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此人堪称防守战的宗师级人物,以一人之力,为南宋续命40多年

此人堪称防守战的宗师级人物,以一人之力,为南宋续命40多年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2229 更新时间:2024/2/13 11:48:03

攻和守向来不是独立存在的,二者应该是一种统一的关系,不存在哪个更重要一说,两个都重要!要说古代名将中有谁能称得上是防守战的宗师,南宋名将孟拱肯定算一个。

攻防兼备的孟拱

英雄传承的血脉

俗话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曾经在宋军面前不可一世的女真铁骑在遇到崛起的蒙古骑兵后,也是苦不堪言。雪上加霜的是,南宋军民秉着对金国的仇恨,逮到机会就不再给金国上“岁币”了。金国上下是典型的欺软怕硬,即使大半国土都被蒙古给攻占了,但是却接受不了南宋的“不老实”。

公元1217年,金宣宗意欲借着“教训”南宋的机会,一举灭了南宋,好给金国争取一线生机,于是举全国之力,分三路大军,向南宋发起进攻,其中一路主攻荆湖一线,彼时的孟拱刚从军不久,正好随父驻守在襄阳城。

夹在宋、蒙之间的金国

所谓出道即巅峰,孟拱正是如此。他料定金军会先从樊城下手,就建议他父亲来个半渡而击。结果金军果然中计,损失惨重。随后,他们父子二人奉命驰援枣阳,不料二人在战斗中分散,其父被敌军所围。情急之下,孟拱亲率一支小部队,毅然冲入敌阵,在他的大开大合之下,敌军莫不能当,他也成功救出了他的父亲。

他的父亲原本是文官出身,后来弃文从武,屡立战功,奉皇命统帅忠顺军,镇守襄阳,而他祖父和曾祖父皆曾在岳家军中效力。他算得上是正儿八经的岳家军子弟,岳飞当年矢志抗金,虽有大功业,最后却还是抱了遗憾,未能灭金。那么,从岳家军一脉传承下来的他能否圆了岳飞之梦呢?

精忠报国是岳家军的信仰

绍继英雄志

宋军在孟家父子等人的指挥下,粉碎了金国一举灭亡南宋的企图,金国也因此消耗掉了最后一丝元气,根本无法有效面对不断向南进击的蒙古大军。汴京被蒙古攻陷后,金国有打通荆襄通道,占据巴蜀之地的想法。可他们忘了,荆襄有孟拱!彼时的孟拱已经从他父亲手上继承了忠顺军。

孟拱深知一旦让金军顺利进入巴蜀,必然会让他们得到喘息之机,所以他果断率领不足一万的部队,轻装简从,抢占有利地形,阻击军力多达十余万的金军。他连战连捷,十余万金军几乎全军覆没,他以骄人的战绩告诉世人,从岳家军传承下来的忠顺军也是可以以少胜多的!

孟拱率军先于蒙古军攻入蔡州

适逢蒙古方面想和南宋一起来灭金,减少自身的战损。痛打落水狗的事情向来都为人所热衷,何况还是对金国有深仇大恨的南宋?在朝廷的统一调度下,孟拱亲率忠顺军一路向北进击。当时的金国皇帝金哀宗逃到了蔡州城,孟拱的目标直接就锁定了蔡州。没多久,他就和蒙古军在蔡州城下会师。

金哀宗算是还有点完颜家族的血性,在城破之前就以身殉国了,至于继位的完颜承麟也成了笑话,皇位还没坐上半天,就被攻入城中的宋蒙联军给拉下马了,金国由此宣告灭亡。后来,孟拱派人寻到金哀宗的遗体,除部分肢体交给蒙古军以外,其它大半部分都被他带回了临安,告慰了那些曾经饮恨在女真铁骑之下的宋朝臣民,也圆了岳飞的灭金之梦。

金哀宗

打造荆襄防线

南宋的联蒙灭金和北宋的联金灭辽如出一辙,金国和昔日的辽国一般被灭之后,蒙古也和昔日的金国一般开始进犯大宋。彼时孟拱奉命移防至黄州,襄阳重镇交给了赵范。赵范在镇守襄阳期间,不务正业,每天不是在应酬就是在应酬的路上,导致城内秩序混乱,甚至发生兵乱。

蒙古军眼见襄阳乱象迭出,果断出击,趁势攻占了随州、襄阳等南宋重镇。要说孟拱为何能称为英雄呢,英雄往往能够力挽狂澜于既倒,孟拱在接到命令后,火速率军向西挺进,一路连破蒙古军二十多座大营,大大地提振了荆襄地区的军心、民心。

独自面对蒙古的南宋

荆襄地处长江中下游,是兵家必争之地,孟拱是坚决不允许蒙古军盘踞在此的。他不骄不躁,冷静地观察形势的变化,当他得知蒙古军兵力分散后,迅速出兵收复郢州,接着如同神兵天降般克复襄阳,让失陷了3年之久的襄阳城重回大宋,其中的艰辛是难以想象的。

孟拱多次向朝廷申明荆襄防线的重要性,在他看来,如若荆襄发生危急,南宋必须用最大的能力去救援,不然荆襄若有失,南宋就危险了。他不光会说,还会做。他结合地形,亲自绘制防御图,带领军民修建军堡,夯实了荆襄防线的基础。后来发生的事情佐证了他的判断,后来襄阳被蒙古所破后,南宋果然就迅速被灭。

将长江防线变为纵深防线

构筑巴蜀防线

孟拱在安定了荆襄后,又被朝廷派到了四川,担任四川安抚使。他到任之后,亲自考察巴蜀地形,整顿军队,安抚百姓,凝心聚力。他下令在一些地势险要的地方修建营寨,以强军来保护百姓生产,以百姓生产来供养军队,形成一种良性的兵民结合关系。

巴蜀军民眼见形势日趋好转,对孟拱是佩服的五体投地,只要是孟拱的指令,大家都能遵行,堪称令行禁止。当时巴蜀有两名位高权重的官员常常闹矛盾,彼此之间是针锋相对,孟拱得知后,便以将相和的故事劝诫他们二人,结果这二人还真听进去了,从此握手言和,精诚团结。

一图便知巴蜀防线和荆襄防线的重要性

鼎鼎有名的钓鱼城便是其中一人修建的,他便是时任重庆知府的彭大雅。彭大雅心态端正后,在孟拱的指领下,选择在嘉陵江上游修建了钓鱼城。后来的故事大家估计也都知道,蒙古大汗蒙哥在亲征巴蜀时,命丧钓鱼城下。钓鱼城的成功足以说明孟拱针对建设巴蜀防线而提出的“上流备御宜为三层藩篱”是英明而正确的。

后世有些专家学者说孟拱是机动防御大师,但是我们从他的思想和行为中可以判断出,他实非机动,而是纵深,充分运用优势地形,以大纵深来不断消耗敌人,最后获得胜利。如果非要说机动,那只能说他的履历了,从荆湖到巴蜀,整个南宋有三分之二的防线都和他有关。

依山傍险的钓鱼城

结语

无论是狄青,还是岳飞,都难以在宋朝的土壤上茁壮成长,孟拱也是如此。随着孟拱不断建功立业,朝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质疑他,诽谤他。甚至连皇帝都越来越猜忌他,不理解他。几十年的军旅生涯已经让孟拱身心俱疲,再加上内部的这些不畅快,他的身体很快就垮了,病逝时年仅52岁。

孟拱的离世,既是不幸的,也是幸运的。不幸的是,他未能实现自己的抱负,只能带着“三十年收拾中原人心,今志不可伸矣”的遗憾离世。幸运的是,他没有像岳飞一般因为被各种猜忌而死于非命。

参考文献:

《宋史》

《南宋书》

《续资治通鉴》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大清朝四大名臣刘墉、和珅、阿桂、福康安身份上谁能排第一?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首先,先说和珅和阿桂。说到和珅,大家都不陌生,毕竟在乾隆皇帝时期,和珅的身份可是值得一说的。他身兼多职,并且每个职位都很高。后来乾隆皇帝退位,嘉庆皇帝登基以后,他便又成了小皇帝与老皇帝之间的传话筒。和珅由于镇压白莲教起义有功,被封为一等忠襄公。这可是除了皇族大臣之外的最高爵位。当时的和珅论官职和爵位

  • 乾隆皇帝刚死,嘉庆帝就宣布和珅的二十条大罪 ,直接把他下监狱,还下旨抄和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和珅后来也被称“中国第一个贪官”,但仔细研究和珅的成长历程,大家会发现他这个人在职场上也有可借鉴之处。他让人认可的一点就是他情商非常高,在乾隆皇帝在位期间,他十分得宠,乾隆皇帝非常信任他,事务也很放心交给他办。和珅的情商很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处:1、事情办得漂亮。乾隆皇帝交代给他的工作,他都能够出色

  • 和珅被嘉庆皇帝关在天牢,他在供状中的陈述,可谓是充满了心机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李岳瑞,字孟符,陕西咸阳人,清光绪八年中举,历任散馆授工部主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章京,是清代时一位很有名气的人物。他不仅是位高官,同时还是一位作家,他曾经写下了《国史读本》,等著作。《春冰室野

  • 此人虽说是势倾天下的锦衣卫大佬,但是折节士大夫,未尝构陷一人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锦衣卫指挥使张体乾,孤臣可弃但绝不折节,锦衣卫四大高手排行榜

    提起锦衣卫和东厂,可谓是人尽皆知,都知道这两个机构是明朝皇帝驾驭官僚体系的爪牙。在很多影视剧中,厂卫的名声称得上是臭名远扬,如果要在二者中分个高低的话,东厂的权势更大,所做的恶事也更多。事实上也确实如此,锦衣卫在很多时候都像是东厂的附属机构一般。然而明朝中期却有一个锦衣卫大佬力压东厂,权势滔天,关建

  • 和珅深得皇帝信任,在朝中威风八面,为何却会害怕此人?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相信很多人都看过《铁齿铜牙纪晓岚》这部连续剧,想必很多人对剧中那位贪财如命,爱拍马屁的和珅“又爱又恨”。和珅是清朝的著名历史人物,但同时也是一个大贪官,剧中将和珅这个形象描绘得淋漓尽致。剧中将和珅描绘得不学无术、只会拍马屁。但是实际上,历史上的和珅精明能干,聪明多智,他不仅通过李侍尧的案件,获得了乾

  • 此人有盖世之才,被乾隆皇帝称为明代巨擘,可惜被“传首九边”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乾隆七大名臣一览表,乾隆王朝时期的重要大臣,乾隆最有名的四大名臣

    像这种自毁长城的事情在古代确实比较常见,而且越到王朝后期,发生的概率越大。如果以王朝为单元来看,明朝“毁长城”几乎是从头毁到尾,从明初的一众开国功臣,到中期的于谦,再到末年的袁崇焕,莫不是堪称“长城”的人物。今天我们要说的便是一个“长城中的长城”,死在自己人手中的“明代巨擘”,他的名字叫做熊廷弼。一

  • 嘉庆处死和珅,为何满篇罪状中没有“贪”字,原因“如此”隐晦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嘉庆四年正月,乾隆已经89岁高龄,躺在病床上气息奄奄,眼看着就要龙驭归天。不出所料,到了正月初三这一天,乾隆病情瞬间恶化,医治无效去世。随着乾隆皇帝的逝去,朝廷的大权,这才真正的掌握在嘉庆皇帝

  • 永璘不尊礼教,为何嘉庆还封他为亲王,将和珅府邸赐给他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永璘是乾隆最小的儿子,是嘉庆帝同母弟,不过兄弟二人,都不是由生母孝仪纯皇后带大的。嘉庆出生的时候,生母已经是令贵妃了。不过令贵妃却没有亲自抚养儿子,而是把他交给庆妃抚养。而永璘出生后不久,生母令皇贵妃就去世了,所以他是被颖贵妃带大的。虽说兄弟俩不是同一个养母带大,但毕竟是同母兄弟,所以嘉庆即位后,对

  • 满清入关之后,明朝的那二十多万宗室子弟下场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俗话说,盛极必衰。明朝这座大厦一倒,这些宗室子弟都成了落了毛的凤凰。毕竟每逢朝代更迭,前面王朝的宗室子弟都会成为新王朝的眼中刺、肉中钉。纵使是亡国不绝祀的西周初期,周武王也会安排“三监”等诸侯来监察纣王之子。满清在这方面肯定比西周做得绝。明初藩王一、满清入关之初的政策1、满清入关之初的形势顺治皇帝甫

  • 他比和珅聪明,也比和珅有钱,子孙都是亿万富翁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李鸿章。(图翻摄自百科词条)李鸿章是淮军和北洋水师的创始人和统帅,也是清朝末期的著名外交大臣,也是慈禧太后器重之人,在朝廷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李鸿章也是因为在清廷当官的这份工作,让他成为人们的争议焦点,在他任职期间,代表清政府签订了《越南条约》、《马关条约》、《中法简明条约》、《辛丑条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