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朝文化为何会在海外广泛传播?从唐朝经济、政治、文化层面分析

唐朝文化为何会在海外广泛传播?从唐朝经济、政治、文化层面分析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4717 更新时间:2024/2/7 13:31:00

前言

众所周知,人类生存与发展离不开传播活动,文化的延续与传承和传播活动紧密相连,传播活动呈现出的二维的传播空间,即时间和空间的传播。

而在传播的过程中,人在传播活动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古代的跨国界文化传播过程中,外国人对于我国文化及诸多各方面的传播,对于我国文化的跨过国界传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拟从经济基础、政治环境、文化发展、交通演变、执政政策等五个因素去分析,唐朝文化为何会被广泛的传播到海外。

一、经济因素-唐朝强盛的社会经济基础

在唐朝初年,国家社会经济十分繁荣,尤其是在唐朝建国后的前两个世纪内,正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开元盛世。

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方面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鼎盛,创造出了中国封建社会发展时期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辉煌成就。正是这种社会经济实力的强大与发展奠定了唐朝在中国古代封建王朝中的历史地位,为整个社会奠定了繁荣发展的基础。

唐朝时期,无论是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都是封建历史时期中最为繁华昌盛、富丽堂皇和具有高度文明的国家。

唐朝的强盛主要建立在其良好的社会经济基础之上,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包括:

农业生产的发展:唐朝时期,农业生产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主要表现在农业生产技术的不断更新、新耕地的开垦、水利工程的建设、农业税收政策的改变等方面。这使得唐朝的粮食产量水平远远高于前代,为唐朝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商业贸易的繁荣:在唐朝时期,商业贸易发展势头强劲,其中主要表现在唐代的市场繁荣、商业贸易网络的扩大和对外贸易的开展等方面。唐朝时期的金银铜币及其流通体系也有助于商业发展。

铁冶冶炼的发展:唐朝时期,铁冶冶炼业逐渐成为国家支柱产业之一,尤其是北方地区的铁冶冶炼业更是得到了迅速发展。这为唐朝提供了必需的兵器和农具,同时也为其他行业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繁荣强盛的唐朝也吸引了大量的外国商人,及比如波斯、印度、阿拉伯等外国商团,他们的到来让整个唐朝变得更加的多元化,并且这些商人在带来大量商品的同时,也将唐文华带往了世界各地。这样也为唐朝文化在海外地区广泛传播形成了一个高潮。

正如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所说:“中国者,天下之根本也。”

唐朝有着高度发达的文明以及繁荣强盛、富丽堂皇、高度发达、充满自信和民族自豪精神气质和性格特点,这一切都成为其在海外传播并取得成功和成就的基础条件。

二、政治因素-唐朝宽松的政治思想环境

唐朝的社会经济的发展,对精神文化建设也有了更大的需求。由于唐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所以它是一个开放包容的政权,在政治思想方面也十分开明。尤其是在对待外来文化方面,采取了比较开放包容的政策。

一方面,唐朝的政策宽容开明,尊重多样性。唐太宗时期,曾推行“唯才是举”的选官制度,任用了许多少数民族、佛教徒和外国人。唐朝还实行科举制度,鼓励人才涌现。这些政策让人才得到更好的发掘和利用,同时也为各种文化和思想的传播提供了机会。

另一方面,唐朝的社会文化也在发展,这种开放的态度更为广泛。唐朝兴起了多元文化,如佛教、道教、儒学、回教等,这些思想的传播和接纳都得到了宽容。

同时,唐代的社会生活也相对自由开放,在服饰、音乐、美食等方面都有着不同的风俗和习惯,对异己思想的接受也相对宽容。

从唐朝开国皇帝李渊开始,他就非常重视外来文化,他曾下令“来远人不至者皆绝之”,而且还允许“自国初以来”的外国商人带着他们在当地的商人、工匠和百姓等,甚至还允许这些外国商人携带自己国家的手工艺品入唐。

在唐朝前期,由于唐朝统治者采取了比较开明的政策,使得整个社会呈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文化繁荣景象。当时统治者还在思想方面进行了大胆创新和改革。

也正是因为这种宽松的政治思想环境,促进了海外交流:在唐朝时期,中国与周边国家的交流非常频繁,逐渐形成了一条以中国为中心的海上丝绸之路。

唐朝政治宽松、文化多元化的特点,促进了中国与周边国家交流的融汇。这种文化交流也促进了唐文化在海外的传播与影响力,塑造了海外对中国的认知。

唐朝时期的中国,经济发达、文化繁荣,对于周边国家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唐文化在海外传播的过程中,不仅丰富了海外文化的内涵,同时也让外界对于中国的认知逐渐深化,对于中国所代表的价值观念有更为具体的认知,这对于中国的国际地位也有很大的影响。

三、文化因素-唐朝全盛的文化构成格局

政治是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而文化则是体现了当前时代的政治与经济,由于经济与政治的繁荣,唐朝在文化上也进入到全盛时期,使得当时的文学艺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而唐朝的文化构成格局是多元的,尤其是儒学文化、佛教文化、诗歌文化、书法艺术以及科学技术。

首先是儒学文化,作为儒家学说的思想基础,儒家思想对于唐代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尤其是在政治领域,它影响了唐朝的整个文化走向。

从社会上来看,唐朝从中央到地方都十分重视儒家文化,尤其是唐代帝王中,李世民就将儒家学说作为其治国理念,使得当时的社会上形成了以儒学为中心的文化氛围。

此外在政治领域,唐太宗与唐高宗也是深受儒家文化影响而作出的一系列政治决策。

而在教育领域中则是由李唐皇室来直接培养封建贵族子弟以及相关的专业人才,这一点在唐代以后则是被发扬光大。在唐朝,儒家思想被广泛应用于政治、教育和社会伦理等方面,影响了整个亚洲地区的文化和思想发展。

其次则是佛教文化,这一点在唐代也是得到了很好地发展,尤其是作为国家信仰的佛教文化。

由于唐代统治者笃信佛法而使得当时佛教界极为兴盛,再加上唐代统治者对于佛教思想上的支持力度也比较大,所以唐朝佛教文化发展得更加繁荣。

尤其是在唐朝佛教鼎盛时期可以说达到了一个空前的繁荣状况。许多佛教经典和文物被海外传播到印度、日本、朝鲜等国家,促进了东亚地区的佛教文化交流和融合。

从佛教文化上来看,无论是佛经翻译数量、翻译质量以及翻译风格都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与水平。如玄奘西天取经、鉴真东渡等历史事件都见证了唐朝佛教文化发展的巅峰状况。

而从诗歌文化上来看,唐代可谓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在当时人们的思想意识中不仅有儒、道、佛三教共存于世,同时也出现了诸如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等一批文学大家。

他们的诗词和绘画也为海外传播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源,他们的作品传播到东亚和东南亚等地,推动了当地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综上所述,唐朝全盛时期的文化构成格局为海外传播文化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机会,促进了世界各地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对于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四、交通因素-唐朝发达的水路交通条件

唐朝的交通条件十分发达,沟通了南北的海陆交通线。在唐朝,陆上交通四通八达,

“东尽辽海,西至龟兹,北过大漠,南及交趾”。

陆路交通发达的同时,海路交通也很发达。陆上交通方面,有自长安、洛阳经河西走廊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自长安经丝路到日本、高丽、百济、新罗、渤海国等地的“海上丝绸之路”.

从广州出发经南海到达印度半岛和阿拉伯半岛的“海上丝绸之路”;自长安经丝路到西域各国的“陆上丝绸之路”;从广州出发经南海到达日本和高丽的“海上丝绸之路”等。

唐朝后期,由于南北对峙局面的出现和疆域范围的缩小,陆路交通已不能满足内地与边疆之间交通的需要。

为了沟通内地与边疆之间的联系,唐朝在唐代中后期开创了沟通内地与边疆之间道路设施比较发达的“运河”制度。这种制度是在唐中叶以后兴起,并在唐中后期发展起来。

所谓运河制度,是指唐代政府开凿运河以沟通南北水陆交通之道。即在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间设置运河。《册府元龟》卷七三《河渠志四》载:

“凡江、河、淮、济之流,多是东南水所出……诸条河渠所经之处,既有通航之利又可沟通南北水陆交通……”。

丰富的水路运输网络使得外交使节、商人和文化传播者可以便捷地到达各地,并将文化、技术、知识等带到海外。

也吸引了不少海外人士前来交流和学习,各种商品和文化产品通过水路贸易,被迅速传播到海外,如丝绸、瓷器、茶叶、文学作品、艺术品等。这些商品在海外市场上的畅销,也使得中国的文化和技术得到了更为广泛的传播和推广。

因此,唐朝发达的水路交通对于海外文化传播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和帮助,使得中国的文化、技术和艺术等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和推广,并对于中外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五、政策因素-唐朝开明的对外开放政策

唐朝开放的对外政策是建立在唐初经济发达,政治开明,文化繁荣,交通便利的基础上得来的。

唐代以前,中国历史上是实行闭关自守的政策,即“夏商周秦汉,唐汉唐宋”,但唐朝不同于以往任何朝代,他不仅继承了先秦以来的文化政策,而且在对外政策上采取了一系列开明开放的政策。

首先唐朝开放的对外政策是以开放、平等、包容为基本特征的。

“凡外国使者入朝,皆厚加礼待”。

唐初所实行的这种开放政策使得“远人来学”成为可能。不仅外国使者来朝拜见皇帝时能获得最高礼遇,而且使团成员在唐朝朝廷任职也不是什么稀奇事。

据《新唐书·百官志》记载:

“三品者……领使一人;四品至五品者,领使二人;六品至七品者,领使三人;八品至九品者,领使一人。”

而且唐朝还根据具体情况规定了使团成员的职务,如高仙芝为羽林军总管,孙思邈为太医使……使团成员不仅可以获得很高的官职和俸禄,而且还可以享受到朝廷的特殊待遇。

唐朝对外来使节的待遇也非常优厚。

“凡来朝使者,赐以冠带、鞍马及银帛”;“凡来朝贡使者,赐以锦帛、衣粮、布帛、马匹、鞍马及银、钱等物”;“凡来朝使者,赐以衣粮”;“凡来贡使者,赐以锦帛、钱等物”。

为了表现对外国使节的尊敬和友好态度,唐朝还在一些重要节度使辖区内建有外国馆。

其次唐朝实行“互市贸易”的对外政策。“唐朝初年,政府规定“诸蕃朝贡,必置市舶使,每蕃使入朝,必置市舶使”。随着唐朝对对外贸易管理制度的完善、贸易政策的日趋开明和民间贸易的日益繁荣,互市贸易也发展到了顶峰。

据《新唐书·百官志》记载:

“东自朝鲜、日本、新罗、渤海;西至大秦、安息、大食,皆置市舶使。”

另外唐朝政府还规定“诸蕃朝贡,必置市舶使”,并规定市舶使主要负责管理和组织“市舶司”。据《唐会要》记载:“每年以四月二十六日为市舶之期。”这里的“四日”即指农历四月份、五月初、七月初这四个月。

正是由于唐朝政府实行互市贸易的对外政策,才使海外各国得以互通有无、通商互利,从而促进了海外各国与唐王朝之间的政治经济交往。

另外唐朝政府还采取了许多保护外国人在华合法权益的措施。

据《旧唐书·安史之乱》记载:“上至京师,外夷使臣见者,悉优容之。……凡入中国者,皆在国子监读书,对于外国使臣来唐朝学习中国文化或与中国进行经济贸易交往的行为,唐朝政府不仅予以鼓励和保护,而且还给予大力支持。

笔者观点

唐朝作为我国历史上发展最为迅速的王朝之一,其文化更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和丰富。

从政治环境、经济基础、文化发展、交通演变、执政政策上讲,唐朝的开明开放和兼收并蓄是其他王朝所不能比拟的。

在强大物质基础和开明开放政策两大因素驱动下,唐朝文化得以广泛传播到海外。

参考文献

[1]《中国大百科全书》(北京:外文出版社,1997);

[2]《唐代对外关系史论稿》(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编,1982);

[3]《唐代的海外贸易与文化交流》(赵德麟编,1990);

[4]《中外文化交流史论稿》(朱士光著,1992);

[5]李剑农:《论唐对外关系的变化》,《中国经济史研究》,1996年第4期;3.胡小伟:《唐朝的对外关系》,《敦煌研究》,1997年第1期;

[6]李学勤:《从“丝绸之路”到“海上丝绸之路”——唐代商贸交通研究》,《历史研究》,1998年第2期

更多文章

  • 春秋战国时期,比较兵、法两家思想体系,以及对社会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前言春秋战国时期,在思想文化上发生了剧烈变化,产生了诸如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一系列思想流派。这些学派在政治上各有主张,但在学术思想上却是相互借鉴、相互融合的,形成了我国古代思想文化发展史上的两大派别:兵家学派和法家学派。这两大学派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并在战国时期得到广泛传播,对当时和后来的政治、

  • 唐朝文人写诗过程中是怎样设立标准的,这些标准对唐诗有何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前言唐朝是中国历史上诗歌艺术最成熟,诗歌发展最快的时代。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唐朝的诗歌,在写作方面是有标准的。这个时代的诗人们,在创作诗歌时,都必须遵循一个标准。而且大量历史证明,唐代诗歌标准的确立既有历史先例,也有社会基础。接下来就让小编来为你介绍唐代诗歌的标准。诗学标准的确立到了唐代,一套完整的中国

  • 春秋战国时期,史官和历史散文从何而来,散文中记载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春秋时期,史官职掌一方之史,记事者必有其文。春秋时期的历史散文,是由史官们所编撰的记载周代史事的记文。其内容主要是有关周代历史的记录,即对当时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记载和叙述。[var1]其写法主要是记叙和描写,所记述的事件或人物,基本都是事件的前因后果及当时人们对其所处历史环境的反应。春秋

  • 唐朝法律对于丧偶之妻的权利是怎么规定的?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

    作者前言“寡妇再嫁”这一现象,在中国历史上源远流长,但历代统治者对于这一现象却都是采取不同的态度和做法。就唐王朝而言,唐王朝由于其自身的特殊的地理位置及文化环境,对这一现象采取了既相对宽松又相对严苛的态度。一、唐朝法制概述唐朝作为中国历史上的黄金时期,它的法制也是最为完备的。唐朝也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

  • 春秋战国时期,道家思想在楚国的传播和改造,以及对儒家的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春秋战国著名道家学派,道家与儒家最大的矛盾,楚国为什么有道家

    前言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思想的重要变革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的道家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它代表了当时文化发展的最高水平,也体现了当时的社会面貌和时代特征。道家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于楚国,当时楚国地处南方,是华夏族和南方各少数民族融合的产物。从先秦到两汉,楚人对道家思想有一个逐渐

  • 唐朝时期,使节制度是外交的重要部分,此制度给唐朝带来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唐朝外交礼仪一览表,中国唐朝对外交流的使臣,在中国历史上唐朝的外交礼仪

    唐朝的使节制度,是中国古代外交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研究中国古代外交制度有重要意义。随着唐代经济文化的发展,唐朝与周边国家和地区之间交往的频繁,使节制度也随之而产生。从广义上来讲,唐代使节是指唐朝使节按照规定的时间和路线,对周边国家或地区进行外交访问的活动。在唐朝的外交使节中,有一部分是出使外国的使

  • 春秋时期,晋国凭借外交迅速崛起,他们的外交礼仪有哪些特点?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

    晋国是春秋时期的一个重要国家,对整个春秋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产生了重要影响。晋国在周室衰落、诸侯崛起的大背景下,凭借自身强大的军事力量和政治文化,在短短十几年间崛起为诸侯大国,其对外关系亦随着国力的强盛而不断发展。[var1]研究春秋时期晋国对外关系,有助于我们了解当时春秋时期的国际大环

  • 唐朝诗为何如此盛产?分析唐朝文人写作的规范模板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

    前言在我们的印象中,唐朝是一个诗风极度盛行的时代,不仅诗人之间互相交流切磋诗歌,而且还出现了很多著名的诗歌流派。比如初唐四杰、永明体、陈子昂等人的诗歌流派。而到了盛唐时期,唐诗发展到了顶峰,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达到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高度,而这个时候也诞生了唐代诗歌最辉煌的时代:盛唐。盛唐是中国古典

  • 晋国作为春秋时期第一大国,占据着重要地位,晋国起到了什么作用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

    晋国作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大国,在我国历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而春秋时期的卿作为重要的官职,在晋国政治生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var1]与之相应,对于晋国正卿的研究也成为了学者们研究春秋时期晋国历史的一个重要方面。关于晋国正卿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于晋国正卿产生的原因、任命制度和职能等方

  • 秦穆公灭西戎,晋文公复国,为何春秋时期频繁出现弑君现象?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弑君事件时有发生,比如著名的秦穆公灭西戎,晋文公复国等等,虽然这些弑君事件给人们带来了沉重的灾难,但也推动了历史进程的发展。[var1]在春秋时期,有一次弑君事件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这次弑君事件是在晋献公死后发生的,由于这次弑君事件发生在晋献公死后,所以也被称为“骊姬之乱”。纵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