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大清朝四大名臣刘墉、和珅、阿桂、福康安身份上谁能排第一?

大清朝四大名臣刘墉、和珅、阿桂、福康安身份上谁能排第一?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2784 更新时间:2024/1/17 14:01:29

首先,先说和珅阿桂。说到和珅,大家都不陌生,毕竟在乾隆皇帝时期,和珅的身份可是值得一说的。他身兼多职,并且每个职位都很高。

后来乾隆皇帝退位,嘉庆皇帝登基以后,他便又成了小皇帝与老皇帝之间的传话筒。和珅由于镇压白莲教起义有功,被封为一等忠襄公。这可是除了皇族大臣之外的最高爵位。当时的和珅论官职和爵位,差不多都已经达到了顶峰。

和珅是满洲正红旗人,父亲官至福建副都统,弟弟和琳为四川总督加衔太子太保,由此得知,和珅的家庭背景也是相当强大的。和珅的儿子丰绅殷德,娶了乾隆的女儿,论起来跟乾隆皇帝还是亲家呢?这可是纯纯的皇亲国戚啊!

接下来说阿桂,与和珅一样,阿桂同样是乾隆的宠臣,阿桂的本事也很大,他在军事方面的造诣极高,先后参加指挥了多起战役,为大清朝的江山稳定,立下了汗马功劳。

与和珅相同的是,阿桂也是身兼多个一品职位,在爵位上,阿桂是一等诚谋英勇公,与和珅是不相上下的。再看阿桂的家世,阿桂本是满洲正蓝旗出身,后因立功被升为正白旗。正白旗是满洲八旗的“上三旗”之一。

由此可见阿桂的家世背景也很高。阿桂的父亲阿克顿是协办大学士兼刑部尚书,这官职还是很高的,在这点上和珅稍逊一筹。

但是呢?阿桂没有和皇家攀上亲戚,和珅与乾隆爷是亲家,所以综合起来,和珅的地位还是略胜一丢丢,因为人家是皇亲国戚嘛!

第三个讲刘墉。众所周知,和珅是出了名的贪官,刘墉是出了名的清官,但是在职位上刘墉没法跟前面两位相比。他最高官职虽到达了体仁阁大学士之职,但是因为他没有进军机处,所以基本上没有什么实权。

而前面所说的两位都是军机大臣,要名有名,要权有权。刘墉虽有宰相之名,但无宰相之实。

为什么呢?因为除了他从没有进入军机处之外,还有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他的家庭背景,大清朝是满人的天下,而刘庸却是一个汉人,虽然乾隆执政期间提倡“满汉一家”,许多汉臣都得以被重用,但这只是表面现象。

据史料记载显示:满清不过是为了维护自己在中原的统治,所以才提出了这一政策,做的表面文章,私底下满臣还是很受重用的,故刘墉大人当初的处境其实是有些尴尬的。

再看家世背景,刘墉的父亲刘统勋曾为大清立下赫赫战功,虽然最后官至首席军机大臣,却并没有任何职位。当时汉臣虽然可以有爵位,但到最后无论是刘墉父亲还是刘墉本人都未能封爵,这就是满汉大臣之间的区别。

且刘墉的仕途其实并不是很顺利。如果说阿桂与和珅的晋升之路算得上是顺风顺水,那么刘墉的仕途就只能用跌宕起伏来形容了。

他虽然年纪轻轻便高中进士,但为官没多久就因失察之罪而被贬职了,后又因受到父亲的牵连被降职。虽然后来受到了乾隆皇帝的提拔,但是官职却一直高不成低不就的。

勤勤恳恳多年,好不容易成为了内阁大学士,与和珅一起修录《四库全书》,结果由于跟乾隆皇帝在意见上发生了分歧,遭到责备。

不过,刘墉在民间的声望极高,能得到百姓们的如此喜爱,除了他为官清廉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不畏强权。

刘墉不论是身份背景还是官职,都比和珅逊色一点,但是他却从未畏惧过强权。除了在与乾隆皇帝发生分歧时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意见以外,还在乾隆皇帝驾崩以后,与嘉庆皇帝一起扳倒了和珅。嘉庆皇帝之所以能够顺利的扳倒和珅,刘墉是功不可没的。

最后一位介绍福康安。或许与前面三位相比,福康安在民间的名气并没有那么大,其实这位福大人是一位严重被人们低估的大臣,他算得上当时除了爱新觉罗皇室以外,整个大清最牛的一位人物了。

这是为什么呢?首先我们先来看看福康安的官职,他不仅是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而且领侍卫内大臣,而且还曾担任过成都将军、盛京将军等职位。

这还不是最关键的,最关键的是福康安担任的全是实职。妥妥的实权派,他手中的权力可不是一般人能比的,他是大清朝除皇室以外最牛的人物。除了手中权力惊人以外,他还享有很多殊荣。

在爵位上,福康安是贝子,是四人中最高的,这贝子可不是一般人能当的,在大清只有皇族人士才能享有,除了满清开国时有几个异姓王以外,也就福康安享有这个殊荣了。

在福康安去世以后,乾隆皇帝居然还破格将他追封成郡王,由此可见,福康安真的不简单。这样一个不简单的人物,身后自然也是有庞大的家族背景的。

福康安是典型的“上三旗”出身,他的父亲就是乾隆皇帝的左膀右臂傅恒,大清最后一位保和殿大学士,曾担任过领班军机大臣。

乾隆皇帝的原配皇后就是傅恒的妹妹,也就是说,傅恒是乾隆皇帝的大舅哥。所以,福康安也是妥妥的皇亲国戚。福康安身上有两个哥哥,这两个哥哥也不简单,娶的都是皇室的女儿。

上面所说的三人中,阿桂的军事才能最为出众,但是福康安的军事才能和阿桂相比也是不相上下。

他曾与阿桂一起参加过大小金川之役,在战役中表现十分抢眼,乾隆皇帝对他也是极为重视,经常会找他一起商议国家大事。

福康安也为大清朝做出了不小的贡献。只可惜他常年带兵打仗,身体落下了不少毛病,到了中年时期,身体状况便每况愈下,到了43岁就英年早逝,与世长辞了。乾隆皇帝也是十分伤感,于是便追封了福康安并享太庙。

不过后期嘉庆皇帝登上帝位以后,不怎么看好福康安,他认为福康安当初在军中时有些过于挥霍,这属于败坏风气,是十分不可取的。故便将福康安子嗣所世袭的贝勒爵位降成了贝子。

综上所述,这四个人中身份最高的应该是福康安,然后便是和珅和阿桂,最后才是刘墉。

所以,如果四个人坐一桌吃饭,那么福康安必然是第一个入座,且应该是坐上座的。

但是如果按照人品以及他们所做的贡献来讲的话,应该是阿桂排第一,福康安与刘墉并列,和珅的话呢,就只能排最后了。

当然了,和珅一介贪官,若真要按照所做的贡献来入座的话,只怕也是没资格入座。但这有些太过片面了,虽然和珅是很贪,但他也是曾经做出过贡献的,入席的资格应该还是有的。您说呢?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乾隆皇帝刚死,嘉庆帝就宣布和珅的二十条大罪 ,直接把他下监狱,还下旨抄和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和珅后来也被称“中国第一个贪官”,但仔细研究和珅的成长历程,大家会发现他这个人在职场上也有可借鉴之处。他让人认可的一点就是他情商非常高,在乾隆皇帝在位期间,他十分得宠,乾隆皇帝非常信任他,事务也很放心交给他办。和珅的情商很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处:1、事情办得漂亮。乾隆皇帝交代给他的工作,他都能够出色

  • 和珅被嘉庆皇帝关在天牢,他在供状中的陈述,可谓是充满了心机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李岳瑞,字孟符,陕西咸阳人,清光绪八年中举,历任散馆授工部主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章京,是清代时一位很有名气的人物。他不仅是位高官,同时还是一位作家,他曾经写下了《国史读本》,等著作。《春冰室野

  • 此人虽说是势倾天下的锦衣卫大佬,但是折节士大夫,未尝构陷一人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锦衣卫指挥使张体乾,孤臣可弃但绝不折节,锦衣卫四大高手排行榜

    提起锦衣卫和东厂,可谓是人尽皆知,都知道这两个机构是明朝皇帝驾驭官僚体系的爪牙。在很多影视剧中,厂卫的名声称得上是臭名远扬,如果要在二者中分个高低的话,东厂的权势更大,所做的恶事也更多。事实上也确实如此,锦衣卫在很多时候都像是东厂的附属机构一般。然而明朝中期却有一个锦衣卫大佬力压东厂,权势滔天,关建

  • 和珅深得皇帝信任,在朝中威风八面,为何却会害怕此人?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相信很多人都看过《铁齿铜牙纪晓岚》这部连续剧,想必很多人对剧中那位贪财如命,爱拍马屁的和珅“又爱又恨”。和珅是清朝的著名历史人物,但同时也是一个大贪官,剧中将和珅这个形象描绘得淋漓尽致。剧中将和珅描绘得不学无术、只会拍马屁。但是实际上,历史上的和珅精明能干,聪明多智,他不仅通过李侍尧的案件,获得了乾

  • 此人有盖世之才,被乾隆皇帝称为明代巨擘,可惜被“传首九边”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乾隆七大名臣一览表,乾隆王朝时期的重要大臣,乾隆最有名的四大名臣

    像这种自毁长城的事情在古代确实比较常见,而且越到王朝后期,发生的概率越大。如果以王朝为单元来看,明朝“毁长城”几乎是从头毁到尾,从明初的一众开国功臣,到中期的于谦,再到末年的袁崇焕,莫不是堪称“长城”的人物。今天我们要说的便是一个“长城中的长城”,死在自己人手中的“明代巨擘”,他的名字叫做熊廷弼。一

  • 嘉庆处死和珅,为何满篇罪状中没有“贪”字,原因“如此”隐晦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嘉庆四年正月,乾隆已经89岁高龄,躺在病床上气息奄奄,眼看着就要龙驭归天。不出所料,到了正月初三这一天,乾隆病情瞬间恶化,医治无效去世。随着乾隆皇帝的逝去,朝廷的大权,这才真正的掌握在嘉庆皇帝

  • 永璘不尊礼教,为何嘉庆还封他为亲王,将和珅府邸赐给他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永璘是乾隆最小的儿子,是嘉庆帝同母弟,不过兄弟二人,都不是由生母孝仪纯皇后带大的。嘉庆出生的时候,生母已经是令贵妃了。不过令贵妃却没有亲自抚养儿子,而是把他交给庆妃抚养。而永璘出生后不久,生母令皇贵妃就去世了,所以他是被颖贵妃带大的。虽说兄弟俩不是同一个养母带大,但毕竟是同母兄弟,所以嘉庆即位后,对

  • 满清入关之后,明朝的那二十多万宗室子弟下场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俗话说,盛极必衰。明朝这座大厦一倒,这些宗室子弟都成了落了毛的凤凰。毕竟每逢朝代更迭,前面王朝的宗室子弟都会成为新王朝的眼中刺、肉中钉。纵使是亡国不绝祀的西周初期,周武王也会安排“三监”等诸侯来监察纣王之子。满清在这方面肯定比西周做得绝。明初藩王一、满清入关之初的政策1、满清入关之初的形势顺治皇帝甫

  • 他比和珅聪明,也比和珅有钱,子孙都是亿万富翁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李鸿章。(图翻摄自百科词条)李鸿章是淮军和北洋水师的创始人和统帅,也是清朝末期的著名外交大臣,也是慈禧太后器重之人,在朝廷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李鸿章也是因为在清廷当官的这份工作,让他成为人们的争议焦点,在他任职期间,代表清政府签订了《越南条约》、《马关条约》、《中法简明条约》、《辛丑条约》等

  • 这个“畏缩退师”的武将以一己之力,影响了大宋百年国运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当然影响也分积极和消极,积极如谢安出山,打赢淝水之战,保全了华夏衣冠,如郭子仪崛起,平定安史之乱,护住了大唐江山,如于谦担当,击退瓦剌,未使大明变南明。消极如赵高,矫诏乱秦,让秦朝二世而亡,如杨广,急功近利,使隋朝崩溃而亡。今天我们要说的亦是一个消极的代表人物,他的知名度虽说不如赵高和杨广,但是他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