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臧霸为救父亲进行劫狱,被曹操赏识后为曹魏立下赫赫战功

臧霸为救父亲进行劫狱,被曹操赏识后为曹魏立下赫赫战功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3484 更新时间:2024/2/2 13:41:27

臧霸的起家,源于黄巾之乱

根据《三国志》记载,臧霸救了父亲之后,于是和父亲一起亡命东海躲避,他少年救父的壮举已经为他赢得了“勇壮”之名。恰好黄巾起义天下大乱,臧霸追随时任徐州刺史的陶谦,并且官拜骑都尉,拥兵打击黄巾军,后来他又和孙观、吴敦、尹礼等人聚集兵马屯聚在开阳(今山东临沂),自成一股力量,并且成为这股力量的统帅,开始作为在徐州的一支地方割据力量。

得到曹操青睐,从此发迹

曹操攻打吕布时,臧霸起兵协助吕布攻打曹操,结果吕布失败被擒,臧霸只好又一次藏匿起来以躲避曹操的追拿,结果最后还是曹操给抓到了。

谁知道,可能是曹操和臧霸一见如故,反正曹操从此就非常重视臧霸,还让臧霸去招降臧霸原来的手下孙观、吴敦、尹礼等人,臧霸也不辱使命,全部带了回来投降了曹操。“太祖之讨吕布也,霸等将兵助布。既禽布,霸自匿。太祖募索得霸,见而悦之,使霸招吴敦、尹礼、孙观、观兄康等,皆诣太祖。太祖以霸为琅邪相,敦利城、礼东莞、观北海、康城阳太守,割青、徐二州,委之于霸。”

曹操非常信任臧霸,还把青、徐两州交给臧霸负责,而且在曹操征讨袁绍的时候,臧霸以精兵投入到青州,为曹操守护着东边的战线,使得曹操得以放心征讨袁绍并取得最终胜利,而这也使得臧霸又再为曹操立下了不小的功劳。

臧霸

还有一件事情,使得曹操对于臧霸的为人非常敬佩,当时曹操征讨徐州的时候,兖州叛乱,其中曹操信任的徐翕、毛晖二将也相继叛乱,后来曹操终究把兖州之乱彻底平定,而徐翕、毛晖二将则兵败逃亡,跑去投奔了臧霸。建安四年(199年),曹操命刘备起行往见臧霸,并命臧霸奉上二人首级。臧霸便向刘备说:“霸所以能自立者,以不为此也。霸受公生全之恩,不敢违命。然王霸之君可以义告,愿将军为之辞。”

臧霸这番肺腑之言,既保证了自己的义气之名,又做到了为臣之责,于是曹操不仅没有追究臧霸、徐翕、毛晖的事情,还称赞臧霸为人非常仁德,并继续对徐翕、毛晖进行任用。

为了表达自己对曹操的忠心,臧霸还让自己的亲属子侄迁往邺城,这又再次得到了曹操的称赞,并且加封臧霸为都亭侯、威虏将军,迁徐州刺史。

曹丕

曹魏建立之后,臧霸继续得到重用

臧霸后来一直在曹操阵营当中征讨东吴, 可谓是战功赫赫,名镇江左。到了曹操儿子曹丕建立曹魏之后,臧霸被升为镇东将军,进爵武安乡侯,都督青州诸军事,其后又徙封为良成侯,并且得到了执金吾、位特进的殊荣。到了魏明帝曹叡的时候,臧霸食邑三千五百户,死后上谥号威侯。其子臧艾嗣任。《魏书》称臧艾“少以才理称,为黄门郎,历位郡守。”臧艾官至青州刺史、少府。死后谥恭侯。其子臧权嗣任。臧霸前后有功,封其子三人为列侯,赐一人爵关内侯。臧霸其中一子臧舜,字太伯,为晋朝散骑常侍。《武帝百官名》称臧舜“才颖条畅,识赞时宜”。正始四年(243年)七月,臧霸得享从祀于曹操庙庭。

臧霸这个人,少年时期就有“勇壮”的威名,他也并不是一开始就想成为“贼寇”,要不是为了营救父亲,以他的性格也许他早就是一方豪强了。黄巾之乱后,天下大乱,他最开始是追随陶谦讨贼,后来才自立门户,虽然后来又投奔了吕布,不过最终还是遇到了明主曹操,从此开了著名的人生,成为曹魏的重臣。

他最开始沦为“贼寇”是迫不得已,后来拥兵讨贼这才有机会成为一方豪强,他的转型不过就是识时务,并且最终遇到了明主。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袁术攻吕布之战”中,吕布是如何用三千人击败袁术数万大军的?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四代司空倚世劳,可嗟不肖事奸豪。妄云名字与谶合,直欲起应当涂高。吕布和袁术之间的关系一直暧昧不清,时战时和。其中有一次规模比较大的战役,袁术派遣几万大军进攻吕布,反而被吕布用三千兵力击败,被称为“袁术攻吕布之战”。这次战役的影响有限,知名度也不算太高,不过当时的背景和具体的过程还是很有意思的。这次战

  • “削藩策”成功削了诸侯的封地,晁错为何被汉景帝赐死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晁错,今河南禹州人,汉高祖七年出生。年少时,他曾跟随张恢学习法家思想。到了汉文帝时期,因他善文被任命为太常掌故。朝廷征召研究《尚书》的人时,晁错被选中,前去济南跟随伏生学习《尚书》,接受儒家思想。晁错学成归来后,汉文帝任命他为太子舍人、门大夫,在刘启宫里当差。后来,他被升任为博士。期间,晁错上书了一

  • ?秦始皇麾下战神王翦,要钱、要地、要房子比谁都贪,为何能善终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尤其开国武将,历朝历代活到寿终正寝的没几个。原因很简单,狡兔已死,皇帝还留着走狗干嘛?越凶的狗,越要打死,免得反噬主人。“劳苦功高”有时候不是保障,而是催命符。和众多名将同行比起来,王翦无疑是幸运的。不但活着时没受猜忌,死后也没有被清算,秦始皇嬴政始终对他怀有尊重,他的子孙后代也被委以重任。神奇的是

  • “说曹操,曹操到”,谁知下半句是什么?为何没人敢提起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这句话是说曹操的耳目非常多,动作迅速,随时可能出现在面前,需要谨慎提防。现在也指对方总是出其不意地出现在面前。但是,大家可知道,“说曹操,曹操到”的下半句是什么?这下半句说来也不是什么隐秘,但在当时却没人敢提起。这是为什么呢?其实啊,这一整句话就是曹操的黑历史,曹操听见了脸上无光,说的人肯定就得遭殃

  • 诸葛亮北伐,和司马懿交战,老百姓支持谁?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诸葛亮也做了长远打算,在五丈原与司马懿相持,开始屯田,解决粮草问题,大有不成功就不退兵的架势。因为,诸葛亮前几次北伐,大都是因为粮草问题,供给不上,才导致失败,所以,诸葛亮必须屯田,解决粮草问题。在这种情况下,老百姓支持谁呢?从正史《三国志》的记载来看,老百姓还是很支持诸葛亮的,证据在哪里呢?《三国

  • 秦始皇在秦灭六国之后,是怎么样处置六国国君的?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var1]一先来看韩国国君公元前二三一年,秦始皇正式发起的灭国战役,第一站就奔向了最弱的韩国。秦始皇大兵压境,韩王安马上割地求和,让出了南阳全境,秦国东出的门户彻底打开。公元前230年,驻扎在南阳的秦军兵锋直指韩国的国都新郑。整个战争的过程没有任何悬念,司马迁的史记用了几十个字就把它写完了,就这样

  • 诸葛亮行军云南遇毒泉,士兵喝后变哑?1700年后央视揭露哑泉玄机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空城计、借东风、草船借箭……孔明先生的事迹典故在中国历史长河中可谓是浓墨重彩的一笔,他也被誉为中国古代优秀的政治家、军事家、发明家。但“人算不如天算”,智慧如孔明先生,却也在行军云南途中涉险,偶遇毒泉,令万千士兵喝后变哑。这山间的泉水怎么会带来如此祸患?究竟是真有其事,还是志怪传闻?1700年后央视

  • 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时候,为什么要先灭掉韩国呢?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秦始皇为何能统一六国,韩国综艺谈秦始皇,外国人看秦始皇统一六国

    嬴政君臣在经过认真讨论后,决定以灭韩来开局。韩国有幸拿到这个“第一名”,主要是“地段好”、“人也好”。如鲠在喉秦要灭六国,最需预防的,仍然是合纵。六国如果联合起来,也够秦喝一壶的。都到这个时候了,天下形势非常明朗,秦再想靠耍嘴皮子糊弄别人是不可能的。要想破坏合纵,只能立足于武力威慑。而灭韩,将使秦威

  • 为何司马懿的儿子那么牛,诸葛亮的儿子却是草包?原因真的很燃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三国,总会有一个不会回避的话题:那就是司马懿和诸葛亮谁强大?三国演义把诸葛亮推入神的祭坛,近年来,关于司马懿的作品大热,他把司马懿推到祭坛前,两个认为强有力的一千年的人不是。但有一件事并没有太大争议,他们的后代是谁?显然,司马懿的后代比诸葛亮的后代更有力量。司马懿的儿子司马师,司马朝可以称为英雄

  • 作为战国中最不起眼的存在,韩国为什么能并列战国七雄?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战国韩国的地图,战国韩国士兵衣服紫色,战国七雄韩国实力

    所以,一直有人质疑:他是怎么混进“七雄”圈的?其实,无论实力、影响力,韩国都明显胜过一般诸侯。位列七雄,韩实至名归。胜过一般诸侯早在韩国被承认为诸侯前,韩、赵、魏就“地益大,大于诸侯”,实力胜过一般诸侯了。此后,韩国用自己的武功证明了自己的实力。[var1]郑、宋,都是春秋初年的小霸,后来国力衰落,