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横扫六合的利剑,一隅谋天下的法宝——试看秦国军功爵制的作用

横扫六合的利剑,一隅谋天下的法宝——试看秦国军功爵制的作用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4678 更新时间:2024/1/24 19:50:12

而在此时,秦国则是新生的佼佼者,经过多次有效的变法,最终凭借自身的实力以及制度上的优势横扫六国,统一了乱世,成就了历史传奇。

[var1]

而秦国的成功,不仅离不开统治者的雄才大略,与其当时的制度体制也是分不开的,秦国的军功爵制度,更是为其统一天下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秦国的军功爵制度,甚至被誉为是秦国“横扫六合的利剑,一隅谋天下的法宝。”因此,想要揭开秦国统一天下的秘密,不仅要了解秦国的发达历史,还要从其军功爵制度入手。

生逢乱世,豪气横扫六合

春秋战国时期,政局动荡,由周王朝大一统逐渐发展成诸侯国各自为政,多国竞争,而后来,秦国豪气横扫六国,一统天下的新局面重新出现,形成了历史的巨变时刻。

1、社会动荡,小国崛起

根据史料记载,在战国时期的政治和文化中心是在中原地区,而秦国位于西部区域,其他的诸侯国大部分都聚集在东方。

此时的秦国国小势弱,且处于边疆戎人的包围中,没有位置优势,所以在秦国建国初期的一百年中,和东方诸侯之间是没有太多的接触的,一直是被忽略的一个小国。

[var1]

后来随着周王朝统一的没落,各个诸侯国均揭竿而起,想要称霸,“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此时的秦国就算国力弱小,也被卷入了诸侯纷争中,而在战乱中,想要存活就要国力强大,秦国显然实力不足,也一直被其他诸侯国忽略。

但令人意想不到的则是,最后在诸侯争霸之中脱颖而出的“获胜者”,竟是小国秦国,秦国之所以能够一统六国,进行中央集权,和其所实施的新政是分不开的。

[var1]

2、制度优越,统一六国

一个国家的制度好坏,一定程度上能够决定国力的强弱和走向,而秦国也是其中最为明显的例证,秦国制度上的革新,成功的帮助其平定了六国战乱。

秦国经过商鞅的变法改革,推行了很多的行政,首先,在人才任用方面,秦国以“任人唯贤”取代了延续已久的“世官世禄”,这看似简单的举措,却帮助秦国吸引了更多的人才,也就使其实力日益上升,有效减少了贪污腐败现象。

[var1]

紧接着,另一个重大改变就是商鞅所推行的“法治”。

当时秦国听取商鞅的建议,实施以“任法而治”为纲,以“壹赏、壹刑、壹教”为目的法治路线,从而凝聚了各方力量,共同推进了秦国从军事到经济的发展,让秦国内部做到了整齐划一,齐心协力。

除此之外,秦国最大的改变就是军功爵制度的革新。

[var1]

以往各国采用的都是五等爵制,根据《礼记·王制》中的记载:“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由此可见,以往五等爵制的特点一是实行长子继承制,则主要面向贵族,这种规定虽然使得权利统一,但不利于人才的更新和进步。

于是,秦国由内之外彻底的变革之中,也将五等爵制进行了更新,而此次更新的军功爵制,更是堪称为秦国一扫六合的法宝。

[var1]

军功爵制度兴起,作用不可小觑

军功爵制度到底有多么神奇,竟然能够将小小的秦国一举成为六国之首?这还要从其作用和内涵说起。

1、原则更改,军功爵制地推陈出新之处

秦国的军功爵制真正走向成熟是在商鞅变法时期,当时商鞅吸取了“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赏必行,罚必当”的内涵,又结合秦国的国情,从而确立了“劳大者其禄厚,功多者其爵尊”的变法原则,这也就是秦国的秦军功爵制。

[var1]

秦军功爵制不同于以往的五等爵制,首先,秦军功爵制以军功为赏赐标准,而不是以门第,商鞅主张,“所谓壹赏者,利禄官爵抟出于兵,无有异施也。”因此,当时的贵族不能再像过去那样,凭血缘关系就获得高官厚禄和爵位,而只有凭借自己的实力,才能够向上晋升。

除了赏赐标准,爵位划分也有所不同,军功爵制之中划分了二十等级的爵位。

《史记·秦本纪》中对当时爵位划分有明确的记载,从“一为公士,二造,三簪袅”到“十八大庶长,十九关内侯,二十彻侯。”爵位繁多又详细,一定程度上激发了人们的进取之心。

[var1]

就这样,秦国的以军功爵位制度为基础的以法治国体系,废除了传统的世卿世禄制度,巩固了商鞅“依法治国”的主张,任用了贤人,促进了其军事的发展壮大。

2、行之有效,如何保障其有效实施?

任何一项制度都不能够仅仅是空中楼阁,落入实处才是最为重要的,军功爵制也是如此,而关于保障军功爵制的实施,秦国也有自己的一套手法。

[var1]

为了保障这一制度的有效实施,商鞅建立起了管理这一制度的专门主管机构和官员,从中央到地方,逐层落实,在中央有太尉、主爵中尉,在军队中有大将、将军等,而在地方则有县丞、等负责授予爵位之人的奖赏。

在另一方面,还专门建立起了严格的军功爵执行程序,保证军功爵制度有效落实。

正如在《商君书·境内》中所说:“以战故,暴首三,乃校三日,将军以不疑致士大夫劳爵,其县过三日,有不致士大夫劳爵,能(罢)其县四尉,訾由丞尉。”

意思就是说,当时在战争中被杀死的敌人,士兵们要将其首级摆放出来陈列三天,并加以核对,核对后如果是正常的,才能够将爵位赏赐给他,如果有异议,则会罢免此人的官位。

可见,军功爵制中不仅对有功劳的将士加以丰厚的褒奖,而且对于那些弄虚作假的人也会严格惩罚,正因奖罚分明,才能够保证了制度的有效实施和机构内部的清正廉明。

助其统一六国,但利弊双收

秦国的军功爵制,激发了将士们的士气,鼓励了将士们的斗志,并且保证了军队内部的清正廉洁,有效的管理和高效的实施使得秦国的军事实力蒸蒸日上。

[var1]

虽然这一制度帮助秦国一扫六国,但任何制度都是利弊双收的,而军功爵制也是如此的。

1、扫六国的法宝,优势显著

不得不承认的是,军功爵制相比以往的五等爵制是“大获全胜”的,而且这一制度的推行,也是一次里程碑式的革新。

第一点,这一制度毋庸置疑对本国国民起到了巨大的激励作用,在军功爵制的激励下,秦国的士兵作战热情极为高涨,甚至在当时,“民之见战也,如饿狼之见肉。”对于战事的向往,使得很多时候秦国军队战无不胜。

[var1]

第二点,因为军功爵制不看重门第,给了很多有识之士建功立业的机会,没有门第限制,相对公平的环境使很多的能人志士都投奔于秦国,像李斯吕不韦等人,都是在后期投奔秦国的人才,更有助于其取得最终胜利。

因此,在军功爵制的推动下,当时的秦国从一个无名小国摇身一变,成为一个战无不胜的大国,在战争中乘胜追击,也为其征服六国打下了坚固的基础正是如此,军功爵制当之无愧被誉为是“合扫六国的法宝”。

[var1]

2、优点显著,弊端不可忽略

万事万物都有一定的双面性,而军功爵制也是如此,虽然其优越性不可小觑,但这一制度背后所隐藏的弊端也是巨大的。

首先,军功爵制激发了秦国人的作战斗志,再加上其奖赏要以头颅为依据,这就使得当时的秦国军队中的士兵总是异常残忍,不置对方于死地不罢休,残忍的作战手法,使秦军逐渐丧失人性,成为了残暴的代言人。

[var1]

同时,正所谓:“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即使秦国军队节节胜利,但战争还是会给百姓带来不可磨灭的伤害,秦国军队恋战并渴望战争,在一定程度上使当时的百姓在秦扫六合之前,经常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虽然其弊端不可忽视,但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这一制度还是先进与其他六国的,军功授爵制顺应了当时加强中央集权的要求,以武力统一天下,调动了民众的积极性,并且鼓舞了士气,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从而制造出来了一支足以打败另外六国的军队。

[var1]

结语:

在军功爵制的推动下,秦王政加快了统一的步伐,加快对外用兵,十年期间就灭掉了六国,与此同时,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从文化、经济等方面加强国家的统一,加强中央集权,促进了秦朝的繁荣,加快了历史推进的脚步。

敢于革新,励精图治,秦国从小国“逆袭”的故事也是后世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当之无愧是历史的一段传奇。

参考文献

1、(战国)荀卿.《诸子百家集成·荀子》.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2002年.

2、(战国)商鞅著.张觉译注.《商君书全译》.贵州:贵州人民出版社.1993年.

3、(汉)司马迁.《史记》.长沙:岳麓书社.2001年.

更多文章

  • 韩先楚进京看望陈云被拒,他对警卫说:我只见一面,一句话也不说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在抗日战争期间陈云主要负责党内的地下工作,此后又主要领导我国的经济复苏工作,可以说是一位专门的政治工作人才。但专搞政治的陈云却与一位军事将领建立了深厚的情谊,这个人就是韩先楚,这两人因革命结缘,此后韩先楚便一直将陈云视作自己最信任的老首长、老哥哥,直至生命尽头。[var1]相识于东北战场韩先楚出生于

  • 大家都知道勾践卧薪尝胆,后来的他怎么样了,课本上不敢写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勾践这个人大家熟吗?估计大家都会耻笑小编的问法,这不就是卧薪尝胆的那位君王吗,他不惧怕失败与屈辱,敢于拼搏的形象深深的印在大家的心里,可是大家知道他成功之后怎么样了吗,这段历史课本上不敢写,但是范蠡做了评价“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这句话是不是很熟呢,小编也觉得熟,因为韩信被刘邦抓住的时候

  • 此人本可跻身战国四大名将,却因疏忽兵败身亡,孙子四大名将仰视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战国七雄十大名将排名,战国简介资料,战国四大名将谁最可怕

    [var1]其实项燕接手的也是一个烂摊子,当时的秦国已经不是天下任何一国所能抗衡的诸侯国了,那时候,他已经灭了好几个国家,后来秦始皇又命令秦将李信去征服楚国,李信也是秦国著名的将领,之前揍得燕国找不到北,这次率20万大军攻楚,那是势在必得,事实也是如此,他进攻平舆,蒙恬攻击寝,大败楚军。李信再攻鄢郢

  • 欣赏陕西茹家庄西周墓出土玉器,收藏离不开对馆藏品的深入学习!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茹家庄西周墓葬群,虢国墓玉璜,茹家庄

    古鱼国国都位于宝鸡市中心,偏南八华里,常羊山下,姜水之畔,姜渭交汇,蒙峪河,瓦峪河之间,离常羊山和蒙峪沟一沟之隔,离瓦峪,峪泉村三华里,离竹园沟二华里。30余年前的一天,在陕西省宝鸡市茹家庄的黄土台塬上,村民在耕作时无意中刨到一个土坑。起先人们并没在意夹杂在土坑泥土中大量散乱的马骨,但接下来随着锄头

  • 他是春秋三小霸之首,是春秋初期首屈一指的大谋略家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春秋五霸七雄排名,谋略家素材,最好的谋略家排名

    郑庄公于郑武公十四年(前757年)出生,母亲因为难产,所以特别不待见他,相反特别喜欢他的弟弟叔段,不过因为他是长子,所以在郑武公28年,还是让他继承王位,那年他才14岁,14岁对咱们来说,应该上初一吧,还是不能独立,需要父母帮助,而人家已经是国君了。[var1]那时候他的智慧就显现出来了,他的母亲依

  • 闲聊西周以后的婚姻制度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谢安婚后无子,想纳个妾,可夫人不许!谢安就让侄子和外甥去劝一劝夫人。这谢安的侄'甥就去劝说去了。而且是引经据典的劝说。经是诗经,典是周礼,礼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皇帝可以娶几媳妇儿,宰相可以娶几媳妇……然后云云。引诗经《关雎》《螽斯》其意是说:女人不要有妒忌之心,人生在世多子才能多福……云云。谢安

  • 夏代已有文字,但比甲骨文落后?考古发现重要证据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不过,近些年来有学者认为夏朝文字并非“初熟文字”,而是夏篆,一种结构严谨的成熟文字,夏禹书、禹王碑就是其代表。据说,商朝是游牧民族,起初并不使用文字,盘庚迁殷之后才使用了夏朝的民间俗体字。最终结论是夏朝不仅有文字,而且比商朝甲骨文还要先进。真相到底如何呢?其实,殷墟甲骨文与二里头遗址的陶文,基本证实

  • 盘点战国最后的名将,第一当之无愧,第三差点进四大名将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var1]第一李牧把他放第一,估计没人不服,此人位列战国四大名将,生平无败绩,镇守北方,把匈奴揍得数十年不敢犯赵国边境,出兵抗秦,秦军就没有一次占过优势,当时正赶上赵国地震,严重缺粮,长平之战的各种后遗症,敢出来率兵抗秦就已经不容易了,还打的那么出色,连王翦在战术上都赢不了,不过他的王上真坑,被小

  • 仓颉造字之谜,学者:仓颉首造黄帝二字,甲骨文中黄与帝暗藏天机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荀子·解蔽》:“故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一也。”这是仓颉的最早记载,很有意思的是,荀子否定仓颉造字说,认为仓颉是整理文字的人。《吕氏春秋》:“奚仲作车,仓颉作书”。吕不韦主编的《吕氏春秋》中,也没有确认仓颉造字,只是说“仓颉作书”,因为“书”有文字之意,但也有书籍之意。《淮南子·本经训》:“昔

  • 别再说韩有功中晋上了,韩先楚不是“晋上将”,而是本该上将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韩先楚,韩先楚妹妹扮演者,金一南评价韩先楚全集

    1949年,毛主席站在天安门的城楼上,用激动的声音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今天成立了!一时之间,四海之内成了欢庆的海洋!多难兴邦,在经历了被压迫被奴役的岁月后,中国人终于重新屹立在世界的东方。[var1]这些成功离不开开国功臣们挥洒的血汗,于是在1955年,我们按照军功等级为那些曾经做出过杰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