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诗闲读:“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唐诗闲读:“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4199 更新时间:2024/1/26 18:58:52

(诗意图:平明寻白羽)

1、《史记.李将军列传》里称:“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史记》里最早称李广为“飞将军”,这个“飞将军”的名号是借匈奴人的嘴说出来的,又经大历史学家之笔写出,可信度极高,《史记》在历史学和文学史上的地位都足够高,《史记》记载的,疑者甚寡,而《史记》在这里只是记载了李广有被匈奴人这样称呼,并不指他指挥过像卫青那样大规模的战役;

2、《史记.李将军列传》里记载称:“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广所居郡,闻有虎,尝自射之。及居右北平,射虎,虎腾伤广,广亦竟射杀之。”显然,李广是勇武过人,并有射虎的经历的,这很重要,这给李广在人们心中奠定了一个骑射能力惊人的初始印象,使我们在印象之中,那个与匈奴孤胆作战的英雄就是李广;

3、《史记》中“李广射石”的片段被一首脍炙人口的唐诗强化,李广的形象因这一首诗的描写而更加深入人心,使人们一旦提起汉代抗击匈奴的大将,想起的就是李广,这首诗就是唐代诗人卢纶的《塞下曲》,全诗如下: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这首诗的原题是《和张仆射塞下曲》,一组诗共有六首,六首诗通过写将军发令出征、夜巡射虎、雪夜慑敌、庆功宴舞、狩猎、品评德行等角度入手,表现了边塞真实生动的军旅生活与将士们英勇无畏的品格,把边关将士英勇善战、豪情满怀的磅礴气势描绘得跃然纸上。这组诗每一首又都可独立成章,每一首读来都内容丰满,寓意隽永,气势雄阔。这是第二首,这一首选入早期《语文》课本时作了简省,其余五首也极精彩,有时间可找来一读。这首诗的内容讲的就是《史记》中李广射虎中石的故事,只是诗比历史更形象,更精彩,也更让人记忆深刻。

第一句“林暗草惊风”直写晚上的现场:在昏暗的树林里,林中的草突然被风吹得摇摆不动,甚至沙沙作响,一个“惊”字,似乎给草赋予了生命,也同时给后面的将军的警觉举箭就射铺下了伏笔。在文学作品里,老虎(也称大虫)的出现,一般是伴着大风的,比如《水浒传》里“武松打虎”一节:“(武松)却待要睡,只见发起一阵狂风。那一阵风过了,只听得乱树背后扑地一声响,跳出一只吊睛白额大虫来。”这里风的渲染给将军“夜引弓”射虎提供了本能反应的条件。

第二句“将军夜引弓”正因为前面“草惊风”,这一句里的“夜引弓”才有理由。一个战术素养极高的将军,听到草动风声,应当有一种本能,迅速地射出一箭,在一“惊”之后,将军随即搭箭开弓,动作敏捷有力而不仓皇,既具气势,而形象也益鲜明。更精彩的是,射出一箭的结果如何呢,有没有射中什么呢?诗人留下悬念,没有像《史记》一样直写下去,而是就此止笔。

第三句“平明寻白羽”故事的时间已经转到了第二天早上,昨晚上将军射的哪一箭的结果如何,等到第二天早上才去查看,为什么呢,如果当时去看结果,情况晦暗不明,说不定会有危险,如果没有射中,如果真是老虎呢,于是,射箭的结果如何,第二天带了大队人马去检查结果是可信的,也是合乎一般的行事逻辑的。

第四句直呈射箭的结果,昨天晚上在草丛中的那个“老虎”原来只是一块石头墩子罢了,而那支箭,已经“没在石棱中”了,没:陷入,这里是钻进的意思。我们试想,如果箭头要钻进石棱之中,这一箭射出去,劲头该有多大!《史记》记载了:“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将军又尝试去射,箭头却再也射不进石头中去(多半是崩飞的)。之所以昨夜能,而白天视线情况好了,反而不能,缘由就是将军在危急之时,发挥出了身体的潜能,更显将军临战之勇武。

“李广射虎中石”这段故事,在卢纶的演绎之下,变得更加精彩了,也因此流传更广了,李广也由此成为汉将军之中第一知名人物!他是被诗歌强化过的,加工过的历史人物!

(【唐诗闲读】之33,图片来自网络)

更多文章

  • 韩子栋被军阀关14年,靠装疯潜伏并越狱,回家后妻子问:你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韩子栋入狱十四年,韩子栋狱中生活,韩子栋是被谁出卖的

    只听见从门内传来了一个女人的声音:“谁啊?我马上就过来。”等了一会儿,木门终于打开了,只见一个女人满脸疑问地看着门外的这个“老人”,她好像并不认识这样一位沧桑的“老人”。不过从眉眼间,女人还是发现这个老人有点眼熟,只是自己一时间记不起来,于是便问:“你是谁?我们是不是在哪里见过?”只见面前的“老人”

  • 茶马贸易曾经辉煌,到了明代有什么变化?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各个王朝茶马贸易价格,明代藏区茶马贸易,明朝的茶马贸易是什么

    茶树的种植量较之于之前各朝有显著的增加,饮茶风气十分高涨。诸如吐蕃等少数民族政权通过与唐王朝的长期交往,从而使得茶叶传入到了西南、西北的少数民族地区。具有的提神抑眠、消食解腻等功能的茶叶正是以乳酪为食的番族僧俗百姓所十分需要的,所以当饮茶风俗传入西南、西北地区少数民族部落之后,茶叶由于其神奇的功效使

  • 中国古王朝遗址申遗成功,为何韩国要大闹,还要中国向他们道歉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var1]在我们的历史中,我国也出现了不少的小政权,这些政权最后也基本上都被我国的王朝给灭掉了,其中在我国的东北地区,就曾经出现过一个,存在了七百多年的政权,这个国家叫做高句丽,是扶余人创建的国家。韩国是亚洲的一个小国家,国土面积也不是很大,曾经还没分裂的时候,朝鲜可是受到我国的诸多帮助,很多文化

  • 赵匡胤开创大宋,宋代文化空前繁荣,这个时期的史籍还有多少?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靖康年间,金兵攻陷汗京,北宋灭亡,此后宋室南迁,徽宗第九子赵构在临安重建南宋,直至年忽必烈攻破宋都临安,南宋灭亡,至此两宋共历帝年。宋朝在其统治初年,鉴于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及宦官乱政的经验教训,采取重文抑武的政政方针,尽管此举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但同时也创造了中国历史上空前繁荣的宋代文化。其辉煌灿烂之

  • 王阳明纪录片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由于平台审核不通过,所以只能放在微信小程序中,微信搜索小小纪录片,就可以看到全集(共五集)以下是微信小程序:小小纪录片的截图,已经更新完,欢迎大家去看看,强烈推荐!第一集主要讲述王阳明少年至青年期间“五溺”的故事,即其早年立下圣人之志,在中国文化海洋中不断遨游、汲取、求索,经历一次次彷徨和怀疑,又不

  • 战国末至汉朝初,难道不是相隔了上百年?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战国与汉朝相隔多少年,战国至两汉时期多少年,春秋战国到汉朝的历史

    西楚霸王项羽四面楚歌,垓下兵败,上演霸王别姬,自刎乌江的悲壮,刘邦一统天下,开创大汉基业。拉开时间轴仔细一看,公元前221年秦朝一统天下,标志战国结束;到公元前202年刘邦登基,汉朝建立,时间跨度仅为19年。但后人却感觉这两个朝代相距甚远,完全不像一个时代。[var1]原因大概有以下两点:其一是朝代

  • 欧阳修为什么诬告狄青?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狄青看到了欧阳修要行礼,要卑躬屈膝。这就是宋代“重文抑武”造就出来的官场风气,武将先天就比读书人地位低,自北宋立国以来,一直如此。要说狄青这个人在北宋是一种什么地位,只能说他是一个传奇,被低估了的传奇。首先,北宋除了是一个重文抑武的政治环境,同时还是一个武将勋贵阶级固化的背景,虽然大量的文人都是通过

  • 南宋为报靖康之耻,手段有多狠?拼着灭国将百万金人拖到只剩10万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靖康之耻是南宋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当时辽金联军入侵南宋,俘虏了宋高宗及其皇后,将皇子拥立为帝,这场危机被称为靖康之变。南宋的国耻难忍,于是就展开了反扑。首先,南宋政府采取了残酷的刑法,对在靖康之变中叛变的人进行了极端的惩罚。这些人中,不管是文臣、武将、宦官,都被处以极刑,包括凌迟、斩首、腰斩、钉十

  • 宋高宗赵构,在位三十五年,为什么没有迎回徽、钦二帝?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我们知道金兵南下俘虏了徽、钦二帝,赵构侥幸逃生建立了南宋,南宋建立了几十年,也没有迎回被俘的徽、钦二帝,这到底又是为什么呢?首先,要了解赵构没有迎回徽钦二帝的原因,需要回到那个时期的背景。当时,金朝已经崛起,并且先后征服了辽朝和西夏,这使得宋朝感到威胁。为了应对这种威胁,宋朝先后和辽朝、西夏、金朝等

  • 朱元璋有一特殊怪癖,让他自己得到满足,后宫的妃子却难以忍受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朱元璋小时候,家境贫寒,可以说是食不果腹,衣不蔽体。而他是家里的老四,是家族里的老八,所以小名就叫朱重八。幼年时期的朱元璋靠着帮助地主放牧帮家庭减轻负担,直到有一年发生了蝗灾,地里的庄稼颗粒无收,随后的瘟疫有夺走了无数人的生命。朱元璋的父母也在这场大灾难中过世,当时的朱元璋已经是穷到饭都吃不起了,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