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国家,从少将晋升到中将,再到上将,可谓难上加难,需要不断立大功才能达到晋升的条件。
而接下来要讲到的于永波,便是不断晋升的典型代表,他从一名普通的士兵,晋升为大尉、上尉,又慢慢晋升为少校、中将,最后成为了一名上将。
01
于永波,1931年9月出生在辽宁省瓦房店的一个贫苦家庭,从小刻苦学习,考入中专,在当时,这个学历已经算是不错的了。
其实,于永波是满族正黄旗的后裔,若再往前倒腾几十年,那他的待遇可是正儿八经的贵族标准,应是锦衣玉食的。但是,清王朝终究还是在历史的进程中覆灭了,没有祖宗的庇护,他们家族的生活一落千丈。
在那个战火连天、社会混乱的动荡年代,人民时时刻刻都活在枪弹、大炮的恐惧之下,单单能够保全自己的生命就已是不易。
但越是乱世,越会出现两种极端的人:一种是投敌叛国、软弱至极的人,他们沦为走狗;一种是不怕牺牲、英勇坚毅的人,他们心系人民、心系国家,实乃正义之革命战士。
日本帝国主义侵袭我国,在学校里广泛推行奴化教育,试图奴化中国百姓,以此来服务日军侵略者,于永波的父亲,本来是一名教书育人的老师,但后来因为坚决反对这种教育方式,被迫回老家以务农为生,父亲有着崇高的爱国情操,由此看来,于永波的家庭教育应当是十分好的,虽然生活有些清苦,但胜在是一片暂时和平的地方,日子也算太平。
02
在战火硝烟中长大的于永波,切身实际地感受到人民的不易,革命的艰难,这都极大地激发了他心中的爱国热忱,他致力于为国家的救亡图存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1947年9月,年仅16岁的于永波毅然参军,加入了东北地区的民主联军部队,做着宣传员的工作。他终于拥有了一片可以绽放风采的天地,热切又激动地散发着爱国的光芒。
参军之后,他认真工作,听从组织号召、不断发现自身的问题、改正问题,在工作中有很好的表现,因为他的大力宣扬,部队的名号打得极为响亮,他在一众普通士兵中脱颖而出,逐渐受到了上级领导们的赞扬与器重。
鉴于他的优异工作和浓浓的爱国之情,于永波于1948年9月被吸收加入中国共产党,自此,他始终以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即使他所担任的宣传工作是文职,但他却以极高的标准要求自己,力求把宣传方式搞出新花样、新名堂,就这样,他慢慢成长为一名宣传干事,再然后发展为科长、主任、政委……于永波还参加了不少地区如辽宁沈阳、北京天津的战争,还参与了抗美援朝,总是奔赴在战争的第一线,即使生病也义无反顾。
不仅做着宣传员的工作,也发扬着一名军人的职责,在一线救死扶伤,立了不少的功。除此之外,他还勤奋学习,不断深造,逐渐熟练掌握了各项专业技能,军事能力也有所提升。
于是,在1955年的授衔仪式上,他擢升为上尉,这是他人生中的第一次晋升。虽然晋升的军衔并不高,但这还是极大地鼓舞了于永波辛勤工作的热情。
03
经过抗战,国内环境逐渐稳定下来,国家的发展任务也有所转变。这时,宣传工作变得很重要,如何宣传、如何把宣传做好,展现我们党与国家的精神面貌,是国家当时面临的极为急迫的事情。
在这种情形下,于永波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他在宣传部门担任着重要的职务,他也不负众望,丝毫不放松,面对新情况,冷静应对,面对新问题,认真解决,不断创新宣传模式,为国家建设作出了贡献。
1960年,于永波晋升成了大尉,并获得了解放奖章。1963年,晋升为少校。1988年,又晋升成为了中将。1993年,最后一次晋升为上将军衔。
一名出身通讯兵的普通战士,凭着自己的一腔爱国热忱,凭着自己的坚强毅力,凭着自己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凭着自己不怕牺牲的英勇品质,靠自己的力量,在不到四十年的时间内,历经五次晋升,成为一名优秀的上将,他就是于永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