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他是大清最胆小的臣子,儿子考中了探花,他连忙说:把他降到二甲

他是大清最胆小的臣子,儿子考中了探花,他连忙说:把他降到二甲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1395 更新时间:2024/1/16 13:14:26

与此相比,什么杀头,什么灭门,就显得没那么重要了。而在明清两代,衡定功绩的有一项非常高的荣誉,那便是享受太庙之礼。在当时,有无数的臣子为了这一荣誉而奉献生命,可是心愿得以实现的却是少之又少。尤其是出于特殊的民族关系,和皇室的角度考虑,清代的汉臣享受这一荣誉的更是只有张廷玉一人,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这位历经大清最辉煌的三朝的老臣。

我们知道,科举制度是选拔人才非常重要的方式,它实现了上下阶层之间的人才交流。这种制度看上去是公平的,但这只能说是相对公平,因为虽然最后大家都在考场一起考试,但是作为不同的出身来说,享受到的教育资源是完全不同的。

所以寒门出来的人,如果在信息并不发达的当时,想要一举成名,并没有我们在电视上看到的那样普遍。所幸张廷玉不用面对这样的尴尬境遇,他祖上就做官多年,而他自己就沉浸在当时主流的化熏陶之下,这就是优势。

1700年,张廷玉毫无悬念地考取了进士。当时正是康熙三十九年,虽然没过多久他就正式入仕了,但是当时做的是并没有什么实权的文官,并没有得到重用,康熙看中的是他的文采风格,在治国方面并没有太多的参与。

后来他做的更多是相当于秘书的工作,但是正如我们都知道的他的座右铭一样,他确实做到了不该说的从不参与。当时皇子众多,在他们争夺大位的时候,大臣们也忙得很--都在忙着站队,找新主子。可是张廷玉却十分冷静,他没有支持呼声最高的皇子,也没有冷落几乎没有希望的皇子,每次康熙问他的意见,他都能回答得态度中立,理由又很充分。也正是因为这样,他才会逐渐得到了康熙的进一步信任,也远离了党派之争。

我们知道,雍正皇帝是一位疑心比较重的皇帝,这一点要从他的自身经历来理解。当年他与自己的亲兄弟们为了争夺大位而反目,甚至不惜下杀手,因此在得到期盼已久的大位之后,他自然是看谁都不放心。幸亏当时张廷玉没有在前朝得到重用,因此他才能躲过初期的筛选,安稳的陪侍在雍正身边。

他没有像前朝一些老臣一样,选择支持哪一位皇子,后来选择错误,遭到新帝的处理。而得到雍正的重视之后,他依然非常小心,从不多说话,后来皇帝身体不舒服时,总是命他代管政事。即便如此,他也没有像年羹一类的人,那般看重自己的功绩,而要求皇帝处处高看自己,他太了解这个皇帝,也太了解身处宦海,自己应该怎么做了。

张廷玉究竟有多谨慎呢?虽然做官多年,有很多的门生也同朝,为了不让皇帝起疑心,在他儿子考科举那年,他还主动请求降低了儿子的名次。当时他的儿子高中探花,这可是全国第三啊,莫大的荣誉。可是为了消除皇帝的一心,他主动申请,说儿子侥幸而已,并没有如此高的才学,并且降儿子为二甲头名。

不过这样谨慎的老头儿,到了乾隆朝还是不免卷入了纷争。和很多皇帝一样,乾隆刚登大位的时候,也是对前朝一些老臣进行洗牌,他可不愿被那些顽固派拿捏着。就在这个时候,张廷玉犯糊涂了。那时候他已经年过七十,申请退休本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可是乾隆却没批准,理由是:准备让你尊享太庙的,你现在退休了,岂不可惜?

其实这明显是个托词,因为这两件事并不冲突,可是臣子哪敢与皇帝多说呢?张廷玉只好继续做官。又过了几年,他又去申请退休,这次皇帝批准了,可是张廷玉却上奏,请求皇帝给自己个保证。这可是惹了皇帝不高兴了,都答应你了,你还来要个盖章书面的材料,是怕我说话不算数?不过乾隆还是给了他一份保障。

关键之处来了,得到这份保障后,他竟然没有亲自谢恩,而是让儿子替他来的。这件事让乾隆很生气,更生气的是,当时他有个学生在乾隆身边做近侍,看出来皇帝不开心了,偷偷跑去告诉了张廷玉。老臣吓得赶紧跑来谢恩,这一来一去,皇帝就知道了,明显是身边有人他汇报自己的情绪,这还了得!

于是乾隆再也不顾及什么三朝老臣的身份,派人去了张府,查看他的来往信件、平日的手记等物,也就是抄家。虽然后来并没有搜出来什么实际意义的东西,但是谨慎了一世的三朝老臣最终落得这个下场,也是寒心。

更多文章

  • 他打响推翻清朝的第一枪,50年后和溥仪相见,溥仪感激地说:谢谢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都说冤家路窄,最令人想不到的还是二人后来在宴会上的一次见面,当时溥仪一见到熊秉坤便对他说了9个字。 这件事还得从头说起,在起义后没多久,熊秉坤便跟随孙中山先生的步伐参与革命运动,后来还统领部队参与武汉保卫战,可好景不长,熊秉坤在讨伐袁世凯失败后,不得已逃亡到了日本,直到很长一段时间后,才得以回国,

  • 乾隆的一件宝贝,溥仪将它缝在衣服上,随身携带26年最终上交国家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乾隆作为皇帝,最有趣的一点就是他喜欢做梦,而且还喜欢让人解梦。乾隆曾做过一个梦,梦中乾隆受到了玉帝的召见,玉皇大帝不仅赐给他一块黄石,还赐给他“福寿田”三字。乾隆醒来之后,觉得这个梦是一个吉兆,但却想不通寓意为何,因此他便告诉群臣,让他们为自己解梦。 乾隆讲完自己的梦后,许多人沉思不语,没有人明白

  • 乾隆病逝前告诉和珅此物能保命,和珅被抓后打开一看:可以留全尸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正是因为和珅的存在并不会威胁到乾隆的地位,所以他才不会急着去处罚和珅,可乾隆一退位,嘉庆继位之后,和珅就危险了,嘉庆早就想惩办和珅了,只是乾隆尚且在世,和珅有乾隆宠着,嘉庆还不敢乱来,等乾隆去世之后,嘉庆就开始动手了,其实乾隆也是站在嘉庆这边的,在《清史稿》等野史中都有记载,乾隆去世前曾留给嘉庆很多

  • 乾隆死前留给和珅一道“保命遗诏”,和珅被抓后,打开遗诏看傻了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乾隆死后给和珅的圣旨,和珅表妹被杀和珅生气,杜小月给和珅捶背把和珅脖子拧了

    因为康熙帝是乾隆的爷爷,但是乾隆很长寿,又不好在执掌皇权的时间上高过爷爷,所以在他执掌皇权60年后,就禅位给自己的儿子嘉庆帝了,但这位皇帝名义上禅位了,但权力仍然在他手里。 但是乾隆与和珅又是一对很特殊的臣子关系,和珅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巨贪,和珅被抄家的财产居然达到8亿两到11亿两白银之多,在当时那

  • 王阳明:此心光明,良知四句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01宋明理学,理心气学宋明理学是中华文化的学术和哲学思想的“造极”期,是儒释道三教融突和合的精华。唐以来就希望把中国的儒释道融合起来,当时提出来一个文化整合的方法,叫作“兼容并蓄”。但是唐代的200多年到宋代前60多年,并没有真正把儒释道三教融合起来而构建出一个新的哲学理论体系。为什么?因为唐代后期

  • 大航海家郑和,埋葬地成谜,直至“真身”被几名精神病人发现!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那你知道在蒸汽轮船发明前,历史上可以在全球任何一个地点登陆的哪个舰队吗?不是哥伦布、麦哲伦,也不是达·伽马。而是中国最著名的航海家郑和的舰队。在世界地理大发现之前,郑和下西洋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系列海上探险,他的舰队在当时可以航行到世界任何地方,登陆任何地点。郑和舰队规模,是其他国家航海家舰队的

  • 读资治通鉴26:为何老好人总是被毫无顾忌的欺瞒?被奸臣蒙蔽的汉元帝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一部《资治通鉴》说尽了中国人的处世哲学,让人怎能不爱读!每天带着生活、工作中的问题去寻找答案,《资治通鉴》的众多历史人物会告诉你,面临同样的情境,他们是怎么抉择的,又得到了什么结果。若你能悟出他们的行为逻辑,化为自己的生活智慧,久而久之,那你面临任何困境、挫折、纠结,都能不慌乱、不怕事,从容应对。亲

  • 元朝西僧的交往范围研究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西僧在当时有着很高的头衔,与上层统治者关系密 切。宗王家族供养上师是从阔端系开始。窝阔台时期,公元1235年分 封西夏故地于窝阔台次子阔端,从此阔端家族镇守西北安置在河西凉州。从阔端供 养上师萨迦班智达开始,阔端家族与藏传佛教西僧之间关系密切。窝阔台时期“蒙 哥汗与止贡派。阔端与萨迦派,忽必烈与蔡巴

  • 宋仁宗最重视的3个女人,两个爱上宦官,另一个却死于宦官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与他的政绩相比,他的家庭生活却并不幸福:身为帝王,妻妾成群,生前却与两个正宫皇后感情不睦;一生3子、13女大都早亡,只存活了4个女儿。更令人想不到的是,他的两个皇后郭皇后、曹皇后,和他最宠爱的大女儿——福康公主都与宦官纠缠不清,给后世留下了诸多难解之谜。郭皇后是北宋平卢军节度使郭崇的孙女。郭皇后曾经

  • 朱元璋不把皇位传给朱棣,而选择朱允炆,背后原因令人震惊!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朱棣晚年与允炆见面,牛人允炆和朱棣的关系,朱元璋为什么把皇位留给朱允炆

    “嫡长子继承制”是历朝历代普遍遵循的原则,这样可以确保政权稳定延续,保江山永固,如果皇太子生下了儿子,朱元璋也可以立皇孙为接班人。太子朱标有5个儿子,分别为朱雄英、朱允炆、朱允熥、朱允熞和朱允熙。其中朱雄英夭折,朱允熞和朱允熙在朱标去世时不到7岁。所以15岁的朱允炆和14岁的朱允熥就成了选择对象。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