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大宛杀汉使并取其财物引发汉武帝大怒并西征,为经营西域打下基础

大宛杀汉使并取其财物引发汉武帝大怒并西征,为经营西域打下基础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1075 更新时间:2024/1/15 12:02:08

汉宛战争是自博望侯张骞“凿空”西域之后,中原王朝第一次对西域地区的大规模用兵。那么,这场汉宛之间的战争到底是怎么打起来的?汉武帝的收益仅仅是得到了好马吗?

开战前的是是非非

一切都要从张骞出使西域开始说起。

建元三年(前138年),汉武帝为了寻找联合抗击匈奴的盟友,派张骞出西域联合大月氏,企图东西夹击匈奴。之所以要联盟大月氏,主要是因为大月氏与匈奴有血海深仇。匈奴的老上单于帅军征服大月氏,不仅把大月氏的国王杀掉,还把首级带回匈奴当成装酒的器皿。大月氏深恨匈奴,但苦于没有援助的力量。汉武帝得知此消息后,派张骞率队出使西域去联合大月氏。

张骞等人经过了大宛,大宛王因知道汉朝多金,于是对张骞非常友好,还派人把他护送到了康居。12年后,张骞返回汉朝,在向汉武帝作外交汇报的时候,提到位于汉朝正西的大宛国“多善马,马汗血,其先天马子也”,引起了汉武帝对大宛马的强烈兴趣。

好马是汉武帝的一个梦想。西汉初年,跟匈奴的马相比,汉朝出产的马匹质量太差,在对匈奴的作战中屡屡吃亏。晁错在给汉景帝的上书中就说到“上下山坂,出入溪涧,中国马弗与也”。马种不行,也就意味着打仗的装备不行,这是汉武帝极为苦恼的一件事。

张骞

当时,汉朝已经通过两次河西之战占领了河西走廊,并设置酒泉郡以方便与西域诸国往来。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回来,还带来了包括乌孙在内的多国使节。乌孙国不仅来了使者,还向汉武帝献了数十匹乌孙马,汉武帝非常喜欢,并将其命名为“天马”。可见乌孙马已经比西汉的土马要好很多了。

可后来汉武帝才得知,乌孙的马虽然好,但是还不能和大宛贰师城的“善马”相比。于是汉武帝的心中又长了草,立马派使臣带着巨资和金马去交换。可是当时张骞已死,汉武帝派出的使者大多出身卑微,不懂得外交礼节,已经引起了西域诸国的强烈不满。

蛮横的汉使到了大宛国之后,态度依然非常不好,双方发生了冲突。加上之前汉武帝之前用兵楼兰和姑师的时候,汉军曾经围困过大宛,两国关系已经出现了裂痕。大宛国以为汉朝远在天边,不可能劳师远征,又奇货可居,还偏偏贪恋汉使的钱财,于是杀了汉使,掠走了财物。

大宛为什么敢不给汉朝面子?

一是汉朝使者素质太差,屡屡与西域诸国发生矛盾。

当时出使西域是一件风险很大的事情,所以应征出使西域的人一般“皆贫人子”,素质都比较差。他们依仗汉朝强大,自高自大,加上道路比较艰辛,经常与西域小国互相攻击。《史记》记载:“外国亦厌汉使,人人有言轻重,度汉兵远,不能至,而禁其食物以苦汉使。汉使乏绝积怨,至相攻击”。

而且,汉军曾经围困过大宛,在大宛面前耀武扬威,显摆大汉军事的强大。“汉使者往既多,其少从率多进熟于天子,言曰:‘宛有善马在贰师城,匿不肯与汉使。’天子既好宛马,闻之甘心,使壮士车令等持千金及金马以请宛王贰师城善马。宛国饶汉物,相与谋曰:‘汉去我远,而盐水中数败,出其北有胡寇,出其南乏水草。又且往往而绝邑,乏食者多。汉使数百人为辈来,而常乏食,死者过半,是安能致大军乎?无奈我何。且贰师马,宛宝马也。’遂不肯予汉使。汉使怒,妄言,椎金马而去。宛贵人怒曰:‘汉使至轻我!’遣汉使去,令其东边郁成遮攻杀汉使,取其财物。”

匈奴形势图

二是因为政治地缘的关系,匈奴才是当时西域的霸主。

虽然汉朝很强大,汉武帝登基后,卫青霍去病已经多次取得了对匈奴作战的胜利。但是在西域地区,汉朝的影响力依然非常弱。匈奴的骑兵在西域来去自如,想当年老上单于灭了大月氏,拿国王的头颅当酒壶,后继的冒顿单于更是心狠手辣,西域的这些弹丸小国自然害怕匈奴多于汉朝。

加上汉朝与西域相去万里,一路大漠戈壁,北面又有匈奴的侵扰,很自信地认为汉朝无法奈何大宛。

汉朝两次远征大宛的战争经过

大宛国杀使夺金之后,“于是天子大怒。”立即命令李广利率六千骑兵及“郡国恶少年数万”,远征大宛。

李广利将军也是有背景的人,他是汉武帝的“舅哥”,其上位很大程度是依靠着与汉武帝的亲属关系。而李广利之所以被称为“贰师将军”,也正是因为大宛的“善马”在贰师城,汉武帝特意拜他为“贰师将军”。

但是李广利的军事进展非常不顺。前往大宛的道路艰险,一路上缺衣少食。《史记》记载:“当道小国恐,各坚城守,不肯给食。攻之不能下。下者得食,不下者数日则去。比至郁成,士至者不过数千,皆饥罢。攻郁成,郁成不破之,所杀伤甚众”。于是李广利率领残军败将返回。

汉武帝听说李广利大败而归,气得要死,不让他归国,李广利只好在敦煌暂驻。

李广利

这一年,汉朝对匈奴作战失利,损失了2万多的部队。很多大臣建议先把西域的事情放一放,好好研究对匈奴的反击。可是汉武帝咽不下西域惨败这口气,毅然决定先征西域,于是举国动员征伐大宛,一下子给李广利派去了十八万大军,又征伐数万民工徭役给李广利提供后勤补给。

李广利这次厉害了。汉军所到之处,只要略有抵抗就血洗屠城。兵临大宛城下,大宛贵族看到这阵势彻底怂了,不得已杀死了大宛王毋寡,去向李广利求和,并扬言如果不答应求和,就把所有的“善马”都杀掉。李广利于是同意了大宛求和的请求。他重新立了亲汉的大宛王,又定了双边的友好盟约,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要把马带走。李广利一下子带走了大宛的“善马”数十匹,中等马及母马三千多匹。

汉武帝终于得到了梦想中的宝马,于是给之前的乌孙马重新起了个“西极”的名字,把“天马”的名字给了大宛马。

汉朝远征大宛的原因分析

首先,毋庸赘言,换马不成、汉使被杀的外交失败,这是导致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

其次,围绕出击匈奴这一核心国家战略,多种说法并存。

有人主张“改良马政说”,这一点确实做到了;有人认为汉武帝之所以发动这场战争,主要还是“断匈奴右臂”的国家战略出发;以及“通商说”,“经营西域说”,甚至还有“求仙说”。

刘彻

再次,汉武帝既有运筹帷幄、高瞻远瞩的能力,又有好大喜功、穷兵黩武的个人性格。

不得不承认,汉武帝是一个雄才大略的人,是一个杰出的战略家,具有深谋远虑的政治素养。但是,他的一生专横独断,极度的虚荣自大,渴望超越前代帝王,不断的发动对外战争。

在远征大宛之前,除了发起大规模的汉匈战争外,汉武帝还平叛南越、东越、闽越之乱,征伐西南夷,率骑北巡,进军卫满,攻打楼兰与姑师等,无一不取得重大胜利。汉武帝派使者携带重金去求马,还给大宛别出心裁的做了一匹金马,可见他对这件事情是非常重视的。

但是,大宛国竟然如此不给汉武帝面子,让汉朝在西域的威严扫地。

一代雄主竟被一个区区小国所羞辱,汉武帝能忍吗?

汉朝远征大宛的深远影响

汉朝远征大宛的胜利,推进了汉朝对西域的控制,为击破匈奴在西域的势力、压缩匈奴的战略空间,最终取得对匈奴作战胜利产生了重大影响。

一方面,汉朝在西域的政治影响大大加强。

张骞

张骞虽然通了西域,但西域诸国对汉朝的认识非常模糊,加上汉使的良莠不齐,导致西域诸国对汉朝很不友好,怠慢与劫杀汉使的事情常有发生。相比汉朝,西域诸国更加倾向于匈奴。

但此役之后,西域诸国对汉朝的态度来了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汉朝对西域的政治影响大大加强。西域小国听说汉军攻破了大宛,纷纷派遣子弟来长安朝见汉武帝,并成了汉朝的人质。从此以后,西域震惧汉朝,经常派遣使者来汉,双方的政治交流与互信也由此增加。

另一方面,汉朝从此渗入西域,为后来经营西域、联合乌孙抗击匈奴打下基础。

远征大宛的胜利,直接推动了西域诸国与汉朝的交流,奠定了西域诸国从属汉朝的基础。这样一来,虽然天山以北依然被匈奴所控制,但是势力已经大不如前。

作为西域的军事强国,起初乌孙对匈奴的待遇要好于对汉朝。当初汉武帝将江都王刘建的女儿嫁个乌孙国王得到的身份是“右夫人”,而给匈奴女子的身份是“左夫人”,地位是不如后者的。汉宛战争是汉王朝与乌孙国关系的一个分水岭,乌孙从此对汉朝的实力有了崭新的认识,于是从最初的依附匈奴,经过左右摇摆之后,最终决定于汉朝结盟,共同攻打匈奴。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多尔衮生前以周公自况,压制皇权,故去世不久便被清世祖清算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成宗义皇帝多尔衮,在多尔衮死后追封,但随着顺治帝对多尔衮的清算后,也就褫夺了一切追封,所以皇帝的追封也一行褫夺。从叔父摄政王到皇父摄政王顺治元年(1644年)十月为福临举行登基大典,在颁给多尔衮的加封“叔父摄政王”的册文中,以明确的语言,将多尔衮比作周公,论其功德,评为“高于周公”;多尔衮所做的一切

  • 三国石亭之战:阴谋与阳谋完美结合的经典战役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一、石亭之战的历史背景夷陵之战后,东吴改变了首鼠两端的策略,致力于和蜀汉达成和解,使双方重新回到联合抗曹的轨道中来。同时“乃与魏绝”,拒绝继续向曹魏俯首称臣,将失去了利用价值的曹魏一脚踢开,断绝了外交上的往来。外交政策的变化导致了军事政策的调整,东吴的主要精力转移到了和曹魏争夺江淮地区上。石亭之战前

  • 多尔衮曾有三次机会登上皇位但都以失败告终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历史上的多尔衮曾经有过三次机会可以登上最高统治者的宝座,但是每一次他都与之擦肩而过,特别是后两次,多尔衮面对近在咫尺的大清皇位,他都是主动选择了“放弃”,这其中既有实力的因素,同时也有多尔衮的那份顾全大局的责任心。一直以来,不少民间野史以及李朝的史料中都有着这样的记载,说努尔哈赤临原本想要将汗位传给

  • 三国四大悍将排名:张飞典韦许褚位列三甲,马超哪一点不如他们?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这“三国二十四名将”顺口溜肯定是根据《三国演义》来排的,为了合辙押韵,很多应该排名靠前的名将,被甩到了十名之外。比如庞德排在夏侯惇夏侯渊之后位列十六名,就显得十分不公平,庞德曾经跟张郃、夏侯渊、徐晃、许褚都交过手而没输:“庞德力战四将,并无惧怯,各将皆于操前夸庞德好武艺。”庞德无疑是一员悍将,但是他

  • 这两人比诸葛亮还要厉害!至死都没有出山,若出山一人可改变三国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在三国这样一个乱世之间,出现过很多厉害的人物,谋士武将层不不穷,其中,最有名的谋士莫过于诸葛亮,然后,其实还有一位比诸葛亮还要厉害的就是水镜先生司马徽,与此同时,还有一位当代公认的可以百步穿杨的枪术大师童渊。在这浩瀚的群星中,却有一位出场不多的人物,全书着墨也很少。如果对整部小说加以回顾和品味,你就

  • 140年前李鸿章创办了一家公司,如今家喻户晓,还是世界500强企业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李鸿章的主要企业,李鸿章和他创办的企业,李鸿章创办的企业有哪些特点

    李鸿章作为晚清四大中心之臣,与张之洞,左宗棠,曾国藩一同参到了国家的科技教育,军事这些领域可谓是求新求变。虽然时间比较的短暂,但是他们却初步具备了钢铁的质量,模具的铸造,这些近代工业所拥有的能力。其实当时的北洋水师战舰,他们这一些零部件就来自于一些新办企业的工厂。后期轮船招商局的发展也拓展到了世界各

  • 三国3大名人遗言:孙策的很暖心,刘备的很虚伪,诸葛亮让人泪目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所以,哪方的将帅之才更多,哪方获胜的几率也就更大。这些在古代战场之上就被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就好比是三国的魏国和蜀国、吴国。到了后期,魏国的将帅明显比蜀国、吴国的都多。因此魏国最终吞并了蜀国、吴国,最后统一了天下。由此,将帅之才,向来是被人所称道的。今天呢,小编就给大家说说三国3大名人遗言:孙策的很

  • 39岁的多尔衮,为何英年早逝?并非因为生病,里面大有文章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权倾一时的多尔衮是怎么死的,历史上的多尔衮是怎样的,多尔衮因何病去世

    皇太极突然去世,皇位的归属悬而未决,一方面是由于皇太极突然去世,以至于他没有时间安排继承人。另一方面,在当时的情况下,他无法安排继承人。在这种情况下,多尔衮将福林推上了王位。为清朝皇权的高度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福临建立了皇权的绝对权威。关于多尔衮死因,清朝的官方历史是模糊的,学术界也没有共识。

  • 东汉末年诸侯割据,捡漏王刘备促三国鼎立,曹操却为他人做嫁衣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其根源就是皇权不够强势威信,而外权(外戚和宦官干政)反而钻了空子一步步地架空了皇权;不过到了东汉末期,这种局面已经由外戚和宦官之争,变成了割据诸侯之争,而天下早就不再是东汉集权的模式,而改变成为了诸侯独立状态。东汉末期,诸侯割据状况董卓之乱之后,东汉的局势变化极为迅猛,兖州地区的曹操挟持汉献帝,幽州

  • 清代时期大清铜币和光绪元宝市场收藏价值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大清铜币光绪元宝所有价格表,大清铜币丁未光绪20文,光绪大清铜币5文多少钱

    我们清代时期的光绪元宝有两种材质的,一种是银材质的又,一种是铜材质的,银材质的基本上都是收藏价值比较高的版本,我们经常可以在拍卖会场上面看到一些比较珍稀版本的光绪元宝,有的价值上百万,甚至上千万级别的钱币也有,我们可以看到一些版本比较稀少的光绪元宝,即使是比较普通版的光绪元宝它们的收藏价值也是比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