五年(220)正月23日,经历了一场荆州危机的曹操由摩陂率部抵达洛阳,这里曾是他学习、工作过的地方,城里有曹氏的旧宅,但经过战乱已残破不堪,包括自家旧宅在内的大部分建筑都成为一堆堆瓦砾。曹操对这里充满了感情,命令有关部门对原洛阳北部尉官署进行了复原。

曹操打算在此住一段时间,他下令在洛阳修建宫殿,宫殿的名字都起好了,叫建始殿,但是在施工过程中却接连发生了不祥之事。据《世语》记载,为修建始殿工匠砍伐濯龙祠里的树木,但是奇怪的事发生了,“伐濯龙祠而树出血”。

另据《曹瞒传》记载,曹操命令工程负责人苏越把一棵梨树迁走,在挖树根的时候树也流出了鲜血。苏越把情况报告给曹操,曹操亲自前去察看,果然见到树根出血,心里很厌恶,认为这是不吉之兆,一下子病倒了。

就在来到洛阳后的第10天,也就是建安二十五年(220)正月23日曹操病逝,享年66岁。

从曹操此次发病以至最后辞世的情况看,也符合慢性病的特症。

标签: 死于疾病三国曹操长

更多文章

  • 曹操一生多少个老婆,最对不起的是她要和曹操离婚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的是,她要,多少个

    在三国演义或民间传说中,因为抑刘贬曹的思想,把曹操描述得极为糟糕,尤其私生活,曹操被写成了一个色欲旺盛的流氓。但是史载中的曹操,却非如此。根据目前的史料显示,曹操有记载的妻妾一共是15人,但是最让曹操一生牵心的却只有两个女人。一个是贤明远播的武宣卞皇后,一个就是曹操的正室妻子丁夫人。丁夫人先嫁给曹操

  • 揭秘三国时期乱世枭雄曹操陵墓:曹操墓地在哪?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陵墓,枭雄,墓地

    曹操墓即安阳高陵,位于河南安阳市安丰乡西高穴村,在曹操王都邺北城(位于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西12公里处。据《三国志》等史料记载,公元220年曹操卒于洛阳,灵柩运到邺城(今河北省临漳县邺北城),葬在邺城的西门豹祠以西丘陵中,2009年12月27日,河南省文物局公布,高陵经考古发掘得到确认,其位于河南省

  • 曹操墓在哪里,曹操墓穴今何在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墓穴,今何在,曹操墓

    曹操墓:曹操,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诗人。曹操去世后被葬于高陵。曹魏建立后,曹操被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史称魏武帝。那么曹操死后,他的墓穴又在哪里呢?关于曹操墓所在地,1000多年来说法众多,诸如许昌城外说,漳河水底说,铜雀台下说,河北彭城说,最著名的莫过于七十二疑冢之说—

  • 历史大揭秘:曹操墓里的两个女子到底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到底是谁,大揭秘,女子

    你们知道曹操的故事吗?接下来历史资料小编为您讲解。曹操墓中发现了一具男性头骨和两具女性头骨,经鉴定男性头骨是一位 60多岁的男性,综合各种资料鉴定,专家们一致认为这就是曹操的头骨。而曹操墓中两个女性,引起了人们的许多猜测。 其中一具经鉴定是一位五十多岁的妇女的,与曹操的夫人卞氏相吻合。因为无论从年

  • 曹操墓中小孩到底是谁?拨开云雾见青天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拨开,青天,云雾

    枭雄曹操虽然所设疑冢多多,但最后还是被找到了真的所在。出人意料的是发现了其中竟然有小孩尸骨。结果就有了小时候的曹操的风波。这就令我们不约莞尔。这种不负责任的话也立即出了名,瞬间火了一把。网络配图墓里小孩的尸骨肯定不是曹操,那他是谁的呢?简单来看可能是曹操的儿子,不然其他人也不可能埋在曹操墓中,而曹操

  • 曹操墓在哪,曹操墓很寒酸吗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寒酸,曹操墓,曹操墓很

    撇开历史人物和艺术形象塑造之间的差异,曹操都是一个十足厉害的人。他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马超、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除了精兵法,他的诗歌气魄雄伟,慷慨悲凉,他的散文清峻整洁,他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真正可以称得上文武双全。年轻时的曹操,就表现出机智警敏,还

  • 曹操墓134个墓穴,它背后有一个怎样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墓穴,有一个,故事

    11月24日上午,暖暖的冬日,我们出安阳市区在安丰乡一个路口换乘三轮车,西行3公里左右,三轮车师傅说:“到了,这就是考古的那个地方固岸村。”一眼望去,这里与普通的农村没什么区别,惟一能吸引我们好奇心的是,这里发现了大量曹魏时期的古墓,数量难以完全统计。另一条重要的线索是,这里与在古书中生性多疑的曹操

  • 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官渡之战”故事概括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三大,东汉,之战

    官渡之战,是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东汉献帝建安五年(200年),曹操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在此展开战略决战。曹操奇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今河南封丘西),继而击溃袁军主力。此战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官渡,位于许昌(今河南省许昌市)之北

  • 官渡之战在现在是在哪里?官渡之战具体有哪些地方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之战,是在,地方

    东汉建安五年,也就是公元200年,发生在官渡(今河南郑州中牟县东北)的这场袁绍和曹操两大割据势力之间的官渡之战,是东汉时期著名的三大战役之一,曹操以劣势兵力以弱胜强,大败袁绍,从此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公元199年,袁绍占据幽州、冀州、并州、青州,势力如日中天,欲南征以夺天下。曹操北渡黄河,

  • 官渡之战过程简介,官渡之战双方死了多少人?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之战,死了,多少人

    序幕建安四年(199年)六月,袁绍挑选精兵10万,战马万匹,企图南下进攻许都,官渡之战的序幕由此拉开。前期袁绍举兵南下的消息传到许都,曹操部将多认为袁军强大不可敌。但曹操却根据他对袁绍的了解,认为袁绍志大才疏,胆略不足,刻薄寡恩,刚愎自用,兵多而指挥不明,将骄而政令不一,于是决定以所能集中的数万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