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这个民族原为被唐朝所灭的西突厥别部,一朝得势,制霸天下数十年

这个民族原为被唐朝所灭的西突厥别部,一朝得势,制霸天下数十年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2684 更新时间:2024/3/27 17:54:46

历史从来都是胜利者书写的,只要你成功了,没人会说你以前很弱,配不上现如今的成就,相反,如果你是由弱变强,把不可能变为可能,人们会更加高看你,说你是三千越甲可吞吴。今天我们要说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颇为励志的民族,这个民族原本是西突厥别部,结果待西突厥被唐朝灭了后,反倒是快速崛起了,在残唐五代时期谱写出了绚丽的胜利者之歌,这个民族便是沙陀。

沙陀人形象

一、从沙漠中走出的沙陀族

1、西域不好混

华夏地域广袤,自古就是多民族组成的复合体,其中很多民族的族名源于地名,比如因鲜卑山而名的鲜卑族,因乌桓山而名的乌桓族,沙陀亦是如此,早在唐朝初期,作为西突厥别部的处月部便定居在准格尔盆地的东南角,天山东段的北麓。因那个地方有一片叫古尔班通古特的大沙漠,时人便称其族为沙陀突厥,有生活在沙漠中的突厥之意。唐高宗时期,西突厥被灭,沙陀人被唐朝羁縻统治。

因西域距离唐朝的统治中心较远,唐朝对西域的管控常是一种“拉一派打一派”的方式。铁勒不听话,唐朝就拉着沙陀等族教训铁勒,然后再适当地给沙陀他们点甜头,比如封个官之类的。这么一来二去,沙陀逐渐成为西域一股比较重要的亲唐力量。话说无论哪个时期,都是强者为尊,弱者习惯依附强者。沙陀强,一些弱点的部族也就融入到了沙陀当中,使沙陀亦成为一个融合了多民族文化的复合型民族。

沙陀人的老家

安史之乱爆发后,吐蕃逐渐从唐朝手中夺取了河西和西域的控制权,沙陀被迫归顺吐蕃。别看吐蕃的文化底蕴没有唐朝深厚,可管起西域来那是一套一套的。沙陀不是实力不错吗?吐蕃把沙陀迁到甘州(今甘肃张掖),让其充当自己攻略回纥和大唐的急先锋,既让自己可以享受更多的胜利果实,又消耗了沙陀的实力,可谓是一石二鸟。沙陀人不是看不明白这里面的套路,然而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适逢回纥人攻取了凉州(今甘肃武威),吐蕃高层怀疑沙陀“蛇鼠两端”,与回纥暗通款曲,便要把沙陀往西迁到高原地区,远离回纥势力。沙陀人没法淡定,吐蕃这是把他们当“呼之即来,挥之即去”的奴仆了,史载沙陀“举族仇恐”。公元808年,即唐宪宗元和三年,沙陀首领朱邪尽忠毅然带着族人踏上了东归大唐之路,吐蕃大军在后面紧追不舍,沙陀人在付出惨重的代价后来到了大唐盐州(今陕西定边)。

沙陀人的迁徙之路

2、河东是宝地

盐州当时属朔方节度使范希朝的辖区,范希朝十分看重沙陀人的勇力,即使他调任河东节度使,也不忘把沙陀人带着。河东不同于朔方,其地易守难攻,自成体系,北有阴山,东有太行山,西有吕梁山和黄河,南有王屋山和黄河,境内既有汾河等水系灌溉良田,还有丰富的盐铁资源。

另外,河东整体上就像一个巨大的楔子,插入到关中和河北之间,同时俯视着中原,是孕育强人的绝佳之地。眼瞧着大唐这么够意思,沙陀人投桃报李,帮唐宪宗打成德镇,帮唐武宗打昭义镇,帮唐宣宗打吐蕃,只要大唐需要他们,他们不惜为之赴汤蹈火,史载“以之(沙陀军)讨贼,所至有功”。

河东地区的战略价值

适逢粮官庞勋在徐泗地区掀起了叛乱,期间一度掐断了江淮补给线,朝廷急调沙陀军前往平乱。战后,沙陀首领朱邪赤心因功被赐“李”姓,并高升为鄜延节度使,这是沙陀人首次拥有自己的藩镇。沙陀人有些“飘”了,朱邪赤心之子李克用在不请示不汇报的情况下,公然袭灭了朝廷派驻大同的防御使段文楚。

不料大唐还是那个“大哥”,李克用不出意料地被各路藩镇给群殴了,被迫逃到草原上避难。原以为沙陀人的故事就这样告一段落,没成想黄巢接着跳了出来,沙陀军因此再度走上大舞台。李克用这回倒是踏踏实实地为大唐鞍前马后,他所获得的回报便是以河东藩镇来开沙陀的称霸之路。

黄巢之乱

二、沙陀成为残唐五代的主角

1、战力是保障

黄巢以一人之力重塑了大唐藩镇格局,以河东李克用为代表的新兴藩镇纷纷崛起,这些新藩镇和朝廷之间的离心力远比以前的旧藩镇强。眼见形势利好,李克用抓紧时间“打地盘”,因沙陀军战力强横,他一度有种“打遍天下无敌手”的感觉,昭义军的孟迁、大同军的赫连铎、成德军的王镕、卢龙军的李匡筹、邠宁军的王行瑜和魏博军的罗弘信等先后被他所败。

然而让李克用没想到的是,就在他四处征战,疲于奔命之时,宣武军的朱温在朝廷有意识的保护下悄然崛起了。龙虎相争,必有一伤,李克用因为缺乏系统的战略规划,仗是打了很多,人力、物力消耗巨大,可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收获,扶立的盟友动辄叛他,比如他费尽力气在幽州扶起来的刘仁恭就对他很不感冒,在晋梁争霸的关键时期投向了朱温。

晋梁争霸形势图

反观朱温,他纵横俾阖,常常是联合一批藩镇消灭一个藩镇,然后在消化完这个藩镇后,开启下一个轮回,实力是稳步上升。方向是指路明灯,李克用在方向上不如朱温,只能充当受伤的那个了。得亏的是沙陀军紧密团结,战力始终在线,方才没有被朱温吃掉,也让李存勖继位后还有继续和后梁王朝PK的本钱。李存勖不光有李克用身上的骁勇,还有过人的谋略。

沙陀军在李存勖的带领下,一扫颓气,重振雄风,先败梁军,解除潞州之围,后再败梁军,收服成德和义成两镇,接着灭燕国、夺河北,一举恢复晋对梁的优势。然后照着这个脚步,北击契丹、西并河中、南灭后梁,成就了沙陀人的第一个王朝—后唐。当时天下并不安定,后唐之外还有岐国、南楚、前蜀、南平和吴越国等地方政权的存在,沙陀军一鼓作气地吞并了岐国和前蜀,使得“天下四分,后唐占其三”。

后唐地图

2、亲军是基础

唐朝末年有一句名言,“兵骄则逐帅,帅强则叛上”。自安史之乱后,藩镇惯以丰厚的待遇培植足够规模的牙军来保障自己的独立性,时间一长,牙军就成了骄兵悍将,任何藩帅想侵害牙军的利益,都会受到他们的打击报复。有鉴于此,很多藩帅采取了蓄养义子和组建私军的方式来保护自己的安全,同时,提高自己对麾下军队的控制力,比如朱温的“厅子都”和李克用的“义儿军”等。

相比其他藩帅,李克用的特殊性在于他是沙陀人,那么他在打造亲军的时候自然会偏向自己的族人,毕竟“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道理同样适用于他,由此便产生了沙陀军事集团,李克用和李存勖父子正是靠着这个集团打天下的。后唐建立后,李存勖以此集团为核心,构建禁军体系,使原本属藩镇亲军性质的沙陀军转变成禁军,即天子亲军,而禁军的实力又足以影响天下大势,如此模式,沙陀人很难失去其主导地位。

李存勖画像

虽说后唐短命,仅存续了14年就亡于内乱,但是紧接着建立后晋的石敬瑭却在继续复制粘贴这种模式。石敬瑭不光是沙陀人,还是后唐明宗李嗣源的亲军将领出身。据统计,后晋时期的16名禁军统帅中有13人是沙陀骑将出身,比例高达81%,比如先后出任禁军一把手的杨光远和刘知远,其中刘知远后来又代后晋而建后汉,而刘知远早在石敬瑭还只是河东节度使时,就给他当亲军将领。

刘知远亦是地道的沙陀人,他所建立的后汉先后有12名禁军统帅,其中9人是沙陀骑将出身,比如名将史弘肇,他最早是给石敬瑭做亲兵,后来成为刘知远的亲军将领,等后汉建立后,他成为禁军统帅。后汉灭亡后,建立后周的郭威同样出身于李存勖的亲军,而且后周时期的许多大将也都和沙陀军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比如名将符彦卿曾给李存勖当过亲军将领,其父符存审还是李克用的义子。

沙陀军事集团的代表人物之一:刘知远

结语

梁唐晋汉周,除了开头的后梁和结尾的后周,中间的3个都是沙陀人建立的,可见沙陀人在残唐五代时期的实力有多强。沙陀军不光是战力强悍,还长期被作为禁军,服役数代,而禁军又是那个时期比较容易出人才的地方,由此诞生了数不清的实力派,比如禁军大将、藩镇节度使和各州刺史等。据不完全统计,残唐五代时期有49名禁军大将和77名藩镇节度使出自沙陀骑军。

以这些人为基础构建的沙陀王朝自然会进一步强化沙陀人对天下大势的影响力。后周世宗柴荣为了消弱这种危及后周江山的力量,对禁军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然而即使是到了宋朝,沙陀军的影响力依然存在,比如北宋开国功臣高怀德的父亲高行周出身于李嗣源亲军,开国功臣王彦升原为李嗣源的禁军小校,开国功臣张光翰的叔叔张虔钊是李嗣源的禁军统帅。这正是应了柴荣的那四个字,“累朝相承”。

参考文献:

《五代史》

《新唐书》

《资治通鉴》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隋唐皇室到底有多少鲜卑血统?凭什么说隋唐是鲜卑王朝?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后来杨坚的亲戚李渊在隋朝末年重建秩序,缔造了煌煌大唐。隋唐两大王朝为华夏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当下有不少人说隋唐皇室是鲜卑人的血统,并以此来认定隋唐是鲜卑王朝。个人认为这是非常有必要加以厘清的事情,暂且不说血统论是否合适,隋唐皇室的鲜卑血统到底有多少?凭什么说隋唐是鲜卑王朝?魏晋南北朝时期

  • 隋唐两大王朝,先后四代皇帝才搞定高句丽,高句丽为何这么难打?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隋唐皇帝为什么怕高句丽,隋唐四个皇帝高句丽,隋唐五代帝王为什么杀高句丽

    要说高句丽,说小吧,也不是很小,说大吧,也不是很大,可再大,难道比突厥还大?要知道隋唐两大王朝可是公认的强大王朝,打服过那么多的周边小国,就连突厥都不在话下。可是南陈当年没做到的事情,高句丽做到了,让隋文帝吃了瘪。突厥没做到的事情,高句丽做到了,让隋炀帝因三征高句丽而江河破碎。西域诸国没做到的事情,

  • 李商隐的爱与命运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宋燕(作家)大唐开成二年对李商隐来说是个重要的年份。在这一年,他以25岁的年纪高中进士,在晚唐这个时代属于年少得意。他还被“榜下捉婿”的泾原节度使王茂元看上,将小女儿许配给他。后者对他来说可能更为铭心刻骨,因为,当他有机会接触到王茂元的小女儿后,就从此不能自拔。这是一段好事多磨的婚姻。王茂元许婚后

  • 安禄山已是天下第一藩镇,为何还要铤而走险的造反呢?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第一,安禄山兵强马壮,具备造反的实力安禄山身兼范阳、河东、卢龙节度使,三个藩镇内部的军事、行政、经济大权全部都在安禄山之手,安禄山绝壁调动所有力量的条件。安禄山拥有20万军队,兵强马壮。安禄山具备造反的一切客观条件,粮草充足,兵强马壮。第二,安禄山个人野心勃勃,不满足于藩镇安禄山个人野心勃勃,善于专

  • 这是至今保留最完好的一部颜真卿楷书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新出土的《郭虚己墓志》保持颜真卿楷书原始风貌。墓碑青石,高107厘米、宽104厘米、厚4.5厘米。盖顶篆书:《唐故工部尚书赠太子太师郭公墓志铭》。正文楷书,35行,满行34字,共有1150字。本帖为九七年刚从河南出土颜碑,保存完好,字口清晰,为目前已发现颜真卿(41岁书)最早的书法作品。它记载了墓主

  • 韩先楚给毛主席写信,说地方干部队伍太庞大,老百姓负担太重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华东局的领导非常重视,立即整理好了相关资料,准备向毛主席汇报。但是,在汇报工作开始前,毛主席突然对大家说:“韩先楚是个实事求是的人,他对我帮助很大。”[var1]大家听后,都有些奇怪,今天的汇报好像跟韩先楚将军没什么关系,毛主席为什么要说这样的话呢?毛主席也看出了大家的疑问,就对大家说,韩先楚刚刚给

  • 《芈月传》里这个人又穷又挫,凭什么在秦国呼风唤雨?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秦国芈华的简介,芈月传历史人物分析,秦国芈氏家族怎么了

    他有自信。张仪从鬼谷子那里学成归来,看同门师兄弟苏秦在赵国已经身居高位,他自己也踌躇满志,想闯出一番事业。此时的张仪恰如一个没有资金也没有人脉的创业者。但是,什么都没有,也不能没有自信。他本是昭阳家的门徒,昭阳家丢了和氏璧,就怀疑是衣衫褴褛的张仪偷的,并把他打伤,幸而撞上芈月的马车,被她搭救。[va

  • 秦国驱逐外国人,其中有哪些不为人道的隐秘?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秦国为什么不往西方打,外国人被驱逐出境,秦国为啥不反抗

    因为之前都是吕不韦主政,朝堂上不少人,都是他安排的。现在吕不韦倒台了,这帮人应该如何处置呢?于是秦国朝堂展开了一场规模空前的大辩论。放在台面上,当然不可能说,我们把吕不韦一党空出来的位置给瓜分了,毕竟都是体面人。于是,大家另辟蹊径,开始从国籍方面入手。[var1]吕不韦是卫国人,所以秦国的保守派们就

  • 李斯为秦国明相为何要与赵高同流合污两人下场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李斯为什么斗不过赵高,赵高李斯临死前大彻大悟,李斯为什么会被赵高威胁

    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年),秦始皇第五次出巡,右丞相冯去疾留守咸阳,李斯、胡亥、赵高等随从。次年,秦始皇一行从江南返回,行至沙丘(今河北广宗县北),秦始皇崩逝。弥留之际,秦始皇曾留下长信给长子扶苏,叫他立刻回到咸阳,继承皇位。[var1]秦始皇死后,丞相李斯为了避免消息传出,而招致祸乱,密不发丧,

  • 隋唐英雄中,你知道哪些是虚构人物么,小编给大家总结一下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第一猛罗士信:历史上的罗士信先是隋将张须陀的部下,镇压农民起义,后来投降了瓦岗军,再后来被另一股义军王世充俘虏,后逃脱,降唐,被封绛州总管、剡国公。第二猛来护儿:史上来护儿却是一位忠臣:早年跟着杨广平定南陈,后来又征高丽,战功累累,最后为尽忠,和隋炀帝一同被宇文化及所害。顺便提一下,当年他手下有个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