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时候,为什么要先灭掉韩国呢?

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时候,为什么要先灭掉韩国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4609 更新时间:2024/1/19 7:38:20

嬴政君臣在经过认真讨论后,决定以灭韩来开局。

韩国有幸拿到这个“第一名”,主要是“地段好”、“人也好”。

如鲠在喉

秦要灭六国,最需预防的,仍然是合纵。六国如果联合起来,也够秦喝一壶的。

都到这个时候了,天下形势非常明朗,秦再想靠耍嘴皮子糊弄别人是不可能的。要想破坏合纵,只能立足于武力威慑。

而灭韩,将使秦威慑力大增!

韩,自立国以来,就是天下咽喉。

当然,到战国末年,这个咽喉的大部分地区都被秦人抢走了。

所以···韩成了卡在咽喉中的鱼刺。

[var1]

鱼刺卡在喉咙中,秦在组织统一战争时,无论是补给运输,还是兵力投送,都会有些别扭。尤其是:对于统治中心已经东迁到寿春一带,实力得到恢复的楚国,秦的威慑力非常有限!

因此,李斯提出:先取韩以恐他国。

灭韩后,秦全控天下咽喉,可以“恐他国”,威慑天下,让他们在“被点名”前老老实实待着!

远交近攻

秦自范睢以来,一直奉行“远交近攻”的战略。

严格来说,就在嬴政亲政的那一年,秦已经攻到了濮水,与齐直接接壤,横断天下之脊。

所以,六国,全部都是秦的邻国了。严格地说,没有什么远近之分。

[var1]

不过,秦国疆域虽大,但核心地区,仍然是关中。即使在秦始皇一统天下后,秦仍然奉行的是以“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制天下的政策。

所以,韩,自然是远交近攻的第一个目标!

韩,自立国以来,就一直比较弱。

此时,经过秦数代君主的不断打击,韩已经失去了绝大多数领土。

当时的韩,只剩下南阳郡和新郑一带,地盘非常小。

[var1]

慎重首战,首战必胜。这是历代用兵的基本原则。

如果灭六国的首战就陷入胶着,那么,天下变数太多,对秦不利!

韩离秦这么近,又这么弱,那么···不好意思了。

清奇的求存之术

韩国统治者不傻,当然知道自己的危险。

不过,韩选择的抵抗方法却非常清奇。

或许是害怕“刺激”秦国,韩国没有加强武装建设,而是选择了“权术”,在秦国面前玩脑子。

韩国的方法是:给秦国找事情作,疲秦存韩。

韩国先是派郑国出来忽悠,说要建郑国渠。他们希望以此让秦忙碌起来,耗费秦国国力。

秦王“上当”了,果然修建郑国渠。

[var1]

不过,出乎意料的是:秦把事情办成了!郑国渠修好了。巴蜀成了天府之国,秦国国力大增!

这段黑色幽默似乎说明:弱小,限制了韩国的想象力!

随后,韩非仕秦,也成了一段谜案。

有说法认为:韩非到秦,是韩国的安排。

韩又企图效法当年燕国以苏秦为间,“弱齐存燕”之法,让韩非到秦,企图影响秦国策,忽悠秦王先攻赵伐楚,令秦陷入泥沼。

不论韩非的主张是否是韩王的安排,反正···又没成!

“配合”的抵抗

权术失败后,当秦真刀真枪来攻韩时,韩国的抵抗也极其“配合”。

前231年,韩感受到秦的威慑,主动示好,把南阳地主动交出。

或许,韩王又是想“交个朋友”,让秦“伸手不打笑面人”吧。

可是,秦王可不讲究这个!

[var1]

仅仅一年后,当内史腾接手南阳后,二话不说,立马来攻韩!

韩国仅仅进行了微弱的抵抗后,就城破而亡了!

韩,“天下之枢”,地处秦东出的要冲之地,天然是秦第一个灭国目标。

韩王既已经意识到威胁,却不立足于抵抗,只是企图靠权术来扰乱对手,靠主动献地来讨好对手。

只靠权术来扰乱对手,却不能立足于自强,结局只能是让自己哭笑不得。

企图靠卑躬屈膝来延年益寿,最终只会加速自己的灭亡!

更多文章

  • 为何司马懿的儿子那么牛,诸葛亮的儿子却是草包?原因真的很燃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三国,总会有一个不会回避的话题:那就是司马懿和诸葛亮谁强大?三国演义把诸葛亮推入神的祭坛,近年来,关于司马懿的作品大热,他把司马懿推到祭坛前,两个认为强有力的一千年的人不是。但有一件事并没有太大争议,他们的后代是谁?显然,司马懿的后代比诸葛亮的后代更有力量。司马懿的儿子司马师,司马朝可以称为英雄

  • 作为战国中最不起眼的存在,韩国为什么能并列战国七雄?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战国韩国的地图,战国韩国士兵衣服紫色,战国七雄韩国实力

    所以,一直有人质疑:他是怎么混进“七雄”圈的?其实,无论实力、影响力,韩国都明显胜过一般诸侯。位列七雄,韩实至名归。胜过一般诸侯早在韩国被承认为诸侯前,韩、赵、魏就“地益大,大于诸侯”,实力胜过一般诸侯了。此后,韩国用自己的武功证明了自己的实力。[var1]郑、宋,都是春秋初年的小霸,后来国力衰落,

  • 被诸葛亮浪费的四大人才,只要有一人受重用,蜀汉就不会轻易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孟达第一个被诸葛亮浪费的人才,便是孟达!很多人看三国演义,觉得孟达这个人一般般,没啥特别的,但事实上,孟达这个人可是一个大才!当初刘备进攻益州之前,除了张松,就属法正和孟达率先投靠刘备,向刘备表忠心,可见法正这个人的战略眼光,还是非常独到的。另外,正史中刘备的军事谋士,其实并非诸葛亮,而是法正,也正

  • 天下第一宫:漫步阿房宫考古遗址公园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载:“乃营作朝宫渭南上林苑中,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阿房宫的主体建筑是前殿,现存一座巨大的长方形夯土台基,被当地人俗称为“郿邬岭”。这座夯土台基高约7米,东西长约1270米,南北宽约426米,面积约60万平方米。台基南北空旷,

  • 王绾被低估,如秦始皇听从他的建议,秦不会二世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其实在历史中王绾是秦朝的第一任丞相,而当时的李斯只是庭尉。李斯的官职是差王绾很多等级的。在当时宰相必起于州郡,将军必发于卒伍,为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的年代。王绾也必定不是泛泛之辈。从出土的岳麓书简和铜戈铭文上的五大夫绾,上郡守绾和五大夫绾等记载可见王绾也是从地方因为功劳而升起的实力派。在秦

  • 吕不韦为秦努力付出一生,为何会因为秦始皇短短30字的书信自尽?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与其等着秦始皇来杀,不如自己就这样体面地死去,也算是给秦始皇一个满意的交待,同时也避免了被诛三族。[var1]吕不韦的抱负吕不韦从一个被人看不起的贱商,到万众敬仰的秦国丞相,称得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当年倾尽家底,把宝全押在了落魄的秦异人身上,自己的女人也送给了秦异人当老婆。穷其所有,为的就是辅佐秦

  • 曹操领队七谋臣,“魏法骑”多套阵容搭配:实用战法,兵书详解!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曹操三势阵怎么配,最强魏法骑,魏法骑曹操带什么技能

    魏法骑选将五谋臣一共七个:程昱、荀攸、贾诩、荀彧/Sp荀彧、郭嘉/Sp郭嘉荀彧是内政将抛开不算,Sp荀彧和郭嘉纯辅助,定位和曹老板在阵容里相似,剩下四个,其中两个是主力输出,两个是半辅半补伤曹操带队的特点是自身硬能站主将,并且增伤队友所以魏法骑选将就是在输出/半输出的四个将里选其中两个:主力输出:程

  • 刘备三顾茅庐得来诸葛亮,却痛失3位帅才,是否得不偿失?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由于三国时期的特殊性,有许多有能力的将才被发掘出来。甚至就算一开始并不那么优秀的人,在时代的锻炼下,也成为了一代杰出的伟人。那个时代,有义薄云天受人钦佩的关羽,也有因勇猛善战而流传后世的张飞,还有虽并非桃园三兄弟,却始终忠心耿耿的赵云,还有那个智谋无人能敌的诸葛亮…...这些来自三国时期的人物,几乎

  • 刘备举全国之力伐吴,只为关羽报仇?真相并没有那么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刘备已经多次用行动证明,不论是自己的宗族还是自己的妻儿,刘备都可以舍弃掉。这样的人,他会为了把兄弟而跟其他人拼命么?况且,关羽死后,刘备准备了几年时间,又行军半年才到达吴国。这样的表现,让人无法相信他的主要目的是报仇。刘备无论是战略眼光还是心机城府都不亚于曹操孙权,从一个连贱民都不如的落魄贵族到称帝

  • 东汉末年,汉灵帝任命三位州牧,他们分别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益州牧:刘焉刘焉(?-194年),字君郎(《华阳国志》又作君朗)。江夏郡竟陵县(今湖北省天门市)人。东汉末年宗室、诸侯,汉末群雄之一,西汉鲁恭王刘余之后。刘焉初以汉朝宗室身份,拜为中郎,历任雒阳令、冀州刺史、南阳太守、宗正、太常等官职。中平五年(188年),刘焉上奏朝廷,请求担任益州牧。一年后,汉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