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三国演义里,他本是北方第一诸侯,最后却败给曹操迅速衰亡

三国演义里,他本是北方第一诸侯,最后却败给曹操迅速衰亡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285 更新时间:2024/1/16 3:06:49

首先袁绍在选人用人上面延续了朝廷的宗旨,坚持选拔士族人士,对那些寒门子弟则进行打压,不给他们发展的机会。在这一点上,他和曹操的做法正好相反,曹操用人不看门第,不看贫富,只看才能。只要有才能,不管是寒门还是豪门他都用,没有才能的人,即使是豪门子弟,他依然会拒绝使用,这就是他们两个的差别。

而这两种不同的做法所得到的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曹操通过这一做法收服了劳苦大众的民心,使得人们对他非常的拥戴。袁绍则失去了民心,只获得了少数士族的支持,在这一点上,在民心向背上他们已经有了巨大的差别。

还有一个原因,袁绍非常的重视自己的私人感情,甚至为了私人感情,将国家大事放在一边。作为一个君主,作为一个将领,决不能将私人感情看得太重,不管做什么事情,他永远要站在国家和人民的立场上,袁绍在这一点上是非常欠缺的,在他和曹操对战的时候,经过众多将领的劝告,他本来已经要率领兵马去进攻了,但是此时此刻他的小儿子生病了,他非常的喜欢小孩子,于是放下了军国大事,立马去照看自己的儿子。

就这样延误了军机,在战场上,时间是最重要的,耽误一秒钟可能会使很多的将士失去生命。袁绍此时此刻为了自己的儿子便不顾国家安危,不顾将士的生命安全。他太看重私人感情了,而在他延误的这段时间里,曹操已经重整旗鼓,恢复了实力。

袁绍还有一个最大的缺点就是他刚愎自用,不听其他人的劝告。即使其他人的建议是正确的,他也不听。有一个大将军名字叫做田丰,田丰是一个非常有远见卓识,非常有谋略的人。他一心一意的为了袁绍谋划着,当时袁绍最需要的是休养生息,因为在和曹操的几次大战中,士兵们已经非常的劳累了,最需要的是休息,但是袁绍比较心急。

他没有听从田丰的意见,继续进攻了曹操,果然这一次袁绍被曹操打得溃不成军,被曹操打败了之后的袁绍恼羞成怒,再加上田丰一直的责怪,在一怒之下,袁绍竟然杀死了田丰,袁绍也因此失去了一名重要的谋士。

他还有一个重要的谋士,名字叫做许攸,当时双方的战争持续了很久,许攸知道此时此刻粮草是最重要的,于是他劝说袁绍将曹操的粮草给偷袭了,这样的话曹操不战而败。但是袁绍没有听从他的意见,拒绝了他的提议,因此许攸特别的生气,最后投靠了曹操。

他也向曹操提出了相同的建议,而曹操非常的开心的采纳了他的建议,将袁绍的粮草烧掉了,袁绍彻底的战败了。只是因为他没有听从谋士的建议,如果袁绍能够虚心一点,能够多听听别人的意见,那么最后统一的人有可能就是他。

袁绍还有一个最大的缺点,就是他经常拖拉,犹豫不决,根本没有杀伐果断的魄力。不管是做什么事情,甚至是出兵打仗的时候,他仍然犹豫不决再三讨论以后才会做决定。最后经常会错失时机,把事情变得异常的麻烦。而他自己也经常因为性格特点而吃亏,但是他从来不长记性,下一次依然会犯同样的错误。这样的性格根本不适合成为一个领导者,他如果能够改变一点点,那么历史也将会发生巨大的改变。

在小编的眼里,袁绍根本就不能称之为一个领导者,他随意的将军国大事放在一边,一点都不在意国家人民的安危。他刚愎自用,不将他人放在眼里,不听他人的劝告,最后害人害已,也将家族的基业毁于一旦。虽然他的各方面实力都很强大,手下的能人异士也特别的多,但是却一点也不团结。他的两个最有名的谋士,田丰和许攸就相互斗争,相互残害。

最后田丰失败,在许攸的挑唆之下,田丰被袁绍杀死,而许攸最后也背叛了他,并且帮助敌人来对付他,让他最终惨败,家族几代人创造的家业彻底的沦丧了!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女皇武则天创造四项世界第一,至今无人能及,其中陵墓堪比秦皇陵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首先第一个就是任用宰相最多,大家都知道,武则天执政的时候,喜欢任用人才,她手下有七十三位宰相,在这之前,历史上任用宰相最多的皇帝,是明朝的崇祯皇帝,有五十位宰相。在唐朝时期,能成为宰相的官职是很多的,如左右仆射,门下、尚书等,都可以被称为宰相,所以唐朝时期的宰相,要比别的朝代的要多,武则天又是历史上

  • 唐朝中晚期的藩镇为什么可以和朝廷共存?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唐朝藩镇得以长期存在绝对离不开中央朝廷所赋予的极大的政治自由。各地藩镇就相当于一个独立的小王国,拥有自己的军队,独揽财政收入,还拥有自己的政治集团,藩镇节度使的官位还可以继承下去,在这些原因的综合作用下,各藩镇与中央之间的关系较为稳定,不会突然反叛。其次唐朝中央政府无力消灭藩镇割据,尤其是在“安史之

  • 赤壁之战时孙权的实力也不比刘备强多少,故其必须选择与之结盟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赤壁之战前,孙权必须要和刘备联盟。因为他当时的情况也不比刘备强多少。刘备在当阳被击败后,诸葛亮到柴桑拜见了孙权,并向孙权极力陈述共同抗曹之事。不过即便诸葛亮说破了天,也没有用。因为就以当时的情况看,曹操是冲着刘备来的,并未表露要打江东的意思,孙权和江东集团没必要蹚刘备这摊浑水。但事情就是这么巧。正当

  • 赤壁之战后荆州地缘环境处于劣势资源也减少故刘备无法固守荆州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先看刘表,他之所以能单骑定荆州,并且安安稳稳占据十余年,主要因为这几个因素:身份根正苗红——当时汉灵帝刚刚驾崩,东汉皇室仍是公认的天下之主;刘表身为汉室宗亲,还是朝廷官方任命(虽是董卓举荐)的荆州刺史,所以能得到当地地主集团的积极配合。内外无强敌——刘表整合荆襄的过程中,整个北方正陷入混乱,董卓的凉

  • 唐代的进士科有多难?仅有才华没用关键得靠“行卷”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唐代进士一览表,唐代福建进士丁凯,唐代江西修水进士一览表

    然而,唐代的进士科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并不公平公正,考生的水平不是决定因素,关键取决于是否有人推荐。这就形成了科举制度史上一种独特的社会风气——行卷。何谓行卷呢?就是考生通过投献文章、馈送礼物等方式拜谒主考官的相知亲友、熟知的达官贵人,这被称为“求知己”,“求知己”的主要途径就是“行卷”。“行卷”是应考

  • 贵霜帝国曾与东汉进行战争,后因内部发展不平衡而分裂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贵霜人的身份谜团贵霜人的起源也可以说是历史常识。基本上所有提到贵霜的资料都会告诉大家,贵霜是大月氏西迁之后在印度建立的国家,所以贵霜人就是大月氏人的后裔。而现代一般观点认为,大月氏最早发源于甘肃省张掖到敦煌的河西走廊一带。早期曾异常强悍,甚至曾逼迫匈奴对其臣服,并强令匈奴向其派遣质子。但在前3世纪末

  • 诸葛诞起兵后东吴率兵援助,但司马昭运用心理战将其击败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历来权臣篡位其实都不容易,司马家族也不例外,他们在军事领域面临的挑战尤为明显。早在魏明帝曹叡时期,曹魏为了同时抵御蜀汉、东吴的北伐,将重兵屯驻于西北、东南两个方向。其中,西北方向常年由司马懿统帅,自然是党羽遍布,但对于东南方向则无法染指。因此,当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后,仍选择支持曹魏的东南方面军队连

  • 史上第一奇女,六位君王纳为后妃,48岁唐太宗仍不嫌弃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此人便是大名鼎鼎的萧皇后。萧氏是南朝梁明帝的女儿,出生于后梁国都江陵,当时著名的占卜奇人袁天罡曾为她仔细推算了生辰八字,最后得出八个字结论:“母仪天下,命带桃花。”萧氏13岁那年,与隋文帝的儿子杨广完成了婚事,杨广得到如花似玉的萧氏,千般爱怜,万般情怀,也抱着无穷的希望,因为杨广也知道萧氏既然能母仪

  • 诸葛亮首次北伐过于乐观,马谡守街亭也应为仓促之举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但这是战术层面的过失,很容易让人遮蔽战略层次的检讨。诸葛亮本人对此战的检讨见之于他请求自贬的上疏:“臣以弱才,叨窍非据,亲秉旄钺以厉三军,不能训章明法,临事而怯,至有街亭违命之阙,箕谷不戒之失,咎皆在臣授任无方。臣明不知人,恤事多闇。《春秋》责帅,臣职是当。请自贬三等,以督其咎。”诸葛亮的疏文中确实

  • 诸葛亮用兵多求“稳”,虽国弱兵少但仍能屡挫强敌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其实对于这个问题,《三国志》的作者陈寿作出详细解释:“亮才于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幹,优于将略。而所与对敌,或值人杰,加众寡不侔,攻守异体,故虽连年动众,未能有克。昔萧何荐韩信、管仲举王子城父,皆忖己之长未能兼有故也。亮之器能政理,抑亦管、萧之亚匹也,而时之名将无城父、韩信,故使功业陵迟,大义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