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刘邦和朱元璋哪个历史评价高?

刘邦和朱元璋哪个历史评价高?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3371 更新时间:2024/3/1 12:36:59

功业方面,两人不相上下

刘邦和朱元璋可以说都起于微末,最终成功建立王朝,坐上皇帝宝座,其经历也大体相似。

一个恰逢秦末天下动乱,一个恰逢元末民不聊生。

同样的遇到群雄并起的局面,同样的在争霸当中不占有任何优势,刘邦时期六国贵族仍具有相当号召力,朱元璋起兵时其他义军早已发展壮大。

两人早期同样选择了韬光养晦,刘邦投靠了楚王熊心,朱元璋投靠了红巾军。

两人崛起中都曾战败诸多群雄,刘邦先后战败了雍王章邯、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西魏王魏豹、河南王申阳、殷王司马卬、赵王赵歇、代王陈馀、齐王田广,又拉拢了燕王臧荼、常山王张耳、衡山王吴芮、九江王英布,最终更是战败了一代霸王项羽。朱元璋则战败了两大主要竞争对手陈友谅和张士诚。

两人都曾推翻前朝统治,刘邦西入关中,秦王子婴出城投降,秦朝灭亡;朱元璋兵进上都,元朝皇帝撤往草原,元朝灭亡。

两人都善于选贤任能,刘邦手下有著名的“汉初三杰”萧何、张良、韩信,还有陈平、陈豨、曹参、卢绾、樊哙等文臣武将;朱元璋手下同样有有徐达、李善长、刘伯温、常遇春、李文忠等。

……

通过以上种种,不难看出,刘邦和朱元璋的经历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同样以布衣之身建立王朝,登上皇帝宝座,从这一点上来说,两人在功业方面是不相上下的。

历史贡献方面,刘邦要高于朱元璋

在历史贡献方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进行对比。

1、目光长远方面:秦始皇统一天下后,虽然建立了一系列先进制度,但秦国的统治仅仅维持了十余年,可以说是个失败的例子。因此在秦末乱世当中,恢复周朝旧制的呼声极高,而刘邦恰恰看到了秦国制度的先进性,在“汉承秦制”的基础上,汲取秦国灭亡的教训,有选择性的予以施行,并以此影响了后世两千余年。而朱元璋在这方面并不明智,直接体现在废除丞相制方面,他看到了皇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但没有考虑到废除相权之后带来的影响,可以说直接导致了明朝中后期皇权与外廷之间的剧烈矛盾。

2、治国理政方面:汉朝和明朝建立之后,都面临着战争创伤严重的问题,在这一方面两人都选择了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策略,这一点两人算是打个平手。但在维持统治方面,刘邦做的显然要比朱元璋好,刘邦在汉初平定异姓王之乱后,虽然也分封了同姓王,但那是在天下仍存有分封思想,朝廷无法有效统治全境的情况下做出的妥协,而之后国家也基本维持了稳定的局面。而朱元璋却在分封制已经废除一千多年的情况下,再次分封实权藩王,最终酿成了身后的靖康之难。此外,在治贪方面,朱元璋虽然下了大力气,但并没有找到官员贪污的根源,从而导致了越治越贪的结果。

因此,我认为在历史贡献方面,刘邦是要远超朱元璋的。中国之所以能够基本维持大一统的局面,秦汉两朝的贡献,功不可没,在这一点上,我认为刘邦的贡献不亚于秦始皇。而朱元璋的贡献则相对要小一些。

更多文章

  • 刘伯温:注意南昌!朱元璋:啥意思?刘:注意朱文正!恍然大悟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刘伯温和朱元璋哪里人,朱文正是朱元璋的儿子,刘伯温为什么倒向朱元璋

    一年前,1363年时,陈友谅和朱元璋大战鄱阳湖兵败后,于泾江口突围时,被一箭爆头,当场毙命。陈友谅死后,张定边舍命护着陈友谅的尸首,和陈理返回武昌后,立陈理为帝,改元德寿。1364年二月,朱元璋亲率大军,派廖永忠做先锋,兵临武昌城下,陈理势单力孤,而且年幼胆小,投降了朱元璋,至此陈友谅的汉亡。紧接着

  • 刘伯温话中有话,委婉提醒朱元璋侄子朱文正有异心,成功保身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朱文正简介,刘伯温跟朱元璋谈话被画师听见,朱文正治胃病怎么样

    朱元璋一愣,心想刘伯温这是啥意思?难不成朱文正有问题?朱元璋一脸严肃地朝着刘伯温看了一眼,牛人之间的交流,往往不需要太多的语言,一个眼神,一个动作,朱元璋好似想到了什么。朱元璋速速命人前去南昌(当时叫洪都)做调查,恰在此时,按察使李饮冰上奏朱文正有异心。得到消息后,朱元璋连招呼都不打,立即坐船到了南

  • 刘伯温临死前,让儿子送给朱元璋一筐鱼和一本书,成功保全子孙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刘伯温辅佐朱元璋平天下,计划立定,人莫能测。朱元璋多次称他为“吾之子房”。在中国民间,也流传着“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的说法。但刘伯温晚年过得并不得意,朱元璋没称帝前对刘伯温很尊敬,以“老先生”称呼他,但自从称帝后,就对刘伯温淡漠了,而且对刘伯温既利用,又打

  • 被称为明朝第一奸臣的他,也曾有过一颗赤子之心(二)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接上篇。当严嵩掌握在官场上的秘诀之后,他的事业由此进入黄金期。嘉靖七年(1528),他被升为右侍郎,嘉靖十年(1531),又被升为南京吏部尚书。这样的晋升程度,使得严嵩更加相信曾经的赤子之心事多么愚蠢,他彻底成为了左右逢缘的人。他清楚的知道对于嘉靖来说,需要的只是听话的人,作为手里的剑,指哪就刺向哪

  • 宋朝女子首饰对现代陶瓷首饰设计的启示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宋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宋朝时,经济发展繁荣,文化艺术呈现出繁盛的景象,作为一种文化表现形式之一的陶瓷首饰,其艺术表现也十分突出。现代陶瓷首饰与宋朝女子首饰一样,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审美性

  • 明末自然灾害,敲响明朝灭亡的丧钟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天启辛酉(元年),延安、庆阳、平凉旱岁大饥。东事孔棘,有司惟顾军兴,征督如故,民不能供,道獾相望。或群取富者粟,惧捕诛,始聚为“盗”。“盗”起,饥益甚,连年赤地,斗米千钱不能得,人相食,从乱如归。饥民为“贼”由此而始。——《怀陵流寇始终录》(熹宗天启二年)五月,滑南大风拔木,冰雹伤禾……(四年)八月

  • 二年级孩子适合看《资治通鉴》吗?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1.内容有点可怕她看到这套书插图很少、字很多,一开始兴趣乏乏,翻了几下,看了几个与插图相关的故事就不想看了。于是我给她讲了几个故事,《资治通鉴》一开篇就是兵戎相见、硝烟四起。她听完说:“这些故事好可怕,你自己看吧。”后来就不再翻了。图片与内容无关2.同侪的影响力有一次跟她讲司马光砸缸的故事,顺带提了

  • 元朝古墓打开后,女尸的舌头自己吐出来,墓中找到一张古老广告牌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元朝民间古墓现状图片,1000千年前的古墓女尸,大山里发现元朝古墓

    辛追夫人受到了来自各方的关注,不管是中国的媒体还是国外的专家,都对她充满了兴趣。人们很想知道多年前的秘密,为什么这具尸体会保存得如此完好,时间的流逝对她来说似乎只是个数字,并没有什么实际的意义? 在科技迅猛发展的现代,又有专家根据女尸的形象,利用高科技的技术手段恢复了辛追夫人的画像,从少年时期的明

  • 道光皇帝不是以节约出名吗 道光为何花费巨资修建陵墓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出名,节约,皇帝

    还不知道:道光修陵墓的读者,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说起清朝的道光帝,人们想到的除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外,大概就是他的已经接近吝啬的节俭了。自己每顿只吃四道菜,皇后生日的时候,只请百官吃一碗打卤面,道光帝似乎在每天的生活中,都在践行着自己节俭的作风。然而,在修建陵寝这

  • 胡昭:汉末三国时期又一位"孔明",曾救过司马懿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三国时期,孔明

    说到“孔明”,我们首先想到的肯定是诸葛亮,但其实在汉末三国时期,还有一位孔明,他就是隐士胡昭。胡昭,字孔明,与诸葛亮相比,行事更为低调,虽然曾受邀出山,但拒绝入仕,始终过着隐居乡野、潜心书法的日子。史书上关羽胡昭的记载很少,但从零星的记载中,我们仍然可以看出他的谋略不输诸葛亮。胡昭是颍川人,颍川郡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