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白居易的诗蕴含着怎样的饮食文化?饼备受欢迎,在全国各地普及

白居易的诗蕴含着怎样的饮食文化?饼备受欢迎,在全国各地普及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2607 更新时间:2024/1/16 5:53:35

作为我国历史上最为著名的诗人之一,白居易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毋庸置疑

。在群星璀璨的唐朝,白居易在一众诗人当中杀出重围、散发出独属于自己的耀眼光辉。虽然这光辉相比于李白杜甫而言有些许逊色,但白居易本身的伟大却不可否认。

纵观白居易的诗歌创作过程,除了是用于抒发自身情感想法外,还表达出自己对于天下苍生的关心

,从思想境界上将自己的诗歌提升到了另外一个地步。而如果仔细探究白居易的诗歌,我们又能发现其中蕴藏的丰富的饮食文化。

一、白居易的人生经历造就了其独特的思想

1、唐朝本身正处于一个变化的时期

自安史之乱后,唐朝便开始由盛转衰,陷入内忧外患的难堪境地当中

。为了防止再出现如安禄山那般权力过大的臣子,唐肃宗李亨即位后开始将宦官作为自己信任倚赖的对象,为唐朝后期出现宦官专权的乱象埋下了伏笔。

虽然唐肃宗一生都在致力于平定叛乱

,但奈何叛军此时的势力太过强大,使其只能抱着巨大的遗憾去世

,最后只能由其子,也就是后来的唐代宗李豫来收拾烂摊子。

一方面,此时的叛军在经过前几年的围剿过后实力已经所剩无几,这为李豫彻底消灭叛军扫清了很多阻碍。另一方面,李豫本身也能力高超,在应对叛军、加强中央皇权一事上有着自己的独到之处。

然而,虽然李豫在巩固自身权力、诛杀乱臣贼子方面颇有建树,但在藩镇割据一事的处理上却有所不足

出于对战争的厌恶,李豫对于藩镇割据的情况不仅不去想着解决,反而是姑息纵容他们,最终加剧了藩镇嚣张跋扈的局面,“自兵兴以来,方镇武臣多跋扈,凡有所求,朝廷常委曲从之;此无他,乃疑之也。”

自此以后,缠绕着唐朝的两大问题——宦官干政和藩镇割据就此出现并且变得难以解决。

虽然之后的唐德宗李适与唐顺宗李诵都曾试图消除顽疾,但终究无法取得令人足够满意的成果。

而白居易则恰好就生活于这个年代,对唐朝所处的状况深有体会,如何治国、如何安民就成了他最大的理想。

2、白居易本身的仕途走得并不顺畅

如果从仕途这个角度上来看,白居易的人生绝不能说顺利

。虽然白居易任职期间受到了唐宪宗李纯的喜爱和提拔,但白居易正是为了感恩这份提拔之情,反而在上书言事方面更加频繁,以至于引得唐宪宗的不满,认为这人说话也太直接了点,一点都不给自己面子。

虽然在唐宪宗在位期间,唐朝迎来了一次中兴的局面,但唐朝朝廷当中却依旧难免出现一些奸臣。

在这样的情况下,白居易因为自己的直言不讳和各种讽刺诗歌而被诬陷贬至江州

,也就是他写《琵琶行》的那个地方。也正是从此之后,白居易深刻认识到自己在整个唐朝内部的无力,其内心对于家国大事的关心程度也在一片灰心丧气当中大大降低。

当然,灰心丧气并不代表毫不关心。之

后在担任杭州刺史期间,白居易依然尽心为民、做出了许多有利于当地发展的事情

,如修筑堤坝、疏通六井等政绩。

除了在政治上的活动外,白居易也有着如其他士人一样的游山玩水的兴趣爱好,在这个过程当中既舒缓了自己的心情,也为今人留下了更多优美的诗歌

最重要的是,白居易还接触了佛法,将其作为自己的精神寄托

。正是这些经历,使白居易在思想上呈现出一种相当复杂的状态。

一方面他关心家国大事,以拯救天下苍生为己任;另一方面又寄情于山水之间,融入到最普通的百姓生活当中,这也使其诗歌变得更能反映出当时唐朝的真实情况。

二、白居易诗歌当中的饮食文化是唐朝人日常生活的真实写照

1、唐朝人的食物已经较为多种多样

从主食上来看,当时唐朝人主要是以面、饭以及粥作为自己的主要食物。

其中,面食并非简单指面条,而是将谷物磨成粉从而制作出来的食物,在中国传统社会当中由来已久。在唐朝时期,将面粉做出饼是他们的主要使用方法。

一来,饼方便携带、不易变质,可以作为长途旅行的干粮来食用,具有一定的硬性需求;二来,饼在制作上呈现出一种多样性,无论是味道、原材料还是制作方法上都不一而足,为其在全国各地的推广提供可普适性。

正是因此,饼在唐朝时期赢得了非常高的地位,乃至于成为一种节日当中必备的食物

,如白居易在的立春人日曾这样写道:“二日立春人七日,盤蔬饼饵逐时新。”甚至当时的唐朝还普遍存在上级赐予下级兵的情况,成为了一种规章制度。

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文明,米饭是中国人日常饮食当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不同于今日主要是吃白米饭,唐朝人经常将其他食物加入到白米饭当中一起烹饪,既能够增加饭菜的风味,也可以满足自身的营养所需。

对于因为地理差异而种植的不同特点的白米饭,白居易在诗歌当中也有所记载。

在洛阳地区的米饭比较普通,“点检盘中饭,非精亦非粝”,只能说是中规中矩

在扬州的米饭较为精细软糯,让白居易感到赞不绝口,“何况江头鱼米线,红鲙黄橙香稻饭。”同时,这里的“红鲙黄橙香稻饭”一句也验证了前面所说的唐朝人将白米饭与其他食物混合在一起蒸煮的事实。

最后一种出产于忠州地区的米就让白居易感到无法适应了,由于

当地相比于洛阳、扬州等地区来说在地理环境上更为恶劣,所以其出产的米也相对来说更加硬实

,“畬田既慵斫,稻田亦懒耘”,实在让这个当时年近五十的老年人吃不惯,最后一种粥食则最受到白居易的喜爱。

作为一个才华横溢的诗人,白居易同样有着嗜酒如命的习惯,

但酒喝多了毕竟伤身,为了保护身体健康,他便在喝完酒后就喝一碗粥,从而达到自己想象当中的爱护身体的效果。

除了普通的米粥外,当时还有着另外一种药粥,“黄耆数匙粥,赤箭一瓯汤”。从总体上来看,白居易虽然是北方人,在其饮食结构却呈现出典型的南方特征,也许是在南方做官做久了而导致的。

2、副食在白居易的生活当中同样多见

在唐朝时期,蔬菜在唐人的饮食当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或许是受到佛教的影响,也或许只是天生的不爱荤腥,白居易在其日常生活当中,主要是食用谷物和蔬菜。

葵、薤、韭、芹、葱、姜、荠、菁、蕨、薇、笋等植物,都是他的常见食物。当然。主要吃蔬菜并不代表白居易就真的不沾肉类。

唐朝时期渔类捕捞行业已经取得了相当巨大的进步,除了那些的以捕鱼为生的职业打捞者外,

唐人的日常生活当中随处可见以钓鱼作为休闲娱乐活动的例子

,“独钓寒江雪”的千古名句便是如此。

甚至于部分地方的市集之所以能够发展起来,也是因为捕鱼业的发达,“鱼盐聚为市,烟火起成村”。

3、饮品方面是以茶与酒为重点

虽然现如今有关于茶的饮用起源已经众说纷纭、毫无定论,

但茶在中国的流行却毋庸置疑,从古至今已经绵延几千年,

白居易自然也是茶的忠实爱好者。在有关茶的饮用当中,白居易主要是记载了湖州吴兴紫笋茶和蜀茶这两种。

作为唐朝时期造茶最多的地区,湖州在造茶行业上面可谓是经验丰富、技术先进,征服了全国各地人的味蕾,将自己打造成了一个全国著名的品牌。而

蜀地虽然在产茶量上有所不及,但其质量却呈现出毋庸置疑的上等姿态,“红纸一封书后信,绿芽十片火前春。

和茶一样,酒在中国同样是一种流行了数千年的饮品,

甚至在原始社会时期便已经开始出现。

据史籍记载,白居易常常在家中以谷物酿酒,他最喜欢的则是米酒。对他来说,

米家便宜不仅代表人们的生活能够更加幸福,也代表他能够将更多的米放入酒中来使其味道变甜,

“米价贱如土,酒味浓于饧”,这可以说是人间一大幸事。

除了传统的以稻米等材料酿酒外,唐朝还流行将果木的根茎来进行调制以酿酒,如桂酒、黄菊酒、茱萸酒便是在这个时候产生,甚至这些酒还曾治愈他的腰伤,这就又给了他一个喝酒的理由,“自叹花时北窗下,蒲黄酒对病眠人”

三、总结

总的来说,白居易虽然在身份上是一个官僚阶级,在物质生活上并没有太多担忧,但

其本身的思想却使其对民间给予了极大关注,并最终在政敌的接连打击下变得更加亲近民众

虽然从自身的理想抱负上来看,白居易并未实现自己治国理政、挽救天下危亡的愿望,但从个人的角度来看,

他却成功实现了自己人生价值,使自己获得了无穷的乐趣。

其诗歌更是成了反映唐朝社会真实生活的重要研究资料。因此,无论是从哪方面来看,白居易都是值得敬佩的。

更多文章

  • 关于元朝的四大冷知识:元朝疆域曾直达北冰洋?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元朝的疆域是最全的吗,元朝的疆域真的到北冰洋了吗,说说元朝在中国历史上的两个第一

    今天,小编就先给大家带来元朝的四大冷知识,希望能给大家一些知识上的拓展。NO.1,元朝在大一统王朝当中,是第一个在国号里加上“大”字的。现如今,我们习惯叫唐朝为大唐,叫宋朝为大宋。但实际上在当时唐宋的国号都是单字,前面并没有大。元朝的国号其实来自《易经》,大哉乾元,万物资始。而元朝的正式国号就是“大

  • 白居易37岁才结婚,如果母亲没有以死相逼,他会不会孤独终老?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诗魔白居易,他心中就有一个爱而不得的初恋,可惜被母亲棒打鸳鸯,心灰意冷之下,直到近20年后,37岁才成婚。唐朝太宗时期,男子法定结婚年龄为20岁,唐玄宗时为了增加人口数量,又降低到15岁,因此白居易超过男子适婚年龄22岁才结婚,如果不是被母亲以死相逼,相信他37岁还不会结婚。白居易出生在河南一个中小

  • 一人生辰八字与朱元璋相同,朱打算将其处死,一见到此人后后悔了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朱元璋是农民出身,从小受尽了苦头,家里兄弟又多,17岁的时候家人死伤殆尽,只剩朱元璋一人。无奈之下,朱元璋只能选择出家混口饭吃。朱元璋来到皇觉寺,这里提供免费食宿。朱元璋在这里过了两年安稳生活,脑子便开始活络了起来。朱元璋在皇觉寺给汤和,徐达等人写信,说是一起参加起义军,推翻元朝统治。朱元璋的信没有

  • 雄才大略却饱受争议,明成祖朱棣与郑和下西洋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事情要分两个方面来看,说他雄才大略,指的是他的谋略、军事才能、以及应变能力、还有做为人主应有的政治眼光与天份。说他昏聩,说的是他的屠杀行为、他对犯臣士人的残忍行为,还有他篡改历史的行为(看史书的最恨这点,呵呵)。当然,有争议的行为也有,比如说迁都,网上就有人为此问题争论不休。再比如说下西洋的问题,还

  • 李清照:一代才女的爱恨情仇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书香之家,清清才女在中国古代,女子的地位并不多高,这是有很多的原因的,比如说因为女子的体力不如男人,所以更容易被忽视和欺辱。而现在大家所熟悉的诗人也大多数是男子,比如说很有名的李白、杜甫等等。但这并不代表当时的女子都是无能无才空有德行之人,只不过比起男子,她们比较容易受轻视,再加上见识、见解等方面可

  • 司马光砸缸后:一个举动,让他官至宰相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司马光砸缸真正结果,宰相司马光选拔标准,司马光砸水缸的手抄报

    司马光在砸完缸之后,其实还发生了更加精彩和奇妙的故事,这里面的戏剧化程度会让我们所有人都感觉到惊叹不已,而且后来的故事更具有教育意义。司马光当年的一个童年举动,不仅让自己获得了救人的美德,而且还在后来的官场政治中获得了极大的政治利益,他甚至因此而当上了宰相。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下司马光砸缸之后的故事

  • 白居易因为名字被嘲笑,写下一首诗回击,成为千古绝唱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稍微长大了,白居易尤其喜欢读书,而且他的记忆力之好极为惊人,凡是他过目的书,就没有不把它紧紧记在了脑子里的。而他诗文里所透露出来的非凡才华,便更是让人吃惊不已了。诗才已经不同凡响的白居易,在16岁那年便只身来到了京城长安。他闻名去拜访当时掌管编纂国史以及为朝廷起草文告诏令的著作郎顾况,以便请顾老前辈

  • 白居易的诗《春题湖上》比喻精妙 描绘出春日西湖秀丽迷人的美景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祖籍太原(今属山西)人,后迁下邽(今陕西渭南)。贞元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年间任左拾遗及左赞善大夫。后因上表请求严缉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凶手,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 长庆初年任杭州刺史,宝历初年任苏州刺史,后官至刑部尚书。在文学上,主张“

  • 南明永历王朝的本质:披着明朝外衣的大西政权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而永历帝的生活相对稳定,是在西南地区做皇帝时期。这一时期看起来也是永历朝廷的高光时刻:毕竟,那时候南明大将李定国击杀两位清朝王爷,南明抗清事业也一度出现起色。但是从本质上来看,这一时期的南明永历朝廷,其实更像是披着明朝外衣的大西政权。1、南明的转变早在崇祯帝在位期间,明廷就对内外局势感到无力控制:一

  • 春到东郭寺,共敬白乐天!新郑市纪念白居易诞辰1251周年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文传千古,诗颂盛世。2月10日,正月二十,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诞辰1251周年纪念活动在白居易诞生地——新郑市城关乡东郭寺村白居易故里园举行。此次纪念活动由郑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郑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新郑市人民政府、河南诗词学会、郑州市作家协会、郑州诗词学会主办;中共新郑市委宣传部、新郑市文学艺术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