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司马迁编写《史记》遭遇了许多屈辱,他是如何坚持下来的?

司马迁编写《史记》遭遇了许多屈辱,他是如何坚持下来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330 更新时间:2024/1/22 20:18:22

司马迁(前一四五或前一三五~前八七?),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一说山西河津)人,他的呕心沥血之作《史记》,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司马迁是典型「生前低调,死后出名」的歷史名人。无声的他,在喧嚣嘈杂的岁月,坚持守护「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的人生哲学,后人颂扬的史圣,到底是用什么心情写下中国绵亘三千年的历史大作?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资料小编一起往下看。

逐利纷乱的俗世,司马迁坚持高洁的情操,面对宫刑的耻辱,仍一笔一墨地写下他心中的真英雄―伯夷、叔齐的身影;屈原、孔丘、荆轲的气度。司马迁把自己的心境也投射到书写中,这些令人激昂的豪杰,都有司马迁执着寧谧、坚忍不拔的影子。

司马迁每受一次的屈辱,就有人劝他放弃吧,放弃吧。他仍然挺直了腰杆,站好了位置,为了实现自己生命的价值,不顾他人讥讽嘲笑,始终真心不渝地守着他对父亲的承诺。倾尽所有,只想写完一本书, 即便失去一切,就是要写完《史记》。

司马迁第一个学习的师傅就是爸爸司马谈,这个在长安做太史令的史官,是一个声名远播的大学问家,不仅常置身在当时的国家图书馆中,阅读大量的古籍,自家藏书更是汗牛充栋。

司马家族从周代就开始担任史官工作,如何当个好的史官,可谓是世代传承的使命。司马谈曾受教于三大名师「学天官于唐都,受《易》于杨何,习道论于黄子」,因此,天象观测与历法、周易、道庄都难不倒他。司马谈博学多闻、热爱学习,展现对史官具有高度的工作热忱。太史令不治民,这个看似无实权的职位,却是掌管国家典籍和天文历法的官员,更是保存国家文化与史实最重要的关键人物。

司马迁从小在父亲的家学薰陶下,史官完美的形象烙印在司马迁心底。父亲是个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人,说起民间传闻,更是触动司马迁对文学、史学的求知欲。年少的他,在父亲的耳濡目染下常常把自己听到的传闻,说给乡里同伴听,充满历史的神秘故事,都让同行者听得津津有味、欲罢不能。

司马谈有投资家的眼光,他立志要写出一本跨世代的史书,因此,除了靠自己力挺,还要有计划、有目标地栽培自己的儿子。他思想先进也时髦,早有培养出接班人的念头,他请来当时最牛逼的名儒孔安国、董仲舒,让两位名声响噹噹的大师教司马迁做学问。两位先生人品高、学问好,孔安国开创古文经学,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三纲五常」,是汉代文坛巨擘。孔安国为司马迁打下古文写作的基石,董仲舒教导司马迁《春秋》的内蕴,不仅让司马迁开展知识的眼界,更带给司马迁端正思想与君子人格的奠基。司马谈栽培儿子的用心良苦,不只传递公正耿直、眼光精准的身教,也期待未来儿子能克绍箕裘,继承史官之业。

司马谈对司马迁的史观养成记,不只要他读万卷书也要他行万里路。父亲知道,要让司马迁成为中国历史上无人能比拟的史官,对他的教养就要不一样。

司马谈先让司马迁实现外出游历天下。一个人对世界的了解,无非有两个来源:一个是直接经验,一个是间接经验。读书是让他理解世界的样貌,因此,司马迁年十岁就能背诵古书,透过读书长期累积丰富的知识,无论是《春秋》、《尚书》、《左传》、《国语》等,都是他琅琅上口的,但要成为出类拔萃的太史令,只有间接经验仍无法撑起司马迁史家的高度与亮度。

如何让司马迁获取直接经验?

最快的方式,就是让他去游历天下。司马谈送给弱冠之年司马迁的生日礼物,就是让他真实地大江南北走一回。他告诉司马迁,你不只要玩得有深度,还要带回写史的任务:从游历的过程获取当地人口口相传的故事,最重要的是,验证书中知识的真伪。司马迁的游历的不仅是风景,重要的是他所游历的足迹,都是他完成史记的素材,用心观察历史留下的可考细节、认识大人物的后代子孙,找到更足以采信的史实,边走边了解当地的风土民情,结交不少民间友人,接触广大庶民的经济生活,体会到社会百姓的思想、感情、想望,对未来自己完成史记有极大的帮助。

司马谈要司马迁透过游历,真正体会一个史官的价值,从游历中自我追寻,也找到写史的意义。司马迁「三十而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闚九嶷,浮于沅、湘;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孔子之遗风,乡射邹峄;戹困鄱、薛、彭城,过梁、楚以归」。翻译过来的意思是:司马迁三十岁时全国走一回,来一遍的深度之旅,不只是南游江淮地区,还登会稽山,甚至探察禹穴,也观览九嶷山,泛舟于沅水、湘水之上;接着,北渡汶水、泗水,在齐、鲁两地的都会研究学问,并为了考察孔子的遗风,在邹县、峄山行乡射之礼;他在于鄱、薛、彭城时,遭逢苦难试炼,经过梁、楚之地,最后回到家乡。

这次游历的生活,让司马迁在孔子家乡邹鲁寻找素王留下的遗蹟,明白平民教育改革的意义,也在汩罗江边缅怀屈原为国为家愁闷的真挚情感,以及不被重用的忧郁,更在楚汉相争的古战场凭吊英雄豪杰,如今多是黄土一培,抑或是无人闻问的灰飞湮灭;到姑苏眺望范蠡泛舟的五湖风光;到淮阴访查韩信的发迹故事;到丰沛探查刘邦、萧何的故乡,探看一代英雄的发迹;到楚地访看春申君的宫殿遗址,春秋公子养世的风范充于胸臆;到薛地考察孟尝君的封邑,多少人生起伏都在念头之间︙︙前人留下的点点滴滴,在遍布的足踏中,他明白孔子说的,史官重于史德,如何还原历史真实,如何给予贤士一个定位,都是自己未来写史的核心价值。

这次的出走,促使司马迁大量积累知识,开拓视野胸襟,更看出司马谈对儿子成为一代史官的培育不只是用尽心力,也是下了重资血本的育史计划。

标签: 司马史官

更多文章

  • 匈奴太子金日磾为何能得到汉武帝的重用,还成了托孤大臣?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汉武帝,单于

    你知道金日磾吗?今天历史资料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公元前87年,汉武帝后元二年春,一生强势霸气的汉武帝走向了人生的尽头。临终前托付追随自己多年的老臣霍光叫他辅佐太子刘弗陵。霍光推让说:“臣不如金日磾”并郑重向汉武帝推荐金日磾。根据数十年对这个匈奴王子俘虏的观察,汉武帝认为金日磾完全可以承担这

  • 史上最窝囊最悲剧的皇帝:刘盈被逼去自己的外甥女张嫣,儿孙全被诛杀殆尽!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项羽,皇位

    导读:史上最窝囊最悲剧的皇帝:刘盈被逼去自己的外甥女张嫣,儿孙全被诛杀殆尽!汉高帝还是亭长的时候,就和吕后生下汉惠帝,在汉惠帝之前,两人还生了女儿鲁元公主。汉惠帝年幼之时,和姐姐鲁元公主都跟着吕后在田里耕作,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家生活。秦末乱世,汉高帝领导反秦义军,历经艰辛灭了秦朝,一家人才得

  • 汉朝孝文皇刘恒:安分守己的藩王被逼着造反,结果开创了盛世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群臣,皇帝

    大家好,这里是历史资料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刘恒的故事,欢迎关注哦。汉朝孝文皇帝刘恒,他原本在封地做着一个安分守己的藩王,根本没有做皇帝的资格和野心,但群臣却强行逼着他“谋朝篡位”,还无意中开创了盛世“文景之治”。汉文帝是汉高帝的第四个儿子,生母是汉高帝的妃子薄姬。汉高帝建立西汉王朝之后,宠幸了原本是

  • 汉文帝的发妻代王后,为何史书都不愿记载?残酷的帝王之家权力斗争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王后,党羽

    今天历史资料小编给大家带来了代王后的一些故事,欢迎阅读评论。汉文帝刘恒在位期间,西汉王朝的第一个盛世“文景之治”,就是他与儿子汉景帝刘启共同开创的,而且汉文帝个人品德高尚,性格宽厚仁爱,不近酒色,勤俭节约,所以综合评价汉文帝,他都无愧于千古帝王的美誉。不过对于汉文帝的家庭生活,后世尚有一个仍未解开的

  • 吕后去世前知道有人会造反吗?被逼上位的汉文帝刘恒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刘邦,丞相

    跟着历史资料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吕后。吕后八年(公元前180年)八月,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皇太后、大汉王朝的实际统治者吕雉在长乐歌去世。吕后去世后,丞相陈平、太尉周勃、将军灌婴,联合朱虚侯刘章、东牟侯刘兴居等人,发动了宫廷政变,一举铲除了吕氏集团,杀死了包括赵王吕禄、吕王吕产在内的所有吕氏家族成员

  • 鸿门宴中重要人物曹无伤,曹无伤最后结局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项羽,刘邦

    历史朝代的兴衰与更替,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接下来历史资料小编带您走进曹无伤的故事。每当人们谈论“楚汉相争"这段历史的时候,就会谈到鸿门宴。提起鸿门宴,有一个历史小人物不得不提,这个人就是刘邦手下的将军,左司马曹无伤。公元前206年刘邦攻入秦地关中,秦王子婴投降。因为有

  • 刘邦手下第一叛徒曹无伤是个怎样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项羽,刘邦

    历史朝代的兴衰与更替,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接下来历史资料小编带您走进曹无伤的故事。鸿门宴这个历史事件,相信已经家喻户晓,不过很多人或许不知道,鸿门宴的发生是一次偶然的情况。刘邦手下有一个将领,不知为何派人向项羽通风报信,煽风点火,挑起项羽对刘邦的不满,从而引发了鸿门宴

  • 郦食其怎么死的?郦食其深受刘邦赏识,为何最后被齐王扔进大锅里烹杀而死?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刘邦,齐国

    导读:郦食其怎么死的?郦食其深受刘邦赏识,为何最后被齐王扔进大锅里烹杀而死?喜欢历史的朋友有没有发现,每次朝代更替的时候,天下沸腾,英才辈出,各种乱世枭雄集结,形成了一次又一次轰轰烈烈的集团斗争。比如先秦的战国之争,秦末的楚汉争霸,东汉末年的三国等等,也正是有了这样一次次的集团斗争,让中国的历史显得

  • 汉武帝征伐这个偏远的小国,难道真的只是为了几匹马吗?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汉武帝,汉军

    古代人对于骏马的喜爱,不亚于今天的豪车,相传大宛马非常有名,汉武帝因此想征服这个地方,但是汉武帝仅仅为了几匹马就要发动战争,这可不像是明君所为。汉武帝是一个非常爱打仗的皇帝,在他统治期间,汉朝是北击匈奴南平南越,东边收服了朝鲜,西边打通了去往西域的道路。今天要讲的这段故事就发生在西域,事情的起因只是

  • 汉唐盛世汉朝和唐朝的对外政策有什么不同?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政策,更多

    导语:汉唐盛世汉朝和唐朝的对外政策有什么不同?“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人与人之间需要的是紧密的联系和持续的交流,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想要获得长足发展,需要的是同外界保持一定联系,这是一个成熟大国所应具备的发展条件。我国古代在很早的时候就已经和外围国家有了一定的经济和文化交往,而且每个时期都有着属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