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董卓所作所为严重影响民生,而曹操在一定程度上对东汉有功

董卓所作所为严重影响民生,而曹操在一定程度上对东汉有功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4667 更新时间:2024/2/27 20:15:18

清朝之所以灭亡,是因为不平等的条约签到手软,赔款分期本息额太高,清廷丧失了收入的支配权,最终才导致灭亡的。

明朝之所以灭亡,主要是因为负担不起庞大的军费,以至于不断剥削底层老百姓。崇祯时期的三饷(辽饷、剿饷、练饷)是导致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

元朝之所以灭亡,是因为他们压根就不懂怎么搞经济。强行让适合种庄稼的土地,用来长草放牧,结果导致良田越来越少,流民越来越多。而且他们一度将税收打包给商人们,直接导致朝廷失去了左右经济的主动权。

宋朝之所以灭亡,除了元军比较猛以外,很大一部分原因还是冗兵、冗官、冗费等方面的浪费巨大。唐朝之所以灭亡,是因为朝廷失去了对地方税收的控制权。唐昭宗拿着最后一笔巨款,招募了10万大军,结果还在平叛中被打光了。自此朝廷失去了对绝大多数地方的节度使征税的能力。

杨广

隋朝之所以灭亡,那就更明晰了。隋炀帝开凿大运河、西征吐谷浑、三征高句丽,把隋文帝留下来的那点老底都给挥霍光了。没钱就跟老百姓伸手要,人家能不反吗?

由此可见,历朝历代,到了末世的时候,都遭遇了很严重的经济危机。再回过头来看东汉末年,就知道是谁搞垮了东汉江山了。

董卓实在是不懂怎么搞经济

东汉末年,和很多朝代一样,已经陷入了严重的贪污腐败的泥潭之中。这个时候如果有人出来搞经济改革,或者对官僚贪腐进行限制,或许东汉还能缓一口气。

不过很可惜的是,东汉没有等来这样的人才,反倒是等来了董卓。董卓是个赤裸裸的大军阀,这辈子就喜欢舞枪弄棒,让他去搞全国经济,那就乱套了。

当时长安、洛阳等大城市的物价已经相当高了。董卓来了以后,不仅没有起到什么作用,反而到处捣乱。

董卓跑来以后,不仅没有稳住物价,反而为了一己私利,烧杀抢掠,把洛阳变成了一片火海。除此以外,董卓为了中饱私囊,派人挖了大量的汉墓。

董卓

如果说这只是私德上的问题的话,那么接下来的事情,董卓就不可饶恕了。他大量搜集长安、洛阳的铜器,将这些铜器熔了铸造钱币。

汉朝一般沿用汉武帝时期的五铢钱,这种钱分量足,深得老百姓的喜爱。可董卓铸造的钱币,比过去的五铢钱小了一大圈,关键是质量还很差,甚至连字都看不清楚。

这玩意儿谁爱用谁用,反正我不会用。这或许是当时大多数老百姓们的心声了。由于小钱大量出现在市场上,直接导致物价飞涨,就连良币也跟着一起贬值了,东汉末年的通货膨胀由此拉开了序幕。巅峰时期,一石谷能卖到50万钱,这种钱还能用吗?所以说东汉末年,老百姓宁可恢复远古时期的以物易物,也不肯继续再用官方发行的货币了。

官方发行的货币被淘汰,直接造成的严重后果,那就是朝廷失去了对地方的控制能力。各路诸侯都能够对朝廷兴师问罪,毕竟大家手里的筹码都差不多,东汉不亡才怪。

董卓的危害,严重伤害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其实董卓铸小钱的行为,并不是他首创。早在西汉初年,汉景帝时期,吴王刘濞就曾经大量铸造劣质钱币,以此和朝廷铸造的良币一起在市场上流通。

刘濞

吴王刘濞的劣币,只需要半个良币的铜就能造出来了,甚至所需物料更少,所以说吴王刘濞没多久就富得流油了,他这才有了发动七国之乱的底气。

董卓铸小钱,和吴王刘濞铸造劣币,其实情况基本类似,他们的行为,对汉朝的经济影响都是巨大的。

自从董卓干了这事儿以后,后来人就有了发了。比如说效忠刘备的著名经济学家刘巴, 他就想到了铸大钱的方式,反其道为之,却达到了异曲同工的效果。

什么是铸大钱呢?刘备刚入蜀的时候没钱,心里很着急。为此刘巴给他出了个主意,让他铸造一种名叫“直百五铢”的钱币。这种钱币只有普通五铢钱的4倍重左右,但是面值却价值100枚五铢钱那么多。

等于说,刘备用4枚五铢钱,就平白无故地从老百姓手里,还走了100枚五铢钱。随后他把这些收来的五铢钱熔了继续铸造直百五铢,1个月的功夫,刘备的府库里就堆满了五铢钱。

刘备的成功案例,立马引起了孙权的兴趣。孙权比刘备还要狠,直接上“大泉五百”,就是说一枚大泉五百,面值和500枚五铢钱一样,实际重量也就五铢钱的四五倍重而已。

孙权

后来孙权觉得不过瘾,又搞了一堆夸张的钱币,比如说“大泉当千”、“大泉两千”、“大泉五千”等等。要不是那些本地土豪们强烈反对的话,孙权的欲望或许会突破人们的想象。

北方的曹操曹丕就比较奇怪了,他们为了稳定物价,也采取了不少措施,可惜收效甚微。因此他们索性就让市场来决定一切,以物易物未必不是一个良好的买卖方式。

结果反倒是曹魏的经济状况最好,而蜀汉和东吴则一塌糊涂,坐等倒闭。这就是为啥继承曹魏江山的西晋能统一天下的原因之一。

当然了,经历了董卓之祸以后,老百姓们对朝廷铸造的货币,已经没什么好感了。即使后世王朝又把五铢钱搬了出来,可老百姓还是觉得,以物易物是比较实在的。因此一半钱币,一半绢帛的交易方式,一直延续到了唐朝。

相对来说,曹操对东汉的经济还是有功劳的。

没有曹操,大汉哪有400年江山?最后那30年,还不是曹操给续上的吗?天命如此的真谛,其实就是由于王朝腐败,导致经济无法复苏的事实罢了。

曹操

只有把一切推倒重来,换一桌人来玩这场游戏,才能重启游戏,给人们以希望。曹操能在东汉这个烂摊子即将垮台的时候,接过接力棒,稳住大局,这本身就是一种奇迹了。

尤其是在董卓把东汉末年的货币体系给破坏了以后,维持稳定的难度系数就更大了。所以说,曹操对东汉是有功劳的,至少这30年是白捡的,不需要老刘家的子孙多努力。

当然了,曹操也明白,最好的办法就是推倒重来,换一批人来玩这个游戏。所以说他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给他儿子曹丕铺平道路。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吴王阖闾赏赐了半条鱼,为什么15岁的胜玉公主就直接自杀了?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var1]事情还得从吴王阖闾说起,春秋时期吴王阖闾晚年喜得一位如花似玉的女儿,可把吴王阖闾高兴坏了。从小就对这位小千金公主百依百顺,宠爱有加,慢慢的让这位胜玉公主养成了任性的性格。吴王阖闾好歹也是春秋时期的霸主之一,也是一国之主自然拥有很大的权利,其一日三餐绝对是丰盛至极,当时吴王阖闾一般把吃不完

  • 荀彧虽为曹操心腹但并不认同其代汉之举,故最终送命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面对信仰与现实的冲突,当时的士大夫作出了不同的选择。以曹营为例,这里的文官集团也因此分为了两派:以董昭为代表的群体死心塌地追随曹操,并且真心拥护曹氏取代刘氏、推动新的王朝代替日暮西山的汉朝;而以荀彧为代表的群体则与其完全相反,他们主张维持君臣之礼、为东汉政权续命。这些人之所以为曹操效力,主要原因有二

  • 荀彧为安身立命、施展抱负而辅佐曹操,但忠君思维使其反对曹操称王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三国时期的文臣武将阵容灿若星辰,许多人都上演了足以影响历史走向的精彩瞬间。但人们往往过于被个人表现所吸引、却忽视了“平台”在其中的关键作用。在历史的车轮面前,如果没有对应平台的助力,个人的命运就如同蝼蚁般脆弱。有例为证。在东汉崩盘前,皇甫嵩、卢植、朱儁等人是多么的威风?即使由朝廷宦官从中作梗,他们也

  • 臧霸为救父亲进行劫狱,被曹操赏识后为曹魏立下赫赫战功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臧霸的起家,源于黄巾之乱根据《三国志》记载,臧霸救了父亲之后,于是和父亲一起亡命东海躲避,他少年救父的壮举已经为他赢得了“勇壮”之名。恰好黄巾起义天下大乱,臧霸追随时任徐州刺史的陶谦,并且官拜骑都尉,拥兵打击黄巾军,后来他又和孙观、吴敦、尹礼等人聚集兵马屯聚在开阳(今山东临沂),自成一股力量,并且成

  • “袁术攻吕布之战”中,吕布是如何用三千人击败袁术数万大军的?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四代司空倚世劳,可嗟不肖事奸豪。妄云名字与谶合,直欲起应当涂高。吕布和袁术之间的关系一直暧昧不清,时战时和。其中有一次规模比较大的战役,袁术派遣几万大军进攻吕布,反而被吕布用三千兵力击败,被称为“袁术攻吕布之战”。这次战役的影响有限,知名度也不算太高,不过当时的背景和具体的过程还是很有意思的。这次战

  • “削藩策”成功削了诸侯的封地,晁错为何被汉景帝赐死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晁错,今河南禹州人,汉高祖七年出生。年少时,他曾跟随张恢学习法家思想。到了汉文帝时期,因他善文被任命为太常掌故。朝廷征召研究《尚书》的人时,晁错被选中,前去济南跟随伏生学习《尚书》,接受儒家思想。晁错学成归来后,汉文帝任命他为太子舍人、门大夫,在刘启宫里当差。后来,他被升任为博士。期间,晁错上书了一

  • ?秦始皇麾下战神王翦,要钱、要地、要房子比谁都贪,为何能善终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尤其开国武将,历朝历代活到寿终正寝的没几个。原因很简单,狡兔已死,皇帝还留着走狗干嘛?越凶的狗,越要打死,免得反噬主人。“劳苦功高”有时候不是保障,而是催命符。和众多名将同行比起来,王翦无疑是幸运的。不但活着时没受猜忌,死后也没有被清算,秦始皇嬴政始终对他怀有尊重,他的子孙后代也被委以重任。神奇的是

  • “说曹操,曹操到”,谁知下半句是什么?为何没人敢提起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这句话是说曹操的耳目非常多,动作迅速,随时可能出现在面前,需要谨慎提防。现在也指对方总是出其不意地出现在面前。但是,大家可知道,“说曹操,曹操到”的下半句是什么?这下半句说来也不是什么隐秘,但在当时却没人敢提起。这是为什么呢?其实啊,这一整句话就是曹操的黑历史,曹操听见了脸上无光,说的人肯定就得遭殃

  • 诸葛亮北伐,和司马懿交战,老百姓支持谁?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诸葛亮也做了长远打算,在五丈原与司马懿相持,开始屯田,解决粮草问题,大有不成功就不退兵的架势。因为,诸葛亮前几次北伐,大都是因为粮草问题,供给不上,才导致失败,所以,诸葛亮必须屯田,解决粮草问题。在这种情况下,老百姓支持谁呢?从正史《三国志》的记载来看,老百姓还是很支持诸葛亮的,证据在哪里呢?《三国

  • 秦始皇在秦灭六国之后,是怎么样处置六国国君的?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var1]一先来看韩国国君公元前二三一年,秦始皇正式发起的灭国战役,第一站就奔向了最弱的韩国。秦始皇大兵压境,韩王安马上割地求和,让出了南阳全境,秦国东出的门户彻底打开。公元前230年,驻扎在南阳的秦军兵锋直指韩国的国都新郑。整个战争的过程没有任何悬念,司马迁的史记用了几十个字就把它写完了,就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